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風

自從國家將自治區東部地區納入東北振興實施范圍以來,自治區東部盟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要從根本上走出困境、實現轉型,還需要擺脫產業陷阱、體制陷阱、要素陷阱和發展路徑陷阱。
一是產業陷阱。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后,社會需求正在悄然發生著深刻變化,然而東北的主導產業還是以重化工為主,除了少部分屬于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外,其他大部分都產能過剩。產能過剩的趨勢一時難以扭轉,這給東北今后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困惑。在保持總量不降的前提下提高發展質量,在保持穩定的基礎上實現轉型發展,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是體制陷阱。這些年,東北老工業基地國有企業獨大的情況并沒有根本改變。與以民營經濟發達的浙江相比,對市場反應不夠靈敏,思想不夠解放,決策比較滯緩,轉型難度較大。目前,浙江經濟已基本上走出低谷,開始回升,后勁十分強勁,民營經濟機制靈活、決策迅速、敢于創業、善于創新的優勢充分顯現出來了。所以,實現東北振興還需要用改革的辦法讓企業活起來。
三是要素陷阱。東北三省有其獨特的要素優勢,但受體制分割影響要素優化配置不理想,使得全要素生產率難以得到充分發揮。一方面,礦產資源、水資源和人力資源有所枯竭或減少,局部地區要素不全又難以跨地區整合配置;另一方面,對傳統優勢資源的過分依賴,導致資源陷阱,對新興產業產生了一定的擠出效應,也形成了大量過剩產能。解決好東北三省和內蒙古、東北地區和京津冀、東北地區和東北亞的資源要素整合問題,既需要進一步聯通基礎設施,也需要進一步改革開放,讓市場在資源要素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四是路徑陷阱。東北地區受管理體制僵化、思想觀念滯后、傳統資源依賴、創新能力薄弱等方面影響比較重,導致過去發展路徑依賴比較大。各級對傳統優勢特色產業都有思路并給予高度重視,而對于新要素、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就顯得看不清、抓不住、推不動。對于大的投資項目都很積極,然而往往忽略了投資雖少,但技術含量高、效益好的項目,沒有充分意識到新的增長點往往萌生于此。
因此,針對上述問題,實現東北振興需擺脫四個陷阱。
——擺脫產業陷阱。我區過去講“融入東北”,圍繞東北謀篇布局自己的產業,跟它配套,形成產業互動關系。現在東北整體的產業大多數都陷入困境,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沒必要再去為它的產業配套。因此,我建議在提法上可以變融入東北為“雙融一自”:第一是融入東北,第二是融入京津冀,第三是依據反梯度理論,在一些優勢領域構建自成體系的產業集群,形成特色產業高地。對此,要在一些要素聚集區定好位,做好規劃,組合好各種要素,利用我們自己的資源、要素和成本優勢,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直接面向全國市場,擺脫對東北三省傳統產業的依賴。
——擺脫體制陷阱。體制上的問題依靠東北自身不容易打破,既需要調動內力,也需要借助外力。有學者提出,以特區辦特區,引入沿海發達地區省市到東北三省對口輸送干部,隨之把他們的先進理念和管理輸送過來,把他們的產業轉移過來,聯合辦“特區”、建“飛地”。這個思路對內蒙古也有啟發,假如把這些地區的干部成批交流到內蒙古來任職,就像對口支持新疆那樣,使他們的理念、管理、企業、技術等優勢和我區的要素資源優勢相結合,改造我們的供給側,突破我區自身的體制機制障礙,就有可能形成自己獨特的發展高地,實現局部率先發展。
——擺脫要素陷阱。要本著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路,補足制約要素優化配置的短板,利用現階段擴大基礎設施投資的機會,把跨省的特高壓電網,高鐵、引水工程等短板補起來,把蒙東發出來的低成本電輸出去,把蒙東缺的水引進來,讓人的流動更加方便。要加大力度推進蒙東電網電力體制和電價改革,在一些地區構建“分布式電源電網+微網+大網”的電網體系,實現能源配置市場化,解決蒙東發電成本低但用電成本高的問題。內蒙古自治區是國家電力體制改革的試點,實現東北振興也需要打破體制障礙,我們完全可以向國家申請先行先試。其他還有煤水資源組合配置怎么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類似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認真研究。
——擺脫路徑陷阱。最根本的一點,就是要按照新常態需求變化的特征、按照五大發展理念、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路,對過去發展的思路再認識,對今后發展的思路再謀劃。現在,我們的發展條件與過去相比發生了很大變化,一些地區原來的土地和礦產資源優勢,如今已經轉化為產業優勢;原來的環境容量優勢,如今已經轉化為制約瓶頸;形成的一些產業優勢,有的又轉化成為過剩劣勢。這些變化,都對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傳統產品更新換代有正推和倒逼的作用。但真正解決這些問題,還必須從市場上找出路,從創新上給出路。其實,我們的產業已經出現了很多新的亮點,只要悉心培育,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
總的來說,國家出臺新一輪東北振興的政策,其中有很多亮點需要我們捕捉,許多政策需要我們善加運用,以此推動蒙東走上新的發展道路。
(作者系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責任編輯:代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