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林
她憑什么比我好
小萱是自己找到我咨詢的。她身材高挑、面目清秀,是上海徐匯區某中學的高二學生。坐下第一句話她就說:“我是綠眼妖魔,請老師幫幫我。”
原來,小萱不但人長得漂亮,學習成績也很拔尖兒,重要考試穩居全班第1名,年級前10名,還是學校排球隊的二傳手,獲得過數不過來的榮譽。但是,風光的背后,小萱卻有不便示人的隱憂。高二開學,班里轉來一名女生,叫小鐘,是一個實力很強的學霸,第一次月考就把小萱拉下了第1名的寶座,取而代之。“其實總分我就比她少了1.5分,我輸得不丟人,頂多算是棋逢對手,以后較量的機會還多著呢。”小萱說,“但是,讓我不能忍受的是,小鐘長得也很漂亮,還是學校田徑隊的短跑主力,班主任和體育老師都很器重她。憑什么她樣樣比我好?憑什么她一來就搶走我的所有風頭?”
小萱的學校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每學期開學的第一次考試后,各班成績前10名的學生有權選擇同桌,算是對成績優異者的獎勵。“您猜怎么著?小鐘居然挑中了我!我是第2名啊,正準備挑好朋友坐同桌呢,沒想到被小鐘壞了好事!我本想拒絕,但規矩就是規矩,愿賭服輸,再說如果我拒絕了,明擺著是怕了她,我能服軟嗎?于是,我們成了同桌。小鐘還觍著臉跟我解釋呢,說這叫強強聯合,希望以后相互促進,成為好朋友。”小萱一臉鄙夷,“她就是這樣一個虛偽的人!想跟我同桌,為啥不事先商量商量?”
聽小萱的講述,我感覺她有點鉆牛角尖,于是問:“這件事可能有誤會,不必計較,如果她有惡意,也不會主動要求與你同桌,對吧?你們相處得愉快嗎?”
小萱無奈地嘆了一口氣,說:“有時愉快,有時不愉快。她成績不如我的時候,我們關系融洽,有時還開開玩笑,相互借閱課外書什么的,但每當她的成績比我好時,我們友誼的小船就翻了,有時一連幾天不說話。”
我說:“是她喜歡炫耀,傷了你的自尊心?”
小萱眨眨眼,說:“我認為是這樣,但她自己不承認。比如,學校組織排球聯賽,同學們都去場邊給我加油。我注意到,我得分的時候,沒看到小萱給我鼓掌,但有一次我失誤了,非常自責,突然聽到小萱在場外大聲喊‘好球,我氣死了,這叫什么同桌!比賽后我質問她為什么喝倒彩,她假惺惺地向我道歉,說她不懂規則,不知道觸網是犯規。還有一次,她在一次月考中又以3分之優壓我一頭。我正趴在桌子上生悶氣,她卻碰碰我,沒心沒肺地說:‘我幫你分析分析試卷吧,看你都在哪里丟分了。您聽聽,這不是明擺著給我添堵嗎?”
我微笑,不置可否,轉而問:“同學們對你們的沖突怎么看?你不會糾集同學們孤立小鐘吧?”
小萱苦笑兩聲,一臉委屈地說:“我孤立她?明明是她孤立我!同學們也不講舊情,都向著她,還給我取了一個外號:綠眼妖魔。這個名字出自莎士比亞的戲劇,指的是嫉妒心強的人,現在落到我的頭上了。我傷心透了!”她舉例說,“有一次數學考試,我發現最后一道超難的20分大題正是小鐘考試前研究的那道,于是很不服氣,私下對同學說小鐘是瞎貓碰到死老鼠,不算真本事,同學們卻說我是羨慕嫉妒恨。真不知道小鐘給了同學們什么好處!”
我問:“那老師是什么態度?”
小萱說:“我和小鐘明里暗里沖突不斷,我就要求老師調換座位,但老師也說我小心眼兒,勸我主動向小鐘道歉,努力搞好關系。”
我問:“看來,你處境不佳。除了心情不好,你還有別的煩惱嗎?”
