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錳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06-000-02
摘 要 新企業所得稅法的實施對企業的納稅籌劃的發展有著指導性的影響。國家通過新企業所得稅法鼓勵我國創業者從事國家市場需求的事業,對我國市場具有調節、平衡的作用。本篇論文主要針對新企業所得稅法的新變動、變動對企業納稅籌劃的影響以及如何消除影響和利用相應的優惠政策。
關鍵詞 新企業所得稅法 企業納稅籌劃 影響
隨著經濟全球化,我國市場經濟的變化日新月異。現代企業面臨市場新的挑戰和機遇,為更加適應現代市場的變化,我國2008年1月1日實施《新企業所得稅法》。企業所得稅在企業納稅籌劃中占取重要地位,新企業所得稅有利于企業納稅籌劃的實施,從而為企業創造更大的經濟利益。
一、新企業所得稅法的概述
(一)主要內容
新企業所得稅法的主要內容包含“五個統一”和“兩個優惠政策”。五個統一指統一稅法并使用于所有內外資企業;統一并適當降低稅率;統一并規范稅收扣除范圍和標準;統一并規范稅收優惠政策;統一規范稅收征管要求。兩個優惠政策指:一是針對新稅法公布之前已經批準設立、享受企業所得稅低稅率和定期減免稅優惠的老企業,給予過渡性照顧;二是對法律設置的發展對外經濟合作和技術交流的特定地區以及國務院已規定執行上述地區特殊政策的地區內設立的,國家需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給予過渡性稅收優惠。同時,國家已確定的其他鼓勵類企業可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減免稅優惠政策。
(二)主要變動
新企業所得稅法的新變動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方面是“納稅人”與“納稅義務”的重新定義。我國納稅人分為居民企業和非居民企業,居民企業需承擔所有的納稅義務,非居民承擔有限的納稅義務。我國居民企業與非居民企業的界定采用“注冊地標準”和“實際管理機構標準”的雙重標準。即及時納稅人在國外注冊公司,但實際上是在國內經營管理,該公司被認定為我國的居民企業,需要承擔納稅人所有的納稅義務;另一方面是統一所得稅稅率。內資企業和外資企業適用于統一的25%所得稅率,該稅率處于國際上中等偏低,符合國際稅制改革趨勢;第三方面是規范稅前扣除項目。即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確定支出不得扣除的項目。
二、新企業所得稅法的實施對企業納稅籌劃的主要影響
新企業所得稅是我國上繳稅收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納稅籌劃是在符合當下稅法的前提下為企業謀取最大利益的投資計劃,其行為具有合法性和經濟性,也是響應國家政策,推動我國經濟市場穩步前進。納稅籌劃可以推動新企業更好、更快的發展,同時也提升生企業經濟綜合管理水平。
(一)縮小企業納稅籌劃對優惠政策的利用空間
納稅籌劃重要內容就是利用國家的優惠政策降低企業所得稅,從而降低企業成本。新企業所得稅法實施后,納稅籌劃利用國家優惠政策的空間嚴重縮水,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企業身份稅收優惠取消。新企業所得稅法對內外資企業的的稅率進行統一,消除企業為了減免稅率而想方設法更換身份,例如資本旅游、國際避稅地的注冊等避稅手段失去合法性;二是新辦企業優惠政策消除。新企業所得稅法將交通運輸、郵電通信、信息、技術服務等行業內的新辦企業的優惠政策取消;三是地域性優惠政策取消籌劃空間縮水。新稅法取消經濟特區、上海普東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和產品出口外商企業等多方面地域性優惠政策,僅僅保留中西部地區的稅收優惠。
(二)應稅所得稅的收入更為明確
新法對收入內涵的界定為“以貨幣形式和非貨幣形式從各種來源獲取的收入。”明確“不征稅收入”和“免稅收入”的定義和區分,前者不構成應稅收入,后者是構成應稅收入,但是予以免除。新法將稅收精細化和透明化將企業所得稅的范圍變得更為明確,因此部分企業利用范圍降低稅收的可能性降低。企業可以選擇國債、債券、直接投資等投資形式,將其歸入免稅收入,降低企業的投資成本,在風險一定的前提下,可以有效提高企業的實際收益。
(三)擴大利用成本費用進行籌劃的空間
應納稅所得額和稅率直接影響企業稅負,新法重新定義可扣除成本費用的內容。例如新法取消計稅工資的扣除標準,即實際合理職工工資允許在稅前扣除,其中殘疾職工工資是100%的加倍扣除;新法規定企業支出的符合條件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用不超過剛年銷售收入15%的部分予以扣除;企業固定資產由于技術進步因素折舊,可以縮短折舊年限或者采用加速折舊法,為設備的更新換代降低一定的成本;新法以“法人”為單位交納所得稅,企業以及企業名下的分公司可以匯兌繳納所得稅,即分公司可以分擔總公司的稅收壓力,很大程度上降低企業分公司擴展的稅收壓力等。
(四)企業列支費用新規定的影響
