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亦棟
江蘇大學汽車學院
基于聯合仿真的饋能懸架協調控制研究
蔣亦棟
江蘇大學汽車學院
以饋能型半主動懸架系統為研究對象,對其控制系統進行設計及仿真研究,搭建饋能性半主動懸架動力學模型,設計了天棚加地棚控制算法,在上述基礎上搭建了Simulink和Admas聯合仿真模型,仿真結果符合饋能型半主動懸架預計效果。
摘要:聯合仿真;饋能型半主動懸架;天棚加地棚控制
饋能型懸架是一種能夠回收振動能量的新懸架系統。其最基本的工作原理就是用饋能阻尼替代傳統被動阻尼,將原本被耗散掉的機械能轉變為可被再次利用的能量,加以回收。該系統不但能降低燃油消耗、減少污染物的排放,而且還能提高車輛性能。該技術為未來汽車懸架系統電動化提供了一種新的設計思路[1-2]。
本論文以饋能型半主動懸架為研究對象,建立了饋能型半主動懸架動力學模型,并在此基礎上搭建了Simulink和Admas聯合仿真模型,為有效優化懸架的饋能性,引入天棚加地棚控制算法對設計懸架進行協調控制,仿真結果與預計相符。
將整車簡化為二自由度的單輪動力學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半主動饋能懸架系統單輪模型
依據建立的懸架單輪模型,得到系統的動力學微分方程如式(1)所示:

其中m2為系統的懸掛質量,m1為系統的非懸掛質量,q為路面輸入位移,k為彈簧剛度,kt為輪胎剛度,c0為傳統阻尼器的阻尼系數,FM為直線電機的電磁阻尼力,G0為路面不平度系數,w(t)為均值為零的高斯白噪聲,v0為車速,f0為下截止頻率。
饋能懸架系統的半主動控制采用天棚加地棚的控制策略,控制的原理如圖2所示。基于簧載和非簧載質量得到的理想作動力如式(2)所示。


圖2 饋能懸架半主動控制原理圖
通過天棚加地棚的控制策略得到理想的電機參考作動力Fref,與電機的電磁阻尼系數ki相除便得到繞組參考電流iref,輸送至半主動回路控制器,經運算輸出兩路脈沖信號控制半主動回路,使得電機繞組中的實際電流跟蹤理想的參考電流。
基于Simulink/ADmas仿真環境搭建了饋能型半主動懸架系統的單輪模型,針對B級和C級路面輸入車速分別為10m/s、20m/s四種工況進行了聯合仿真,仿真分析了饋能型半主動懸架的饋能特性,其仿真以針電機輸出端電壓和繞組電流作為懸架饋能效率評價指標。仿真時間10s。仿真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電機輸出端電壓和繞組電流的均值及最大值
由表1可知,電機繞組中電流的變化趨勢與直線電機輸出端電壓一致。隨著車速的增加,直線電機輸出端電壓和繞組電流的值逐漸增大;隨著路面輸入工況的惡化,直線電機輸出端電壓和繞組電流的值逐漸增大。
以饋能型半主動懸架系統為研究對象,建立了Simulink和Admas聯合仿真模型,引入天棚加地棚控制算法對懸架饋能性進行控制,仿真結果與預期相符。
[1]張勇超,喻凡,顧永輝,等.汽車電動懸架的減振與饋能特性試驗驗證[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8.6: 874-877.
[2]陳星.基于電磁執行器的智能懸架能量回收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1.
[3]于長淼,王偉華,王慶年.饋能懸架阻尼特性及其影響因素[J].吉林大學學報,2010,40(6):1482-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