“我的煩惱太多了!”小萱突然大聲說,“有小鐘在身邊,我現在沒辦法安心學習,成績也出現了下滑跡象,昨天月考成績公布,我只獲得了全班第5名,總成績比獲得第1名的小鐘少了整整10分!對尖子生來說,10分就是天塹啊!現在,我知道自己的心理出了問題,因為我經常失眠,滿腦子都是小鐘向我顯擺成績的笑臉。我不可能自己走出困局,請老師幫幫我吧。”
小萱的問題再清楚不過,她的煩惱是嫉妒引起的。要幫助她走出嫉妒的泥潭,還得從認識嫉妒心理入手。
詳解羨慕嫉妒恨
嫉妒是指人們為競爭一定的權益,對相應的幸運者或潛在的幸運者懷有的一種冷漠、貶低、排斥,甚至是敵視的心理狀態。嫉妒是一種復雜的心理,包括焦慮、恐懼、悲哀、猜疑、羞恥、自咎、消沉、憎惡、敵意、怨恨、報復等不愉快心態。嫉妒有強弱之分,就嫉妒者的內心感受來言,前期表現為由攀比到失望的壓力感,中期則表現為由羞愧到屈辱的心理挫折感,后期則表現為由不服、不滿到怨恨、憎恨的發泄行為。
聽了我的介紹,小萱驚訝地說:“看來,我的嫉妒心理已經到了晚期。”
“是后期,不是晚期。”我糾正道。
小萱吐了吐舌頭,歪頭想了想,問:“嫉妒這種心理也挺奇怪的。您說,范冰冰長得漂亮,我不僅不嫉妒,還崇拜她,歷屆的高考狀元都比我學習成績好,我也不嫉妒,還以他們為榜樣,這是為什么?”
我解釋道:“嫉妒心理的產生需要兩個條件。首先,嫉妒源于同一領域的競爭。心理學研究認為,嫉妒心理具有等級性,只有處于同一競爭領域的兩個競爭者才會有嫉妒心理和嫉妒行為。一個帥哥或一個美女的多個追求者之間、一個職位的兩個競爭者之間、為了爭取考試排名第1的同班同學之間,只有處于同一競爭領域的且經常接觸的兩個人之間才可能出現嫉妒心理。范冰冰跟你不在同一領域,歷屆高考狀元也跟你不構成競爭關系,所以你不會嫉妒他們。再比如,處于同一時代且有接觸,三國時的周瑜不會嫉妒劉備、曹操、孫權,甚至不嫉妒關羽、張飛,只嫉妒諸葛亮一人,為什么?因為只有諸葛亮跟周瑜處于“用兵”這一領域,且有直接的利益關系,其他的人要么是主公,要么是戰將,沒什么好嫉妒的。”
小萱微微點頭,說:“我明白了,要是小鐘沒轉學來與我同班,我不可能嫉妒她。產生嫉妒心理的第二個條件是什么?”
我說:“其次,嫉妒源于某種被破壞的優越感,也可以稱之為優越感被破壞后的心理反應。人只有在自己內心有優越感,并被別人超越時才會產生嫉妒,如果不具有優越感,人只會表現為自卑和羨慕,而不會有任何的嫉妒。比如,一個小孩子,看到小伙伴被其父母抱時,他不會嫉妒,可是當他看到自己的父母抱別的小孩時,就會產生嫉妒。因為他在別人的父母面前不具有任何優越感,但在自己的父母面前卻具有絕對的優越感。同樣,一個一無所有的乞丐絕不會嫉妒皇帝的權力、地位、財富,以及獲取皇位的機遇,因為與皇帝相比,乞丐從未在這些方面產生過個人優越感,沒有個人優越感也就不可能產生嫉妒。只有那些可以對皇帝產生優越感的人才會嫉妒皇帝,如,皇帝的兄弟和手握重權的權臣等。”
小萱說:“現在我知道羨慕、嫉妒、恨的區別了。難怪其他同學不嫉妒小鐘,因為他們沒有得過第1名!”
