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秀杰
(葛洲壩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宜昌 443001)
談強夯地基處理的優(yōu)越性
趙秀杰
(葛洲壩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宜昌 443001)
強夯法是工程施工過程中常用的一種地基處理方法,與傳統(tǒng)的預制鋼筋混凝土地基處理方法相比,強夯地基處理具有施工操作簡單、施工工期短、材料使用較少的特點,具有很強的經濟性。強夯地基處理法的優(yōu)勢在工程地基處理施工過程中發(fā)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結合麗水產業(yè)集聚區(qū)相關項目建設實際,對強夯地基處理方法的應用和該項技術的優(yōu)越性進行了分析和探究,以期為工程建設施工提供一定的參考。
強夯法;地基處理方法;優(yōu)越性;工程建設
強夯法又被稱為動力固結法或者是動力壓實法,在建筑工程地基處理中的應用能夠有效提高地基的承載力,并且有效降低地基的壓縮性能,改善地基的性能,在地基條件情況比較特殊的地方開展地基處理工程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障。另外,強夯法不僅能夠提高和改善地基情況,而且還具有非常明顯的經濟性,在工程建設中的應用能夠發(fā)揮十分積極的效用。
按照麗水產業(yè)聚集區(qū)生態(tài)產業(yè)低丘陵坡開項目建設的相關要求,根據該項目建設單位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時序安排,工程路網、橋涵構筑物以及市政給排水系統(tǒng)和市政管線等基礎設施建設與場地平整之間無法確保2年之內的自然沉降期,在相關研究支持下,為緩解因為高填深挖場地不均勻沉降對基礎設施造成的破壞,確定在路網、管線和相關構筑物等基礎設施施工開始之前,對項目所在地的地基進行強夯處理,通過這種方式來減少項目場地道路的后續(xù)沉降。
強夯地理處理法就是將質量為10噸到40噸之間的夯錘反復的提高到一定的高度并讓其自10米到40米之間的高度自由下落,通過夯錘在自由下落過程中產生的動力和能量對地基進行沖擊和振動,以此來改善地基性能,一般情況下,強夯地基處理方法大都適用在碎石土、砂土以及雜填土等地基條件下。在非飽和土的處理過程中,強夯地基處理法的原理非常簡單,就是通過夯擊能量產生的波以及動應力調度反復作用對土骨架進行塑形變形處理,并且將夯擊能量轉化為土骨架的變形能,以此來促使地基土質密實,提高地基土質條件的抗剪強度,改善土的變形特征。在加固飽和粘性土的處理過程中,由于粘性土的構成比較復雜,如果所用的夯擊能和施工工藝不當,在最大孔隙處理方面就會存在一定的漏洞,這樣不僅不能起到土質加固的效果,而且還會對原有的土質產生擾動影響,在土的抗剪強度方面存在一定問題,增加了土的壓縮性,起到十分不良的效果,因此如果在粘性土的施工過程中使用強夯方法,需要謹慎,要做好相關的調研和施工方案確定工作。一般情況,在工程施工過程中,為了充分發(fā)揮強夯地基處理法的效能,需要在正式開始施工之前,在施工場地選取具有代表性的一個或者是幾個試驗區(qū),在試驗區(qū)內進行試夯或者是驗性施工,以此來確保強夯法的實際施工方案和工藝。
3.1 基本要求
在該項目中采用強夯法對地基進行處理,首先就要確定強夯范圍和相關技術要求。首先,在強夯范圍方面,根據項目相關要求,需要對該項目所有填方區(qū)域包括填挖交界處向挖方區(qū)域驗身 3米左右的基礎設施地基進行強夯處理,處理的寬度需要超過路基外緣或者是排洪渠擋墻外緣 3米處。在相關技術要求方面,單擊夯擊能要求3000kN·m,夯擊點正方形布置,第一遍夯擊點間距取夯錘直徑的2.5倍,第二遍夯擊點位于第一遍夯擊點之間,以后各遍夯擊點間距可適當減小。夯擊遍數采用兩遍點夯、兩遍低能量(1000KN·m)滿夯的方式進行,滿夯點成正方形布置,錘印搭接 1/4d。需要注意的是,兩遍夯擊之間的時間間隔要根據是施工區(qū)域內的回填土中超靜孔隙水壓力的消散時間來確定,根據本項目的實際情況,認為兩次夯擊之間的時間間隔為 7天為最佳。另外,還需要考慮的是夯點的夯擊次數,根據施工現(xiàn)場試夯得到的夯擊次數與夯擊量關系曲線之間的關系來確定夯點的夯擊次數,并且要保證最后兩次夯擊的平均夯沉量不能大于100mm,盡量避免夯坑周圍地面出現(xiàn)過大的隆起以及避免因夯坑過深發(fā)生起錘困難的情況。
