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丹妮,王冰潔,趙立文,沈海龍,郝吉慶
(1.安徽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2;2.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安徽 合肥 230032)
?
當前醫患關系下醫學生責任意識現狀及改善對策
許丹妮1,王冰潔1,趙立文1,沈海龍1,郝吉慶2
(1.安徽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2;2.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安徽 合肥 230032)
摘要:目的 通過了解醫學生責任意識現狀來發現其中的問題,并探討影響因素,進而提出改善對策,以完善我國當前醫學生的教育模式。方法 采用程嶺紅編制的青少年學生責任心量表[1]以及USLR量表[2]對部分醫學生和非醫學專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 醫學生的責任意識狀況總體上較好,但在責任心的各個方面均差于非醫學專業學生(P<0.05),其中專業因素、報考醫學院校的原因、是否為獨生子女、社會實踐完成方式、學校是否開展責任教育活動以及社會因素這些方面均對醫學生的責任意識有影響。結論 注重社會實踐、改善學校教育體系、加強家庭和社會的正面引導可以提高醫學生的責任意識。
關鍵詞:醫患關系;醫學生;責任意識
近年來,醫學技術逐步發展,但頻頻曝光的醫療關系惡化的案例卻引人注目。2012年由中國醫院協會和中國醫院協會醫療法制專業委員會共同完成的一份調研發現,從2003年到2012年的10年中,中國暴力傷害醫生事件共發生了40起,醫療糾紛愈演愈烈,醫患關系處于超緊張狀態[3]。這雖與社會的發展進步,患者參與意識、自我保護意識、維權意識的逐漸增強有關,但也與醫護人員的責任意識密切相關。前不久,著名心血管病專家胡大一教授在與記者的談話中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4]。一些醫護人員出現操作不規范、診療思維混亂、觀察不夠細致、風險評估不足等問題也會引起醫患關系緊張。醫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其責任意識關系到社會醫療的水平。為了解當前醫患關系及醫學生責任意識現狀,我們開展了醫學生責任意識的調查,現介紹如下。
1.1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安徽大學、安徽農業大學在
1.2研究方法
本文在查閱大量文獻資料的基礎上設計了醫學生及非醫學生責任意識調查問卷,并就醫學生責任意識現狀對部分教師進行了調查訪談。本次調查中使用程嶺紅編制的青少年學生責任心量表以及USLR量表,問卷采用5點計分(從很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從一般責任心、社會責任心、個人責任心、總體責任心、生命責任心5個維度評判醫學生的責任意識現狀。研究對象在各維度上的得分越高表明責任心越強,得分越低表明責任心越弱。調查問卷結果輸入Excel 2007中,使用SPSS17.0進行主成分分析,研究全程進行嚴格的質量控制,以保證分析的準確性。
2.1醫學生責任意識的總體狀況
責任意識是個人對自己應履行的各種義務及應承擔的社會責任的自我意識及自覺程度,它包含3個層面:首先要自律,即對自己負責;其次要有同情心,就是要關心和關注他人;再次是對社會責任高于對自己的責任,這是責任意識中的最高層次[5]。
通過調查發現,醫學生的責任意識狀況總體上較好,90.3%的醫學生表示應該做一個對自己行為負責的人,89.6%的醫學生認為努力學習才是擁有美好未來的保證,94.0%的醫學生關心家人的身體健康,91.9%的醫學生能夠做到遠離毒品。但同時我們也看到醫學生與非醫學專業學生在各個方面的責任心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醫學生在一般責任心、個人責任心、社會責任心、生命責任心以及總體責任心方面均低于非醫學專業學生(P<0.05)。
調查還發現,醫學生和非醫學專業學生中的女生比男生的責任意識高(P<0.05),尤其在一般責任心和個人責任心方面。
2.2醫學生在責任意識方面存在的問題
從調查結果來看,醫學生在責任意識方面仍存在很多問題,這可能與當前社會的文化環境、學校教育及其他多種因素有關。在種種不良因素的影響下,醫學生的責任意識在一點一點地被削弱。醫學生責任意識淡薄主要表現在不能履行自己的職責、以自我為中心、考試作弊、學習態度消極、太過依賴他人、目標不明確、亂丟垃圾、不遵守課堂紀律等,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2.1自我責任認知不足 對自我責任的認知是履行責任的前提。當前醫學生對自己的責任認知不足,只有56.2%的醫學生表示能夠對自己的責任有清楚的認識,還有30.0%的醫學生不確定對自己的職責是否了解。有28.4%的醫學生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69.1%的醫學生認為承擔責任是一件痛苦的事,25.7%的醫學生不能做好自己分內的事,37.2%的醫學生認為管好自己的事情就好,別人的事情和自己沒什么關系。由此可見,醫學生尚不能對自己的責任有清楚的認識,對他人和社會不夠關心。
2.2.2目標不明確,意志不堅定 僅有35.1%的醫學生可以確定地說他們有明確的人生目標,尚有74.3%的醫學生對自己的未來不太關心。除此之外,在面對困難時醫學生的意志力也不夠堅定。有62.8%的醫學生表示學習上遇到困難時自己通常會選擇放棄,還有49.6%的醫學生常常為自己的過失行為找借口。
2.2.3社會責任意識淡薄 責任意識包括很多方面,其中社會責任意識的高低最能體現一個人責任心的強弱。社會責任意識體現在多個方面,比如熱愛集體、愛護同伴、正義感強、道德高尚等。調查結果表明,醫學生在社會責任方面的表現不盡如人意。只有61.1%的醫學生樂意參加環保宣傳活動,有近20.0%的醫學生表示不喜歡參加社團活動,40.6%的醫學生看到別人亂丟垃圾不會加以制止,47.3%的醫學生對同學上課說話的狀況不會制止,73.6%的醫學生表示不能或不確定自己會不會指出公共場合下別人的偷盜行為等。種種結果均表明,當前醫學生缺乏集體榮譽感和正義感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高尚情操,他們的社會責任意識比較淡薄。
