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立枯病防治效果試驗
立枯病是板栗苗期主要病害,多危害較大幼苗莖基部,幼苗出土后,尚未木質化前,在莖基部出現褐色長形病斑,上下蔓延,病部凹陷環縊莖基,病皮黑褐色,地上部因失水而萎蔫至枯死,病苗直立不倒。為防治板栗立枯病危害,筆者對立枯病防治效果進行了試驗,現總結如后。
1.1試驗地概況。試驗設置在陜西省鎮安縣鐵廠鎮板栗苗圃地。試驗面積 0.2hm2,苗齡6個月,苗高6~8cm,1萬株/667m2。該苗圃內常年發生立枯病,危害較嚴重。
1.2供試藥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赤峰市帥旗農藥公司)、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上海正新化工有限公司)、15%惡霉靈水劑450倍液(安陽市生物生化有限責任公司)。
1.3試驗方法
1.3.1加強苗床管理培育壯苗防治試驗。①選擇圃地應選地勢高、向陽、排水好的地塊;床土土質疏松肥沃,最好用新土,如用舊床土要將土壤消毒處理;不選前作為蔬菜、瓜類、玉米、土豆等地塊;不選土壤粘重、排水不良、低洼易澇地塊。②精細整地,切忌雨天整地,開好排水溝。③精選種子,適時適量播種。④施用有機肥要充分腐熟,避免過量施用氮肥。試驗設置加強苗床管理培育壯苗與對照(CK)2個處理組。以2m×2m為小區,重復3次,加強苗床管理后調查防治效果。
1.3.2床土消毒處理防治試驗。用舊苗床播前土壤要消毒處理。試驗設置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3個處理組,分別按8~10g/m2,加細土15kg拌勻,播種時1/3鋪底,2/3蓋種,3個處理組進行對比試驗。以1m×2m為小區,重復3次,土壤消毒后調查防治效果。
1.3.3藥劑澆灌防治試驗。發現病株及時拔除,再用藥劑澆灌,7d澆1次,共澆灌2次。試驗設置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15%惡霉靈水劑450倍液和對照(CK)清水4個處理組。以2m×2m為小區,重復3次,澆灌后10d調查防治效果。
2.1加強苗床管理培育壯苗防治效果。從表1可以看出,通過加強苗床管理培育壯苗措施防治,其防治效果為85.2%,防治效果較好。

表1 加強苗床管理培育壯苗效果
2.2床土消毒處理防治效果比較。從表2可以看出,舊苗床播種前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進行土壤消毒處理后,其病株減退率為85.3%、85.8%、87.2%,均在85%以上,防治效果較好。

表2 床土消毒處理防治效果比較
2.3藥劑澆灌防治效果比較。從表3可知,發病初,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15%惡霉靈水劑450倍液灌根,其病株減退率分別為92.0%、92.3%、93.3%,均在92%以上,防治效果明顯。

表3 3種藥劑澆灌防治效果比較
加強苗床管理培育壯苗,其病株減退率為85.2%,防治效果較好。播前床土消毒,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和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處理后,其病株減退率分別為85.3%、85.8%、87.2%,均在85%以上,防治效果較好。發病初,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15%惡霉靈水劑450倍液澆灌后,其病株減退率分別為92.0%、92.3%、93.3%,均在92%以上,防治效果明顯。
711500陜西省鎮安縣鐵廠鎮農牧綜合服務站孫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