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麗芳 莫占玲 黃占璋

【摘要】 目的 觀察高齡急性膽囊炎患者腹腔鏡膽囊手術全面護理的干預效果。方法 56例行腹腔鏡膽囊手術的高齡急性膽囊炎患者, 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常規組, 各28例。常規組采用常規護理, 干預組在常規組護理基礎上采用全面護理干預, 對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進行對比觀察。結果 干預組治療總有效率(92.86%)高于常規組(71.43%),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護理工作滿意度(96.43%)高于常規組(75.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行腹腔鏡膽囊手術治療的高齡急性膽囊炎患者, 對其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全面護理干預舉措, 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 且臨床療效明顯, 在臨床中具有較好推廣價值。
【關鍵詞】 高齡急性膽囊炎;腹腔鏡膽囊手術;全面護理干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6.164
膽囊炎作為臨床中較為常見且多發的疾病類型, 患者臨床癥狀表現為腹部疼痛、嘔吐及惡心等。伴隨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及方式轉變, 急性膽囊炎在發病率方面呈現出逐年擴大狀況, 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當前臨床中對其治療較多采用腹腔鏡膽囊手術[1]。就高齡急性膽囊炎患者而言, 由于其病癥存在許多難以確定的誘發因素, 故此, 采取手術予以治療并不能達到滿意效果[2], 所以對其實施手術治療過程中開展相應護理干預舉措, 不僅可提高治療效果, 還可實現護理滿意度的提升。現將本院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在本院2015~2016年行腹腔鏡膽囊手術的56例高齡急性膽囊炎患者, 將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常規組, 各28例。常規組中男13例, 女15例, 年齡57~81歲, 平均年齡(69.1±7.2)歲, 合并高血壓17例, 合并5例糖尿病, 合并冠心病6例;干預組中男12例, 女16例, 年齡56~82歲, 平均年齡(69.3±7.4)歲, 合并高血壓15例, 合并糖尿病6例, 合并冠心病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護理方法 常規組采用常規護理, 觀察患者病情, 并分別開展術前準備、術中護理配合及術后護理, 用藥及對象同干預組。干預組在常規組護理基礎上采用全面護理干預, 主要包括:①心理護理。就急性膽囊炎而言, 其發病易伴隨有冠心病及糖尿病等病癥, 且患者均為高齡, 相關膽囊炎疾病知識了解較少, 甚至空白, 在實施手術操作易導致緊張產生, 并伴隨有恐懼等不良心理, 影響手術的順利開展。護士應加強與患者之間溝通, 對患者相應實際想法予以了解, 并將膽囊炎疾病相關知識及具體治療步驟向患者進行耐心講解, 對患者所存不良心理給與消除;此外, 還要與患者家屬進行密切溝通, 將患者病情狀況及時告知家屬, 叮囑家屬多鼓勵患者, 并讓患者家屬多關心和愛護患者, 致使患者在治療中及后期恢復中能夠感受家的貼心和溫暖, 并對自身狀況予以調節, 提高患者依從性, 實現加快康復進程的目的[3]。②術前護理。患者身體機能往往衰退較大, 且臟器功能也遭受了相應損傷, 當對高齡患者實施手術麻醉時, 易對患者生理功能造成干擾, 并造成更為嚴重的疾病產生, 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在實施手術前, 應對患者可能出現的并發癥進行仔細診斷和密切觀察, 并及時治療, 對患者實際手術耐性承受力進行準確判斷。不僅要對患者加強常規臨床檢查, 還要密切對患者病史進行詢問, 盡可能做到早發現及早治療, 避免或防止并發癥的發生。如若患者合并有心臟性疾病, 可邀請對應心內科醫師予以會診, 通過對患者身體予以檢查, 對采用腹腔鏡膽囊切術相應禁忌證予以排除;若患者合并有高血壓病癥, 相關護理人員在實施手術前, 應及時叮囑患者對降壓藥物予以服用, 促使患者血壓在合理范圍內開展手術操作[5]。詢問患者是否口服阿司匹林等抗凝藥物, 對伴有高血壓的高齡患者術前應遵醫囑給予降壓藥物以控制血壓, 高齡患者術前1 d一般會對第2天的手術心存恐懼或過分擔憂從而導致睡眠困難, 可根據情況酌情給予地西泮10 mg, 使患者得到充分休息, 保證其有充足的精力準備手術。③術后護理。患者發病期間會伴隨有不同程度的并發癥狀況, 且其并發癥易反復, 因此, 對手術實際操作難度間接加大。當完成手術后, 患者全身麻醉未完全清醒時給予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 保持呼吸道通暢, 完全清醒后給予半臥位, 以利于呼吸和引流;嚴密監護患者生命體征和循環功能, 及時準確記錄出入量, 維持體液平衡以及維持有效呼吸;嚴密觀察腹壁切口及引流管, 保持切口清潔, 對患者切口是否存在膽汁外滲進行嚴格觀察, 警惕膽漏的發生, 若出現則采取針對性治療措施, 防止患者病情加重。