張曉燕, 劉苗苗, 呂陽梅
(陜西省西安市中心醫院, 1. 體檢中心; 2. 營養科, 陜西 西安, 710003)
?
食管癌術后患者應用早期腸內-腸外營養支持的護理體會
張曉燕1, 劉苗苗1, 呂陽梅2
(陜西省西安市中心醫院, 1. 體檢中心; 2. 營養科, 陜西 西安, 710003)
關鍵詞:食管癌; 腸內營養支持; 靜脈營養支持; 護理體會
食管癌是消化道常見腫瘤之一,其術后禁食及高分解狀況易導致患者出現營養不良,進而機體免疫力下降,增加傷口感染和并發癥的發生率[1]。早期營養支持是消化道腫瘤患者術后綜合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的腸內-腸外營養能夠增強患者免疫力和抵抗力,是促進切口愈合及改善患者術后生存質量的重要保證[2]。因此,加強營養支持中的護理使其能夠順利進行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對150例食管癌術后患者行早期腸內-腸外營養支持并加強護理措施,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食管癌手術患者150例,術后均行早期腸內-腸外營養。其中男76例,女74例;年齡34~77歲,平均(50.2±3.3)歲;體質量45.5~66.8 kg, 平均(50.3±3.1) kg, TNM分期: Ⅰ期76例, Ⅱ期51例, Ⅲ期23例。
1.2方法
術前當日清晨留置胃管,術中留置十二指腸營養管,術后給予全靜脈腸外營養支持,采用標準3 L袋配方[3],按照35 kCal/(kg·d)的輸注速度行全靜脈營養支持。于術后24 h開始腸內營養支持治療,具體操作如下:經十二指腸營養管輸注生理鹽水250 mL, 輸注速度20 mL/h; 如患者無明顯不適,于術后48 h輸注腸內營養混懸液500 mL, 輸注速度30 mL/h, 術后72 h增加至1 000 mL, 輸注速度60 mL/h, 術后4~6 d, 輸注量增加為2 000 mL, 速度為100 mL/h, 營養混懸液的溫度始終控制在38~42 ℃; 于術后第7天改為流質飲食,第9天為半流質,第11天恢復正常飲食。
1.3觀察指標
觀察150例患者術后第1天和第7天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及轉鐵蛋白的指標參數。
1.4統計學標準
2結果
150例患者術后第7天血清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轉鐵蛋白參數均顯著高于術后第1天(P<0.05),見表1。

表1 術后第1天和術后第7天指標參數比較±s)(n=150)
與術后第1天比較, *P<0.05。
3討論
食管癌是常見的消化道腫瘤,其主要癥狀是進行性吞咽困難,患者常出現消瘦、脫水、無力的情況,癥狀時輕時重[4]。食管癌中以鱗癌最為常見,其病發率僅次于胃癌,手術切除是目前臨床上的主要治療手段,但手術治療存在損傷大、恢復時間長等缺點,加之障礙性進食,患者易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加大了術后機體功能恢復的困難[5-6]。因此有效的營養支持和優質的護理措施是提高患者術后生存質量的重要保障。本研究對150例食管癌手術患者術后給予早期腸內-腸外營養支持,術后第7天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轉鐵蛋白參數均顯著高于術后第1天(P<0.05),其研究結果與劉洪一等[7]報道相似。
3.1心理護理
150例食管癌患者中大部分患者對腸內-腸外營養支持的概念和作用不清晰,心理上存在畏懼感,治療依從性不高。護理人員需根據患者的受教育情況及承受的能力來采取具體的方法,適當引導患者,向其講解營養支持的相關知識,把握患者的情緒及心態,樹立恢復健康的信心,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8]。與此同時與患者家屬講解術后營養支持的護理要點,告知家屬要支持和鼓勵患者,盡可能消除患者的畏懼心理[9]。
3.2導管護理
導管通常留置于患者體內,貫穿營養支持的整個過程,隨著患者的移動及平時輸注營養液時不規范操作,常出現導管打折、脫管的情況,此外暴露的經鼻營養管易沾染細菌,引發鼻部炎癥感染[10]。因此要求護理人員要定期檢查導管是否出現打折、脫管及堵塞的情況,嚴格按照無菌操作規范實施。若出現堵塞現象,可適當調整導管的位置或用溫鹽水沖洗進行通管。
3.3并發癥護理
腹脹、腹瀉、口鼻感染是腸內營養較常見的并發癥,其發生與操作和營養液濃度有關[11]。在護理的過程中要定時觀察鼻腔粘膜的完整度,做好鼻腔、口腔的清潔,腸內營養時應詢問患者有無腹痛、腹脹等不適癥狀,若患者出現腹瀉,需記錄腹瀉的次數和性質,及時告知主治醫生處理[12-13]。腸外全靜脈營養支持常易引發靜脈炎癥,因此在靜脈輸注時,嚴格按照無菌操作,定時對留置導管進行消毒[14-15]。
3.4飲食護理
患者術后7 d腸胃功能逐漸恢復正常,可適當行流質飲食,進食的量由少到多,在第10天左右可食用半流質食物,逐漸由半流質的食物轉化為高熱量以及容易消化的食物[16-18]。在進食的過程中,需要避免生冷和刺激的食物,進食需緩慢進行,以減少對傷口的刺激。
參考文獻
[1]Rifai W. Advances in targeted therapies and new promising targets in esophageal cancer[J]. Oncotarget, 2015, 6(3): 1348-1358.
