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艷娥
(陜西通力專用汽車有限責任公司,陜西 寶雞 722405)
?
淺談TL公司質量管理現狀及提升方案
陰艷娥
(陜西通力專用汽車有限責任公司,陜西 寶雞 722405)
質量管理是一個永恒的課題,是一個持續改進的過程。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顧客對產品的期望越來越高,企業為了競爭和保持良好的經濟效益,就要找到符合其自身特點的一整套科學、合理的質量管理方法,并通過不斷的研究和持續改進,提高質量管理水平,以此來適應市場競爭的發展和需要。
文章針對TL公司質量管理現狀,以全面質量管理的主要思想和理論為依據,運用 PDCA 循環,對比分析方法和工具,找到TL公司質量管理方面的不足。提出優化質量體系,加強采購過程質量管理,完善客戶需求挖掘和服務等四個方面的質量管理改進建議,為類似的企業探索做質量改進提供借鑒。
質量;質量管理;質量研究;分析改進
10.16638/j.cnki.1671-7988.2016.06.068
CLC NO.: U468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 (2016)06-195-04
TL公司,位于陜西省蔡家坡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于2002年,擁有員工2000余人,占地面積60萬平方米,資產總額12億元。
公司通過了ISO9001:2008 、ISO/TS16949:2009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主要生產工程自卸車、各類軍用、民用專用車、非公路礦用自卸車、駕駛室總成、各類中、重型汽車車架總成及汽車零部件。公司戰略定位是“做強專用車,做大零部件,提升專用車研制能力”。
TL公司分別于 2004年和 2009年開始導入并通過ISO9001和TS16949質量管理體系認證。TL公司由公司領導班子研究制定戰略和戰略目標,由總經理制定公司的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采用內部質量體系/過程/產品審核,確保有效解決體系運行過程中的問題,同時,每年組織一次年度管理評審會議,對質量管理業績進行評審和改進。
TL公司的質量目標是:顧客滿意度≥85分;產成品一次交驗合格率≥95%,外協外購件成品一次交驗合格率≥98%;質量改進計劃完成率≥95%,質量損失追償率≥65%。
目前TL公司進行質量管理的主要舉措有:
2.1以6S現場管理為基礎強化質量管理基礎
6S主要的內容是對生產現場或其他現場進行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動。公司于2003年開始在部分生產現場導入6S管理,通過引入這個現場管理辦法,為公司帶來了很大效益。在試點成功后,公司在全公司范圍內推行了 6S管理,并且編制了許多實用的現場作業指導書,在編制的過程中,綜合運用區域劃分管理、物品定點管理、目視管理、生產信息看板管理等管理辦法,使現場管理逐步實現了標準化。通過對生產現場進行 6S管理,提高了車間生產過程質量控制能力,為產品質量的控制奠定了基礎。
2.2建立和關鍵工序質量控制點和過程工藝執行稽查機制
TL公司為保證最終產品質量,從產品設計開發入手對產品形成過程中容易出現質量問題和影響產品整體性能的加工工序識別為關鍵工序并建立質量控制點,通過加工人“三檢”和專職質量人員的“三檢” 來強化和管控產品結果。同時,為保障產品內在質量,在企業內部推行嚴格的工藝紀律檢查制度,對產品形成過程中可能造成質量問題的六大因素,即人、機、料、法、環、測進行全面識別和監控,檢查各生產過程是否受控,人員工藝執行是否到位,以保證最終產品的合格。
2.3質量監控和分析
①公司實行質量統計分析制度。TL公司的品質管理部門每日對進廠原材料、配套、外協件產品質量,生產過程質量,完工產品質量的數據進行統計,尤其是對各環節匯總問題的解決進度進行重點監控。最終形成質量日報表在公司OA辦公系統在全公司范圍內進行發布、分享,這樣各責任單位領導有針對性的協調解決,從而提高公司運營。
②公司建立生產調度會和行政例會,定期于每周二和周五召開,及時總結過去一周生產過程存在的質量問題,找出其根本原因,并提出解決方法和預防措施,為部門及時實施質量改進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2.4推行績效管理,促成質量目標的實現
TL公司每年初對本年度整體質量管理工作進行一個全面、系統的管理策劃,同時結合上年度管理過程、產品實物質量問題,針對性確立質量目標。為確保質量目標的實現,自公司總經理至各相關單位部室科級以上干部于年初簽訂績效目標責任書,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質量目標的層層分解和層層承諾,有力促進了質量目標的實現。
