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芳
(北京衛生職業學院,北京 100053)
?
團體心理輔導在助進生教育中的嘗試
李麗芳
(北京衛生職業學院,北京 100053)
關鍵詞:團體心理輔導;助進生;人際沖突解決策略
本次調查數據來自我院第一院區,統計時間是本學期的第二周。第一院區受處分的學生共101名,受處分的類別及處分原因統計如下。
調查顯示,學生受處分的類別中,排名第一的是嚴重警告,占57%(58/101);其次是記過,占21%(21/101);第三是警告,占12%(12/101);第四是留校察看,占10%(10/101)。受嚴重警告及以上處分的學生占88%,具體見表1。
表1 助進生受處分類別(人)
助進生受處分原因排在第一位的是打架,占41.6%(42/ 101);其次是吸煙,占20.8%(21/101);第三是飲酒,占11.9% (12/101)。其他原因包括曠課、使用違規電器、散播不正當信息、儀容儀表不合格等,具體見表2。
表2 助進生受處分原因(人)
為了對助進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有效教育,在開展教育活動之前召開動員大會,并在各年級分層隨機抽取了49名學生進行助進生對處分認識的問卷調查。發放問卷49份,收回有效問卷49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調查結果如下。
絕大部分助進生(91.8%)對學校各類處分了解且認為合理;即使不太了解學校各類處分的助進生,也認為處分是合理的(8.2%),詳見表3。
表3 對學校違紀處理規定的了解程度
基本上受處分后的學生情緒都會受到影響,其中63.3%的學生會感到非常傷心沮喪,詳見表4。
表4 受到處分后的情緒
57.2%的學生認為受處分后似乎一直有揮之不去的陰影,詳見表5。
表5 受處分后,你的行為變化會持續多長時間
學生受處分后傷心難過的原因主要是感到前途受阻,悲觀失望,占49.0%;其次是自尊受損,感覺沒臉見人,占38.8%;第三是受到了父母的批評、指責,占12.2%,詳見表6。
表6 受處分后傷心難過的原因
關于受處分對自己的影響,81.6%的學生認為受處分可以受到一點教訓,18.4%的學生認為對自己影響非常壞,詳見表7。
表7 你覺得受處分對自己有什么影響
通過以上的調查數據說明,助進生對于受處分的認識基本上比較客觀,能夠從受處分這件事本身讓自己受到教育和吸取經驗教訓。但是處分也確確實實給學生造成了情緒和行為上的負面影響和壓力。因此,為了幫助助進生切實減輕處分對于他們的壓力,使他們提高自我約束和管理能力,增強自我教育的信心,擬采用團體心理輔導的方式開展助進生教育。
團體心理輔導是指教師或輔導人員,面對多數被輔導者——學生,基于社會及團體動力的原理,運用適當的輔導技術,以協助個體自我了解、自我發展及自我實現的過程[1],它是在團體情景下提供心理援助與指導的一種咨詢形式,由咨詢員根據咨詢者問題的相似性或咨詢者自發組成課題小組,通過共同商討、訓練、引導,解決成員共同的發展問題或共有的心理問題。團體輔導也就是把一些有同質性問題的學生集中在一起,成立小組,互相鼓勵,尋找自信,共同解決問題的心理輔導。
團體心理輔導要遵循自愿參加的原則和同質性原則。參加本次團體輔導的15名助進生均為自愿參加,受處分原因以打架為主,個別學生受處分原因為抽煙等。因此,此次團體輔導的主題為人際沖突解決策略。一方面,助進生因為打架受處分的最多;另一方面,人際沖突在學生中甚至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都是一個普遍的問題。因此,為了不讓助進生因為人際沖突再次受到處分,創造和諧、友善的文明校園,特制訂此次團體輔導方案,具體如下。
2.1輔導目標
(1)通過體驗式活動,幫助助進生學會積極解決人際沖突的策略。(2)增強助進生自信心,提高愛校、愛班、愛師長、愛同學、愛自己的“五愛”意識。
2.2輔導過程
2.2.1熱身活動——戴高帽 將團體成員分成兩組,每組成員分別在組內介紹自己,內容包括:姓名、班級和自己的3個優點,每個優點都要舉實例說明。最后,每組推選出一名組長,由組長向全體成員介紹組內成員,介紹內容同上。
