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5·12”地震后“再生育家庭”可持續發展現狀研究
——以四川省調查數據為例

2016-07-24 17:24:31格,張果,王群,楊
關鍵詞:教育

陳 格,張 果,王 群,楊 靜

(1.川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四川廣元628017; 2.四川師范大學地理與資源科學學院,四川成都610066)

“5·12”地震后“再生育家庭”可持續發展現狀研究
——以四川省調查數據為例

陳 格1,2,張 果2*,王 群2,楊 靜2

(1.川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四川廣元628017; 2.四川師范大學地理與資源科學學院,四川成都610066)

汶川地震后,因震失獨的特殊群體備受關注.政府適時出臺了“人口再生育”政策,該政策實施近6年以來,四川震區再生育嬰兒達到3 100余名,重建家庭的援助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果.但是危機下臨時出臺的政策沒有提出解決再生育家庭長期可持續發展問題,以“后人口再生育”政策時期的再生育家庭問題為切入點,基于災區的實地調查,獲取一手再生育小孩及家庭的現狀信息和數據.研究表明:在分析再生育小孩健康、教育和家庭發展3個主要層面問題基礎上,發現再生育家庭后續發展形勢嚴峻,年齡、健康、戶籍、可持續等問題依然很突出.因此,研究可以為后續相關政策提供實證分析結果,呼吁政府盡早出臺更為長效的政策.

因震失獨;田野調查;再生育家庭;可持續發展;后“人口再生育”時期

1 緒論

2008年四川省汶川8級強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廣的一次大地震.地震不僅對所在地區的人口及結構平衡造成破壞,而且對家庭可持續發展造成阻礙.“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因震失獨的家庭有8 000余戶,死亡3 700余人,傷殘約3 800人,其中大部分父母有生育意愿[1].在重大危機下,國務院《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中明確提出災后恢復重建關系到災區群眾的切身利益和長遠發展[2],結合“必須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兼顧,科學重建”的思想,四川省倡導“再造完整家庭,重建天倫之樂”口號,積極實施震后再生育政策.在國家“再生育關懷”政策人文關懷開展下,截止2011年9月底,四川地震災區再生育嬰兒3 106名.

“人口再生育”政策是災后建立的臨時性救助措施,目的是盡快幫助遇難小孩家庭盡早恢復重建.地震阻斷了家庭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震后針對再生育家庭,國家主要方針立足于災后重建資金的扶持及再生育“技術”的攻關,調查發現除汶川縣以外的地區,針對再生育小孩成長發展沒有一個統一的長效規劃或持續支持.基于此,本研究秉著探尋“后人口再生育”時期小孩和家庭的長效可持續發展問題,選擇此次地震中受災最嚴重,也是再生育家庭最集中的地區:阿壩州汶川縣、綿陽市北川縣以及廣元市青川縣,進行科學客觀的調研分析,了解震后再生育小孩和家庭可持續發展現狀,為政府盡早出臺更為長效的政策機制提供依據.

面對震后產生的一系列問題,也為促進地震受災人口恢復以及重建工作的有序進行,國內學者在這些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宏觀層面,對災害影響、震后家庭重建、隔代家庭(指由3代以上組成,但中間有斷代的家庭,即由祖輩和孫輩組成的家庭,這里的“類隔代家庭”為類似“隔代家庭”,特指倫理上“代際之間”,年齡上“斷代”的家庭)的研究也不少,但對特定的人口再生育的持續關懷、再生育家庭小孩發展現狀調查及預后的研究幾乎空白.