TL公司作為一家發展多年的技術和研發型企業,擁有嚴格的生產和質量管理體系,在質量管理工作有其所在的先進之處,也有其不足的地方。
3.1質量體系執行力不夠
TL公司按照 ISO9001和TS16949 質量保證模式標準建立的質量體系順利通過認證。質量體系的關鍵環節在于有效的實施,文體化質量體系運行的內涵,就是控制企業的各相關部門質量活動按著規定的要求執行。也就是說寫到一定要做到,做到一定要記錄。質量管理體系的目標并不是維持現狀,而是不斷持續改進。朱蘭博士所提出的質量三部曲也恰恰說明了這一點,一個企業文化質量保證體系的建立,運行是一個動態過程,必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原來的薄弱環節加強了,新的問題在更高的層次上將會暴露出來,需要不斷地探索,認識、解決,這就需要對質量體系的文件進行不斷的補充,修訂和完善,質量體系文件的完善過程也是一個動態增值過程。
然而公司的很多質量活動并沒有完全按照規定的要求進行執行,公司的體系文件也沒有經歷運行,反饋,修訂,再運行螺旋式的上升過程等一系列改進步驟,因此在運行中仍需不斷完善,加強質量體系執行力。
3.2采購件質量管理有待加強
目前 TL公司外協配套件問題非常突出,不但增加了生產成本,同時也對產品交貨期、產品質量產生重大質量隱患,甚至對公司的整體運營環境氛圍造成極大的不良影響,其主要表現在:
1)外協配套件供應商質量能力評價制度不夠健全,質量參與設計、改進的深度和廣度不夠,有效的質量準備機制和流程未建立。一方面,在選擇供應商時以設計圖紙的評價為主,忽視了產品在實現過程中必須滿足的工藝要求。另一方面,在選擇供應商時以價格為重要的衡量標準,在價格導向的結果下,后期出現了較多的質量問題。
2)零部件供應商對產品的理解。在產品和過程設計開發時,過于注重企業內部的設計和開發,甚至沒有進行可行性評估就開始開發新產品,導致產品在開發過程中質量未得到有效控制,售后反饋質量問題較多。
3)供方與我公司的客戶理念不一致,供方認為公司是他們的客戶,而沒有真正認識到車輛使用者才是他們的最終客戶,所以普遍存在有供方產品闖關,我公司努力檢驗把關的不利局面。導致質量管理與用戶的需求契合度不高,主要表現有:
①以圍繞實物質量、技術圖紙、檢驗標準等傳統零部件質量管理模式影響根深蒂固(對客戶需求、抱怨、售后失效、動態問題關注度不夠,干自己認為重要的事,與客戶認為重要的事存在較大偏差,絕大多數人只對照標準看,對符合標準的零部件在車輛上的使用結果毫不關心、更多的是滿足流程,而不是滿足用戶的使用要求。
②有些檢驗標準不完善、不清晰,可行性差,檢驗結果的有效性亟需提高。
③公司依靠入廠檢驗把關,供應商與我公司風險共同承擔意識不強,公司被迫蒙受損失。
3.3售后服務質量管理不完善
TL公司目前的外部故障成本特別高,原因在于公司沒有對售后產品進行系統的質量服務跟蹤,以及產品售后時間段的質量調查,分析和改善。從而產生很多出現質量問題的產品都在保質期內,或者是客戶在使用安裝時存在著潛在的質量問題,不斷得到客戶因質量問題而產生的投訴和保修任務,每次客戶所反饋的質量問題如果只是依賴三包人員到客戶單純的去解決,而不將問題及時統計出來,并作出合理的問題解決方案,作為以后產品生產時的警示,這種只顧解決眼前問題的方法,致使產品售后質量問題仍然存在。
4.1質量體系實施過程的改進活動
依照全面質量管理 PDCA 循環方法構建質量體系,首先需要有一個清晰的質量體系規劃,圖 4.1 對此進行了簡單描述。質量管理體系規劃可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圖1
目前 TL公司的情況有了明確的質量規劃,簡單的實施過程和評價與控制,繼續改進的趨勢還未形成。
公司要想在質量方面取得更大的提高,必須抓住每一個階段的中心環節,并進行有效的實施,具體方案如表1:

表1
4.2供應商管理與采購品產品質量提升
4.2.1采購品的設計與開發提升
①優化供應商準入流程,從產品設計開始,完善工藝策劃、配備考慮質量檢測路徑和方法,投入必要的檢測設備,與公司供方管理單位協商,對改進產品及系統,由質管部組織評審和評審問題關閉的驗證。重點考慮供方產品工藝開發、檢驗手段、質量保證能力等,通過市場對標,與競品車的相應結構進行對比評審,并對新產品質量保證能力進行評審。
②建立供應商數據庫,依據產品質量和價格差異,對供應商進行分級管理 ,落實外協配套件供應商質量分級管理制度。
③在新產品開發中,選擇供應商從長遠角度評價設備與人力資源的成本,針對質量事故頻發或人員無法穩定保障質量的工位,加大設備、工裝的投入,依靠設備來保障質量,減少人為因素造成的產品質量不穩定。
4.2.2提升供應商對產品的理解
①實施供應商新產品開發控制程序,聯合開發新產品嚴格執行APQP流程,確保產品從設計到交付整個生產鏈都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②關注新供方質量保證能力,按照準入流程要求,對所有新供方質量能力進行把關;
