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忠添++張益峰++陸專靈++黎建斌++蘇光雅

摘要:挑選體質量為8~10 g的鱉苗50只,人工設置(28±1) ℃的恒溫條件,以棕櫚片代替泥沙作為隱蔽物,營造自然生態環境,用魚肉和配合飼料拌合投喂,對山瑞鱉進行無沙養殖對比試驗。養殖1年,收獲山瑞鱉48只,平均體質量為1.53 kg,成活率為96.0%,比有沙恒溫養殖的平均體質量多0.9 kg,提高 70.0%;成活率為80.0%,提高200%;比有沙常溫養殖的的平均體質量多0.4 kg,提高282.5%,成活率為75%,提高28.0%,養殖效果顯著。采取棕櫚片代替泥沙進行山瑞鱉無沙養殖,具有設施簡易、水質易于調控、投喂方便、易于管理等優點,鱉苗攝食均勻,生長快、成活率高,為城鄉居民開展山瑞鱉的庭院養殖提供依據。
關鍵詞:山瑞鱉;無沙養殖;棕櫚片;成活率,生長速度
中圖分類號: S966.5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16)06-0335-03
收稿日期:2015-05-20
基金項目:廣西直屬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專項(編號:GXIF-2012-10);廣西水產畜牧獸醫局科技計劃(編號:桂漁牧科1304530);南寧市西鄉塘區農業科技攻關項目(編號:西科發2013303)。
作者簡介:趙忠添(1966—),男,廣西南寧人,副研究員,主要從事龜鱉繁育技術研究。E-mail:scszzt@163.com。山瑞鱉(Palea steindachneri)別稱山瑞、瑞魚,屬龜鱉目鱉科山瑞鱉屬,是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主要分布于我國廣西壯族自治區、云南省、貴州省、廣東省等南方山區,其中以廣西壯族自治區的自然分布量最多。山瑞鱉食性雜、個體大、產量高、養殖效益高,是當前鱉類養殖的熱門品種之一,已發展成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特色養殖品種,年產值達3億元,養殖前景廣闊。山瑞鱉棲息于泥沙中,具有喜靜怕驚、好打斗的習性,常因相互爭奪食物和地盤引起斗咬;山瑞鱉屬變溫動物,具有冬眠的習性,生長溫度為22~31 ℃,最適水溫26~29 ℃,水溫低于15 ℃便進入冬眠[1]。目前,山瑞鱉的常規養殖方法是在泥沙厚度10 cm的水池中放養鱉苗,保持水深5~30 cm,投喂魚糜和配合飼料,10~15 d換水1次,根據水質變化情況進行換水。由于鱉苗躲在泥沙中,饑餓時才出來覓食,導致攝食少、生長慢;由于溫度低,飼料轉化率低,10 g左右的鱉苗養至1 kg的中鱉需要2~3年,養成5 kg的商品需要5年;且水質不易控制,常因細菌滋生誘發疾病,從8~10 g的鱉苗養成 1 kg 的中鱉成活率不到70%,制約了山瑞鱉養殖產業的發展。李貴生等進行了山瑞鱉與中華鱉繁殖生態的比較研究,發現山瑞鱉比中華鱉個體大、生長快,其對環境的生態要求較中華鱉高、繁殖能力比中華鱉差,其在自然界中的種群數量較中華鱉少[2];唐大由等也先后開展了山瑞鱉生物學和養殖特性的研究[3-5];趙春光等進行了山瑞鱉不同密度養殖試驗,結果表明,室內控溫養殖生長速度快于室外,且養殖密度越低,成活率越高,室內控溫養殖合理密度為10~12只/m2,室外水泥池塘養殖合理密度為2~3 只/m2[6];趙春光介紹了工廠化無沙生態養鱉的主要模式有無沙純泥法、無沙網袋式、無沙掛網式、無沙疊板式、無沙無泥式,主要技術措施包括養殖設施、苗種放養、科學投餌、水質調養、捕捉等[7];陳世鋒介紹了溫室無沙生態養鱉新模式,通過對傳統養鱉池進行改造,實現水質、水位、養殖密度的系統調控,科學使用中草藥和微生態促進劑預防疾病,大幅度提高養殖成活率、生長速度和經濟效益[8]。