在災害影響方面,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雖然人類在災害預測和減災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災害給人類帶來的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卻與日俱增;文獻[3]指出自然災害的發生往往會導致社會人口系統的波動和失衡,因而不可避免地對人口的生存發展帶來巨大的破壞與影響;文獻[4-8]針對汶川地震后人口系統的遷移問題進行了論述,并闡述地震影響造成的人口系統格局變動.震后家庭重建,主要研究還是從“當代人口”家庭重建入手,涉及“再生育”的幾乎沒有.地震災害帶來的人口系統的波動和失衡更具突發性,文獻[9-11]宏觀上梳理了災害社會學理論,微觀上也對唐山地震的重建家庭和地震區孩子的調查樣本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文獻[12-14]對汶川地震災殘人口的發展進行了思考.楊成鋼等[15]指出地震重災區人口重建路徑需要以家庭重建為前提,特別是促進婚姻家庭的再生育.隔代家庭研究內容開始豐富起來,孔屏等[16]進行了祖父母教養與孫子女情緒適應關系的實證研究;梁業昌[17]認為隔代家庭研究的重點還是突出在家庭的“隔代教育”.

震后,在地震中喪失孩子的父母(特別是獨生子女)或者重組家庭大多經歷了再生育的過程,由于年齡的差異,普通家庭演變成“類隔代家庭”,而關于“隔代家庭”再生育小孩教育的問題更是鮮見,因為涉及到父母養育但類似于“隔代教育”的模式.隔代家庭現象出現以后,如何養育和教育“獨二代”、“獨一代”,兩代人的教育理念存在分歧.柯俊波[18]從隔代教育家庭的教育沖突個案出發,分析了祖輩參與式的隔代教育的矛盾現象.李雪蓮[19]對汶川震后農村0~3歲再生育嬰兒的家庭教養進行了研究.目前的研究大多只是對災難的現狀描述或探討重建原則性討論,從心理和性格發展原理出發對震后家庭的發展進行分析[20],而針對再生育家庭的可持續發展模式的研究較少.

2 實證結果分析

2.1 調查數據及結果說明 “人口再生育關懷”政策6年以來出生的小孩最大的已經5歲,正好是進入學齡教育的階段.論文對這5年中再生育小孩和家庭發展進行調查,得到汶川(28.05%)、北川(42.68%)和青川(29.27%)3個縣再生育家庭數據(詳見表1),共164份有效問卷(如文中不作特殊說明,調查的樣本數量均為164份),占整個四川省地震災區再生育家庭3 106個的5.28%,樣本容量可以說明所要研究問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文從2個角度對再生育小孩的發展和再生育家庭的發展進行分析,其中再生育小孩的發展因為涉及到大齡生育、類似隔代教育的問題,所以將其分為身體發展和教育發展2個方面;即實證分析過程從3個方面(再生育小孩健康、教育發展和再生育家庭發展)進行分析.

表1 地震調查執行區域Table 1 Seismic survey Implementation of regional

2.2 再生育小孩健康問題調查分析 衡量再生育小孩身體的指標包括身高、體重、發病率等,選擇哪一個成為問題,并沒有直接的指標,這是一個問題.而且這些問題完全無法得到小孩的直接回答,僅能通過其父母的調查數據進行分析,雖然可能會存在誤差,但再生育小孩實際所面臨的發展問題和父母關于再生育小孩所擔憂的問題有一定的重合性,所以以父母的調查數據來反映這一問題具有很強的參考性.為此,論文調查時考慮到這些問題,設定了一些比較折中而適合的指標,比如身體健康衡量指標(父母從撫養小孩角度觀察和對比一般小孩的身體狀態得到的調查數據).

“三川”地區的調查資料顯示(見圖1),對比3個地區小孩出生時到目前2個階段的身體狀況,總體上再生育父母親認為其小孩身體稍差的比例有上升的趨勢(除青川縣略有下降),盡管在高科技和完善的醫學服務條件下,還是有許多父母認為再生育小孩出生時健康難以保證(認為再生育小孩的身體是與普通小孩相比變的更虛弱).特別在訪談中有案例談到持續的養育孩子讓很多父母親“力不從心”,甚至有的父母產生“精神”疲勞,抱怨孩子身體不好,比起自己以前的孩子,現在的孩子很“不好帶”.