2.2.4忽視對自我健康的管理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尤其對醫學生來說,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十分重要。然而通過調查發現,醫學生并沒有像我們想像的那樣重視自己的健康。只有58.2%的醫學生會堅持鍛煉身體,38.8%的醫學生能夠堅持早睡早起,68.1%的醫學生決心遠離肥胖,60.6%的醫學生不會主動關注內心的成長。與普通人相比,他們本應該更加注重自己的健康,但由于學習忙碌等原因,使他們沒有足夠時間鍛煉身體,無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3.1專業因素
調查表明,醫學生的一般責任心、社會責任心、個人責任心、總體責任心、生命責任心均低于非醫學專業學生(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醫學生課業繁重,大多數時間放在課業活動中,參與人文教育和社會活動的時間總體少于非醫學專業學生,致使關心他人、關心社會的程度低于非醫學專業學生。3.2報考醫學院校的原因在不同維度的得分比較(見表1)
表1 報考醫學院校的原因在不同維度的得分比較(±s,分)
表1 報考醫學院校的原因在不同維度的得分比較(±s,分)
維度 謀生手段興趣所致 父母逼迫一般責任心個人責任心社會責任心生命責任心追求理想 專業調劑FP 0.000 0.002 0.000 0.001 4.05±0.43 4.06±0.47 3.95±0.41 4.05±0.43 3.84±0.50 3.86±0.54 3.82±0.47 3.85±0.53 3.90±0.43 3.88±0.45 3.71±0.47 3.89±0.40 3.88±0.40 3.79±0.48 3.67±0.50 3.79±0.53 3.69±0.45 3.75±0.40 3.65±0.42 3.73±0.42 5.338 4.408 5.633 4.747
報考醫學院校的原因在一般責任心、社會責任心、個人責任心、生命責任心維度上比較,均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以追求理想為報考理由的醫學生能夠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在生活學習中不斷提升專業水平和人文素養,為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做準備,無形之中提升了責任感。
3.3是否為獨生子女
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是否為獨生子女在個人責任心方面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9)。非獨生子女的個人責任心評分均高于獨生子女(P<0.05)。由于目前我國的家庭大部分為獨生子女,父母對子女從小過分溺愛,這會逐步使孩子形成以個人為中心的思想,將滿足自身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而對他人、家庭、社會應該承擔的責任卻不斷被淡化。
3.4社會實踐完成方式在不同維度的得分比較(見表2)
表2 社會實踐完成方式在不同維度的得分比較(±s,分)
表2 社會實踐完成方式在不同維度的得分比較(±s,分)
維度 網上抄襲 自己杜撰 切身實踐 其他一般責任心個人責任心社會責任心生命責任心3.60±0.62 3.52±0.59 3.54±0.51 3.73±0.51 3.84±0.47 3.81±0.46 3.64±0.46 3.77±0.44 3.96±0.43 3.98±0.46 3.91±0.45 3.89±0.46 3.86±0.42 3.86±0.48 3.70±0.41 3.80±0.44 6.169 9.269 13.126 7.352 FP 0.000 0.000 0.000 0.000
假期社會實踐的完成方式在責任心各維度的得分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認真完成社會實踐的醫學生在責任心各維度的得分高于通過網上抄襲、自己杜撰、其他方式完成社會實踐的醫學生。通過認真完成社會實踐活動醫學生能夠切身感受到肩負的責任,參加社會活動、觀察和感受社會生活、奉獻他人,可以提升醫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從而加強醫學生對自身的要求及奉獻意識。
3.5學校是否開展責任教育活動
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獲得如下結果:學校教育方式在責任心各維度上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重視責任意識教育學校的醫學生責任意識高于不重視責任意識教育學校的醫學生。當前醫學院校的責任教育開展不充分,在責任意識教育方面出現認識偏差,責任意識教育方法簡單,忽視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教育一般停留在理論層面,使用的是傳統的灌輸方法,缺乏實踐性。而在學校的專業培養計劃中,學生生命責任意識的培養完全沒有占應有的比重,而僅有的思想教育、醫德教育等也在實踐中流于形式,也沒有在醫學生的相關學業考試、執業考試中設置相應的考點與分值[5-6],這些都造成了學校教育的偏差與缺失。
3.6社會因素
