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 霍孟軍
摘 要:行政倫理妥協,作為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在日常管理活動中或行為選擇中經常性發生的行為,是行政主體面臨善善同類性質或處于善惡兩難的困境時對行政倫理道德進行選擇的一種特殊形式。本文主要研究我國政府管理中行政倫理妥協的應用及所存在的問題,以期在執法過程中用最小的“惡”實現最大的善。
關鍵詞:行政倫理;倫理妥協;國家公務員;對策
行政主體的管理活動作為一種全國的組織性活動,是政府管理國家公共事務的活動。行政管理方式選擇是行政主體對自身的行為做出倫理性判斷,或在多種行政行為中選擇某種合適的倫理行為。當行政主體在對行政行為進行選擇時,這種選擇和運用的權利是公共行政人員進行自由選擇的一個重要因素。
一、政府管理活動中的行政倫理妥協行為
(一)濫用自由裁量權
在實際政治生活中,自由裁量權是一把雙刃劍,它使執法變得靈活,同時也能彌補法律所無法詳盡規定和明確的事項。然而,正因這種靈活性和“彈性”才使得自由裁量權在具體的使用過程中會經常發生肆意妄為的情形,甚至超出行政自由裁量權的范圍,并伴有違背立法精神和公共利益的現象,出現侵害行政管理相對人的利益,無法維持法律平等的事件。
(二)行政執法過程不規范
由于受到歷史以及“官本位”的影響,我國在執法過程中存有大量野蠻執法、暴力執法的現象。行政執法本應要竭盡全力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并且要體現以人為本的人道主義執法原則,重在維護人的尊嚴、尊重人的價值、保障人的生存權利等,但目前我國的執法實踐,在總體上顯然沒有達到這樣的要求。執法過程中的不規范行為,會導致公眾利益受損,影響政府形象,更易使社會公眾對政府的管理機構、管理人員和管理活動產生誤解。
(三)少數執法人員將其視為謀取私利的手段
作為社會公共事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從行政執法的目的和主旨來看,追逐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是行政執法的終極目標。但我國現行的管理仍存有諸多漏洞,近幾年發生的“尋租”、“權權交易”、“權錢交易”,乃至“權色交易”等現象頻繁出現,致使權力尋租事件產生、滋生貪污腐敗。
二、產生行政倫理妥協和使用不當的原因
(一)產生、運用倫理妥協的原因
政府的行政管理活動存在于日常的政治生活中,在具體的行政管理活動中,大量的倫理選擇出現在行政主體面前,這就產生了倫理選擇性困境,并且行政主體會不可避免的陷入行政倫理選擇困境,此時,就存在使用行政倫理妥協的可能性。行政倫理妥協的產生原因為:第一,政府組織及公共行政人員面臨著多種行政倫理選擇,且每種選擇都有相應的價值予以支持;第二,給予支持的價值均是正當且不相容;第三,應對不同價值目標,必須做出選擇。
(二)應用不當的原因
1、行政倫理妥協的應用主體是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其使用不當主要是因為行政主體的應用不當,行政主體面臨道德沖突即其本應滿足兩種義務或兩種規范的要求,但在實際上無法做到這一點,而是必須二者擇其一。
2、法律制度、廉政體制原因,我國廉政體制的建立起步較晚,并且在新時期更是相對落后于其他制度的建立。在我國建國初期,雖有一些反腐倡廉的舉措,也處理過一些貪官污吏,但在廉政體制、法律制度方面還是處于初始階段,起步較晚,也沒能在這兩方面有所建樹。
3、作為擁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唯一一個沒有出現斷代的文明古國,我國傳統的倫理綱常、道德文化對國民有著不可磨滅、根深蒂固的影響,有太多的倫理綱常已經和正在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也正是因為這些傳統倫理綱常、道德文化,我們才被深深的烙上中華民族的印記,這在未來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持續并將繼續的影響著我們。
三、具體應用行政倫理妥協時存在問題的對策
(一)提高行政主體對行政倫理妥協及具體運用流程的認識
由于行政主體對自身行為自由選擇的存在,且這種自由會使行政主體面臨倫理選擇的困境。因此,必須加強對行政主體倫理意識的教育、鞏固與強化,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行政主體的道德自由性,也能更好地鞭策行政主體做出負責任的行為。行政主體要對各種行為的結果進行評估,在大善與小善之間,在惡與惡之間,在大惡與小惡之間進行選擇,并堅持以最大善的目的和最小惡的手段為原則,服務于公共利益。
(二)提高行政相對人對行政倫理妥協的理性認識
倫理教育是使人們產生道德的最快途徑,無論是行政主體還是行政相對人,都需要倫理道德教育。對行政相對人的倫理教育應當從榜樣引導、輿論宣傳著手。借助多種多樣的宣傳媒介的輿論教育,能從心理上、思想上影響公民,使之在這種說服教育下接受一定的行政道德原則和規范。通過大量的倫理道德教育,提高并改善行政相對人對行政倫理妥協的理性認識,改變現有的認識狀況,在實際政治生活中,熟悉并掌握行政倫理妥協。
(三)提高既有的行政文化水平,營造合理的運用行政倫理妥協的氛圍
慎用倫理妥協,倫理妥協就是公共行政人員在面對當前和未來的價值選擇時,為了在將來獲取更大的價值而選擇放棄當前價值的行為。強化行政主體對公共倫理道德的信奉,使他們能夠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現有的行政文化水平之上,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積極營造合理的應用行政倫理妥協的氛圍,使每一位社會公民和行政人員心中都有一桿秤。全社會都努力貢獻自己的力量,積極打造一個適合合情合理應用行政倫理妥協的社會氛圍。
(四)依法行政,科學行政,規范自由裁量權
我國自古就有義利觀,“義”是權衡行政行為的適不適宜、合不合理的最高準則;“利”是自由裁量權追求的終極目標之所在。
我國的孔圣人曾提出:“義以為上”,這是我們立品行事的道德準則。行政執法的本質就是服務人民,因此在執法過程中,尤其在行政自由裁量的實踐過程中,行政主體必須建立為民辦事的理念和正確的義利觀,做出適當的行政行為和良好的道德判斷,所以,“義”應該成為衡量自由裁量權適不適宜、合不合理的尺度。作為自由裁量權追求的終極目標,它所追求的“利”應該是“公利”而非“私利”,為公眾謀福利是行政自由裁量權正當性的價值要求和價值傾向。這種價值取向必然要求執法主體要有崇高的義務感和責任感,做到執法為民,而不拘私枉法。
四、結語
行政主體面臨眾多行政行為選擇時,因多種價值、利益訴求影響,與倫理道德標準沖突,而無法做出正確的選擇;同樣,行政倫理的實現因為行政主體的選擇困境而成為難題。通過本次研究使行政人在行政倫理選擇中向全社會最高價值和普通公眾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和最關心的利益方面靠攏,使全社會步入良性的發展軌道,最終達到善治的目的,并借以向實現全面依法治國,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奮步前進。
(作者單位:西藏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基金項目:2015年西藏大學研究生高水平人才培養項目(項目編號2015-GSP-040)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 鄭志龍:《行政管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8-01。
[2] 特里.L.庫珀[美]:《行政倫理學:實現行政責任的途徑(第5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03。
[3] 馬國泉[美]:《行政倫理:美國的理論與實踐》,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06-01。
[4] 李建華,左高山:《行政倫理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06。
[5] 李建華,李好:《論行政行為的倫理妥協》,中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