2.2.1 再生育小孩身體健康狀況“稍差”分析 在164份調查問卷中,40.85%(67戶家庭)認為他們的小孩出生時和一般家庭小孩相比身體情況稍差,母親年齡偏大(83.58%)、母親懷孕時營養不良(34.33%)、孩子出生時遇到困難(25.37%)為前3位原因.另外,通過實地訪談也得知,調查訪談中認為孩子身體情況稍差的父母親往往都年齡偏大或者一方(或雙方)具有生育障礙,懷孕和生育小孩的過程比較曲折和困難.在“再生育關懷”政策下,有的再生育父母親經歷了3次懷孕,最后1次才成功生育下孩子;有的父母親本身存在生育障礙,通過試管嬰兒等技術才生育下小孩;有的在懷上孩子期間,患有嚴重的疾病,兼顧保胎和服藥治療,在非常危險的情況下孕育小孩.所以在認為小孩身體狀況稍差的比例中,母親年齡偏大、懷孕營養不良以及出現難產比例占據前3位,是非常正常和值得研究的,這幾個原因也具有連鎖反應,引起小孩身體狀況比一般家庭小孩更虛弱,詳見表2(樣本數為67).

身體虛弱原因母親年齡偏大孕期營養不良孕期服藥 早產 難產 其他原因5 6 2 3 4 1 3 1 7 4比例樣本數/ % 8 3.5 8 3 4.3 3 5.9 7 1 9.4 0 2 5.3 7 5.9 7

在164份問卷調查中,77戶家庭(46.95%)選擇了再生育小孩目前的身體狀況比一般家庭小孩的身體更虛弱,與出生時相比,比例上升了6.10%,說明小孩出生到目前為止,有10戶家庭轉變了他們的看法.在稍差的原因分析中,孩子經常生病、孩子營養跟不上以及孩子無人照看的比例最高,分別為:62.34%、50.65%和22.08%.從各個居委會相關座談以及再生育人員訪談中也了解到,在小孩的養育過程中,父母親對孩子成長的期望主要的問題首先就是身體健康,孩子少生病、發育正常,其次才是考慮到孩子將來的發展(見表3).

2.2.2 再生育小孩心理健康(活潑程度)分析 對于再生育小孩的心理健康問題,直接的衡量指標更少,論文設置的問題是“總體而言,您覺得再生育小孩與一般的小孩或您之前的小孩對比,小孩的活潑程度狀況如何?”對應被訪者所選擇的“更活潑好動”、“無明顯差別”、“更為安靜”(盡管活潑好動不能完全表示心理健康,安靜更不能完全表示心理不健康,但再生育父母親對小孩的比較還是有一定的參考性),通過問卷調查分析,再生育小孩不管是與同齡小孩,還是與原來的小孩相比,一半以上都是比較活潑好動的,另外,有20%~30%的父母認為孩子和一般小孩活潑程度相同,無差別;只有15.24%的父母認為孩子和以前的小孩相比,較為安靜,14.63%的父母認為孩子和同齡小孩相比,較為安靜.總體來講,再生育小孩的心理健康與一般小孩或再生育家庭之前的小孩相比變化還是較大,表現為更活潑,但是表現出更為安靜或者說更為膽小封閉的依然不在少數,應該引起注意;特別是在訪談中了解到有的小孩生活上表現出“精力無窮”,而有的小孩“非常安靜”,雖然是少數,但心理干預在未來應該定期監測.

2.3 再生育小孩教育問題調查分析 衡量教育問題的指標由于小孩并未就學,沒有成績、升學率等直接全面的指標來反映再生育小孩的教育問題.但事實上,他們面臨的教育問題本身就是再生育小孩教育問題的核心,比如類似隔代教育問題(父母的年齡較大,類似于祖父母教育孫兒女,但關系完全不一樣,甚至形成了新的家庭模式:類隔代家庭),義務教育特別是高中和大學教育的負擔問題.所以再生育小孩的教育問題更多的是著眼于未來整個受教育階段,涉及的因素包括父母受教育程度本身、教育理念、家庭教養觀念等.再生育小孩在可持續發展過程中,教育經費將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包括心理輔導等都成為再生育小孩成長發展所面臨的問題.為此,再生育父母對政府的政策支持期望比較高,汶川縣、北川縣、青川縣的比例分別達到了71.74%、81.43%和62.50%.導致再生育父母教育期望比較高的原因很多,其中自身的受教育程度和對小孩的教育理念有非常大的關系(見圖2).2.3.1 再生育父母受教育程度分析 父母親的受教育程度對小孩初級階段的教育影響較大,所以再生育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是一個重要考慮因素,調查結果如表4所示.