調查結果顯示:是否贊成醫生收紅包行為在責任意識各維度的評分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其中,不贊成醫生收紅包的醫學生在一般責任心、個人責任心、社會責任心、生命責任心方面均較贊成醫生收紅包的醫學生高。社會轉型期多元化思潮帶來沖擊性,各類矛盾也相對凸顯,不可避免地帶來價值觀念領域的沖突,社會公平缺失和誠信滑坡、追求利益最大化、腐敗滋生等現象,影響大學生的價值評判和責任擔當[7]。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和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信息開放的當今社會,他們對多元文化思潮的涌入和滲透尚缺乏甄別、思辨能力,容易在片面利己思想的驅使下全面接受,造成大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念突出,責任意識缺乏。
4.1依托學校,構建醫學生責任體系
學校是醫學生系統接受責任教育最主要的場所,所以學校應該將責任教育貫穿到醫學生教育的整個過程。調查顯示,51.7%的學生認為醫學心理學、醫學倫理學課程對提升醫學生責任感的作用一般,可見傳統醫學人文課程對提升學生責任感的作用一般,因此建議學校通過設置形式多樣的課程及課堂活動,給予學生啟發。通過增加對人文課程的重視程度,達到提升責任意識教育效果的目的。
由調查結果可見,教師對責任感的提及頻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醫學生責任感的形成,這也符合趙守政[8]的研究。尤其是專業課教師,上課時結合臨床案例適時對醫學生的責任心加以引導,潛移默化地將責任意識融入醫學生的思想中,所以無論是思想教育教師還是專業課教師的責任教育,對于醫學生責任感的形成都很重要。因此,學校通過講座、交流等方式,加強對教師人文素養的培養,從而提升醫學生的責任水平。
4.2注重實踐,加強對醫學生責任感的培養
醫學生見習和實習階段不僅是提升臨床技能、完善個人知識體系的重要時期,也是醫學生親身參與詢問病史、病情交流,切身感受患者痛苦,給予患者安慰和治療的時期。通過與患者及其家屬的交流,醫學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病痛,學習上級醫生關愛患者的細節,切身加強對患者的責任意識。因此,醫學生在實習期間,應注重發揮主觀能動性,從而在臨床實踐過程中提升責任感。
社會實踐是應用理論的唯一途徑,學校應重視社會實踐活動。調查表明,認真完成社會實踐的學生比采用網上抄襲、自己杜撰、其他方式完成社會實踐的學生責任意識高(P<0.05),由此可見社會實踐的重要性。而57.0%的學生也希望通過學校組織的志愿服務活動接受責任意識教育。建議學校開展相關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相關的機會,同時完善社會實踐的監督形式,鼓勵學生全面發展,提升他們的責任意識。
4.3家庭及社會應加強對醫學生的正面引導
良好的家庭環境是培養醫學生責任意識的重要場所。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很多學生會以自我為中心,注重自我感受,而忽視了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作為父母,應從小讓孩子參與到家庭勞動、社會活動中,避免過分溺愛,培養他們的責任意識。
和諧的醫患關系可以給予醫學生對于職業的信心,正面的社會引導也將提升醫學生的職業自豪感與責任心。然而,目前傷醫事件多發,醫患關系緊張,可見媒體的正面輿論引導不足。因此社會媒體要客觀報道醫患糾紛,使公眾有正確的認識,鼓勵媒體開辦各種節目以加強醫患之間的交流,和諧醫患關系。同時應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加強醫患雙方的溝通和理解,宣傳高尚的醫德醫風,對于優秀醫生的事跡加以報道和表彰,加強對醫學生的正面引導。
參考文獻:
[1]程嶺紅.青少年學生責任心問卷的初步編制[D].重慶:西南師范大學,2002.
[2]王建業.大學生生命責任心問卷的初步編制[D].長春:吉林大學,2013. [3]時玉紅.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醫患糾紛成因分析及對策[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5(S1):171-172.
[4]許方霄.面對醫患矛盾醫生更需承擔起責任[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5 (15):30-31.
[5]胥莉,吳東娜.淺析高校社團對大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以太原師范學院為例[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09(6):113-115.
[6]范曉強.醫學生生命責任意識的教育與培養[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8(11):203-205.
[7]丁建飛,朱慧.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的弱化反思及培養路徑探討[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7):152-154.
[8]趙守政.當前醫學生責任感的現狀、問題與對策[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8.■
中圖分類號:G526.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1246(2016)12-0094-03
基金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201410366021)校非醫學專業大學生和安徽醫科大學、皖南醫學院、蚌埠醫學院在校醫學專業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共發放問卷800份,回收有效問卷746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3.3%。同時,我們在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隨機抽取5名醫生和20名醫學生進行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