李立夫進行了山瑞鱉、中華鱉兩種鱉“溫室—外塘”二段式養殖對比試驗,鱉苗階段于室內溫室控溫養殖、6—9月的高溫天氣搬到室外自然溫度養殖,10月溫度下降后又搬到室內保溫養殖,主要技術措施有建設保溫池、放養健康苗種、合理放養密度、做好投餌、水質調控、疾病防治等[9]。趙春光介紹了溫室工廠化高效鱉病防治新技術等[10]。廣西壯族自治區養殖山瑞鱉大多數為庭院養殖,目前,有關山瑞鱉的庭院小水體養殖還未見有公開報道。2012年以來,廣西水產科學研究院廣西水產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在開展山瑞鱉繁殖生物學和繁殖技術研究的基礎上,開展了山瑞鱉小水體無沙養殖試驗研究,采用設置棕櫚片代替泥沙作為隱蔽物供其棲息防止斗咬、按時足量投喂防止搶食斗咬、恒溫(28±1) ℃養殖提高飼料轉化率,進行山瑞鱉鱉苗人工培育,提高培育成活率、生長速度,以期為庭院山瑞鱉的養殖提供借鑒。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設計
試驗在廣西水產研究院廣西水生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廣西南寧盛滿源水產畜牧有限公司進行,第1次時間為2012年8月6日至2013年7月30日,僅進行山瑞鱉鱉苗的無沙恒溫養殖初試;第2次時間為2013年8月5日至2014年月7月30日,進行無沙恒溫、有沙恒溫、有沙常溫對比試驗。無沙恒溫養殖采用棕櫚片作為隱蔽物,通過控溫設施保持水溫恒定(28±1) ℃;有沙恒溫養殖采用泥沙作為隱蔽物,控制溫度(28±1) ℃;有沙常溫養殖采用泥沙作為隱蔽物,在自然溫度條件下養殖。
1.2養殖設施準備
養殖設施為人工焊制的長2 m、寬1 m、高0.5 m的塑料養殖箱,箱外四周用泡沫板保溫,防止溫度散失,箱的兩端各留出直徑3~5 cm的圓形透氣孔2個。
1.3隱蔽物放置
無沙養殖中,棕櫚片修剪成長約30 cm、寬約15 cm后用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20 min,用清水沖洗干凈備用;鱉苗放養前,把棕櫚片放置到養殖箱內,初始放置棕櫚片16張,并隨著個體生長,補充棕櫚片。有沙養殖中,泥沙厚度10 cm左右。
1.4溫度調控
養殖箱置于室內,利用溫控器、加熱器、保溫裝置做成簡易控溫設備,控制溫度(28±1) ℃;為保證鱉苗越冬安全,常溫養殖溫度保證12 ℃以上。
1.5鱉苗放養
鱉苗為自繁自育,于上午放養。放養的鱉苗個體質量為8~10 g,25只/m2,健康活潑、一次放足。
1.6訓食
池中設飼料臺2個。鱉苗放養1 d后,開始用魚糜、鴨肝和配合飼料進行適應性投喂,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投喂1次,日投喂量約為鱉體質量的1%,經過5 d左右的馴養,鱉苗基本懂得爬到食臺攝食時,逐漸增加投喂量,形成攝食習慣后即可進行正常投喂。
1.7投喂
按照“定時、定位、定量、定質”四定原則進行投喂,培養鱉苗有規律地攝食、休息,培養本能的條件反射能力。(1)定時即每天08:30和17:30各投喂1次,保證按時投喂,于換水后投喂,養成鱉苗按時吃食的習慣;(2)定位即飼料投放到餌料臺上;(3)定量即飼料由50%的全價鱉料和50%的魚糜拌合而成,投喂量為鱉體質量的3%~5%,以投喂后1 h吃完為宜。(4)定質即飼料現做現喂,保證新鮮無變質。
1.8水質管理
