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開芬
在經濟全球化的情況下,特校職業教育是未來社會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也是解決殘疾人生存就業的金鑰匙。發展殘疾人職業教育,改善殘疾人生活,提高其社會地位,對維護社會穩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顯得尤為迫切。
一、特校職業教育如何開展
首先,提高認識,強化觀念。大力推進特殊教育學校職業教育工作,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從殘疾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落實“以殘疾學生發展為本”的要求。殘疾學生的特殊性決定了特殊教育具有雙重使命:既要向殘疾學生傳授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又要使他們具備一定的勞動技能,使其能夠順利地融入社會,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只有對特殊學生做到“有教無類、因材施教”,讓他們在學校接受適宜的職業教育,掌握一技之長,能自食其力,殘疾學生才能真正體現出自己的生存價值,“人人成才”才能變為現實。
其次,展開調研論證,確立特校職教專業。我校以就業為導向,以殘疾學生身心特點為基礎,根據市場需求和學校自身情況,積極進行調研,反復論證,申請開設了穿珠、工藝美術等職業教育內容。專業課程的開設,優化了教育資源配置,豐富了校園生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再次,將勞動技術與職業教育貫穿于整個特殊教育過程中。對低年級學生進行自理服務教育,如洗碗、穿衣、疊被等;對中年級學生進行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和簡單的公益勞動教育;對能自我管理、動手操作能力強的高年級學生,則對他們進行培訓,培養他們的個人禮儀、責任意識、團隊精神等,提高他們的就業能力。
最后,加強師資培訓,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特校教師大都是師范專業畢業,職業教育師資貧乏。可以采取在職培訓,請進來學藝和外出拜師學習等培訓方式,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選派教師到工廠企業、兄弟學校參觀學習,結對拜師,開闊眼界,熟練技能,提升專業教師素質。
二、強化管理,提升特校職業教育質量
引導學生自尊、自強、自信和自立。結合社會生活,進行就業指導,讓學生充分認識社會,找準自己的人生座標,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加強職業技能訓練,打好基礎,讓學生在學習專業技能時,掌握基本要領和操作過程,扎扎實實練好基本功。強化實踐訓練,在反復訓練中錘練技能,并要求學生動腦思考、動手操作、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精神,使學生熟練掌握技能,凸顯一技之長。嚴格落實課程計劃,開好各門職業教育課,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做好職業教育課研究,探索發展職業教育的新路子。
三、產教融合,促進特校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
每項專業教學資源的建設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在擴大辦學規模、專業設置上,辦學資金緊張日益突出,單靠學校經費投入可謂是杯水車薪,難以為繼。發揮職業教育在精準扶貧、智力扶貧中的重要作用,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就讀職業學校的,除享受國家資助政策外,可鼓勵和支持社會資金以全資、參股等方式投入職業教育,解決職業教育經費問題,促進特校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
大力推進特殊教育學校職業教育工作,將職業教育發展同特殊教育的發展相聯系,走出一條符合社會需求和殘疾學生發展需要的特殊教育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