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鮑丙峰
[摘 要]中國畫是中國歷史文化傳承在藝術創作方面的瑰寶,是中國歷史文明的體現。縱觀中國的整個歷史長河,中國畫發展源遠,成為了中西藝術創作中的獨具一格,最具中國特色的藝術,也是與西方文化特有的劃分。但是,中國畫縱觀發展直至今日,其面臨諸多的尷尬境地,由此筆者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中國畫教學;尷尬;應對
一、中國畫的發展演變
中國畫從古至今一般的傳承采用師徒相授的方法。從最初的先秦到宋元再到如今的高校中國畫的教學,中國畫的教育之路漫長并且坎坷。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后,各大高校開始招收中國畫的學生,旨在培養服務于人民,服務于趨勢的中國畫藝術家。但是縱觀全局,中國畫的教學追溯至藝術在中國的發展,其無疑是存在諸多的尷尬之地,因此通過對這些的分析,筆者就尷尬提出應對之策。
二、尷尬分析
1.招生問題
首先中國畫的良好傳承離不開“人”這個字,但是師徒相授,不僅體現在“師父”這個方面更加體現在“徒弟”這個方面,如此循環,終有一天當初的“徒弟”會變成”師父“,因此師徒相授必須講究的是”良性循環“甚至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這是這個畫得以發展,直至未來可以預見發展的重要性。
但是縱觀中國藝術教育的問題,中國的藝術教育人口是全世界第一,藝術成為了一種充滿商業性的產業不再是藝術教育。這本身是有中國的人口基數過大所引起的,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的是中國的教育擴招政策。擴招并不總是弊端,也存在諸多好處。譬如它可以提升人民生活的精神境界,對藝術的追求在某一方面而言是對純精神的向往。本身的特質決定了追求其必須要了解相比于常人而言更高精神層面的東西。但是擴招直接帶來的惡果就是從事藝術人員的泛濫,這不只是中國畫而言,中國整體而言,使得美術教育泛濫化、商業化,中國畫這種對藝術有較高的要求的標準得以下降。就整體大環境而言,其是不可取的。
其次,學生的投機心理嚴重。在中國本身國情出發的角度來考慮,確實教育基數過于龐大,因此高考這基礎教育考試競爭相當激烈,這使得很多在該教育制度下的考生不得不去尋求其他出路,而藝術則是成為了相應的救命稻草。在過去,也就是20世紀80-90年代,學習藝術是非常昂貴的,學習藝術必須沖破來自各方的阻礙,特別是經濟壓力,因此對于那時候的學生而言,對藝術的追求是瘋狂的但是更加遵從本心。但反觀當下,藝術學習成為了一種退而求其次的選擇,本身學習的學生可能自身并不喜歡藝術,而且相對于學習藝術的學生而言,他們自己的整體素養有所欠缺,甚至有很大一部分考生在自身的局限下選擇考前三個月學習,進行沖刺,根本對其沒有絲毫的把握,但是中國這樣的教育體制使得這樣的考生也可以順利通過考試。但是縱觀整個中國畫的發展這是錯誤的甚至是應該嚴厲制止的。
2.學生的綜合素質不高
鑒于上文已經闡述了中國畫教學中的招生問題,直至其引發的直接問題就是學生的綜合素質不高。大部分學生本身就是半路出家,在自己高中甚至是高三之前都未有真正接觸過中國畫,而是臨時抱佛腳通過了考試。其直接導致學生對中國畫的精髓難以把握,甚至只會畫畫,機械式畫畫并不了解中國畫的傳承過程,只是貌似神不似。而且中國畫本身講究的是人文素質的一種整體的高度,畫作的表現就是自身整體素質的表現。而往往學生的整體素質有所欠缺,審美能力結構并不完善。
3.缺失傳統精神
中國畫的發展是歷史的發展過程的體現,它與儒家思想、禮教傳統甚至是農耕文化都有所聯系。但是如今的社會有些許崇洋媚外的嫌疑,加之在中國的藝術追求上,一直采用的西方美術教學體系,缺失對中國傳統精神的探討,直至中國畫的發展并不能得到提升,在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并不了解中國畫筆墨的內涵特征,中國畫的精髓體現。當下對傳統精神的淡忘,從本質上而言,對中國畫傳統的追求實屬困難。
三、應對措施
1.完善入學考試制度
我國在進行招考的時候,一般只進行素描、速寫、色彩這三樣的選拔。要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必須對不同性質的畫畫屬性得以分離。更重要的是杜絕臨時抱佛腳的現象,學生必須同時對中國畫所包含的文、史學、哲學同時進行考察,甚至可以提出教育改革,對中國畫的招生時在高中設立區別于正常高考的班級,對未來考生進行教育。這就是從根源上解決招生問題。就其入學制度的完善,從根源上也可以解決學生整體綜合素質不高的問題,中國畫所講究的修養、素質在一開始就得以培養。
2.中國畫教學重點突出
中國畫有別于其他藝術專業,它本身立足于中國的傳統文化。鑒于中國當前的美術教育制度沿襲著西方美術的發展。高校在進行中國畫教學時候,必須進行內容的篩選區別,突出中國畫的教學重點,有別于其他藝術教學。
3.傳統人文精神突出
高校在進行教學時不能只強調技能的培養,也應該同時注重人、文、史、哲多種修養的同時教學,以此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倡對傳統文化的支持。
四、結語
本文就中國畫教學中存在的尷尬進行分析,并對此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僅供讀者參考。
參考文獻:
[1]曹桂生.全球化語境下中國畫教學改革的意義.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 (3) .
[2]潘公凱.全球化與中國藝術的現代性.美術研究, 2002 (2) .
[3]井慶昂, 劉進成, 韓波.論當前高校中國畫教學的尷尬與應對.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 , 2009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