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守彬
(浙江大學 教育學院 體育學系,浙江 杭州 310028)
?
杭州綠城足球俱樂部后備人才培養(yǎng)研究
成守彬
(浙江大學 教育學院 體育學系,浙江 杭州 310028)
摘要:杭州綠城俱樂部在后備人才培養(yǎng)方面具有文化學習、訓練與比賽以及良好環(huán)境等優(yōu)勢,但同時存在著“本土”優(yōu)秀球員嚴重缺乏、學訓矛盾等問題。在當前我國足球發(fā)展的大好機遇中,由于球員注冊以及其它足球學校的競爭,使得俱樂部的招生難度日益增大。另外,校園足球的蓬勃發(fā)展,也給招生工作帶來了間接的影響。
關鍵詞:足球;職業(yè)俱樂部;后備人才
0前言
1994年以來,中國足球迎來了歷史性的轉變,開始實行職業(yè)化足球,而與此相對應的青訓培養(yǎng)體系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即由原來的專業(yè)培養(yǎng)模式向市場培養(yǎng)模式轉變,足球學校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xiàn)出來,如河北秦皇島中國足球學校、山東魯能足球學校、廣西北海八一足球學校、沈陽高豐文足球學校、上海徐根寶足球學校等,全國各省、市的中、小足球學校也是紛至沓來。然而由于缺乏經(jīng)驗,我國足球青少年培養(yǎng)走了許多彎路,并為此付出了大量的人才與經(jīng)濟方面的代價。
經(jīng)過十幾年的探索與努力,杭州綠城成為國內少數(shù)幾家在青訓方面取得成功的俱樂部之一,且最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因此,本文就該俱樂部的后備梯隊與人才培養(yǎng)理念、管理與訓練等進行剖析,以期為中國職業(yè)俱樂部后備人才的培養(yǎng)提供借鑒。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杭州綠城俱樂部各年齡段梯隊和綠城足球學校(以下簡稱綠城足校)為研究對象,探究其發(fā)展的過程及今后的方向。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通過中國知網(wǎng)及相關的文獻資料,查閱了中、外大量的青少年足球訓練、教學以及選材等資料,并對其進行分析與整理,在前人已有的研究基礎之上作了進一步分析。
1.2.2專家訪談法。為更加深入地了解綠城足球俱樂部青少年足球的發(fā)展狀況和趨勢,對浙江省足球協(xié)會、杭州市校園足球辦公室、杭州求知小學、杭州綠城足球俱樂部、綠城足校的領導和知名教練員共7人進行訪談。訪談主要采用了一對一座談的方式進行。
2結果與分析
2.1杭州綠城俱樂部后備人才培養(yǎng)概括
杭州綠城足球俱樂部不僅有一線的隊伍參加中超比賽,而且配制了預備隊、U19、U17、U15、U13、U11以及綠城足校。其中,由優(yōu)秀青少年球員組成的“U”系列隊伍為俱樂部的后備梯隊,目前約有130名左右的球員。
綠城足校隸屬于杭州綠城育華教育集團下屬的全日制普通寄宿制學校,綠城足?,F(xiàn)有小學一年級至高中三年級,共有15個班級,每個年級有一至兩個班,實行小班化教學管理模式,每班學生為25人左右,學校共有學生360名左右。綠城足校與綠城足球俱樂部同屬于綠城集團下屬的兩個平行的單位,由于俱樂部梯隊隊員處于接受義務制教育階段,因此綠城足球俱樂部梯隊球員在綠城足校讀書,身份也屬于綠城足校全日制學生。
后備梯隊與綠城足校學生的區(qū)別主要在于訓練水平,日常訓練分為普通組和梯隊組兩個組別。普通組是以班級為球隊進行訓練,而梯隊組是由某個年齡段的優(yōu)秀球員組成,并代表綠城足球參加全國各級“U”系列比賽,擔負著為綠城俱樂部輸送球員重任。
2.2杭州綠城足球俱樂部后備人才培養(yǎng)優(yōu)勢分析
2.2.1“亦讀亦訓”符合青少年成長規(guī)律。綠城足校文化學習與足球訓練分為兩個層次:第一階段是小學和初中階段,是執(zhí)行九年義務制教育課程計劃,利用下午兩節(jié)課后進行足球訓練;第二階段是高中階段,是中等職業(yè)教育階段,在此階段分流為普通組和梯隊組學生球員,決定將來是否走足球專業(yè)化道路。優(yōu)秀學生球員高中畢業(yè),升入綠城俱樂部U19隊(預備隊),沒有進入預備隊的學生球員,可參加全國各類體育院校運動訓練專業(yè)的單招考試,升入大學。
此模式有別于其他傳統(tǒng)的足球學校的半天訓練、半天文化學習,或者過早地進行專業(yè)化訓練,而放棄文化學習。綠城足校的這種辦學模式比較符合青少年成長規(guī)律。建校10年來有151名學生(截至2014年)通過單招單考的方式,分別進入了浙江大學、北京體育大學、寧波大學、武漢體育學院、沈陽體育學院、上海體育學院等高校。同時,在2007-2014年期間,綠城足球學校向綠城一線隊輸送124人次(58人),向國家青年隊、國家少年隊各年齡段輸送186人次(63人)。以上數(shù)據(jù)充分表明,綠城俱樂部的人才培養(yǎng)方向是正確的。
