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維龍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06-000-02
摘 要共青團工作的核心是青年工作,青年既是企業的現在,也是企業的未來。當前,企業共青團工作存在弱化現象,2015年7月中共中央發布了《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意見的通知》,歷史性的召開了群團工作會議。作為企業專職的青年工作者,從企業出發,分析共青團工作的現狀、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給出發展方向。
關鍵詞企業 共青團 建設
什么是共青團?準確的說,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簡稱共青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個由信仰共產主義的中國青年組成的群眾組織。根據《團章》規定,團員的年齡為14~28周歲,28周歲后如果不擔任共青團干部將自動退團。從人一生的經歷來看,14周歲至28周歲這個年齡段,一多半的時間在讀書。企業共青團工作,聚焦的就是這部分人,這部分人有很強的相似性,同時又因企業廠情不同,而各具特色。本文立足國企共青團,分析企業共青團現狀及發展方向。
一、企業共青團工作的特點及現狀
企業共青團不同于學校、農村或者社區共青團,有一定的穩定性,同時又缺乏穩定性。對于共青團工作,2015年7月,中共中央在歷史上首次組織召開黨的群團工作會議,同期新華社授權發布了《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意見的通知》(中發[2015]4號)文件。文件中明確指出了群團工作存在的問題、面臨的危險。這些問題同樣可以聚焦到企業共青團,下面我們具體分析。
(一)企業共青團特點
相對非公有制企業,公有制企業在共青團工作方面優勢明顯。但是不論企業是否建有共青團,企業共青團一般都有以下四條顯著特點:
1.團員年齡大。企業共青團基本是團員青年團員生涯的終點,團員青年從高校畢業時,部分團員甚至已經入黨。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部分青年會在企業退團。團員是其職業生涯起點時的身份。
2.企業共青團不發展團員,只有團員離、退團。在企業共青團中,青年進入企業前均在校園內入團,即使極個別青年沒有入團,他們也不會選擇在企業中入團,對于企業共青團來說,可以忽略發展團員這一項。
3.企業團員人數隨著企業發展階段不同呈現一定的規律,最終是逐年減少。企業的發展階段為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只有企業處于成長期時,根據發展需要,每年招收(吸收)一定數量的新人,其中部分是青年團員,此時企業的團員人數基本是增加的。一旦企業進入成熟期或者衰退期后,企業人數穩定或者下滑,人員維持不變或者流失,這時企業的團員人數是逐年遞減的。甚至到某一個階段,企業的青年人數相對企業總人數來說可以忽略不計。所以企業團員人數隨著企業發展階段不同會呈現上升-穩定-遞減的趨勢。
4.企業基層團組織建設變數大,缺少連貫性。因為企業團員人數隨著企業發展階段呈現一定變化趨勢,因此對于企業基層團建來說,也就存在較大變數。根據規定,基層團支部的調整周期為2年,企業基層團委的調整周期為3~5年。因為團支部調整頻繁,致使基層團支部工作缺乏連貫性,無論是團支部委員會的人員更迭還是支部人員變化,都會對企業基層團組織建設帶來挑戰。
(二)企業共青團發展現狀
關于群團組織,中央4號文件中明確指出了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既有上級重視不足的原因,也有企業共青團自身能力不足、創新意識薄弱以及脫離基層青年有關。
1.企業共青團有固定的工作任務。國有企業共青團既歸本單位黨委管理(或其職能部門代管),又歸上級團委管理。從共青團這條線上,上級團委每年會安排一定的工作任務給基層團委。如“號、手、崗、隊”等青字號創建活動,以及青年志愿者活動等,這些活動屬于規定動作。另外,基層團委根據自身的情況開展的一些活動,屬于自選動作。規定動作加自選動作組成企業共青團的固定工作。
2.企業共青團普遍受重視程度較低。企業共青團在企業中受重視程度良莠不齊,部分企業相比中央4號文件提到的問題有過之而無不及。雖然共青團組織是黨與青年群眾之間的橋梁、紐帶,是黨的助手、后備軍,但是因為受重視程度不足,導致企業共青團的發展畸形化,所起到的作用有限,產生“基層組織薄弱、覆蓋面不足、吸引力凝聚力不夠”等問題。最終結果,黨和青年群眾之間的橋梁是不通的,助手和后備軍長期旁路,嚴重影響了企業共青團的發展。
3.企業共青團工作特色不突出,與黨組織以及工會組織部分工作重合。企業中的部分團員已經入黨,同時所有團員也是企業工會的會員。因此,在思想引導上,企業仍然以公司黨委或者基層黨組織為主,共青團組織思想教育會重復開展,或者層次不足;部分活動如技能比武、科技創新、安全競賽等,這些是工會的重點工作和品牌,企業共青團開展的青安崗活動就與企業工會組織的安康杯活動相類似,企業共青團開展的青年突擊隊活動與企業的工人先鋒號部分內容重合。這些情況的存在,使得企業青年疲于應付,最后大部分都淪為形式主義。
