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平

中央7號文件奏響了新一輪全面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號角,這為我區東部盟市又一次提供了借勢發展的難得歷史機遇,我區東部盟市既與東北三省存在共性問題,也面臨著不同的階段性任務,必須結合國家要求和區情實際,創造性地落實振興戰略。
一、東北振興需要發揮蒙東地區的獨特作用
蒙東地區與東北三省山水相連、文化相親、產業關聯、市場一體,具有天然的自然、經濟和人文聯系,在整個東北經濟區經濟社會發展中功能獨特,國家需要把蒙東地區發展放在東北振興戰略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是東北振興需要發揮蒙東地區的安全穩定和生態屏障作用。首先,蒙東地區是少數民族集聚區,集中了內蒙古78%的蒙古族人口,鄂倫春、鄂溫克、達斡爾3個人口最少民族全部集中在蒙東地區,蒙東地區的發展事關民族團結進步與和諧共榮。其次,蒙東地區是邊境地區,擁有12個邊境旗縣市,與俄羅斯和蒙古國有2957公里邊境線,占內蒙古邊境線的70%,占我國陸路邊境線的12.9%,蒙東地區發展事關我國東北部邊疆的安全穩定。再次,蒙東地區是我國東北和華北的重要生態功能區,發源于大興安嶺的諸多河流分別匯入嫩江、松花江和遼河等大江大河,是松嫩平原和松遼平原的氣候上游、水源上游和天然生態屏障,蒙東地區的發展事關我國“東北大糧倉”的水源保障和生態環境。上述“三個事關”決定了沒有蒙東的振興就沒有整個東北經濟區的總體振興,國家所有振興政策設計必須把蒙東地區與東北三省統籌考量。
二是東北振興需要發揮蒙東地區的資源接續地作用。資源是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物質基礎,東北地區過去因資源而興、目前因資源而困,資源枯竭成為經濟發展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蒙東地區煤炭、黑色、有色、非金屬等礦產資源儲量大、品質好,且開發條件好、開采成本低,大部分處于資源開發的起步期,開發潛力巨大。同時,蒙東地區就近蒙古東部和俄羅斯遠東等資源富集區,擁有開發利用俄蒙資源的先天地利優勢。蒙東地區及俄蒙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可以成為解決東北經濟資源之困的最佳路徑。
三是東北振興需要放大蒙東地區低成本+低碳的“雙低”優勢。裝備制造業是東北最具優勢的產業,而決定裝備制造業競爭力的主要因素,除了生產工藝技術的先進性和生產效率外,材料成本和性能是影響裝備制造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由于特殊的國情和體制機制原因,目前我國工業企業的能源動力成本、融資成本、物流成本等普遍偏高,加上近幾年人工成本也在上升,使我國宏觀經濟運行成本總體居高不下。東北地區由于嚴寒的氣候條件,施工期短、取暖季長使廠房建設和運維成本遠高于南方地區,更是加劇了東北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成本弱勢,因而“降成本”就成為目前提振東北裝備制造業最急迫的任務。蒙東地區煤炭資源量大價廉,坑口發電成本低,配合大用戶直供、微電網、電力多邊交易等改革舉措,可以有效降低東北裝備制造業能源動力成本。此外,蒙東地區風能、太陽能資源豐富,風電、光電裝機量大,在能耗較高的原材料產業環節引入風電、光電等清潔能源,可以實現高碳產業低碳化發展,既保障東北裝備制造業原材料的穩定供應,又能夠總體上降低單位產品的能耗和排放水平,通過“雙低”促進雙贏。
四是東北振興需要發揮蒙東地區毗連俄蒙的前沿優勢。中央7號文件要求,東北地區要主動融入、積極參與“一路一帶”戰略,努力將東北地區打造成為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和東北亞地區合作的中心樞紐。蒙東地區內連東北、外接俄蒙,口岸設施和功能完善,是東北地區西出北進、合作俄蒙的前沿,拓展歐洲市場的跳板。發揮好蒙東地區的橋頭堡作用,可以使東北經濟區成為銜接東北亞與俄蒙歐兩大市場,對接京津冀、環渤海等國內區域戰略,內外協作、陸海協同的戰略樞紐。
