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生
(勝利油田電力管理總公司,山東 東營 257000)
?
110kV輸電線路桿塔結構的改進設計
鄭春生
(勝利油田電力管理總公司,山東東營257000)
〔摘 要〕針對110kV輸電線路導線對地安全距離不足,易造成線路事故并嚴重威脅人身安全的問題,提出了采用“2只復合橫擔+4只復合絕緣子”的組合型式對線路桿塔結構進行改進設計;通過現場實際應用,取得良好的效果,最后對桿塔新結構提出了進一步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輸電線路;安全距離;復合橫擔;復合絕緣子
某110kV輸電線路直線桿塔多采用鋼筋砼電桿雙桿組裝,且在空曠鹽堿野地建設,線路防護區開闊。隨著城鄉社會的經濟發展,由于城市建設、農村擴張、地形地貌變化、各類路網建設標準提升和農林種植綠化等諸多原因,多處線路導線對地、對構筑物、對林木等距離嚴重不足,已不能滿足規程規定的安全距離要求。特別是直線桿Z-18(呼稱高度13 m)和直線跨越桿Z1-21(呼稱高度16.9 m)2種桿型,因對地距離不足曾引發多起線路跳閘、人身事故。
針對這些安全隱患,以往采取的措施為:
(1)重新規劃,改變路徑;
(2)在2桿塔之間增加1基新桿塔;
(3)更換或升高跨越物兩端桿塔。
但實施這些措施不僅停電難度大、建設周期長,而且路徑規劃受工農關系限制,成本昂貴。經過調查研究,結合國內外復合絕緣子產品的技術發展和實際運用,2004年開始采用“復合橫擔+復合絕緣子”方式,對線路桿塔結構進行改進設計,通過改變導線懸掛方式,提升桿塔呼稱高度,滿足導線對地安全距離要求。
1.1直線桿型的基本結構
以Z-18桿型為例,其結構如圖1所示。桿型采用φ230上下2段拔稍雙桿,呈水平排列布置,無橫梁(叉梁)型式,桿型高度為18m,適用于LGJ-150型導線。拉線使用4根GJ-70鋼絞線對地夾角60°布置,桿塔基礎采用底盤、拉盤直埋基礎方式。
桿塔上部由導線鐵橫擔HZC-450-1(總長9m,總重150.5 kg),1根橫拉桿及4根斜拉桿(拉桿為φ16鋼筋及調節螺栓等)組成。

圖1 直線桿Z-18原結構
1.2桿塔改進思路及設計
(1)在不進行導線馳度調升的情況下,滿足導線馳度對地安全距離要求最簡便的辦法是增大導線呼稱高度,以提升導線懸掛高度,因而需要對桿塔上部導線鐵橫擔及橫拉桿、斜拉桿組件進行改進設計。由于導線鐵橫擔及橫拉桿均有穿釘與電桿成整體結構,因此通過提高導線鐵橫擔及橫拉桿安裝高度,增大導線呼稱高度以提升導線懸掛高度的辦法不可行。
(2)桿塔改進的原則是:雙桿布置型式、桿塔基礎及拉線基礎、拉線懸掛及布置型式、桿塔電氣性能、機械性能及整體結構穩定性保持不變。只能通過提高導線懸掛高度和改變導線懸掛方式,同時提升避雷線懸掛點進行改進。
(3)選用實心復合橫擔、復合絕緣子替代懸掛導線的鐵橫擔及橫拉桿、斜拉桿等組件,采用“邊相復合橫擔+中相懸式復合絕緣子”方式懸掛導線。2個邊相各選用1只復合橫擔+1只棒形懸式復合絕緣子呈“∠”型布置。復合橫擔水平安裝,固定在電桿適當高度,起到原邊相導線鐵橫擔作用,用于支撐導線;棒形懸式復合絕緣子起斜拉桿作用。中相選用2只棒形懸式復合絕緣子呈“∨”型布置,并在桿塔頂端加裝鐵橫梁,用于固定“∨”型絕緣子串。為保證桿塔整體穩定性,在桿塔中部加裝鐵橫梁,以防桿塔扭曲變形。改進設計后桿塔整體結構呈“H”型,如圖2所示。

