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妤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06-000-01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新聞媒體在生活中扮演者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新聞記者隊伍中一些思想偏見,愚昧無知以及職業道德缺失的人員,導致低質量的新聞報道,違背新聞專業主義客觀,真實,準確的三大原則,即影響記者整體隊伍的信任危機,又引發社會的信任危機。
關鍵詞新聞記者職業道德新聞專業主義對策
眼下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財富崇拜為興奮點的社會風氣,對一些記者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事以經濟效益為上,一心撲在錢眼里。因此出現了部分記者只求眼前實際利益,放松了對自己素質和職業道德的嚴格要求。一些媒體的領導也放松了對屬下新聞記者的政治思想工作和職業道德教育。
一、新聞專業主義內容
新聞專業主義作為新聞學的一個重要概念,也是新聞工作者最主要的職業規范。要求記者以客觀、真實、準確的態度去報道事實,挖掘事實的真相,把事實的本來面目展現在讀者面前。
新聞工作者要求保持中立的態度,客觀報道新聞事實;同時,新聞工作者要把好關,以新聞價值為中心進行報道呈現,要反映客觀事物的原貌,不能僅達到部分真實,而且必須達到整體真實。
二、影響新聞職業道德幾個主要的因素
(一)政治因素。新聞工作者的把關行為必然要受到所處社會政治體制的制約。美國的新聞界一直標榜自己是自由、民主的,但實際上它受到政治體制的制約是非常明顯的。美國的傳播學家赫伯特·簡認為所謂的“美國新聞界永恒的價值觀”實則是美國資產階級新聞學者的一個“自供狀”,其觀點在美國所有的媒介中幾乎都有所涉及的東西。比如說美國的媒介總是在有意無意地維護著資本主義現行的秩序,對破壞這種秩序造成的后果極力地渲染。這在美國的媒介實踐中運用得非常多。
(二)經濟因素。新聞工作者在進行新聞素材篩選把關的時候,必須顧及由信息帶來的經濟壓力。播什么樣的信息,能不能給自己的媒介和單位掙到錢,這在當前我國媒介中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但是,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永遠要將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將經濟效益放在第二位,否則會嚴重地損害了媒介的公信力和新聞從業者的形象。
(三)社會、文化因素。社會文化因素是指新聞工作者在把關的時候,應該使我們的信息符合社會價值標準體系和受眾的文化取向。傳播的東西必須讓受眾能夠理解,或者說跟他認知的這種社會文化行為的方式相符。但是也不能一味地迎合,要抓住不同受眾的文化心理,努力地去提高受眾的文化層次。從根本上講,媒介的作用就是提升我們的社會文化水平。
(四)信息因素。這包括信息本身的因素、個人因素和受眾因素三個方面。比如說時效性、接近性、新聞價值、真實性這樣幾點。個人因素,指的是傳播者個。也就是說,傳播者個人有很多條件的不同,導致了新聞篩選把關的不同,影響了新聞的篩選。具體而言有三項因素對把關的影響比較大。第一,世界觀和價值觀;第二,個性特征;第三,個人的傳播方式。
作為新聞的篩選把關者,新聞工作者必須通過前饋、反饋這些手段來了解目標受眾的構成、需要、心理和行為等等信息,因為現在的社會已經日趨多元化。在多元化的背景中,受眾出現越來越多的不同的生存狀態和背景,比如說年齡不同、收入不同、職業不同、文化水平不同、興趣愛好不同。注意受眾因素,才能較合理地滿足受眾的需要。
三、記者職業道德
(一)新聞的客觀性。新聞工作者的主要任務就是能夠將當日事件賦予其意義進行真實,全面的報道。但是在市場利益的驅動下,部分報道出來的新聞不夠完整,讀者容易陷入自我意境,歪曲事實意義,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在進行新聞報道前,公正,客觀的采編,面面俱到。嚴格把握主觀性與客觀性的區分,用確鑿的事實客觀的評論引導大眾輿論。
(二)社會責任感。新聞記者作為社會信息傳遞者,應以服務社會大眾為最高職業追求。要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做好新聞“把關人”的的位置,做一個有責任的媒體人。社會責任理論的一個大前提下就是自由與責任相伴而生,新聞傳媒對當今社會具有重要的傳播意義,肩負著從上到下的社會責任使命,不僅要為政府服務,宣傳利國利民的正確思想,還有監督政府,此外啟發民智,提供“好”娛樂等都是傳媒應盡的責任。
(三)填補專業素養,加強自律。在新聞事業高速發展期,大量記者涌入媒體行業,良莠不齊,長短不一雖帶來生機和活力,但是也成為媒體行業一詬病,這就需要我們新聞記者填補基本常識,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按照新聞職業道德原則與規范進行自我提高行動,不僅要從行動上提高,還要從精神情操上提高。
(四)完善法規,監督機制。雖然新聞記者自律是關鍵原因,但是完善監督機制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加強新聞工作人員職業道德修養素質,很多國家都紛紛制定了新聞工作職業道德守則。
四、結語
新聞記者就應該客觀地報道,而且不要在新聞報道中摻雜個人的感情色彩。因為這個職業既平凡又特殊。平凡,是因為它是諸多職業中的一種,記者不是官,是普通老百姓;特殊,是因為它既直接接觸上層,又直接深入下層,更為重要的是它傳播新聞事實,擔負著重大的社會責任。
參考文獻:
[1]弗雷德里克s希伯特 西奧多·皮德森 威爾伯·施拉姆.傳媒的四種理論,76.
[2]李良榮.新聞學導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9264.
[3]竇小忱.由假新聞看記者職業道德的失范[J].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