企業為擴展自身的市場空間,發展相關的業務的費用支出,新法規定按照發生額的60%扣除,但是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總額的5%;企業大修理的支出費用在其發生期可直接扣除,企業規定資產的改良支出屬于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的范疇,不屬于扣除范圍。企業需盡可能將固定資產向大修理的范疇靠攏等。
(五)轉移定價和資本弱化的影響
轉移定價是跨國公司內部母公司和子公司,子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的銷代產品,提供商務、轉讓技術和資金借貸等活動確定的企業集團內部價格,該價格不受市場供求關系的影響,完全由集團領導完全利益最大化的原則,例如融通資金、提供勞務、提供有形財產的使用權以及無形資產的轉讓的等方式。為跨國公司轉移定價打開便捷之門。
關聯企業之間為了避稅采用貸款方式進行融資,出現負債比例遠高于資本比例的不穩定現象,嚴重資本化現象不利于關聯企業之間的資金流轉。新稅法規定關聯企業之間債權性投資的比例和權益性比例不允許超出利息支出。該新條例采用法律的手段支持企業反資本弱化活動。
三、針對新法納稅籌劃應對方案
(一)納稅人的籌劃
根據新法“納稅人”和“納稅義務”的規定,重新進行企業籌劃。由于新法中居民企業和非居民企業分別承擔全部所有納稅義務和有限納稅義務,企業盡可能選擇非居民企業的身份進行經營,但是新法對此具有“注冊地標準”和“實際管理機構標準”雙重標準。外資企業可以利用這一優惠政策選擇納稅身份,最終實現節稅的目的。
(二)稅前扣除進行籌劃
根據新法規定稅前扣除的內容盡可能增大扣除費用,實現節稅的目標。例如企業參與公益性活動,年度利潤12%的部分允許稅前扣除;新法規定公司法人為基本納稅單位,不具備法人資格的機構不是獨立納稅人。企業根據這一規定可以將其名下的子公司變更為分公司,使其不具備獨立性,不構成納稅人,使其公司之間的收入、成本相互彌補,分擔的稅負壓力。
(三)投資方式的籌劃
新稅法規定國債利息收入和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和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為免稅收入。企業可以將其閑置的資金投入到國債和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的股息和紅利。這一投資方式相對于其它投資方式而言,可以降低其成本的投入,一定成的上降低其市場風險。因此企業在投資時可以優先選擇免稅投資項目,可以相對降低企業的綜合風險。
(四)適宜參加公益性活動
企業參加公益活動一方面是樹立良好健康的企業形象,有利于企業的營銷策略;另一方面是我國新稅法規定企業參與公益活動所支出的部分,若該支出在企業年利率總額的12%,允許其不計入納稅范圍。新稅法將其比例從3%提升到12%,并將基數從應納稅所得額變更為年度利潤總額。從新稅法上可以看出,國家鼓勵企業參與公益活動。企業在實際運用籌劃過程中需注意企業捐贈必須通過社會團體或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對公益事業的捐贈才可以被扣除,企業以自己名義直接對其進行捐贈或非公益性的捐贈則屬于新稅法扣除范圍。
(五)重視技術開發
為了促進企業技術更替,鼓勵企業積極研發新技術,新稅法規定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研發的費用支出加計扣除,其中未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150%加計扣除。因此企業應該積極研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從根本上提升企業的生產效率和市場競爭力,同時也實現企業節稅的目標。
(六)稅收優惠政策
新法規定統一實施25%的稅率,小型微利企業實施20%的優惠稅率,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企業實施15%的優惠稅率。新政策鼓勵創創業,以及鼓勵投資環保、節能和安全生產等領域。企業從事環保項目和符合條件技術轉讓所得享有減免稅優惠,可以利用這些優惠政策進行納稅籌劃,從而降低企業成本。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新法對企業納稅籌劃而言是一把“雙刃劍”,企業應該充分了解新法的變動,利用新法為企業的發展謀取利益,不僅僅要降低或消除新法對企業發展的不利影響,更要實現企業節稅的目標,從而降低企業的綜合風險和提升企業的綜合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高壽松,戴家啟.新企業所得稅法對企業并購納稅籌劃的影響及對策[J].財會研究,2012(20).
[2] 朱明紅.新企業所得稅法對納稅籌劃途徑的影響及其對策探析[J].科技經濟市場,2015(9).
[3]楊哲.新企業所得稅法對企業納稅籌劃途徑的思考[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1(6).
[4] 王輝.試論“營改增”對房產租賃企業納稅籌劃的影響[J].中國集體經濟,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