表3 再生育父母認為小孩目前身體“更虛弱”的原因Table 3 The reasons of now physically re-birth children‘more weak’of,their parents thought

表4 再生育父母親的受教育程度Table 4 The education level of the re-birth parents

從表4可知,再生育小孩父母親的受教育程度主要為小學和初中水平,比例分別為37.50%與44.38%,這2種教育程度的比例高達到81.88%,總體上整個再生育父母受教育程度偏低,年齡偏大難以有精力教育小孩,加之自身受教育程度不高對小孩教育更顯得力不從心,所以,再生育小孩的教育比一般家庭小孩面臨更為迫切的問題.

2.3.2 再生育父母對小孩的教育理念分析 設置多個問題調查教育理念,主要是獲取再生育父母對小孩的教育期望等相關問題,分析再生育父母的撫養觀念.問題回答的選項分別為“完全不同意”、“不同意”、“無所謂”、“同意”、“完全同意”.再生育父母對小孩的教養觀念存在不同的態度,具體分析得出:第一,由于經歷過地震創傷,父母對孩子的健康狀況較為關心,認為孩子的身體健康最重要的,比例達到了61.58%;也有30.49%的父母對孩子的期望更多,認為除了身體狀況,其他方面也較為重要.第二,由于再生育小孩的艱難出生,給家庭帶來極大的安慰,他們得到的溺愛可能會更多,調查發現,大多數父母并不會滿足小孩的任何要求,這是比較理性的,但依然約有35%的父母可能溺愛再生育小孩,這可以理解,但對小孩的教育和成長并不好.第三,再生育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本身偏低,他們寄希望學校教育,針對此調查,有超過84%的父母認為學校教育更重要,反過來說父母會忽視家庭教育的作用,也反映出父母的無奈.第四,對于小孩一定要上大學接受高等教育的觀念,回答“完全同意”、“同意”、“無所謂”、不同意“、“完全不同意”的比例分別為46.3%、45.7%、4.3%、1.8%、1.8%;表明絕大多數父母還是傾向于再生育小孩接受高等教育,“上大學”的觀念在農村的影響難以改變,盡管他們可能面臨更大的困境.第五,孩子的教育是否要等到上學才開始,62.19%的父母不同意此觀點,說明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意識有所增加.

2.4 再生育家庭發展問題調查分析 再生育家庭是再生育小孩的承載主體,當前許多再生育父母表示小孩已經成為他們的“生活的核心”,再生育家庭本身面臨的問題除了小孩成長和教育問題外,自身面臨的問題也不亞于再生育小孩,目前再生育家庭的組成情況也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如圖3所示,再生育家庭的組成情況很復雜,有原配家庭、重組家庭以及單親家庭3類,調查發現重組家庭在北川地區比例最大,其次是汶川地區,這和當地人口損失和政策引導也有很大的關系.

實際上,家庭類型或者父母婚姻關系對再生育小孩是有影響的,再婚家庭或者單親家庭對小孩的教育有一定的影響;汶川地震后許多家庭是再婚家庭或者單親家庭.因地震喪偶者再婚,是一件充滿復雜心理活動的事情,對不少再婚者來說都是一個“剪不斷,理還亂”的心理過程,這勢必對家庭本身和小孩教育都有影響.而家庭未來可持續發展還關系到再生育父母親收入水平以及社會保障的制約.