禁食、胃腸減壓及營養支持。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及肺部感染等并發癥, 待病情穩定后鼓勵早期下床活動, 指導其做有效咳嗽及深呼吸, 與此同時, 還要對患者日常生活予以指導, 促使其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并引導患者對高膽固醇及高脂肪禁止食用, 多飲水, 防止出現便秘狀況[5]。術后患者一般采用平臥位或半臥位以使腹腔內殘留積液能夠進入盆腔, 有利于吸收和引流。此外, 吸煙的高齡患者常因喉鏡刺激喉部易發生喉頭水腫, 引起疼痛, 不愿咳痰;一些老年患者又可并發呼吸系統疾病, 包括肺心病、慢性支氣管炎等, 氣管痰鳴音較重, 如不咳出, 有并發肺部感染之可能, 術后可用慶大霉素、地塞米松及糜蛋白酶混合20 ml生理鹽水霧化吸入, 1次/h, 且要求護士在患者每次霧化吸入后幫助拍背、咳痰, 以防肺感染的發生。④并發癥的護理。膽漏是腹腔鏡膽囊手術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 通過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腹部體征及引流液情況, 如患者術后出現發熱、腹脹、腹痛或引流管有膽汁樣液體等情況, 應警惕膽漏的可能, 應及時報告醫生并采取相應措施。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治療總有效率及護理總滿意度。若患者體征及癥狀均消失, 體溫及血象恢復正常, 經 B超檢查正常則為治愈;若體征及癥狀基本消失, 血象及體溫基本正常, B超檢查正常則為好轉;若體溫、血象、B超檢查、體征及癥狀等均無改善則為無效。總有效率 =治愈率 +好轉率。采用本院自制滿意度調查表調查患者滿意度, 分為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總滿意度 =滿意率 +一般滿意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干預組總有效率為92.86%, 常規組為71.43%。干預組治療總有效率優于常規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干預組護理總滿意率為96.43%, 常規組為75.00%。干預組護理工作滿意度優于常規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急性膽囊炎作為臨床中較為常見的疾病類型, 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當前對其治療較多采用手術形式。就傳統開腹手術而言, 由于其較多采用的是切口膽囊切除術, 雖然該術式能夠達到相應治療目的及效果, 但術后已發生較多并發癥。伴隨當前腹腔鏡技術的日益完備, 在腹腔鏡下實施膽囊切除手術操作, 在臨床當中被廣泛的應用, 該術式不僅在操作上較為簡單, 且其治療效果明顯, 在并發癥方面也較少。然而針對此病高齡患者而言, 由于其病誘發因素諸多, 且存在相應不確定性, 至此, 在整體療效方面也較難全面。相關研究表明[6], 針對性腹腔鏡膽囊手術的高齡急性膽囊炎患者, 對其采取相應護理干預舉措, 不僅能夠對治療效果予以提升, 且還可達到護理滿意度的提高。本次研究結果可知, 干預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2.86%, 高于常規組的71.43%,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護理工作滿意度為96.43%, 高于常規組的75.0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該手術患者實施相應全面護理干預, 能夠對患者病癥根治及日后生活及疾病預防具有重要基礎意義。
綜上所述, 針對行腹腔鏡膽囊手術治療的高齡急性膽囊炎患者, 對其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全面護理干預舉措, 患者護理滿意度提升, 且療效明顯, 在臨床中具有較好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黃秀榮. 高齡急性膽囊炎患者腹腔鏡膽囊手術的護理體會. 特別健康:下, 2014(4):253-254.
[2] 衛平志, 張榮斌. 高齡急性膽囊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治療效果觀察. 吉林醫學, 2015(2):290.
[3] 陳穎虎, 冉啟華, 林文波, 等.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高齡患者急性膽囊炎的臨床觀察.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13, 13(28):
5520-5522.
[4] 趙彥軍. 探究高齡急性膽囊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醫藥, 2015(19):
259-259.
[5] 楊丹. 急性膽囊炎患者腹腔鏡膽囊手術的護理體會. 醫藥前沿, 2015(5):328-329.
[6] 熊秋珍. 腹腔鏡膽囊手術護理干預措施以及效果分析. 特別健康, 2014(4):12-13.
[收稿日期:2016-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