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瀟霞 程湘虹 周華萍 李水鳳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農技推廣中心,浙江杭州311200)
?
番薯新品種引進示范試驗
傅瀟霞程湘虹周華萍李水鳳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農技推廣中心,浙江杭州311200)
番薯又名山芋、地瓜、甘薯等,富含蛋白質、淀粉、果膠、纖維素、氨基酸、維生素及多種礦物質,具有較高的營養與保健價值。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識的增強,番薯越來越受到廣大消費者青睞,市場需求量較大。目前蕭山區栽培的番薯品種更新換代較慢,為促進番薯產業快速發展,我們開展了番薯新品種引進與示范試驗,以期為今后番薯產業的發展提供品種和技術支撐。
1.1試驗材料
我們從浙江省農科院引進7個番薯新品種的種苗,代號分別為ZH683、ZH701、ZH814、ZH916、ZH930、ZH997、ZH1039,以心香與徐薯18作對照。
1.2試驗方法
試驗設在杭州偉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瓜瀝鎮永聯村基地,該基地為圍墾沙土,土質疏松,含鹽量稍高,有利于番薯生長。采用大區試驗,因各品種種苗數量有限,故不設重復,每小區種植面積為12m2(長15m,連溝寬0.8m),每畦種1株,株距30cm,折合每667m2栽2700株左右。
2.1各參試番薯品種的主要生物學性狀
由表1可知,各參試番薯品種的平均分枝數大致相同,為3個;心香莖長最長,ZH916莖長最短;ZH701單株結薯數最多,為8個,ZH997和ZH1039單株結薯數最少,為3個。
2.2各參試番薯品種的經濟性狀
由表2可知,ZH930表皮為紫紅色,其余參試番薯品種表皮為紅色;ZH683和ZH1039肉色為橘紅色,ZH701和ZH997為黃色,ZH814與2個對照均為白色。各參試番薯品種的薯形以球塊狀和紡錘形為主,ZH683為直筒形,ZH930為橢圓形;因圍墾沙土為夜潮土,土壤濕度較大,部分番薯品種須根較多,如ZH997和ZH1039;ZH683和心香芽眼較多且淺,ZH701、ZH997和 ZH1039芽眼較多且深,ZH814、ZH916、ZH930和徐薯18芽眼較少;ZH997 和ZH1039薯肉最濕,ZH916和心香中等略偏濕,ZH683、ZH701和ZH930干濕適中,ZH814和對照徐薯18較干;ZH814單薯最重,為383g,其次ZH930為317g,心香和徐薯均為300g,ZH997最小,只有60g。
2.3產量
由表2可知,ZH930產量最高,每667m2產量達2068kg,較心香增加 36.41%、較徐薯 18增加21.65%;其次為ZH814,667m2產量為1803kg,分別較心香和徐薯18增加18.93%和6.06%;其余參試品種產量均低于徐薯18,其中ZH997產量最低,較徐薯18減產59.41%。

表1 各參試番薯品種的主要生物學性狀
栽培紅肉品種可用ZH683,產量較心香增加4.42%,薯形直筒形,干濕度適中,口感甜糯適口;栽培白肉品種可選擇ZH814,產量較高,口感甘栗味,但芽眼略少,育苗時要注意;栽培產量高、干濕度適中且口感佳的品種可選擇ZH930和ZH916;心香和徐薯18產量與品質均較好,仍可繼續種植。

表2 各參試番薯品種的經濟性狀
4.1大田整地
空地上噴灑百草枯防除雜草,2~3d后每667m2施三元復合肥(17∶17∶17)50kg,深翻土地,開溝筑畦,畦寬0.5~0.6m,溝寬0.3m,溝深0.5m。
4.2育苗
2月初,溫室大棚內平均氣溫達到15℃以上時,選用較大薯塊(易出壯苗)育苗;3月初,當大棚內平均溫度達到20℃時,薯塊發芽出苗;4月初可少量剪苗,每株剪1~2支;5月中下旬長出大量枝條,剪后扦插至大田。
4.3扦插
5月下旬或6月上旬,剪帶有4個節位的秧苗(長20~26cm)扦插。扦插時秧苗與地面呈35~45°角,插入土中1~2個節位,株距0.3m,每667m2扦插2700株左右。扦插后,可根據土壤干濕度適當澆水,以利成活。薯苗成活后,大田水肥管理較為粗放,除遇夏季較長時間干旱需澆水外,一般不需施肥澆水。
4.4除草
分別在扦插成活1個月和2個月后人工除草,防止雜草過度生長與薯苗爭奪養分與空間。
4.5病蟲害防治
番薯病蟲害主要有瘡痂病、斜紋夜蛾、番薯葉甲和地下害蟲等。(1)瘡痂病: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防治,每667m2用量50~60L,每隔10d噴1次,連續防治2~3次。(2)斜紋夜蛾、番薯葉甲:6月下旬可用48%樂斯本1000倍液噴霧防治。(3)番薯葉甲:扦插30d后可噴灑2.5%敵殺死4000倍液防治。(4)地下害蟲:在番薯秧苗扦插前用3%毒死蜱顆粒劑防治,每667m2撒施1kg。
4.6收獲與貯藏
10月中下旬選擇晴天開挖采收。收獲時要輕挖、輕裝、輕運、輕卸,防止薯皮和薯塊摩擦碰傷。貯藏溫度10℃左右,貯藏場所應清潔衛生,做好防毒防鼠工作。冬天低溫季節應做好保溫工作,防止凍傷,并注意通風散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