2.2.2主題活動——我來做導演(1)組長要求每位組員都提出一個在現實生活中所經歷的自己還沒有解決好的沖突事件。(2)當大家提出自己的沖突事件后,由組長對沖突事件進行分類,主要包括同學間沖突、師生間沖突、舍友間沖突、家人間沖突等。(3)沖突事件由大家投票選擇,票數最多的將被作為該類沖突事件的代表被表演出來。(4)由講述沖突事件的學生作為導演,在團體中選擇演員并負責編排沖突事件情景劇。(5)編排結束后進行演出。(6)演出結束后,組長要求當事人談自己觀看情景劇時的感受,然后當事人的扮演者和與當事人發生沖突的角色扮演者談自己的想法、感受、期待。(7)大家共同討論,提出自己的建議和觀點。(8)重新演出一次,這一次要求當事人編排解決沖突的過程。(9)組長對整個過程進行總結。
2.2.3組長提問(1)你是怎么看待沖突的?人際沖突是由于人與人之間在利益、行為、觀點、態度或價值觀上出現不同而導致的對立狀態[2]。沖突解決好會對我們的人際關系產生促進作用,讓人與人之間有機會進行較深層次的接觸,加深彼此的了解;如果解決不好,就會導致人際關系的緊張、不和諧、敵對,嚴重的甚至發生暴力事件。所以人際沖突解決的根本在于我們如何對待彼此的不同。
(2)當你聽到“自己”的扮演者談他的想法、感受和期待時,你有什么新的想法?發生沖突時,經常出現情緒失控的情況,在這種狀態下,很容易說出傷害彼此的話,進而造成無法挽回的局面,而且很難客觀看待沖突本身。所以,讓當事人站在局外觀察整個沖突過程,會排除情緒的干擾,也能夠使當事人更客觀地看待沖突本身。
(3)當你聽到“與你發生沖突的人”的扮演者談他的想法、感受和期待時,你有什么新的看法?沖突發生的主要原因是不能理解對方,包括不能理解對方的想法、期待和感受,也不能理解對方與自己的不同。事實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成長環境和成長過程,所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觀點,當我們能夠理解對方的想法、觀點時,我們對沖突也就有了不同的認識。
(4)遇到沖突時,你覺得怎樣解決更好?沖突發生后,我們要注意把握幾個原則:第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如果處在憤怒的狀態下,要給自己一點時間和空間,比如深呼吸、數數或者轉移注意力,直到自己情緒緩和以后再處理沖突。第二,當沖突發生后,不要逃避,更不要暗自較勁或記仇,而是坦誠相對,立即處理。大部分沖突的發生都是因為小事,如果當事人雙方能夠直面沖突,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一般都可順利解決;如果經常回避沖突,小問題就會逐漸變為大問題,以后再處理就會難上加難。第三,在發生沖突時,要就事論事,對事不對人。事件是暫時的,并不能代表一個人,如果針對一個人,就是否定了這個人,這樣會讓沖突發展為人身攻擊,沖突就更難得到解決。
通過分享和角色扮演,每位學生都認識到了打架事件的消極后果。學生反饋打架會傷人、需要賠錢給人看病、受處分后參加各種教育太占用時間、影響實習和畢業等。通過輔導,學生學會了采用積極的沖突應對策略。輔導結束時,讓每名學生用一句話總結本次活動的收獲。學生的總結有:接受現實、面對現實、做事要冷靜、不要沖動、遠離處分等。輔導結束后,所有學生都上交了學習感言。在學習感言中學生寫到:參加活動之初,都是為了盡早撤消處分而參加活動的,而現在大家都是為了成為一名更好的人而參加團體心理輔導。希望自己能提早撤消處分,做一個更好的人。
本次團體心理輔導還有很多不足之處。首先,由于各種主客觀原因,本次團體心理輔導為一次性的團體輔導。沒有系統開展多期系列輔導,缺少輔導效果在實際中的鞏固。其次,本次輔導參加人數少,仍有大部分助進生沒有參加。
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加強對助進生心理狀況的了解,開展符合學生需求的其他主題的系列團體輔導,增強輔導效果;制訂助進生參加團體心理輔導或者其他參與性教育活動與撤銷處分的量化辦法,吸引更多受處分的學生參加助進生教育活動,而不是覺得參加教育活動是一種麻煩。
參考文獻:
[1]賈曉波,陳世平.學校心理輔導實用教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
[2]張弛,田寶偉,鄭日昌.團體心理訓練[M].北京:開明出版社,2012.■
中圖分類號:G526.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1246(2016)12-01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