2.2.2環(huán)境優(yōu)越,投資額大,促進后備人才全面發(fā)展。為了推動足球事業(yè)的發(fā)展,綠城集團投資1.3億元,在杭州余杭區(qū)中泰鄉(xiāng)興建了2萬m2現(xiàn)代化的“中泰足球訓練基地”,并于2004年投入使用,綠城足球俱樂部在同年4月入駐基地,綠城足校也于同年9月正式開學。
綠城中泰足球訓練基地環(huán)境優(yōu)美,特色鮮明,內有標準400m塑膠田徑場、9塊標準足球場(其中包括2塊人工草地)、網(wǎng)球場、籃球場、游泳館、健身房、醫(yī)療康復室等配套設施。綠城足校有中小學教學樓、計算機教室、音樂教室、多媒體教室等各類教室齊全,所有教室都配有多媒體設備。
杭州綠城俱樂部不但為青少年后備人才提供了優(yōu)越的文化學習與訓練條件,還為綠城足校的教學與訓練提供了資金保障,表1是2010-2014年期間綠城青訓年度經(jīng)費情況。

表1 杭州綠城俱樂部2010-2014年青訓年度經(jīng)費情況 單位:萬元
2.2.3后備人才成長迅速,運動成績突出。近5年綠城俱樂部除了向俱樂部一線和國家青年隊輸入了大量優(yōu)秀人才以外,還在國內的各級比賽中取得不菲的成績。例如,95、96年齡段球員獲得了全國第十二屆運動會乙組亞軍;93、94年齡段球員獲得了全國第十二屆運動會甲組第三名。這兩個年齡段所取得的成績,可以充分說明,綠城俱樂部后備人才培養(yǎng)的方向是正確的,其它各個年齡段所取得的成績如表2所示。

表2 杭州綠城俱樂部后備人才近5年取得的主要成績
2.3杭州綠城足球俱樂部后備人才培養(yǎng)的問題
2.3.1青少年梯隊中“本土”優(yōu)秀青少年球員嚴重不足。從表3中明顯可以看出,綠城俱樂部梯隊中杭州(包括浙江省內)的生源明顯不足,也就是在培養(yǎng)高水平足球運動員的梯隊中本省的優(yōu)秀苗子嚴重不足。相反,帶有“普及”性質的足校有大量的本省學生,雖然對今后浙江省足球運動的發(fā)展帶來一定的好處,但其專業(yè)“水準”會受到明顯的限制。

表3 綠城俱樂部梯隊球員生源統(tǒng)計
注:其他地區(qū)包括1.山西U13隊、天津U15隊、新疆U17隊各1人;2.山東U15隊/U13隊各1人、江蘇U15隊/U13隊各1人、貴州U15隊/U13隊各1人、廣東U17隊/U15隊各1人;3.江西 U13隊1人/足校2人
目前,國內許多足球俱樂部已經(jīng)意識到,完善的青少年選拔體系是俱樂部良性發(fā)展的保障,因此都開始十分重視后備人才的培養(yǎng)。例如,魯能足球學校在山東省內的青島、濟南、煙臺等地設立18個青少年培訓基地,還在國內足球活動開展好的小學校設立了19個足球培訓基地,從而確保了山東魯能俱樂部能夠人才輩出,他們先后為國家隊和國內各級聯(lián)賽培養(yǎng)許多優(yōu)秀球員。
2.3.2足校與梯隊學生的文化學習還有較大的差距。綠城足球梯隊及足球學校從2007-2014年以來,有151人分別考取浙江大學、北京體育大學、寧波大學、上海體育學院等大學,為青訓球員的出路鋪墊了一定的基礎。但是,綠城足校這部分考取大學的學生,均通過單招單考的方式考取這些高校,其考試文化成績要求與全國普通高考文化成績要求相差甚遠。從調查中獲知,綠城足校從2007年第一屆高中畢業(yè)生開始到2014年連續(xù)8年的高中畢業(yè)生中,沒有一名學生通過全國普通高考,達到三本或三本以上的分數(shù)線;初中升高中也沒有一名學生達到省市重點高中分數(shù)線的要求。這兩項數(shù)據(jù)說明,杭州育華桃花源學校及杭州綠城足校在文化學習的質量上還是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2.4杭州綠城足球俱樂部后備人才培養(yǎng)的發(fā)展機遇
2.4.1足球運動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2014年10月20日發(fā)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fā)展體育產業(yè)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中專門提到校園足球:“對發(fā)展相對滯后的足球項目制定中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和場地設施建設規(guī)劃,大力推廣校園足球和社會足球?!?014年11月26日,國務院召開了全國“校園足球”電視電話會議,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在會議上強調: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關于抓好青少年足球、加強學校體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堅持體教結合,銳意改革創(chuàng)新,推進校園足球普及,促進青少年強身健體、全面發(fā)展,夯實國家足球事業(yè)人才基礎。教育部的目標是力爭到2017年在全國扶持建設2萬所左右中小學校足球特色學校和200個高校高水平足球隊,并形成區(qū)域特色。