2.4.1 再生育家庭收入和支出 經濟問題是再生育家庭面臨的基本問題,沒有經濟收入則小孩的健康和教育問題都無法改善,調查發現,再生育家庭本身大多數是農業戶籍,職業并不固定,務工和務農交織,收入沒有固定,經濟沒有保障.調查顯示,超過70%的父母月收入在2 000元以下,特別是母親的收入有90%在1 000元以下.再生育母親的工資明顯要低于再生育父親的工資,其中0~1 000元的工資段,占比例為89.63%,3 000元以上水平為零;再生育父親的工資段主要集中在1 000~3 000元.震后低收入家庭問題突出,加之健康和勞動能力降低,收入問題成為制約家庭發展的最核心問題.

同時,在調查中發現,再生育家庭中,樣本中再生育父親工資為零的僅有一人,其余都處于工作狀態,而再生育母親工資為零的為125個樣本,占比例為76.22%.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再生育父親是家庭經濟的主要支撐,結合訪談資料也了解到,震后主要是再生育母親留在家中照顧小孩,由父親一人賺錢養家,再生育父親的工資水平決定著一家人生活發展的質量,家庭未來發展的可持續性面臨著一定的挑戰;母親無法參與勞動給家庭的經濟帶來更大的壓力(詳見表5,工資收入單位為元).

另一方面,再生育家庭收入和撫養費用的調查主要是再生育小孩平時的撫養費用以及當前家庭收入兩方面進行統計和分析.比較再生育家庭小孩的撫養費用和家庭收入,家庭收入要高于小孩的撫養費用,說明目前再生育家庭小孩的發展是可持續的.在撫養費用比例中,小孩的撫養費用主要集中在0~1 500元/月,比例為87.80%,處于比較合理的范圍,在訪談中也了解到小孩目前最主要的開支集中在奶粉、生病的花銷以及尿不濕、衣物的購置方面.而家庭收入主要集中在1 000元以上的階段,1 000~2 000元的比例為48.78%,2 000元以上的比例為42.07%.通過訪談調查了解到,多數家庭是可以支付小孩的日常撫養費用,少數低收入者以及特殊困難家庭相對而言支付小孩撫養費用比較困難.

表5 再生育父母親震后月收入工資段比較Table 5 Monthly income wage of the re-birth parents after the earthquake

2.4.2 再生育家庭社會保障 災區很多家庭的社會保障水平偏低,尤其是農村家庭.在面臨巨災時社會保障應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社會保障水平的提高意味著家庭面臨壓力下降.調查顯示,詢問再生育父母是否有任何一種保障水平時,76.22%的夫妻雙方都有社會保險,而有15.24%比例的夫妻雙方沒有保險(詳見表6).為了使問題更加清晰,增加了養老保險因素分析,因為養老保險在全國范圍內覆蓋率都比較高.結果顯示,66.46%的夫妻雙方享有養老保險(震后國家購買),而有33.54%的夫妻未享有養老保險.說明基本的養老問題在農村,特別是災區農村依然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在子女才出生幾年,自己年齡開始變大的情況下,養老保障問題越發凸顯.

3 結論與討論

對震區的阿壩州汶川縣、綿陽市北川縣以及廣元市青川縣進行實地調查,對“三川”地區再生育家庭面臨的基本問題摸底了解,收到一手資料和數據.調查顯示整個再生育問題可概括為再生育小孩的健康、教育問題和再生育家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1)健康問題,這里的健康問題涉及到再生育父母親和小孩的雙重健康(身體和心理健康)問題.再生育父母親年齡(父親平均43.8歲,母親平均40.6歲)帶來的身體健康困擾,加上地震沉重的心理打擊,養育小孩“力不從心”;小孩健康隨著時間有“下滑”趨勢,再生育父母的年齡偏大還是第一大原因,表現出來的情況是小孩經常生病;訪談中也了解到部分再生育小孩呈現出或“極為安靜”或“特別好動”的表現.

2)教育問題,除了身體健康之外,子女的未來發展成為了其父母最關心的問題,而大部分再生育父母親文化水平局限,其寄希望于學校教育,所以調查中教育支持是父母最大的期望,他們希望政府能給予一定的扶持.再生育小孩的教育問題已經是當前小孩的面臨的最主要問題,也是長期的問題.