4.企業共青團組織實際存在感不強,各級負責人素質良莠不齊。現實情況,當前企業團組織作用發揮的程度直接取決于團組織負責人的能力和工作投入。目前企業相當比例的共青團干部沒有共青團工作經歷,同時號召力也不足,參與青年工作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企業共青團干部基本都是兼職,專職干部一般為團委負責人。對專職干部來說,青年工作是他的崗位職責,他責無旁貸。對于兼職干部來說,無法對其投入精力進行約束,同時較難對其進行考核。現實情況是新任干部不培訓,離任不考核。把企業共青團的發展押在基層團干的個人素質上,賭他能夠珍視共青團的崗位并積極開展工作是非常不現實的,因此企業基層團干的能力、素質以及積極性也制約了企業青年工作的開展。
5.企業共青團工作不能雪中送炭,只能錦上添花。因企業共青團并沒有掌握實際的資源,能夠調動的資源或者發揮的作用有限,因此在企業關鍵時刻并不能作為解決問題的主力,企業的問題依然要靠企業黨委、行政管理層去決策,靠業務部門去解決。企業共青團無法做到雪中送炭,但是企業共青團可以依靠黨委或者行政的力量,發揮青年生力軍的作用,擴大企業已經取得的成果,也就是錦上添花。實際上,企業最需要的就是雪中送炭的能力,不缺乏錦上添花之人。故企業共青團在企業的定位不高也有一定的客觀性。
二、企業共青團發展方向
2015年7月中央下發的4號文件給企業共青團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作為企業青年工作者,要把握好這樣的機遇,深入研究青年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充分發揮自身的才能,找準共青團發展的方向并努力實踐。
1.在基層團組織建設上,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行標準化建設。目前很多企業的實際,基層團支部建設是弱項,每一屆基層支部委員會都是全新的開始。根據個人的能力去開展工作,這樣給共青團工作帶來被動,不利于青年工作的延續。建設標準化團支部,讓每一個支部委員會成員清楚自己的職責,清楚上一屆的工作,確保了青年工作的基礎。同時,擴大青年工作參與人員范圍,青年工作要覆蓋28歲以上35歲以下的企業青年,可以稱之為“不交團費的團員”,青年人數較少的企業,可以研究將青年人數放寬到40歲以下。
2.企業青年工作必須引起企業黨委的重視。不論企業黨委主動還是被動重視,企業共青團工作都需要得到重視。黨委不重視,前面所述問題就會出現,共青團的黨的助手、后備軍定位就是喪失,工作也失去方向。青年工作者沒有動力和激情,團員青年也對共青團組織失去信任和信心,限制和制約了青年工作的發展。同時,企業共青團要敢于發聲,讓企業黨委知道共青團的存在,通過自身的努力,變被動為主動,推動企業青年工作的開展。
3.以心理輔導助思想引導,關注企業青年思想變化。現在是信息時代,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傳播,對青年的思想帶來非常大的沖擊。對于一些事務,青年還缺乏正確的判斷力和辨識能力,容易被網絡、輿論所誤導,而當今網絡冷暴力帶來的危害比比皆是。所以對于企業青年,僅僅思想引導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需要,要注重對青年的心理輔導,企業內部應設置一定的心理輔導師崗位,主動介入幫助青年解決心理問題。企業共青團也要建立青年思想動態預警機制,對于可能引發群體效應的輿情或者事件進行及時干預,防止事態擴大化的同時維護青年的權益,保護青年不使其成為受害者,同時也維護企業甚至社會的穩定。
4.注重團的各級負責人的選拔,企業干部管理部門或者人才開發部門,要為團的各級負責人規劃職業前景,要將其在青年工作上的表現列入后備干部選拔考察環節中,對于表現優秀者,予以重點考慮。同時,要嚴格按照規定,嚴肅選拔程序,確保把那些有能力、滿足條件能勝任青年工作的人充實到相應崗位上。
5.企業共青團工作要能整合資源,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企業共青團工作必須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急企業黨政領導之所急,想企業發展之所想,能為企業排憂解難。雖然共青團不掌握資源,但是共青團的成員散落在企業各個部門,這是先天優勢。企業共青團要能整合資源,主動領任務,充分發揮青年生力軍的優勢,幫助企業在各個領域攻堅克難,不斷提升共青團在企業的價值,提升共青團在企業的影響力。
6.企業共青團要深入了解青年,積極服務青年,解決供需矛盾。企業共青團要積極深入青年中,從各個層面了解、關心、跟蹤青年的生活工作情況,熟悉青年的需求。對于合理的需求和訴求,共青團要有響應。對于超出企業共青團能力范圍的,要主動協調能夠解決的部門,必要時向黨委主管領導匯報,爭取支持。只有這樣,企業青年才會信任共青團,向共青團靠攏,才能吸引青年、凝聚青年,增強黨的執政基礎,保障企業以及企業共青團工作健康發展。
三、結語
企業共青團工作因所在企業不同,面臨的形勢也是多種多樣。沒有解決所有企業共青團問題的萬能鑰匙,但是有堅定的指導思想,即堅持服從黨的領導,堅持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服務青年的工作生命線,堅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多從問題出發,緊跟時代研究青年工作的特點和規律,立足企業青年自身,找問題,想方法,企業共青團工作一定能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