摘 要:在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的大背景下,高職學生的創(chuàng)業(yè)熱情日益高漲,但有些學校對創(chuàng)業(yè)教育重視不夠,這嚴重影響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實際效果。從人才培養(yǎng)模式、課程體系改革、師資素質提升等方面,討論如何改革高職學生的創(chuàng)業(yè)教育,可以為相關院校開展創(chuàng)業(yè)教育提供參考。
2015年國務院發(fā)布了《中國足球改革發(fā)展總體方案》,明確提出:“推進校園足球普及。各地中小學把足球列入體育課教學內容,加大學時比重。以扶持特色帶動普及,對基礎較好、積極性較高的中小學重點扶持,全國中小學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在現(xiàn)有5 000多所基礎上,2020年達到2萬所,2025年達到5萬所,其中開展女子足球的學校占一定比例。完善保險機制,推進政府購買服務,提升校園足球安全保障水平,解除學生、家長和學校的后顧之憂?!?/p>
因此,目前我國足球運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教育部門也為足球運動的普及與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相關政策與校園環(huán)境。
2.4.2杭州綠城俱樂部后備人才擁有良好的比賽機遇。1989年浙江省足球隊解散以后,使得浙江省各地區(qū)的足球運動迅速陷入低谷,有近十年的時間,在全國性足球比賽中沒有了浙江足球的身影,浙江的足球人口也迅速下降,逐漸成為“足球沙漠地區(qū)”。
自1998年綠城足球俱樂部成立以后,1999年正式代表浙江省參加全國足球乙級聯(lián)賽,同年開始組建青少年梯隊,首先組建了81-82、83-84年齡段隊伍,2000年組建85-86年齡段,送往保加利亞為期三年的留學。綠城足球俱樂部梯隊自組建起,代表浙江省以及杭州市參加全國青少年系列的足球比賽,并參加了全運會和全國城市運動會的比賽。2013年綠城U20、U18分別參加了第十二屆全國運動會,獲得乙組亞軍、甲組第三名的好成績,實現(xiàn)了浙江省足球歷史性的突破,執(zhí)教兩支隊伍的主教練是前日本國家足球隊岡田武史團隊的小野剛和石崎信弘。綠城俱樂部青少年梯隊球員,由于擁有良好的參賽機遇,給后備人才的迅速成長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例如:U18隊張玉寧、程進、宋海旺、魏照坤等,多次入選各個級別的國字號球隊。其中,張玉寧(現(xiàn)效力于荷甲維特斯足球俱樂部隊),于2016年3月入選新一屆的國家集訓隊,成為近10年最年輕的國腳;U20石柯、馮剛、謝鵬飛、陳中流、臧一峰、孫振傲等,入選93、94年齡段國青隊。其中石柯(現(xiàn)效力于上海上港足球俱樂部)于2013年入選國家隊23人正式名單,并代表中國隊參加2013年東亞杯;程進、魏照坤、宋海旺入選2014年國家U19國青隊;吳偉、童磊、嚴鼎皓和高華澤,入選2016年U19國青隊,并代表中國國青隊參加亞青賽預選賽。
2.5杭州綠城足球俱樂部后備人才培養(yǎng)所面臨的問題
2.5.1參賽資格受到限制 。根據(jù)2007年11月,中國足球協(xié)會下發(fā)的《中國足球協(xié)會注冊工作管理暫行規(guī)定》第四十八條第(五)項規(guī)定:“如在轉會協(xié)議中有體現(xiàn)回本省或本市代表參加全運會或城運會的用詞,轉出協(xié)會有優(yōu)先選擇該名運動員參賽的權利”。這一規(guī)定會使綠城足球俱樂部梯隊及足校受到極大的影響。全國各地區(qū)會限制本省市球員外出踢球,使綠城足球在招生和比賽都受到影響。
后備梯隊招生所面臨的問題,是全國各地都在控制人才外流,小球員早早地在地方足協(xié)注冊,這種形式的招生,將要面臨無人可招的局面。
