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維軍
【摘 要】政治新課改標準明確要求政治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要緊貼學生的生活實際,積極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本文從新的教學理念出發,闡述了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性和策略。
【關鍵詞】政治教學 生活化 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6B-0034-02
生活是教育的根基,如果教育脫離生活,沒有將兩者結合在一起,那么教育就變成了空洞而沒有靈魂的機械化教育。新課程改革一再強調,教育要回歸生活,要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因此,政治教師應高度重視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讓政治課堂教學貼近生活,貼近實際,使政治課堂成為學生主動參與并自覺獲得知識的過程。
一、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性
(一)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才能符合新課標的要求
新課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培養出符合現實需求的人才。實現這個目的,從政治課的角度來看,需要政治教師從現實生活出發,把政治課堂教學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通過現實生活來體現理論,又通過理論來指導現實。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內容以生動易懂的形式被學生掌握,才能達到新課標的教學要求。
(二)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才能更好地適應學生主體性的發展
政治課堂教學面對的是正處于青少年時期的學生,要培養他們用辯證的觀點看問題,提高他們獨立解決問題和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就需要政治教師能根據學生自身的情感體驗、興趣愛好以及認知能力來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生活化的課堂來觀察生活,準確地掌握所學的政治理論知識。政治教學的生活化,將學生轉化為課堂的主體,能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展。
二、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策略
(一)教學觀念的生活化
政治課堂教學的生活化,首先要求廣大的政治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身體發育、性格特征尚未穩定,如果在政治課堂上能夠接受到系統而生活化的教學,就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政治理論知識,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反之,如果一味脫離實際地機械化教學,就無法達到這種效果,而且很容易造成學生對政治課堂感到單調和枯燥,甚至會慢慢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政治教師必須意識到課本理論知識是前人基于史實而得出的規律和獲得的感悟,教師要把這些知識通過課堂教學傳授給學生,教會學生透過生活的本質領悟到課本知識。不斷更新自身的教學觀念,讓政治課堂教學走進學生的實際生活里,才能讓政治教學發揮出最大的價值。
(二)教學目的的生活化
教學目的的生活化是指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的三維角度來確定教學目的,避免教學目的的單一化和教條化,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情感和價值觀。例如:1.在學習“投資理財的選擇”時,筆者將教學目的設計為:通過學習,增強學生投資理財的風險意識,學會理性投資,能夠利用所學知識為一個企業融資提出建設性的建議,并嘗試為家里設計一個理財方案。2.在學習“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時,筆者將教學目的設計為:通過學習,使學生能夠將學過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生活,做理智的消費者,選擇正確的消費方式,能為自己家里設計一份消費計劃表。3.在學習“征稅和納稅”時,筆者將教學目的設計為:通過學習,讓學生明確稅收的重要性及基本特征,懂得依法納稅是公民的義務,能為自己的家人算出每月應交的個人所得稅,為縣“稅收宣傳月”設計一句宣傳標語或口號。這些生活化的教學目的,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教材的理解,提高學生在生活中的實踐能力。
(三)課堂導入的生活化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無數的教學實踐證明,從現實生活入手,以生活化為切入點,把社會生活中的實例運用到課堂教學的導入中,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新鮮度,拉近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教學內容與學生既有知識之間的距離,從而避免沉悶、枯燥、乏味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欲望,調動起學生自主學習、自覺探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1.在學習“影響價格的因素”這個知識點時,筆者是這樣導入的:2015年車田鄉的西紅柿價格為什么會大幅度下降?而中峰鎮的獼猴桃價格為什么又明顯高于上一年?為什么同一種商品的價格,在不同的年份其價格不一樣呢?聽到這樣的提問后,學生的情緒一下子高漲起來,爭先恐后地發言,學習興趣馬上被調動起來。2.在學習“個人收入的分配”時,筆者是這樣導入的:小張是一家國有大型企業的職工,每月工資4500元,年終還有不少的獎金;小張的爸爸承包了集體的3畝責任田,通過辛勤耕作,年收入不少于5000元;小張的媽媽開了一家米粉店,每月收入2000多元;小張的奶奶靠出租房屋每月有600多元的收入。請問:小張及家人分別是按什么方式取得收入的?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國目前的收入分配方式有什么特點?這樣充滿生活氣息的設問,使學生的思維很快聚集于教學內容,引發他們的思考,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四)教學內容的生活化
