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爍濱州電視臺,山東濱州 256600
?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聞傳播人本主義傾向探微
付 爍
濱州電視臺,山東濱州 256600
摘 要隨著互聯網技術以及無線通訊技術在傳媒行業中應用,新媒介在數字化的傳播技術下對傳媒的生態環境產生重大影響。傳統媒介逐漸向著跨媒體方向發展,媒介融合是媒介發展的必然選擇。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傳播日新月異,隨著社會人本主義思想的宣傳,人本主義在新聞傳播中逐漸滲透。基于此,立足于媒介融合,分析新聞傳播中的人本主義傾向。
關鍵詞媒介融合;新聞傳播;人本主義傾向;探微
隨著新聞傳播技術不斷發展,新聞媒介變革逐漸滿足人的需求,尊重人的主體性是媒介發展的基礎,換言之,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傳播中逐漸彰顯出了人本主義傾向。人的主觀性在現代媒介演化中能夠進行理性選擇,一方面能夠促進新聞傳播進行主動改進,另一方面也能夠決定著媒介的發展。
媒介融合是指區別于傳統媒介,將不同類型的媒介相互結合,進而使得新聞傳播能夠呈現出不同功能、不同風格的發展趨勢。現代媒介融合能夠以科技信息技術為依托,以視頻互動、文字、圖片聲明等結合法方式,運用于不同信息輸出端口,實現新聞傳播,是科技在新聞媒介上的重大改變。隨著數字化技術在新聞媒體中的應用,新媒體得到快速發展。新媒介的出現有效改變了媒介的生態環境。而新聞傳播人本主義是指新聞在為社會服務的同時,也為社會公民服務,為人們創建和諧的輿論環境,以人的信息需求點出發,發展多元化的新聞媒體,注重社會輿論引導[1]。
2.1以微信為例的新聞傳播人本主義進化
隨著科技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不同種類的傳播媒介逐漸產生,這新聞傳播媒介不僅能夠向用戶提供新聞的感知環境,還能夠為他們塑造傳媒的感知。新媒介傳播技術影響下,媒介逐漸演變成一種具有獨特代碼以及句法的符號環境。而人本思想在新聞傳播中的滲透,逐漸從電視新聞渠道中轉移到人們的生活中,更加便捷、及時,影響力高。例如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網絡新聞的出現,使得人們對新消息接收的地域感消失,且實際的生活與工作之間的界限明顯消失,在汽車上、餐廳里以及眾多公眾場合,人們都在不停地用電話處理公務。在家中,人們都能夠拿起手機觀看近期發生的新聞,手機媒介的出現逐漸豐富了人們的感官以及思維方式,而在這些媒介中,微信是媒介融合實現中的重點代表[2]。
電視新聞的出現是對新聞廣播的逆轉,人本主義思想在媒介融合中的滲透,能夠以人的利益出發,結合互聯網以及數字時代新聞傳播特點,對傳統媒介進行逆轉,例如手機的出現是對個人電腦的逆轉,移動互聯網的出現是對互聯網的逆轉。微信與微博的出現逐漸改變著人們接受新聞的途徑,實際上,微信與微博的出現也是現代媒介與科技結合的產物,微博出現是對傳統大眾媒體大逆轉,同時也是人本主義在現代新聞傳播中的直觀體現。而將微信與微博進行對比,微信則是人本主義在新聞傳播中的再次升級,微信在新聞傳播中的互動性更強,以文本集中、語言外放以及圖像發送等為一體的方式,實現了不同對象之間的信息親密傳播,微信在新聞傳播中的應用,使得真實的新聞交流被延伸到網絡上[3]。
2.2言論自由在手機新聞傳播中的人本主義體現
現代新聞傳播的意義與傳統新聞傳播所有不同,隨著媒介技術不斷提升,不同類型的客戶端在新聞傳播中得以應用。其中手機是新聞傳播中最為
重要的媒介之一。手機新聞以其快速性以及間接性被廣大手機用戶所青睞。新聞傳播中的人本主義傾向的體現,最為核心的內容就是新聞傳播以及新聞討論需要發動社會受眾的力量與智慧,而不是單一的官方信息輸出。也就是說,現代新聞傳播為社會受眾提供了言論自由的新聞平臺,任何人對新聞事件的發生都有抒發觀點的權利。目前在用戶手機中比較多的新聞傳播客戶端有新浪新聞、騰訊新聞、搜狐新聞等,用戶只要注冊賬號就能夠對自己感興趣的新聞事件進行評論,參與線上互動。新媒介融合下的新聞傳播充分地發揮出了社會受眾的新聞參與力以及新聞傳播力。同時新媒介的出現將單一方向的新聞傳播方式改變,在提升社會受眾言論自由的基礎上,實現了媒體與大眾的雙向信息傳輸。該種方式雖然充分體現出了人本主義,但是需要提升言論自由在新聞傳播中的法律約束力度。
2.3新聞傳播對公民的媒介素養要求
現代新聞傳播從人本思想出發,為人們生活提供便利?;诿浇槿诤系男侣剛鞑ナ股鐣娊邮招侣劥嬖谥p向選擇以及雙向約束,公民以自身意義進行新聞媒介選擇的同時,也需要遵守媒介融合下新聞傳播對公民媒介素養的要求。在科技信息技術下的新聞傳播,需要社會受眾具有較強的信息理解能力,并需要受眾能夠以正確的態度對新聞事件進行評價、信息發布以及信息傳遞等。要對現代媒體產業中的不良信息進行抵制,并以公共利益出發,以維護社會和平為基礎,積極引導正確的新聞輿論[4]。
隨著社會科技不斷進步,新聞傳播逐漸關注人的需求,人是新聞媒介在科技浪潮中演化的尺度,換言之,現代新聞媒介逐漸趨向于人性化。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傳播中應用科技技術,而技術正是人類思想的物質表現,媒介技術的發展在改變新聞傳播方式的同時,能夠提升人們的在新聞信息接收中的感知。為此,本文立足于媒介融合,分析了媒介融合下新聞傳播人本主義詮釋。
參考文獻
[1]周堃.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融合新聞”發展探微[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08.
[2]曾軍輝.電視媒體與微博融合傳播研究[D].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3.
[3]鄭燕.人是媒介的尺度[D].濟南:山東大學,2014.
[4]李春光.儀式觀視閾下論法制新聞傳播的人本主義精神[D].重慶:西南政法大學,2013.
作者簡介:付 爍,工作單位為濱州電視臺。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360(2016)02-0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