[2]李娟. 食道癌術后早期應用腸內營養的臨床觀察和護理[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1, 15(14): 4-5.
[3]張國鵬, 孫姜鷹, 趙洪浩, 等. 規范化序貫腸內腸外營養支持療法與腸外營養支持對于胃腸道手術后患者的療效對照研究[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2, 16(11): 34-36.
[4]Takesue T, Takeuchi H, Fukuda K, et al. Postoperative hyperbilirubinemia suggests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after esophagectomy for esophageal cancer[J]. World J Surg, 2015, 39(5): 1111-1118.
[5]Rabenstein T. Palliative Endoscopic Therapy of Esophageal Cancer[J]. Viszeralmedizin, 2015, 31(5): 354-359.
[6]Main B G, Strong S, McNair A G, et al. Reporting outcomes of definitive radiation-based treatment for esophageal cancer: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Dis Esophagus, 2015, 28(2): 156-163.
[7]劉洪一, 王白石, 張加金, 等. 早期腸內營養與腸外營養在胃癌根治術后應用效果比較[J]. 中國腫瘤臨床, 2014, 41(18): 1166-1169.
[8]趙丹丹, 叢偉, 高虹, 等. 食道癌術后不同部位靜脈輸液的比較[J]. 實用醫院臨床雜志, 2013, 17(6): 197-198.
[9]應佩秀. 胃癌術后實施早期腸內營養支持的護理[J]. 護士進修雜志, 2013, 28(7): 669-670.
[10]茂祥, 藍偉紅, 等. 序貫腸內營養支持對食道癌患者術后營養狀況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2, 16(11): 53-55.
[11]康維明, 于健春, 馬志強, 等. 胃腸道手術后規范化序貫腸內腸外營養支持療法與腸外營養支持的臨床隨機對照研究[J]. 中華臨床營養雜志, 2011, 19(3): 148-153.
[12]吳勇, 余南彬. 食管癌患者血漿及腫瘤組織中核黃素含量檢測及其臨床病理意義評估[J]. 海南醫學院學報, 2016, 22(12): 1307-1310.
[13]李亞萍, 蔡君東. 臨床護理路徑在食管癌患者術后放化療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6, 20(4): 169-170.
[14]Szeinbach S L, Pauline J, Villa K F, et al. Evaluating catheter complications and outcomes in patients receiving home parenteral nutrition[J]. J Eval Clin Pract, 2015, 21(1): 153-159.
[15]于紅. 三種不同營養方式在老年食管癌患者術后早期康復中應用效果[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6, 20(2): 161-162.
[16]陳虹, 張余柳. 胃癌患者外科治療術后早期腸內營養支持的臨床療效與護理[J].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 2014, 22(23): 3475-3478.
[17]靳海榮, 高賽. 護理干預在減輕食管癌患者癌因性疲乏中的作用[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6, 20(2): 57-59.
[18]劉榮英, 馬雙, 潘華英, 等. 延續性護理對食管癌家屬不良心理及患者照護能力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5, 19(22): 44-47.
收稿日期:2016-02-25
基金項目:中國高校醫學期刊臨床專項資金(11526210)
中圖分類號:R 473.7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6)12-154-02
DOI:10.7619/jcmp.20161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