足校招生基本上是靠天收,守株待兔,這種招生,沒有選拔機制,更談不上人才培養(yǎng),所以足校學生能夠往職業(yè)足球發(fā)展是寥寥無幾。
2.5.2其它足球學校的競爭。山東魯能足球學校和廣州恒大皇馬足球學校是最主要的競爭對手,他們高度重視梯隊建設,學校實施走“精英路線”,并與歐美足球發(fā)達國家接軌。魯能足球學校在國內率先實行了單年齡段的建隊模式,建有U9、U10、U11、U12、U13、U14、U15、U16、U17、U18共10支后備梯隊。學校全面引進巴西圣保羅青訓體系,并在巴西圣保羅擁有自主產權、自主運營的海外基地。建校以來該俱樂部先后向各級別國家隊輸送球員138人,向中超中甲中乙足球俱樂部輸送球員156人。
魯能足校15年來,共奪得中國足協(xié)組織的U13-U19青少年足球比賽冠軍47項,國際青少年足球邀請賽冠軍5項。2005年、2009年代表山東省奪得第十屆、第十一屆全運會男足比賽冠軍。2011年代表青島市奪得第七屆城運會足球比賽冠軍。學校還擁有一批國內一流的青訓教練員團隊,先后有張海濤、宿茂臻、郭侃峰等11名教練員進入各級國家隊執(zhí)教。同時,截止2014年,共有197人考入浙江大學、山東大學、北京體育大學等高等院校,高考升學率一直保持在65%以上。
廣州恒大皇馬足球學校于2012年正式開始全國招生,該校與西班牙皇家馬德里俱樂部深度合作,走精英化與普通生路線,建校三年來已有3 150名學生就讀,其規(guī)模龐大堪稱世界第一足校。2014年11月,恒大皇馬足球學校在西班牙建立了海外分校,已有25名恒大足校的學員進入該校學習與訓練。
2.5.3校園足球發(fā)展的間接影響。在全國推廣校園足球新的歷史形勢下,中國教育部經(jīng)過全國遴選,認定并命名8 627所小學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其中浙江省就有131所,杭州市西湖區(qū)被列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試點縣(區(qū))。近年來,全國各地部分學校紛紛成立了校足球隊,僅杭州就有15所特色足球學校,不僅成立了校足球代表隊,每年在高校畢業(yè)生中引進足球專業(yè)學生和高水平的教練員。校園足球的迅速發(fā)展,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小學生踢球的問題,但同時限制了大部分中、小學生及家長到俱樂部接受更加專業(yè)的足球訓練愿望,這給招生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3結論
杭州綠城俱樂部在后備人才培養(yǎng)方面具有文化學習、訓練與比賽以及良好環(huán)境等優(yōu)勢,但同時存在著“本土”優(yōu)秀球員嚴重缺乏、學訓矛盾等問題。在當前我國足球發(fā)展的大好機遇中,球員注冊以及其它足球學校的競爭,造成其招生的難度日益增大。其中,校園足球的蓬勃發(fā)展,也給招生工作帶來了間接的影響。
4建議
4.1借“校園足球”東風挖掘本土精英
借校園足球發(fā)展的東風,在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階段,建立一條龍的合作模式。選擇條件允許的學校,建立合作關系,幫助學校建立高水平足球隊,從中發(fā)現(xiàn)有天賦的足球人才,既發(fā)展了校園足球,又保障了梯隊建設的造血功能,從而挖掘了更多本土的足球人才,保障綠城足球俱樂部梯隊建設。
4.2繼續(xù)走精英化路線
在大力發(fā)展校園足球的基礎上,繼續(xù)走精英化路線,由綠城俱樂部負責建立俱樂部各級梯隊,綠城足校的學生由杭州市、浙江省乃至全國選拔的精英球員組成各級梯隊,由俱樂部統(tǒng)一管理,足球學校專注負責文化學習,雙方有機結合,能夠較大程度提高足球專業(yè)的成材率,減少不具備成為優(yōu)秀足球運動員的人員損耗。
4.3建立培訓中心與“球探”機構
恒大足校在三年的時間里發(fā)展迅猛,青少年球員人數(shù)已達到近3 000人,這與恒大在全國設點招生和在全國各地區(qū)設置球探有關,球探參與各地區(qū)少兒足球活動,只要發(fā)現(xiàn)有足球天賦的球員,可以不計代價的進行挖掘。德國、英國、西班牙等歐美各足球俱樂部都設有球探一職,例如:2000年,阿根廷13歲的小球員梅西,就是被巴塞羅那俱樂部球探相中,帶入西班牙,并幫助貧困的梅西治療好了“荷爾蒙缺乏癥”,成為今天世界足壇的巨星。
4.4形成特定的技術風格與理念