3.2 施工過程
3.2.1 施工準備
根據上文分析的強夯地基處理法的相關內容,在正式開始強夯施工之前,要施工現(xiàn)場有代表性的場地選取試驗區(qū),進行試夯或試驗性施工,試驗區(qū)面積不小于20m×20m。結合本工程實際情況,根據填方高度選擇澄照路樁號0+960~0+980此段做為試驗區(qū)。根據初步確定的強夯參數,提出強夯試驗方案,進行現(xiàn)場試夯。試夯結束后一周,對試夯場地進行檢測,并與夯前測試數據進行對比,檢驗強夯效果,確定工程采用的各項強夯參數。
3.2.2 施工流程和方案
結合施工現(xiàn)場的實際情況,確定該項目強夯地基處理的施工流程和施工方案如下。首先,在已碾壓整平的施工場地內選擇一塊有代表性的地段作為試夯區(qū),面積400m2,以檢驗設備及夯擊能是否滿足要求,確定強夯處理的施工工藝;夯點布置為梅花形,夯擊能為3000KN·M,布置如下圖:

強夯梅花形布置點位圖
選用的設備為機液一體式強夯機,型號為 HZQH3000C。夯錘重量選擇為 18噸,直徑2.5米,底面積4.9平方米,夯錘落高最高為18.5米,單點最大夯擊能為3300KN·M。夯擊就位時選擇場地較為平坦的地方安放,確保機械施做時正常運行,滿夯時由專人指揮夯錘的起落,夯錘初始落距以18米開始試夯,落下后夯錘如出現(xiàn)傾斜情況及時回填片石調整夯錘,待起落正常后提升落錘高度至17米。現(xiàn)場技術員要對每次夯錘落距、夯錘下沉深度、周邊土體隆起高度等數據進行測量和記錄,待達到最后2擊夯沉量之差小于10cm時停止夯擊,記錄單點夯擊次數。根據試夯測量數據,繪制夯擊次數與夯沉量關系曲線,保證土體豎向位移達到最大以及橫向位移為最小值,進而確定全面夯擊時夯錘落距、單點夯擊次數等技術參數,為后續(xù)工作做指導。
3.2.3 夯點布設
在路基行車道范圍內布設夯點,梅花形布置,同時做好點位點號記錄。用白灰圈做好明顯的標示。強夯區(qū)域周邊做好施工警戒,由專人巡視。
3.2.4 強夯施工
根據試夯得出的經驗數據參數,做好施工安排,滿夯結束后,整平碾壓回填至設計標高。
強夯地基處理在該項目中的應用,不僅提高了地基強度,按照相關要求和標準完成了施工,并且在施工材料用量、施工時間周期以及施工經濟效益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按照相關預算和設計分析,強夯地基處理方法具有的施工便利、成本節(jié)約以及縮短工期等方面都具有十分明顯的作用,是一種十分經濟的地基處理施工方法。
強夯地基處理方法在地基處理過程中的應用能夠有效提高工程地基施工的效率和效果,在工程施工建設中能夠發(fā)揮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結合實際案例,對強夯地基處理方法在實際工程建設中的應用和施工方案、流程進行了相關分析,對強夯地基處理方法的優(yōu)越性進行了簡單探討,作為一種經濟的地基處理方法,強夯法能夠在地基處理過程中發(fā)揮十分重要的作用,應當結合實際情況做好施工方案,為后續(xù)工程的建設提供可靠的保障。
[1]王文宇.基于強夯法地基處理有效加固深度的分析[J].山西建筑,2015, (35):102-103.
[2]李智平,張永生.談強夯地基處理的優(yōu)越性[J].山西建筑,2016,(3):65-66.
[3]曾穎濤.強夯法處理地基承載力評價與研究[J].建筑監(jiān)督檢測與造價,2015, (4):25-27.
[4]趙建華,梁營林.非自重濕陷性黃土強夯處理施工的原理、方法和發(fā)展前景[J].交通標準化,2010,(14):88-92.
G322
B
1007-6344(2016)06-028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