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明
(北京衛生職業學院第二院區,北京 101100)
?
拋錨式教學法在高職外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張小明
(北京衛生職業學院第二院區,北京 101100)
摘要:目的探討拋錨式教學法在高職外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與效果。方法 將2013級護理301班作為實驗組,應用拋錨式教學法引導學生學習相關知識;將2013級護理302班作為對照組,使用傳統教學法。教學完成后,對兩組進行階段測試,并進行成績比較。結果 實驗組學生測驗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學生(P<0.05),實驗組學生對本組所采用的教學法教學效果的評價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拋錨式教學法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體現學習的主體性,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模式,使學生適應臨床護理工作的需要。
關鍵詞:拋錨式教學法;外科護理學;高職
拋錨式教學是指在多樣化的現實生活背景中或在利用技術虛擬的情境中運用情境化教學技術以促進學生反思,提高遷移能力和解決復雜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式[1]。在教學過程中依據教學內容、學習目標,將學習任務或需要解決的問題作為“錨”拋給學生[2],讓學生在一個真實的、立體的情境中產生學習的需要,圍繞“錨”開展自主、合作的理論與實踐探究,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在此過程中進行監督與指導。外科護理學著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由于多種原因[3-4],高職學生學習時處于被動接受地位,采用拋錨式教學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課堂參與程度,為適應臨床護理工作打下基礎,現將相關研究介紹如下。
1.1研究對象
采用整群抽樣方法,以我校高職護理專業二年級兩個班的學生(共85名)為研究對象。其中2013級護理301班共42名學生為實驗組,使用拋錨式教學法;2013級護理302班共43名學生為對照組,使用傳統灌輸式教學法。所有學生均為女性,年齡20~22歲,兩組學生年齡、文化基礎和已學課程成績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學生使用傳統灌輸式教學,即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要教學模式。
實驗組使用拋錨式教學法。以大腸癌患者護理為例,采用拋錨式教學法的過程:第一,提供學生需要查閱的參考資料,要求學生從網絡、書籍收集有關大腸癌的知識并回答:(1)大腸癌的典型臨床表現有哪些?(2)結腸造瘺口的護理要點是什么?第二,課堂集中講授大腸癌相關知識后,運用多媒體設施為學生展示典型的案例情境,隨機分配針對大腸癌患者健康教育的主題,如大腸癌結腸造瘺口的護理、大腸癌患者飲食的護理等,組織學生根據情境分小組進行討論。第三,針對學生的討論結果及其提出的護理措施進行點評與糾正,布置課后作業,加深學生對該章節知識要點的理解與記憶。
在完成相應疾病護理教學內容后,教師對兩組學生進行考核,以筆試形式完成階段測驗,對成績進行統計學分析;對兩組學生發放問卷,收集學生對教學方法的評價反饋,問卷針對學習自主性、學習興趣、教學參與程度等方面進行調查,每個條目給予“肯定”、“否定”選項。共發放問卷85份,回收有效問卷85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
2.1兩組學生測驗成績比較
實驗組學生測驗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測驗成績比較(±s,分)
表1 兩組學生測驗成績比較(±s,分)
組別實驗組對照組P人數42 43 -?測驗成績88.36±3.99 79.98±6.68 <0.05
2.2兩組學生對教學方法的評價比較
調查顯示,實驗組學生對本組所采用的教學法教學效果的評價優于對照組學生(P<0.05),見表2。
表2 教學方法問卷反饋[n(%)]
3.1開展拋錨式教學法的條件
(1)給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臺。拋錨式教學法是在具體案例背景下鍛煉學生識別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方法,學生在討論、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溝通能力。(2)使用多媒體及計算機工具。利用計算機網絡及多媒體工具可以設置虛擬情境或者播放教學錄像等,彌補學生缺少對臨床護理工作立體印象的不足。學生可以在學校圖書館、計算機教室等地查找自己所需要的資料。(3)遠程教學網絡平臺的建立。外科護理網絡教學的開展也給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很好的學習平臺,它可以提供給學生所需要的資料以及相關視頻、鏈接等,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以上都是開展拋錨式教學必不可少的客觀條件。
3.2拋錨式教學法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應用的優勢