綠城足球從建隊至今,均是以國內外教練員、運動員為主,還沒有形成代表著浙江杭州地域特色的足球技戰(zhàn)術風格,每一任主教練任職,都是用自己的技戰(zhàn)術打法,久而久之,綠城足球沒有自己的技戰(zhàn)術風格。綠城足球有遠大的理想與目標,意欲打造百年足球俱樂部,百年足球俱樂部必定要滲透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因此從現(xiàn)在開始,要從一線隊伍制定符合綠城特色的技戰(zhàn)術打法,延續(xù)到各級青少年隊伍,并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與理念。
參考文獻
[1]杭州綠城足球俱樂部官網(wǎng).http://www.greentownfc.com/.2015-08.
[2]汪大昭.中國足球診斷書.www.sportsonline.com.cn.2002-08.
[3]新浪體育.國內足球中超.杭州綠城足球,2011-2015.
[4]2012杭州統(tǒng)計年鑒[M].杭州:杭州市統(tǒng)計調查信息網(wǎng).
[5]山東魯能足球學校.http://www.lnschool.cn/.
[6]綠城足球學校校慶文集[Z].310-316.
[7]全國體育學院教材委員會.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0.
[8]楊一民.關于我國青少年足球主要問題與對策的探討[J].中國體育科技,2007,43(1):33-35.
[9]謝朝忠.當前我國青少年足球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1,35(3):92-93
[10]高山桂.中國足球后備人才培養(yǎng)的歷史回顧與反思[J].湖北體育科技,2005,24(2):162-165.
[11]許榮奎,潘紹偉.中德足球后備人才培養(yǎng)體制的比較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09,31(2):34-36.
基金項目:浙江省教育廳2012年度科研計劃項目(Y201224187)
收稿日期:2016-05-03
作者簡介:成守彬(1970-),男,安徽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足球教學與訓練.
文章編號:1004-3624(2016)04-0060-05
中圖分類號:G843
文獻標識碼:A
Research on Talent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Football Clubs based on SWOT——A Case Study on Hangzhou Greentown Football Club
CHENG Shou-bin
(Department of Sport Science, College of Educ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8,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d on talent development of Hangzhou Greentown Football Club nearly 5 years based SWOT and expert interviews, the results show: Club had many advantages of talent development in learning,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as well as environment, but there were a serious lack of “l(fā)ocal” talents and the conflicts between learning and training. In the present good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ootball in China, the club has more difficulties in enrollment because the player’s registration and competition of other football schools. In addi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football, it has also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club’s enrollment.
Key words:football; professional club; tal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