一是創設生活情境,讓政治課堂“動”起來。讓政治課堂“動”起來,除了要激發學生對政治教學的興趣外,筆者覺得在教學中所插入的實例必須體現學生的生活體驗。例如:1.在學習“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國家利益”時,筆者先給學生觀看了一段關于中菲、中越就南海問題沖突的原因和發展過程的視頻錄像,同時也播放了一些國內專家和學者的評論。然后設問:(1)看了視頻錄像,你知道中、菲、越、美四國各是什么關系嗎?這些錯綜復雜的關系說明了什么問題?(2)中國政府的態度說明了什么問題?(3)假如你是(外交部的發言人、海軍士兵、企業家、普通民眾等),請回答中國應如何予以還擊?由于這是學生每天都在關注著的時事新聞,所以大家紛紛舉手發言,各抒己見,在探究的過程中輕松地完成了本課時的教學任務。2.在學習“價值與價值觀”時,筆者先播放了《2015年感動中國人物》的視頻錄像,然后設問:“他們的所作所為為什么能夠感動中國?這些感動中國的人物有什么共同特點?”接著再列舉一些貪污腐敗的人和這些感動中國的人物進行對比分析,讓學生從正反兩方面的實例中,感受到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奉獻。選用這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案例進行教學,既加深了學生對相關政治知識的理解,又讓學生明確了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的關系。當然,在進行情境創設時,必須使創設的情境與學生現有的知識結構相適應,創設的情境要具有思考性,可以引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還要把握好情境創設的度,確保情境創設的有效性。
二是開放式教學,把政治教學從基本封閉狀態轉入較為開放的狀態。政治學科的特點決定了政治教學不應局限在課堂上,而要把政治教學從純粹的課堂教學里解放出來,走進社會大課堂,就必須實行開放式教學。開放式教學的具體操作方式有很多,例如:(1)關注當前的社會熱點問題。政治教學應該圍繞我國經濟、政治、文化及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社會熱點問題來進行教學設計,如:“大學生就業問題”、“反腐敗問題”、“金融危機問題”、“擴大內需問題”、“供給側改革問題”等,都是現實生活中的熱點題材,要好好利用,引導學生分析、思考、議論,在探究的過程中得出正確的結論。(2)學會運用漫畫、圖片、音頻、視頻等素材。漫畫、圖片、音頻、視頻等素材,既生動又形象,也包含深刻而又豐富的道理,在課堂教學中恰到好處地加以利用,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活躍課堂氣氛。如:在講授國際關系的問題時,可以播放精選的國際會議、中東問題、朝核問題等重大事件的相關視頻錄像;在講授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時,可以展示環境被破壞的漫畫、圖片、視頻錄像(霧霾、酸雨、旱災、洪災等);在講授中國傳統文化的問題時,可以利用“春節”等節假日的視頻、圖片,進行課堂探究,引導學生思考和分析問題。這些做法要比抽象的講授效果好很多。
(五)作業布置的生活化
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渠道,而生活化的作業則是生活化教學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手段。通過生活化的作業,鼓勵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于自己的實際生活,并對現實生活做出自己的判斷和選擇,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能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因此,政治教師應布置一些實踐性的課后作業,使教學活動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例如:1.在學習“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后,筆者要求學生就“舌尖上的浪費”問題展開調查,通過自己對學校食堂的觀察,給學校提一些避免浪費糧食的建議。2.在學習“國家財政”后,筆者讓學生自己去“資興高速公路”的修建現場看一看,體會財政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巨大作用。3.學習“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后,筆者要求學生去走訪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楊盛川(兩水鄉人),了解我國權力機關的運作方式,回來后提交一份心得體會,在班里作“假如我是人大代表”的發言。學生通過接觸社會、感悟生活,擴展了自己的知識面,在實踐中獲得知識的升華。
綜上所述,新課標下的政治教師要不斷更新觀念,勇于實踐,以學生為主體,以生活為載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抽象的政治理論知識教活,讓政治課堂教學回歸生活,使思想政治課更具活力、更有生命力。
【參考文獻】
[1]王波.高中思想政治課生活化教學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4)
[2]蔡娜.思想政治教學內容生活化[J].師道·教研,2014(9)
[3]秦川洲.構建生活化的政治課堂[J].教育藝術,2014(7)
[4]時志華.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實踐與思考[J].考試周刊,2014(10)
[5]代汝芹.關于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讀寫算,2015(6)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