通過換水調控水質,保證水質良好。保持水位5~10 cm,每天08:30和17:30各換水1次,換水時溫差不超過 2 ℃,并清洗棕櫚片。
1.9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投喂前后檢查養殖箱,掌握鱉的攝食情況;定期洗刷棕櫚片,清除污物,及時補充棕櫚片,保持適當隱蔽物;做好養殖記錄,定期抽樣測定體質量,根據生長情況調整投喂量。
1.10病害防治
堅持防重于治的原則,搞好鱉病預防工作。小心操作,避免鱉體受傷;按時投喂,防止鱉苗因饑餓相互咬傷引起交叉感染;細心觀察,發現有傷、病個體及時隔離治療,防止病情發展;飼料中添加龜鱉多維,保證營養全面,提高免疫力;定期添加腸胃康,防止腸胃疾病的發生。
2結果與分析
2.1無沙養殖個體生長情況
無沙養殖中,山瑞鱉躲到棕櫚片中棲息,養殖池水質清潔,山瑞鱉形成集群攝食的習性,攝食均勻,群體長勢良好,生長快,發育正常,個體大,裙邊寬,規格整齊;而有沙養殖的山瑞鱉個體較厚,規格不整齊,個體大小差異大。此外,無沙養殖偶有出現少量幾只裙邊、脖子、四肢被咬傷現象,可能是日常投喂不及時、投喂不足被其他個體咬傷所致。
2.2收獲情況
養殖周期1年,無沙恒溫養殖效果優于有沙恒溫養殖,而有沙常溫養殖效果最差。其中,無沙恒溫養殖收獲山瑞鱉中鱉48只,平均個體質量為1.53 kg,成活率96%;有沙恒溫養殖收獲山瑞鱉中鱉40只,平均個體質量為0.9 kg,成活率 80.0%;有沙常溫養殖收獲山瑞鱉中鱉36只,平均個體質量為0.4 kg,成活率75%(表1)。
2.3無沙恒溫養殖和有沙恒溫、有沙常溫養殖體質量、成活率比較
從表1可以看出,無沙養殖的個體生長速度、成活率等均
表1山瑞鱉養殖情況
養殖模式溫度
(℃)放養數量
(只)放養體質量
(g)放養密度
(只/m2)收獲數量
(只) 收獲平均體質量
(kg)成活率
(%)
2012—2013年無沙恒溫28±1508~1025461.4592
2013—2014年無沙恒溫28±1508~1025481.5396
2013—2014年有沙恒溫28±1508~1025400.9080
2013—2014年有沙常溫12~30488~1024360.4075
優于有沙養殖,其體質量最大、成活率最高。無沙恒溫養殖相對有沙恒溫體質量增加70.0%,成活率提高20.0%;無沙恒溫養殖相對有沙常溫養殖,鱉苗體質量增加282.5%,成活率提高28.0%。主要原因是恒溫養殖溫度適宜,攝食多,飼料轉化率高,生長快,鱉苗長期攝食,體質較好,成活率高;而有沙常溫養殖時,越冬時鱉苗躲到泥沙中冬眠,越冬期間不能攝食,個體弱,越冬后出現死亡現象,導致生長慢、成活率降低。
3討論
3.1關于試驗方案
本試驗根據當前廣大農村的庭院小水體養殖實際情況進行,根據山瑞鱉的生物學特征,針對其需要藏身的棲息環境,人工設置無毒、耐用、易于清洗的棕櫚片供山瑞鱉棲息,防止山瑞鱉相互打斗、撕咬,按時足量投喂防止爭食斗咬;無沙土養殖,水質易于控制,病菌少,提高養殖成活率,達到預期設計效果。但僅開展養殖箱小水體養殖試驗,沒有進行水池養殖對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2關于隱蔽物
山瑞鱉生性膽小,人工養殖時需要有隱蔽物供其躲藏[1],較常用的隱蔽物有泥沙、網布、棕櫚片等。棕櫚具有來源廣、柔軟、無毒、耐用、經濟和易于清洗等優點,可以就地取材,廣泛用于水產領域的家魚人工繁殖和特種水產動物養殖,在廣大農村使用比較普遍。在棕櫚片隱蔽條件下,未見嚴重撕咬現象,山瑞鱉攝食好、食量大、生長快,同時棕櫚片易于清洗,確保養殖水質清潔,病害少,能有效提高養殖成活率和生長速度。本研究結合當前農村實際,具有代表性,研究結論可為廣大農村開展庭院養殖提供參考。
3.3關于臨界死亡溫度