五是東北地區許多共性難題的解決需要蒙東地區一體化協同。地理相連、資源類同和人文一體,決定了東北地區許多共性問題必須一體化統籌。如大農墾、大森工等的體制改革和轉型發展問題;大草原、大森林、大濕地、大江河的一體化保護和治理問題;大交通、大旅游的一體化設計問題;大興安嶺南麓集中連片特困區的脫貧解困問題,等等。都需要站在整個東北經濟區的層面進行戰略統籌、目標一體、思路一致和政策協同。
二、蒙東地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差別化政策
蒙東地區的發展水平與東北三省存在著“發展階段性”差距,未來發展面臨的問題和任務也有很大不同。東北振興戰略實施以來,盡管蒙東地區取得了一定發展,但多數地區工業化尚處于起步階段,發展不足仍然是主要矛盾。如果說目前東北三省是轉型升級、優化結構、轉變方式、提質增效的問題,那么蒙東地區則仍處于擴大總量、延伸鏈條、構建體系的初級階段。蒙東地區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必須立足這一特殊背景。
一是蒙東振興需要差別化的“去產能”政策。首先,蒙東地區現存的大部分煤炭、電力、化工、冶金、建材等項目都是近幾年新上項目,產能規模、技術水平、能耗和排放指標等方面處于同行業領先水平,基本屬于先進產能。其次,許多地區就是那么一兩個工業項目,是當地經濟增長的支柱、財政增收的源泉和吸納就業的主體,簡單關停勢必造成發展停滯,大大影響當地工業化進程和小康目標實現。再次,蒙東地區前幾年通過這些新建項目的實施,帶動了投資增加,推動了經濟增長,目前剛剛進入需要發揮產能效益、依托產出增加、帶動經濟增長和就業增收的新階段,簡單關閉停產也會造成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因此,蒙東地區的許多工業項目需要國家產業政策保護性支持。此外,蒙東地區的一些鋼鐵、水泥等產業項目,雖然從全國看屬于產能過剩行業,但這些項目由于有著特定的市場范圍,目前生產經營狀況仍然不錯,也應該通過加強技術提升、降低生產成本等措施支持其進一步發展。
二是蒙東振興需要更傾斜的“補短板”政策。盡管通過前幾年的振興發展,蒙東地區的經濟社會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未來工業經濟發展仍然存在許多明顯短板。首先是補基礎設施短板。蒙東地區內外及城鄉公鐵交通密度小、水平低,電力外送通道短缺,信息基礎設施滯后,使經濟發展的內循環不通、外循環不暢,嚴重制約了整合資源要素的范圍和產品的市場服務半徑,必須把蒙東地區的公鐵交通、電信電網、工業園區、重大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重中之重。其次是補科技短板。人才短缺和科技創新體系不健全,使工業發展和轉型升級缺乏龍頭引領,因此必須把蒙東地區科技平臺建設、科技人才建設和創新體系建設作為關鍵環節。
三是蒙東振興更需要一定的“加杠桿”措施。資本不僅本身是一種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生產要素,而且是其它生產要素發揮作用的“粘合劑”,在產業發展和轉型升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無論是投資擴張還是產業重組,都需要健全有效的金融體系作保障,政府實施產業調控政策、引導產業結構調整也需要金融工具作為杠桿。蒙東地區金融體系不健全,資本市場發育嚴重不足、社會化投融資體系薄弱,實體經濟資產證券化率很低,成為制約蒙東工業經濟發展的突出因素。為此,蒙東地區目前的主要矛盾并不是虛擬經濟過度需要“去杠桿”的問題,而是更需要大力推進金融體系完善、資本市場培育、金融產品創新和服務模式改進等,以提升工業企業和項目建設的融資能力,并為企業兼并重組等提供資本化手段和操作工具。
(作者系內蒙古自治區發展研究中心總經濟師)
責任編輯:張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