3)家庭可持續問題,再生育家庭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是“核心”問題,健康和教育是其中比較突出的方面,當然還涉及到許多方面,尤其家庭自身的復雜性(164個家庭中原配家庭數為134,比例為81.7%,重組家庭為26,比例為15.8%,單親家庭為4,比例為2.4%),還是一個大問題.還有再生育父母親的勞動力情況、健康狀況、家庭收支情況、社會保障情況,甚至戶籍(調查發現不同地區戶籍和城鄉戶籍小孩發展政策不一)影響.長期的社會保障未納入災后的公共政策之內,給災后再生育家庭帶來了一定影響,盡管小孩的出生給了家庭極大安慰,但再生育小孩面臨的新一輪成長問題讓“整個家庭很擔心”.

4)調查確實發現再生育家庭除了得到了再生育小孩的“安慰”,其它方面的發展形勢依然嚴峻.再生育家庭在發展過程中,在健康、教育等方面遇到阻礙從而引發社會問題的幾率遠遠大于非在再生育家庭.為此,本文呼吁進一步的政策出臺以惠及災后再生育家庭,作為人口再生育的“延續政策”,減輕其負擔.而新政策的出臺,必然要建立在現狀問題的摸底調查基礎上,本研究即是震后再生育小孩和家庭現狀調查的問題的梳理.當然,由于篇幅所限,本文未將所有調查數據進行分析,而是抽取部分代表性問題進行分析.

雙方都有雙方都沒有丈夫一方有妻子一方有

1 2 5 2 5 9 5所占比例樣本數量/ % 7 6.2 2 1 5.2 4 5.4 9 3.0 5

[1]馬小娟.鏡頭下的再生一份汶川地震喪子家庭再生育孕婦特殊檔案[J].人民公安,2010(11):58-59.

[2]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關于印發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 zwgk/2008-09/23/content_1103686.htm,2008-09-23.

[3]陳勇.對西方環境移民研究中幾個基本問題的認識[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9,19(5):70-75.

[4]劉家強,車茂娟,唐青.災后重建中的人口遷移問題研究[J].人口研究,2008,32(5):1-9.

[5]沈茂英.汶川大地震極重災區人口分布變動研究[J].西北人口,2009,30(4):67-72.

[6]高曉路,陳田,樊杰.汶川地震災后重建地區的人口容量分析[J].地理學報,2010,65(2):164-176.

[7]李含琳.甘肅隴南市災后重建與人口遷移的現狀及對策[J].甘肅理論學刊,2012(5):38-43.

[8]楊成剛,張笑秋.巨災后人口重建的路徑分析:以汶川大地震重災區為例[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4(3):63-66.

[9]王子平.災害社會學[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10]鄒其嘉,王子平,陳非比,等.唐山地震災區社會恢復與社會問題研究[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7:1-443.

[11]王子平,葛素潔.地震災害的社會性內容及救災方略:兼論唐山地震救災的歷史經驗[J].華北地震科學,1992,10(2):79-82.

[12]程凱.汶川地震傷殘人員災后生存與發展的思考[J].人口與發展,2008,14(4):25-28.

[13]胡務.汶川大地震致殘人員康復研究[J].社會科學研究,2009(6):96-101.

[14]周玲,付景華,孫娣.災害中殘疾人的媒介使用與信息溝通需求:以汶川地震為例[J].山東社會科學,2011 (5):58-63.

[15]楊成剛,張笑秋.巨災后人口重建的路徑分析:以汶川大地震重災區為例[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4(3):63-66.

[16]孔屏,周利娜,劉娟.祖父母教養與孫子女情緒適應關系的實證研究[J].教育學術月刊,2010(8):81-83.

[17]梁業昌.現代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2.

[18]柯俊波.隔代教育家庭中教育沖突的個案研究:以C城市樂樂家為例[D].吉林:東北師范大學,2013.

[19]李雪蓮.震后農村0~3歲再生育嬰兒的家庭教養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2.

