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愛

【摘要】 目的 分析超聲乳化與小切口手術治療年齡相關性白內障的效果。方法 62例(62眼)年齡相關性白內障患者, 根據手術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34例, 采用超聲乳化治療)和試驗組(28例, 采用小切口手術治療)。對比兩組治療2周后的視力及角膜內皮情況。結果 試驗組治療2周后視力≤0.1的患者有2例(7.41%), 視力0.1~0.5的患者有5例(17.86%), 視力≥0.5的患者有21例(75.00%);對照組治療2周后視力≤0.1的患者有8例(23.53%), 視力0.1~0.5的患者有9例(26.47%), 視力≥0.5的患者有17例(50.00%);兩組患者的視力情況對比,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角膜內皮細胞數目、細胞密度及六角形細胞比例均低于治療前(P<0.05), 而試驗組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超聲乳化與小切口手術均能對年齡相關性白內障患者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但小切口手術較超聲乳化治療具有臨床效果更加顯著等優點, 值得在臨床廣泛推廣。
【關鍵詞】 超聲乳化;小切口手術;年齡相關性白內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6.037
在眼科疾病中, 白內障是臨床發病率相對較高的多發病之一, 并且以中老年人群為主要發病群體, 是老年人的主要致盲原因之一[1]。白內障的主要臨床表現為患者視力減退以及視物模糊。本文探究超聲乳化與小切口手術對年齡相關性白內障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眼科2014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62例(62眼)年齡相關性白內障患者, 排除先天性白內障等不符合研究標準的患者, 男36例、女26例, 平均年齡(55.4± 8.9)歲。治療前所有患者的矯正視力均≤0.3, 眼壓≤21 mm Hg
(1 mm Hg= 0.133 kPa)。晶狀體核硬度40例Ⅱ級, 22例Ⅲ級。按手術方式的不同分成對照組(34例)與試驗組(28例)。
1. 2 方法 手術前3 d對所有患者使用抗生素滴眼液, 手術前1 d沖洗淚道及結膜囊, 并使用復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對患者進行散瞳處理, 球周麻醉采用20 g/L利多卡因。對照組采用超聲乳化摘出術治療。在距角膜緣2 mm的患眼正上方做一5~6 mm的切口, 連續環形撕囊采用撕囊鑷進行, 并對前囊與皮質以及皮質與核進行水分離。將粘彈劑注入前房與囊袋中, 之后再將人工晶狀體植入其中, 并將多余的粘彈劑吸出, 前房的深度采用灌注液進行維持, 在患者切口閉合后采用單眼敷料覆蓋[2]。試驗組采用小切口手術進行治療。沿角鞏膜緣將患者的球結膜剪開, 并將結膜下組織進行分離, 在距角膜緣2 mm處做一5~6 mm的切口。連續環形撕囊采用自制的截囊針, 之后的水分離操作與對照組相同[3]。將晶狀體核用截囊針撥至前房, 再將粘彈劑注入核下以及角膜內皮與核之間, 使用圈匙將核塊取出, 將殘留皮質吸出后再將人工晶狀體植入囊袋中, 并將多余的粘彈劑吸出, 前房的深度采用灌注液進行維持, 在患者切口閉合后采用單眼敷料覆蓋。
1. 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治療2周后的視力情況及患者角膜內皮治療前后的變化情況進行對比分析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等級計數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治療2周后的視力情況對比 試驗組治療2周后視力≤0.1的患者有2例(7.41%), 視力0.1~0.5的患者有5例(17.86%), 視力≥0.5的患者有21例(75.00%);對照組治療2周后視力≤0.1的患者有8例(23.53%), 視力0.1~0.5的患者有9例(26.47%), 視力≥0.5的患者有17例(50.00%);兩組患者的視力情況對比,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角膜內皮治療前后變化對比 治療后, 兩組角膜內皮細胞數目、細胞密度及六角形細胞比例均低于治療前(P<0.05), 而試驗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傳統治療年齡相關性白內障常采取超聲乳化摘出術, 該治療方法雖然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但該治療方式的治療費用比較昂貴, 且在治療過程中的操作也十分復雜, 并且由于過大的手術切口往往會導致患者術后愈合速度比較緩慢, 并且還會出現較多的術后并發癥[4, 5]。而小切口手術具有儀器使用以及操作方法簡單, 且術后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低的優點, 適宜基層醫院的年齡相關性白內障患者治療[6, 7]。
隨著白內障患者年齡的不斷增大, 患者的角膜內皮相關指標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 表現為角膜內皮細胞數量的不斷減少, 細胞密度不斷降低。超聲乳化摘出術以及小切口手術均能對患者的角膜內皮細胞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 且患者內皮細胞的損傷往往是不可逆的[8-10]。本研究通過對62例年齡相關性白內障患者的治療探究了不同治療方式對年齡相關性白內障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研究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采用小切口手術進行治療的試驗組2周后的視力改善情況更加顯著(P<0.05), 且其角膜內皮細胞數量以及細胞密度和六角形細胞比例相比于對照組均偏高(P<0.05)。
綜上所述, 超聲乳化與小切口手術均能對年齡相關性白內障患者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但小切口手術治療具有效果顯著, 并發癥較少且操作簡單的特點, 值得在臨床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謝明明, 張輝, 鄒賀.小切口非超聲乳化與超聲乳化治療老年性白內障療效比較.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2, 32(2):261-262.
[2] 夏亮.超聲乳化白內障摘出術與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摘出術的臨床對比分析.中國醫藥指南, 2013, 11(4):106-107.
[3] 孫敏, 陳雪霽, 孫曉艷.小切口非超聲乳化與超聲乳化術治療年齡相關性白內障的臨床效果及其對生活質量的影響.眼科新進展, 2014, 34(3):242-244.
[4] 陳勇, 夏林, 邊建軍.小切口劈核術與超聲乳化術治療年齡相關性白內障的對比研究.國際眼科雜志, 2015, 15(11):1917-1919.
[5] 姚瑤, 徐國興.晶狀體蛋白與年齡相關性白內障研究進展.國際眼科雜志, 2014, 14(2):255-258.
[6] 張虹, 胡竹林. 超聲乳化術對高度近視合并年齡相關性白內障患者淚膜穩定性及淚液蛋白的影響. 眼科新進展, 2013, 33(3): 256-258.
[7] 迪力夏提·卡的爾, 艾克萊木·艾爾肯. 新疆維吾爾族年齡相關性白內障超聲乳化術與小切口囊外摘出術療效的臨床比較. 中華實驗眼科雜志, 2012, 30(8):747-748.
[8] 胡麗琴. 超聲乳化及小切口方法在年齡相關性白內障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對比. 包頭醫學院學報, 2015, 31(12):40-41.
[9] 張社德, 張天鋒, 羅榮, 等. 手法小切口無縫線白內障摘除術與超聲乳化吸除術臨床隨機對照研究的Meta分析. 中華眼視光學與視覺科學雜志, 2012, 14(12):757-760.
[10] 孟志為, 楊麗霞, 胥亞男. 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對年齡相關性白內障患者角膜內皮細胞的影響. 國際眼科雜志, 2010, 10(5):186-187.
[收稿日期:2016-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