圖2 直線桿Z-18改進后的結構
(4)邊導線保護角核算。提高架空避雷線懸掛高度,將雙避雷線懸掛點上移,規程規定:桿塔上避雷線對邊導線的保護角一般為20°。使用復合橫擔后,導線懸掛點升高,保護角變小,為使其保護角滿足防雷要求,應提升避雷線支架或縮短導線橫擔長度,但顯然縮短導線橫擔長度不能滿足電氣絕緣間隙要求。
由于桿塔采用對稱雙避雷線,中導線位于2避雷線中央,故中導線不做保護角核算,只需考慮邊導線。按照避雷線支架安裝高度2.7m,復合橫擔(導線懸掛點,導線呼稱高度)安裝在原導線鐵橫擔橫拉桿位置以上1.5 m處核算,邊相導線保護角在避雷線保護范圍內。導線懸掛高度約提升3.2m。
1.3穩定性分析
桿塔基礎作為輸電線路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對線路桿塔起到穩定作用,防止桿塔在導線自重、風載、覆冰、斷線張力等垂直荷載、水平荷載或其他外力作用下而發生拔出、下壓、傾覆等事故。
改進設計后的桿塔承受的風荷載、覆冰荷載及導線避雷線張力等可變荷載沒有變化;但承受的桿塔自重荷載、導線避雷線絕緣子金具的重力等永久荷載,由于導線鐵橫擔及拉桿等的取消而變小,即減小了垂直于地面方向的荷載,因此作用于桿塔上的所有重力荷載(垂直荷載G)變小。
桿塔改進設計后其整體結構和型式沒有改變,桿塔、拉線基礎也沒有變動,因而桿塔穩定性相應也沒改變。
復合橫擔、復合絕緣子由連接底座、護套、芯棒、傘裙和掛頭5部分組成,如圖3所示。連接底座是金屬材料經加工焊接而成的,它是復合橫擔與桿塔金具的連接部件,承受著復合橫擔在運行過程中各種力作用下的彎曲負荷;護套、芯棒、傘裙的功能、材料及工藝制作與棒形懸式復合絕緣子基本相同;掛頭采用鑄鋁件并具有拉環,直接與導線綁扎固定。

圖3 復合橫擔結構
根據桿塔結構與導線懸掛縱向點上移安裝,維持原桿型結構尺寸不變的原則,選取產品的技術參數如下。
(1)復合橫擔:結構高度1 580mm,絕緣距離1 260mm,重21.5 kg,芯棒直徑60mm。固定導線端部有拉環與斜拉絕緣子U型端頭配合使用。
(2)復合絕緣子:結構高度1 490mm,絕緣距離1 260mm,芯棒直徑18mm,重量4.8 kg,兩端采用U型金具。
(3)避雷線選擇使用2.7 m高度的槽鋼鐵帽支架支撐。
復合橫擔、復合絕緣子的材料選用與制作,需按照相關文獻的技術要求進行,并應完成機械、電氣性能和相關型式試驗。
2004年5月,在該110kV孤五線15號、34號、40號、41號4基桿塔試點施工試驗,使用保定電力修造廠生產的FHD-110/10(帶拉環)復合橫擔,改“導線鐵橫擔+3只復合(瓷)絕緣子”為“2只復合橫擔+4只復合絕緣子”組合型式,一般能使導線懸掛點提高3.0-4.5m。很好地解決了導線馳度與構筑物的安全距離不足的問題,降低了桿塔上部荷載。經過10年試驗運行,效果良好。目前,在該110kV輸電線路上已有65基桿塔130支復合橫擔在網運行。
4.1新結構優點
(1)豐富了桿型型式。桿塔使用復合橫擔簡化結構設計,對于110kV雙桿取消了導線鐵橫擔,降低了桿塔上部荷載,優化了桿塔結構,豐富了線路桿型型式。同時,110kV雙桿線路導線使用復合橫擔與復合絕緣子懸掛,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2)降低了線路改造成本。使用復合橫擔、復合絕緣子與原來采用增加桿塔等方式處理交叉跨越問題相比,能有效地利用狹窄的走廊,降低桿塔高度,施工簡便易行,可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4.2優化定型結構
(1)大截面導線綁扎會在運行中存在隱患,因而橫擔掛頭須采用上下2個拉環,并改變導線綁扎形式,用線夾固定導線并懸掛于掛頭下拉環。
(2)桿塔中部加裝的固定鐵橫梁應采用槽鋼或工字鋼。
(1)復合橫擔、復合絕緣子抗彎曲性能好、防污能力強、抗沖擊能力強、防震和防脆斷性能好、安裝方便,可免維護、不需人工清掃,運行安全可靠性高。
(2)使用“2只復合橫擔+4只復合絕緣子”組合型式,簡化原有桿塔結構,提升導線懸掛高度,調整交叉跨越距離是可行的。這對調整線路對地安全距離具有很好的借鑒作用,同時,施工簡便、成本費用低廉。
(3)復合橫擔的運行維護經驗尚需積累,運行年限有待實驗研究,以確定合理的運行時間。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GB/T50064—2014交流電氣裝置的過電壓保護和絕緣配合設計規范[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14.
2 張殿生.電力工程高壓送電線路設計手冊(第二版)[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3.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GB/T19519—2014架空線路絕緣子 標稱電壓高于1 000V交流系統用懸垂和耐張復合絕緣子定義、試驗方法及接收準則[S].北京:中國質檢出版社,2014.
收稿日期:2015-11-13。
作者簡介:
鄭春生(1966-),男,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電力生產技術管理及電網運行工作,email:zhengchunsheng.slyt@sinope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