外科護理學教學工作旨在讓學生學會運用專業知識,在實際護理工作中解決患者的健康問題。但是在實際護理工作中,學生的主要問題是不能很好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患者存在的護理問題。外科護理學教學過程中采用拋錨式教學法有以下優點:(1)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將具體的問題“拋”給學生,需要學生尋找自己認為正確的答案與解決方式,變傳統的“要我學”為“我要學”。(2)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高職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習的效果。拋錨式教學法能夠讓學生意識到自主學習有助于轉變不正確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習效果。(3)鍛煉學生的溝通能力。拋錨式教學法在學生合作學習、情境再現等環節都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與他人溝通的能力,學會與他人協作,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4)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通過自主、合作等探究式學習,總結出自己解決健康問題的護理措施,可以培養學生分析、觀察問題的能力,并且可以達到讓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幫助患者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
3.3拋錨式教學法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應用的不足與對策
(1)案例選擇的局限性。拋錨式教學法需要教師和學生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包括情境的選擇與設立、布置學習任務,學生查找資料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問題,這都需要占用教師和學生較多的時間和精力。由于高職外科護理學教學學時緊張(共計88學時)等原因,案例或情境只能選取生活中的常見病、多發病,如甲亢、大腸癌、大隱靜脈曲張等,便于學生從生活各方面搜集相關信息,利于學生的學習與總結。(2)對教師的要求更高。高職學生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和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拋給學生的錨”應詳細具體,同時要提供給學生自學的途徑,如課余時間開放計算機教室、圖書館等,給予學生參考書目、參考資料范圍等,這些不僅需要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知識與經驗,還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教學管理與組織能力。(3)評價方式客觀性不強。一般來講,拋錨式教學的評價體現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所體現的能力,如團隊合作精神、解決問題的思路以及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體現的人文精神等[5],所以拋錨式教學的評價方式注重學生整個教學過程中各種能力的表現,以教師的觀察為主,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客觀性不強。
針對以上拋錨式教學法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應用的不足,筆者認為教學過程中不一定只使用一種方法,應從學生能力及教學需求出發,針對疾病的特點與學生的需求,在教學過程中靈活采用多種方法。針對教學評價,根據高職學生在學習習慣、學習能力方面的特點,外科護理學除了階段測試及學期試卷考評外,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采用豐富的作業形式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比如讓學生根據乳腺癌術后患者活動順序編排術后患者鍛煉操;與學校周圍的社區取得聯系,利用課余時間,由學生組織社區居民開展乳腺癌相關知識講座等。
綜上所述,拋錨式教學能讓學生在真實的事件和情景中培養觀察、認識、分析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能使學生協作精神、人文主義、評判性思維等綜合素質得到鍛煉和體現[6],不僅可以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更重要的是可以很好地與臨床護理工作銜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參考文獻:
[1]William R B.Anchored instruction[EB/OL].[2004-07-03].http//:www. coe.unco.ed/ET500/LD002.
[2]沈慧.拋錨式教學模式在護理技術教學中的嘗試[J].護理研究,2006,20(2A):360-361.
[3]張謙,楊治國.中職護生學習能力現狀調查分析及應對策略[J].檢驗醫學與臨床,2006(1):35-36.
[4]趙瓊,鄧福忠.影響中職護生學習成績因素的調查分析[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09,7(6):176-177.
[5]楊培常,李麗紅,侯睿,等.拋錨式教學模式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1,6(9):1497.
[6]Terman K A.Clinical simulation laboratories and the 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J].Journal For Advanced Nursing Practice,2007,21(2):66-67.■
中圖分類號:G526.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1246(2016)12-01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