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患排查不應以數字論成績,而應看平時,看行動,看效果?!?/p>
——大眾網報道,山東省在企業開展“查身邊隱患”活動兩年來,共查出安全隱患115萬多項,整改超過113萬項。網友感嘆:數據上看,成績顯著,值得點贊!但是,這畢竟是一項活動,其時效性也會隨著工作命令的結束而結束。企業的隱患是隨著生產過程的變化而變化,對待安全隱患排查與治理工作,我們不應以數字論成績,應看企業平時在隱患排查治理方面,是否真正實現了制度化,崗位職工是否真正按照要求對自己工作的環境、設備進行排查,是否按照要求佩戴防護用品,按照規章作業,有無違章行為等。隱患排查需及時跟進,才能確保安全生產。
“隱患背后的隱患才是最大的隱患?!?/p>
——易安網友發表言論稱,安全人幾乎每天都在翻新著隱患排查的數據,這些數據既是個人的成績,也是單位的政績。但是,發現隱患、整改隱患只是治標,弄明白隱患是怎樣產生的,下力氣去解決隱患背后的那些隱患,才能直指病灶,才是治本。才有可能跳出“隱患、整改、再隱患、再整改”的循環。
“安全的最高境界是保障而非制止?!?/p>
——易安網友發表言論稱,安全工作不受重視,安全從業者地位低,幾乎是安全行業共識,也被認為是安全事故頻發的重要原因。其實,我們不能把這種狀況完全歸咎于外因。安全工作的邏輯是“STOP”和“NO”,安全人習慣于制止和不允許。無論是政府主導的發展還是企業追逐效益,不是不想安全,而是在做取舍、選擇和一點兒冒險。安全工作如果能夠給這種取舍、選擇和冒險增加安全系數或是提供安全保障,而不是一味的“STOP”,也許,安全工作的地位將大大提升。
“建議將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免費公布,并定期更新、公告?!?/p>
——易安網友吐槽,新參加工作不久,遇到問題時需要查看相關標準規程,但通過網絡查詢時,要么不讓看,要么只能看一部分,下載還需收費。于是想問:企業寫了制度給職工執行,也要讓職工用錢買不成?
“其實事故原因很簡單,就是過程安全沒有控制好,找出原因改進就好了。”
——易安網友發布言論稱,安全生產責任制不落實、安全教育培訓不到位、安全意識淡薄等,這些提法已經成了各類事故發生后的“標配”語言,如果這也算原因,那在事故原因中占多少份量?其實事故原因很簡單,就是過程安全沒有控制好,找出原因改進就好了。勝敗乃兵家常事,搞生產一點事故不出是不可能的,是可遇不可求的。盡管事故誰也不希望看到,但不承認事故的客觀存在,就不是一個唯物主義者。
“安全工作像父母的嘮叨,聽起來時總感覺漫不經心,等到失去的時候才追悔莫及;安全工作像養孩子,因為就算你付出了全部身心,卻不一定得到你設計好的樣子。”
——有著十幾年安全工作經驗的易安網友表述自己對安全生產工作的理解。
編輯 張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