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樂
(山東省肥城市農業局,山東肥城271600)
?
茄子褐紋病防治技術
孫曉樂
(山東省肥城市農業局,山東肥城271600)
茄子褐紋病又叫干腐病,是露地茄子的主要病害之一,從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受害,地上各部位均可發生,以果實受害最重。現將茄子褐紋病發生癥狀及防治措施介紹如下。
茄子褐紋病從苗期到果實成熟期均可發生。苗期發病,近地面的莖基部出現褐色或黑褐色凹陷病斑,生有黑色小點,條件適宜時病斑發展迅速,造成幼苗猝倒死亡。莖部受害多發生在莖基部,產生中央灰白色、邊緣深褐色、上生許多黑色小點的病斑,病部凹陷干腐,皮層脫落,露出木質部,易折斷。果實染病,產生淡褐色大型病斑,稍凹陷,上生許多小黑點,排列成輪紋狀,病斑擴大可達整個果面,最后果實腐爛脫落或掛在植株上干縮成僵果。病果種子灰白色或灰色,皺癟無光澤。
茄子褐紋病屬真菌性病害,多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器在土表病殘體上、以菌絲潛伏在種皮內、以分生孢子附著在種子上越冬,一般存活2年。翌年越冬病菌產出分生孢子進行初侵染,帶菌種子引起幼苗發病,帶菌土壤引起莖基部潰瘍,病部產生分生孢子通過風、雨及昆蟲傳播,經傷口和表皮進一步浸染植株葉、莖和果實。病菌適宜發病溫度28~30℃,相對濕度在80%以上時易發病。夏季高溫多雨、排水不良、連作、地勢低洼、氮肥施用過多均利于該病發生。
3.1物理防治
3.1.1選用良種,做好消毒
可選用白皮茄、綠皮茄、天津二根、銅川牛角茄、燈泡茄等抗病品種。應從無病株上采種。種子應進行消毒處理,用55℃溫水浸15min或用52℃溫水浸30min,放入冷水中冷卻,晾干后播種。苗床需每年更換新土,并進行土壤消毒處理,培養無病壯苗。
3.1.2合理輪作
深翻改土,結合深翻增施有機肥料、磷鉀肥和微肥,適量施用氮肥,以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保肥保水性能,促進根系發育。與蔥蒜類或豆類等作物實行2年以上輪作換茬,消除土壤中的病菌。
3.1.3清潔田園
及時摘除病葉、病果,減少植株體內的養分消耗。將病葉、病果帶出園外銷毀,避免交叉傳染,收獲結束后徹底清理田園。
3.2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可選用40%百菌清懸浮劑800倍液、60%多福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百菌清腈菌唑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克菌丹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防治,7~10d防治1次,連續2~3次,效果較好。結果后可噴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12%松脂酸銅乳油500倍液、1∶1∶200倍波爾多液防治,視天氣和病情每周噴1次,連續防治2~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