“你很聰明,悟性真好!”我夸獎了她一番,接著話題一轉,語重心長地說,“嫉妒是普遍存在的,人人都嫉妒過別人,但大多數人能夠克服這種心理,正常生活。比如,小鐘來之前,你總得第1名,那么第2名和第3名未必沒有嫉妒過你,就連你一直嫉妒的小鐘,當你的成績超過她時,她也未必不嫉妒你,但他們為什么不與你發生沖突?所以,你如此還得從自身找原因。”
小萱臉紅著說:“為什么我嫉妒心那么重呢?莫非我天生就是綠眼妖魔?對了,是不是基因的問題?我媽媽的嫉妒心就很強,看我爸在路邊跟女同事說幾句話,回家她就要審問我爸半天。”
“沒錯,跟基因有很大的關系,不過不是個性化基因,而是人類的普遍基因,即天性。”我解釋道,“每個人都先天具有一種強烈的以自我為尊的意識,認為自己是最重要的。當這種意識被外部世界證實,人就會出現喜悅、滿足的情緒。相反,當有人不把自己當成最重要的人,承認自己確實不如他人時,也都會表現出自卑、傷心、不安、焦慮、煩躁以及恐懼等情緒。嫉妒心理是很危險的,其后果往往很嚴重。當然,嫉妒心理的出現雖然不可避免,但是通過改變認知,可以把嫉妒心理所帶來的危險系數降到最低。”
小萱大喜,央求我:“太好了!老師,您現在就來改變我的認知吧!如果我能甩掉嫉妒的包袱,一定會快樂許多。明年就要參加高考了,我可不希望被嫉妒這條絆馬索給絆倒!”
見賢思齊是良策
我對小萱的認知輔導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認清嫉妒的危害。
我告訴小萱,現代精神免疫學研究揭示,人腦和人體免疫系統有著密切的聯系。嫉妒導致的大腦皮層功能紊亂,可引起人體免疫系統的胸腺、脾、淋巴線和骨髓的功能下降,造成人體免疫細胞與免疫球蛋白的生成減少,因而使機體抵抗力大大降低。嫉妒的危害,我國的傳統醫學早就有過論述,《黃帝內經·素問》明確指出:“嫉火中燒,可令人神不守舍,精力耗損,神氣渙失,腎氣閉塞,郁滯凝結,外邪入侵,精血不足,腎衰陽失,疾病滋生。”
嫉妒破壞友誼、損害團結,既傷害自己的心靈,又殃及自己的身體健康。因此,必須堅決徹底地與嫉妒心理告別。古往今來,因嫉妒而害人的例子屢見不鮮:大將孫臏才能卓越,卻被嫉妒的龐涓剜去了雙膝;法國科幻小說家凡爾納就因為遭到30名法國科學院院士的嫉妒,至死未能跨入科學院的大門,等等。
嫉妒之火能毀滅別人,也會斷送自己。童話中嫉恨交加的皇后想成為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想用毒蘋果置白雪公主于死地,結果死的不是白雪公主,而是皇后自己;《三國演義》中的周瑜在“既生瑜,何生亮”的嘆息中氣絕身亡,等等。
第二,正確認知競爭對手和自己。
客觀公正地評價別人,也要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別人取得了成績并不等于自己的失敗。強烈的進取心是人們成功的巨大動力,但冠軍只有一個,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一個人不可能事事都走在前面,爭強好勝就一定能超越別人。一個人只要客觀地認識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現實地衡量自己的才能,為自己找到一個恰當的位置,就可以避免嫉妒心理的產生。
第三,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
以公平、合理為基礎的競爭是進步的動力,對手之間可以互相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我啟發小萱:“當小鐘成績比你好時,你應該對自己說:‘你行,我也行。或‘你這次比我考得好,下次我一定能超過你。不要想:‘你憑什么比我的成績好?或‘我不行,是因為你行。這樣你就能找到平常心和正能量,這樣的競爭才能幫助你把消極的嫉妒心理轉化成積極的競爭意識,產生自愛、自強的精神力量。”
第四,將心比心。
有一個心理學術語,叫“感情移入”,即我們常說的“將心比心”“要想公道,打個顛倒”。當嫉妒之火燃燒時,不妨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捫心自問:“假如我是對方又該如何呢?”這樣想,可以讓自己體驗對方的情感,有利于理解別人,有利于抑制嫉妒心理的蔓延,這是避免嫉妒心理和嫉妒行為的有效辦法之一。
第五,提高自己,轉移注意力。
嫉妒的起因就是看不得別人比自己強,如果能集中精力,不斷地學習、探索,使自己的知識、技能、身心素質不斷得到提高,那么,就可以抑制嫉妒心理的產生。多參加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將自己的閑暇時間填得滿滿的,也能減少鉆牛角尖的機會,這是克服嫉妒心理最根本的方法。
最后我提醒小萱:“《論語·里仁》中有這樣一句至理名言:‘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意思是說,見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齊,見到沒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點。牢牢地記住這句話吧,未來的人生之路,你會遇到許多個小鐘,這是你的幸運,友好地與他們相伴,你也會成為出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