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守滿
中圖分類號:F24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06-000-01
摘 要 自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先后提出了“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擇天下英才而用之”“讓人才事業興旺起來”等重要論述,彰顯了黨中央對人才的重視和廣納天下英才的胸懷。筆者結合所在單位情況,從如何打造人才聚集效應、暢通人才成長渠道以及理順人才選拔機制等方面,闡述了“人才興企”戰略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
關鍵詞 人才興企 人才聚集效應 人才成長渠道 人才選拔機制
自古以來,我國便有“天地間,人為貴”、“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尚賢愛才論述,周公吐哺、蕭何月下、三顧茅廬、曹操跣足、燕昭王“千金市馬骨”,都說明了古人對人才的尊重與渴望。自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先后提出了“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擇天下英才而用之”“在全社會大興識才、愛才、敬才、用才之風”“讓人才事業興旺起來”等重要論述,彰顯了黨中央對人才的重視和廣納天下英才的胸懷。深刻領悟習近平同志關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對于更好地實施“人才興企”戰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以“筑巢引鳳”帶動崗位成才,打造人才聚集效應
毛主席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廣闊無垠的草原,只有引入了火種,才會燃起熊熊大火。這如同發展油頁巖綜合利用事業一樣,對于這一陌生領域,如何才能盡快介入并熟悉?此時,我們適時采取了“筑巢引鳳”策略,以引進人才這一“火種”“引燃”油頁巖綜合利用事業。
然而,“筑巢引鳳”只能暫解燃眉之急,要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必須組建自己的人才隊伍。因此,我們立足于“借雞下蛋,以蛋孵雞”策略,把人才培養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為使大學生盡快進入工作角色,我們根據其所學專業,對口分到一線鍛煉,并在上崗前精心挑選一批經驗豐富、技能高的老員工,與大學生結對子,開展師徒“一幫一”活動,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大學生從理論知識到現場操作進行傳授,切實增強其實踐操作經驗。
二、既要“相馬”更要“賽馬”,暢通人才成長渠道
在人才的選拔任用上,漢高祖和唐太宗堪稱是最有名的“伯樂”。漢高祖劉邦曾經說:我帶兵不如韓信,計謀不如張良,治國不如蕭何。但他能知人善用,于是建立了漢室王朝。而項羽剛愎自用,自負滿滿,身邊能用之人寥寥可數,因此就有了“無顏見江東父老”的結局。唐太宗更是廣納賢才,任人唯賢的典范,連曾經幫助李建成謀劃殺死他的魏徵也重用不已,結果唐朝在短短幾十年就出現了貞觀盛世,唐帝國走上了中國發展的最高峰。
當然,這些都是知人善用的典范。然而,現實生活中總是存在“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自古以來有多少文人志士發出“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無奈。在經過了“黃金十年”后,在各個煤炭企業內部,人力資源過剩與人才相對缺乏的矛盾日益凸顯,一邊是企業管理層在為找不到合適的優秀人才而苦惱,一邊是很多大學生在一線賣苦力,抱怨自己一身才華無處施展。因此,在當前人才選拔中,我們更要會“賽場識馬”,讓人才通過競爭脫穎而出。
隨著員工隊伍的不斷壯大,尤其是一批批大學生的加盟,我們本著“量才適用、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用人理念,全面推行素質提升工程,完善人才培養體系,為優秀人才積極搭建施展才華的“舞臺”,鋪設成長進步的“快車道”。同時,為使優秀大學生能夠盡快獨當一面,有意識地安排一些急、難、險、重任務,放手讓他們干,在“壓擔子”中提高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應對復雜情況、處理突發事件的綜合協調能力。
三、以“四心工程”鍛造優秀隊伍,完善人才選拔機制
一是精心選才。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要拓寬選人用人視野。這既是要求我們做好選人工作,又給我們選人工作提出了指導意見。每個人都有一技之長,關鍵是如何發揮他們的長處,避免他們的短處,這就要求我們在選才的時候,既要拓寬視野,又要慧眼識才。因此,選好人才,要從工作實踐中選人,從員工評價中選人,從工作業績中選人,徹底打破唯學歷、唯資歷、唯年齡的片面評價標準,在靈活機動中選出企業需要的人才。
二是耐心育才。要大力實施以師帶徒、以老帶新、手指口述、現場培訓等舉措,強化現場指導,提升操作水平。要有針對性地培養有發展潛力的優秀年輕人才,多壓擔子,實施輪崗鍛煉,使其經受歷練,多積累經驗。
三是放心用才。既然選出了合適人才,就要在其思維最活躍、精力最旺盛、創造力最強的時候,大膽使用,放心使用。要給予年輕人成長和成熟的時間,并給予一定的自由發揮空間,使其能夠更好地展現自我。當然,我們也要熟悉每個人的特點,就如同韓愈在《馬說》中認為,只有“策之以道,食之盡其材,鳴之通意”,才能用好“千里馬”,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才使用效益。
四是公心樹才。習近平同志提出了“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好干部標準,如何才能把選拔出的人才用好、用正確,保證人才在正確軌道上前行,需要我們更好地發揮黨管干部的作用,通過民主測評、重點約談,加大對人才隊伍的監督檢查。同時,我們要切實把年輕人才的品德、能力素質和發展潛力看清楚、掌握準,以公平公正之心,通過民主集中制來評判人才,防止出現考察人才主觀性、片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