[20]王東明.汶川地震災區農村家庭生活恢復研究[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8(3):58-63.

Research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Rebirth Family”after the“5·12”Earthquake-evidence from Investigation of Sichuan Province

CHEN Ge1,2,ZHANG Guo2,WANG Qun2,YANG Jing2

(1.North Sichuan College of Preschool Teacher Education,Guangyuan 628017,Sichuan; 2.College of Geography and Resource Sciences,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Chengdu 610066,Sichuan)

After the“5·12”Earthquake in 2008,mu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special groups of bereaved families which have only one child,so government introduced a policy about Population reproduction in time.After nearly six years since the policy was implemented,Sichuan reached more than 3 100 rebirth babies and rebuild family assistance made significant social effects.But temporary policies under the crisis did not solve the problem of rebirth family long-ter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 paper obtains firsthand rebirth child and family status information and data,basing on problem of rebirth family under the policy of“Population reproduction”period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and the field investigation.Research shows that:based on the three main aspects problem of analysis of rebirth child health,education and family developments,we found that further development of rebirth family faces grim situation,and age,health,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and sustainable problem are still outstanding.Therefore,the research provides the empirical analysis results for the follow-up policy,calling on the government to take more Long-term policy as soon as possible.

child-lost family of earthquake;field investigation;rebirth family;sustainable development;after the“population reproduction”period

C923

A

1001-8395(2016)04-0618-07

10.3969/j.issn.1001-8395.2016.04.030

(編輯 鄭月蓉)

2016-01-04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2BRK021)

*通信作者簡介:張 果(1962—),男,教授,主要從事人口與人文地理的研究,E-mail:274696901@qq.com

猜你喜歡
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華人時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車內教育
英語文摘(2022年8期)2022-09-02 01:59:30
題解教育『三問』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軟件工程教育與教學改革
軟件導刊(2022年3期)2022-03-25 04:44:48
“雙減”如劍,“體外教育”何去何從?
當代陜西(2021年15期)2021-10-14 08:24:24
教育心得
贏未來(2020年1期)2021-01-07 00:52:26
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人大建設(2020年1期)2020-07-27 02:47:08
什么是“好的教育”?
當代陜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36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讓教育成為終身之擇
商周刊(2018年25期)2019-01-08 03:31: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九九九热精品视频| 制服丝袜在线视频香蕉| 亚洲A∨无码精品午夜在线观看| 综合色区亚洲熟妇在线| 美女啪啪无遮挡| 午夜小视频在线| 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一级做a爰片久久免费| 国产丝袜精品| 亚洲日本中文综合在线|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观看网址| 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色偷偷av男人的天堂不卡| 九色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 国产精品对白刺激| 91青草视频|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狠狠五月天中文字幕| AV老司机AV天堂| 福利一区三区| 久久a级片| 992tv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91毛片网| 亚洲一区二区约美女探花| 色有码无码视频| 国产av一码二码三码无码| 亚洲αv毛片| 成年人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五月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2021欧美日韩| 尤物特级无码毛片免费| 亚洲人成色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线| 亚洲高清资源|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 丝袜高跟美脚国产1区| 毛片在线播放a| 亚洲大学生视频在线播放| 国内精自线i品一区202| 成人免费午间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日韩免费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免费p区| 欧美高清三区| 美女被操91视频| 五月天久久综合| 亚洲天堂免费观看| 成年人免费国产视频| 中文字幕66页| 久久福利片| 精品午夜国产福利观看| 国产乱人视频免费观看| 精品福利视频网| 国产综合欧美| 高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欧美人与牲动交a欧美精品| 亚洲综合香蕉| 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 国产视频大全|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 国产不卡在线看| 国产喷水视频| 亚洲欧美极品| 好吊色妇女免费视频免费| 999在线免费视频|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91人成在线| 亚洲免费成人网|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 九九九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 国产后式a一视频|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亚洲三级网站| 无码日韩精品91超碰|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天天综合色网| 欧美一级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免费看的一级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