③重點把控新產品開發過程質量,聯合開發產品與供應商、研發確認技術要求,按階段審核供方的APQP過程,將APQP過程作為PPAP(生產件批準程序,確保生產件批準符合客戶要求)審批的依據;
④采供、研發、質量三部門聯合落實《零部件工裝樣件(OTS)認可方案》,包括尺寸認可、材料認可、性能認可、可靠性認可;
⑤研發、采供建立方便零部件供應商技術對接和技術交流的平臺,形成有效互動,完善新產品開發流程。
4.2.3強化供方質量保證能力
①逐步推動供方建立質量保證體系;
本研究中,超聲刀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傳統組,平均減少約18 mL,這與超聲刀確切的止血效果有關。出血量的減少也可避免術中輸血及相關并發癥的發生。超聲刀頭高頻振蕩產生的熱量僅為電刀頭工作時的1/10,側向熱損傷較小[2,5],使術后組織反應輕、滲出液減少,進而減少術后引流量及縮短患者的住院天數。兩組患者術后早期皮下積液及創口滲漏的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明超聲刀的應用未增加手術風險,其安全性可靠。
②開展供應商質量保證能力審核幫扶工作;
③優化二方審核流程,重點考慮供方產品開發、檢驗手段、質量保證能力;
④針對零部件開發、設計、原材料管控、設備、工藝、檢驗、物流等環節進行 全過程審核幫扶,確保零部件產品的可靠性;
⑤提升工藝過程的轉化與實現能力,強化制造環節的質量管控水平,確保產品的交付質量。
4.2.4優化采購品進廠檢驗模式
②對不合格品進行分級處理,推進重大質量問題約談機制,建立不合格品深度追究解決機制;
③編制優秀質量管理典型案例、總結先進質量管理模式,向供應商輸出,策劃組織供應商之間經驗、交流學習;
④整合供應鏈檢驗資源,提升零部件檢驗能力。以頻發質量問題件為切入點,依據供應商的檢測能力開展功能性比對試驗,提升零部件入廠檢驗的有效性;
⑤針對零部件開發、設計、原材料、設備、工藝、檢驗、物流等環節進行全過程審核,確保零部件產品的可靠性;
⑥利用平臺進行質量宣傳(短信平臺、 微信平臺、視頻會議專題會等),積極引導、督促供方進行產品質量控制。
4.3提升售后服務各生產、管理環節的工作質量
1)建立一個與市場快速對接和對質量問題分析共享的平臺,能夠即時、①有效、不失真的收集和分析、分解市場對于產品質量的需求,同時建立相關的指標管控體系,抓住市場的真正需求。對于市場關注度高和集中度高的問題,雖然過去也收集,但分析、分解工作做的不好,只是分解到最基層單位去控制,管理部門和干部對解決問題未形成足夠的理解和重視,綜合分析能力更弱。后期必須通過這個平臺讓全員分層級了解掌握終端用戶真實的質量需求。
2)加快處理市場質量問題的響應速度,解決問題的效率要有質的提升。要徹底改變以往不把問題按緊迫程度分類,
就層層分解,且以制定措施為由將解決問題的時間隨意拖期、對質量改進效果沒有跟蹤驗證,技術和管理未能形成閉環的局面。按照市場的承受度倒推我們解決問題的時間,所有問題在沒有確定永久解決的措施之前必須先制定臨時措施解決;同時無論是設計問題還是質量問題,姑且可以暫時把責任放在一邊,但必須第一時間去“救火”,負責人員行動要快,不能找各種理由怠慢市場,盡快形成以市場用戶需求為導向的解決問題的體系和機制。這兩點也是市場競爭力提升的需要。
3)質量管控要從設計源頭開始。策劃建立一套“生產準備”的管控流程,主要從新產品需求概念的提出、到設計階段、再到試制及試驗階段、生產技術準備階段、直到批產階段,必須全過程追蹤發生的各類問題,并明確各階段產品的質量管控標準和質量檢驗方法,提前進行專項的質量檢驗方案設計;對于傳統測量方法(如:三坐標打點測量、卡尺測量、劃線測量等)無法實現測量數據采集和分析的,必須提升檢驗技術方法和更新檢測設備,(例如對沖壓件是否合格的檢測判定,可以利用3D掃描儀,采集沖壓件實物型面的全部數據,形成實物數模逆向,進而可以通過與原始設計數模的對比,判定沖壓件質量合格率,通過分析提出對設計的改進建議。)力爭在批產前把前期暴露的所有問題歸零關閉。
另外,建立一套過程出現問題必須深度追究的解決機制,必須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整改、實施改進效果實施方案的驗證,對供方質量問題不能只滿足于解決當前問題,必須要求其按照流程出具8D分析報告,說明質量問題發生的原因、目前的解決措施和如何保障以后不再出現同樣或類似的問題,這一點可以借鑒先進企業對于質量問題深入追查的流程和機制;因此,質量管理人員應該加強問題整改過程的深入追究,以一絲不茍的態度把問題查到底。
4)為滿足銷售對質量、交貨期、成本的綜合要求,采供、生產、設計、質量的全方位協同,共同制定策略消除小毛病,實現用戶滿意,在協同基礎上不斷優化流程,具體做好兩方面工作:①質量管理部與物資采供中心、生產制造部要在不合格品處理上要做好協同,在對于獨家供貨和非獨家供貨的資源,生產緊急情況下,臨時措施由設計、生產和采供領導確認可以先行使用,由采供中心負責反饋給供應商質量代表,并做相應處罰,由供方實施整改,并逐步開發第二供方消除獨家供貨。最終由質量管理部收集跟蹤、并徹底解決質量隱患,從供方體系、過程檢驗、人員能力等方面輸出管理,達到控制質量的目的。②質量管理部與生產制造部對不合格供方處理在生產保障上做好協同,針對質量問題共同協作,將問題按照性質和緊急程度進行分類處理,既不能影響產品質量也不要影響按期交付,最終徹底解決質量問題。
[1] 韓福榮.現代質量管理學[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2] 張鳳榮.質量管理與控制[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3] 陳俊秀.質量改進與質量管理[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4] 劉立戶.全面質量管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5] 程愛學.質量總監[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Introduction to TL company quality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lifting scheme
Yin Yane
( Shaanxi Tongli Special Vehicle Co Ltd., Shaanxi Baoji 722405 )
quality management is an eternal topic, is a process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With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customer expectations of products is more and more high,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enterprises to competition and to maintain good, need to find a set of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in accordance with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of quality management methods, and through constant study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mprove quality management level,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competition and needs.
The TL company quality management at present, with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main ideas and theories, applying PDCA circulation,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s and tools, finding TL company quality management deficiencies. Put forward to optimize the quality system, strengthen quality management of purchasing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service to customer demand for mining and four aspects, such as quality management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quality improvement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imilar enterprises to explore.
quality; Quality management; Quality study; Analysis of improvement
陰艷娥,就職于陜西通力專用汽車有限責任公司。
U468
A
1671-7988 (2016)06-19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