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楠楠(四川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基于工學結合建筑材料課程信息化教學改革研究
——以四川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蔣楠楠
(四川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本文以四川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將信息化教學手段與《建筑材料》課程教學相結合,對該課程的教學內容、實施方法等方面進行研究,以改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建筑材料;教學手段;信息化
1.1 高職建筑材料課程教學的目的
建筑材料是土木工程專業的基礎專業課程,意在讓學生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組成、規格、應用、材料檢驗、技術標準和材料儲存的知識。通過學習使學生能根據不同的工程項目及不同的工程環境,合理選擇和使用相關的建筑材料的能力,同時也是試驗員、施工員、質檢員等資格證的考核內容。
1.2 高職建筑材料課程存在問題
教學內容龐雜廣泛,知識點間缺乏聯系。當前高職建筑材料只是在本科建筑材料教學內容上做了部分刪減,多以理論知識為主。傳統模式的“老師講,學生聽”以不足以滿足學生需求。以往改革主要放在優化知識結構,制作絢麗豐富的PPT方面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改革成效一般。在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有較強綜合實踐能力,而高職學生較為欠缺。因此,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對《建筑材料》課程進行了教學改革和實踐,從課程內容的組織,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融入信息化技術手段,進行了研究與實踐。
根據高職《建筑材料》課程的特點而存在的上述問題,依據《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中指出,推進教育信息化應該開發優質數字教育資源,以優化學習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創新為核心,共建共享,構建信息化學習和教學環境[1]。筆者所在教學團隊借助微信平臺,融合數字化教育資源,對建筑材料課程信息化教學進行改革。
1、以課堂教學為基礎
關注課堂教學,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最基本、最必然的要求。在目前不斷推進和深化課程改革、培養高技能人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尤為重要。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在教師精心設計的基礎上,突出重點、難點,明確教學目標[2];這要求教師將每章節內容進行解體、重組,將每個知識點設計成教學環節,關注學生深層的思維活動和學習過程,環環相扣,循序漸進,
促進了整個教學質量的提高。
2、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為目標——發揮信息技術平臺在建筑材料教學中的特殊作用
在新的教學模式沖擊下,教師的角色與定位也在發生轉變,以傳統的講授模式轉變為教師組織教學,以課堂教學為基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教學的所有過程,從備課到課后學習指導都要著眼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要把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特點作為基本的關照點,精心設計,讓學生有效進入學習過程,優化學習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導”得流暢自如,“講”得精準到位。筆者所在教學團隊利用學校網絡教育平臺,分享有關教學資源,將難點或重點內容做成微課,配合講義及課件上傳到網絡教學平臺,方便學生提前預習或課后復習。
學生主動參與是引導學生學習的第一條件,如果學生不想學,那么提高教學質量達到教學目的就是句空話,想要學生主動參與,就得將學習植入他們經常愛做的事情中,如當下比較流行的微信平臺【3】。此處筆者利用微信平臺,建立 “川信建筑材料課程平臺”公眾賬號,平臺開設“課堂資源”、“互動管理”和“實習實訓”模塊,通過它推送課件、視頻、作業等教學消息,當前公眾號平臺開設了課堂資源、互動管理和實習實訓三個模塊,對教法與學法課程設計方面進行教學優化。
課堂資源模塊提供的“課件發布”和“自測題庫”兩個分模塊,為教學和學習提供數字資源。將每次的課件提前上傳到平臺,供學生提前預習課堂學習內容,學生通過手機可以隨時隨地的學習。《建筑材料》課程提前預習至關重要,往往直接影響教師上課質量。如水泥和混凝土兩章節知識將在下節課學習,教師通過平臺提前將課件發布給學生,學生做好預習工作,使老師和學生有教可學;自測題庫則是將課后自測題傳到平臺,供學生檢測。通過平臺,能實現教師與學生的相互交流。
《建筑材料》課程實踐性強,需要通過實驗來闡述其原理。微信課程平臺提供實習實訓模塊,將每次實驗以 “實訓任務書”的形式推送給學生,學生提前準備。借助此方式,學生能輕松的接受學習,也便于學習,以此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借助該平臺交互式模式,既能讓學生參與課程設計過程,也能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如:在體現建筑外觀材料的課題中,學生自由組隊,用模型來展示建筑外觀材料,要求各小組進行市場調研,用報告書來展示各種材料的性質、用途、價格等。最終將團隊成果(模型與報告書)在平臺上展示,采用投票的評價形式給團隊作品打分,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展示平臺。現在很多學生都在他們的社交軟件來分享他們學習成果,獲得別人的肯定。
另外,學生可以通過平臺反饋建議,協助教師完善教學方法和內容。

平臺運行模式
通過信息化技術對《建筑材料》課程教學的運用,學生的積極性有所提高,教學效果有所好轉,教學質量較之以前也有所提升;實踐證明,這次嘗試是值得進一步推廣與探究的。
[1]張麗霞,可視化教學設計工具快課資源的開發與應用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14
[2]許文娟,談設計化學課堂練習的有效性和典型性,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1
[3]王沖,土木工程材料課程信息化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高等建筑教育,2013.06
G322
B
1007-6344(2016)04-0305-01
作者信息:蔣楠楠,女(1988.10—),漢族,籍貫 湖南長沙,碩士,研究方向:建筑設計,室內設計 , 四川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四川廣元,608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