根據日常經驗,山瑞鱉生活溫度要求比黃沙鱉高,冬天來臨、天氣寒冷時須要鉆入泥沙中冬眠,溫度低于10 ℃持續7 d會出現死亡現象。為防止意外,本試驗未設計無沙常溫養殖對比,有沙常溫養殖也在室內進行,溫度保持在12 ℃以上。有關山瑞鱉的臨界死亡溫度有待進一步研究。
3.4關于無沙養
鱉苗無沙越冬養殖須在溫室恒溫條件下進行。從養殖試驗結果看,無沙恒溫養殖比有沙恒溫養殖體質量提高700%、成活率提高20%,主要原因是無沙養殖時,鱉苗按時攝食,攝食活躍、生長快,且棕櫚片便于清洗,水質容易控制并能長期保持良好,因此,山瑞鱉發病少、成活率高。
3.5關于有沙養殖
有沙養殖是當前庭院養殖的常規方式。冬天,鱉苗冬眠時可以躲到泥沙里不吃不動,抵御寒冷的天氣,如果無泥沙或泥沙過薄,鱉苗得不到保護會出現越冬死亡。但是,有沙養殖中,鱉苗躲在泥沙里,饑餓時才爬出泥沙攝食,導致攝食少、生長慢,同時,長期養殖后,泥沙變臟,易于滋生病菌,水質不好控制,導致病害多、成活率低。因此,如果沒有保溫措施,山瑞鱉苗在9月以前可以進行無沙養殖,水溫低于22 ℃時必須放置于有泥沙的環境中。
3.6關于飼料投喂
山瑞鱉有爭奪地盤和搶食的習性[1]。人工投喂形成條件反射后,在規定時間里,鱉苗會按時守候在食臺附近伺機覓食,如果在常規的投喂時間里不投喂或延遲投喂,山瑞鱉會相互撕咬,把脖子、裙邊咬傷,甚至咬死,這是其他鱉類沒有的。因此,山瑞鱉人工養殖須按時、足量投喂。
3.7關于飼料系數
自然溫度下,溫度低于22 ℃時,山瑞鱉活動減緩、攝食減少,食物轉化率低,飼料系數高。本試驗保持(28±1) ℃的最佳生長溫度,提高飼料轉化率,提高鱉苗生長速度和成活率。但是,本試驗未進行飼料系數的研究,最佳生長溫度和飼料系數的關系有待進一步研究。
4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進行山瑞鱉鱉苗人工培育,用棕櫚片替代泥沙作為隱蔽物,按時足量投喂、恒溫養殖,可防止山瑞鱉相互打斗、撕咬,有效地控制養殖水質,提高飼料轉化率、培育成活率和生長速度。采取棕櫚片代替泥沙進行山瑞鱉無沙養殖,具有設施簡易、水質易于調控、投喂方便、易于管理等優點,鱉苗攝食均勻,生長快、成活率高,為城鄉居民開展山瑞鱉的庭院養殖提供試驗依據。
參考文獻:
[1]趙忠添,張益峰,黃立斌,等. 山瑞鱉的研究進展[J]. 南方農業學報,2014(12):2280-2283.
[2]李貴生,唐大由. 山瑞鱉與中華鱉繁殖生態的比較研究[J]. 水利漁業,1999(6):3-5.
[3]唐大由,李貴生,李海. 山瑞鱉的生物學特性及人工養殖技術[J]. 中藥材,1997,20(4):168-171.
[4]鄔國民. 山瑞的生物學及繁養殖技術(上)[J]. 科學養魚,2006(3):32,90.
[5]張益峰,陸專靈,趙忠添,等. 山瑞鱉親鱉繁殖試驗[J]. 大眾科技,2015(2):091,117.
[6]趙春光,黃利權,劉文進,等. 山瑞鱉不同密度養殖試驗[J]. 科學養魚,2009(6):31-32.
[7]趙春光. 工廠化無沙生態養鱉的主要模式與技術[J]. 淡水漁業,1999(2):32-34.
[8]陳世鋒,查廣才,黃斌. 溫室無沙生態養鱉模式[J]. 信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1):107-109.
[9]李立夫,張公能,黃利權,等. 兩種鱉“溫室—外塘”二段式養殖對比試驗[J]. 科學養魚,2012(5):34-35.
[10]趙春光. 龜鱉高效防病養殖新技術(三)——龜鱉工廠化可控高效防病養殖新技術[J]. 北京水產,2008(3):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