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柳文
【摘 要】分析機械類中職學生普通車床技能實訓存在的問題和原因,提出相應的解決問題的對策:提高學生普通車床操作技能實訓的熱情;改進普通車床技能實訓方法,提高實訓效果。
【關鍵詞】普通車床 實訓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6B-0167-02
普通車床實訓是中等職業學校機械類專業培養學生技能的重要課程,為學生掌握更加扎實的生產基礎提供必要的訓練。本文主要根據普通車床實訓教學的實踐,探討中職學生普通車床技能實訓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一、普通車床實訓教學常遇見的問題及原因
隨著數控技術在制造業中的廣泛應用,數控車床已經成為機械制造的主流,可以說,不懂得數控技術幾乎不能從事機械制造業工作,因此,目前中職機械制造類專業的不少學生對普通車床技能實訓熱情不高,其結果是普通車床技能實訓效果不明顯。筆者跟很多中職學校相關專業的教師交流發現,大家都覺得這不是個別中職學校的現象,而是目前很多中職學校機械制造類專業普遍存在現象。
筆者通過對學生調查分析,發現中職機械制造類專業的學生對普通車床技能實訓熱情不高,技術掌握不好,歸納起來主要有幾方面原因:(1)“普通車床無用論”。學生認為在制造業已經廣泛應用數控技術的今天,普通車床操作技能已經是一種落后的沒有用的技能,學了也沒有用。在他們眼里中國制造業里的車床已經全部實現數字化了,普通車床早已經被淘汰,普通車床操作技能沒有必要學了,所以沒有興趣。(2)“普通車床苦力論”。認為普通車床操作勞動量大、太辛苦,不想學。現在中職學生多是“90后”“00后”,相對以前的學生來說,在吃苦耐勞方面比較欠缺。他們從小在網絡的環境下長大,對數字化的東西比較感興趣,如對數控車床的操作比較容易理解和感興趣,不想學耗費體力的技術,“苦”的技術。他們覺得普通車床操作就是做苦力,因而對普通車床操作實訓沒有熱情,產生厭學情緒和現象。(3)現在中職普通車床實訓教材地方適應性差,沒有針對性,教師只能機械地照搬來進行實訓教學,因而效果差。
二、提高普通車床實訓教學效果的對策
針對上述的原因,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總結經驗,主要通過以下幾個對策來提高他學生對普通車床操作技能實訓的熱情和效果。
(一)提高學生普通車床操作技能實訓的熱情
教育學生正確認識普通車床操作技能,使他們認識到認為普通車床操作技能是一種落后的沒有用的觀點是錯誤的。筆者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到貴港市遠清機械廠的生產車間參觀,讓學生真實地看到除了數控車床在生產外,還有很多普通車床在生產一線中被大量使用,且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組織他們到一些有代表性的五金加工廠,讓他們看到更多的普通車床還在生產中運用。此外,讓他們瀏覽一些普通車床操作工的招聘廣告。通過參觀,讓他們真實地認識到普通車床操作技能還是有用的,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熱情,提高他們普通車床操作技能實訓效果。
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讓他們明白吃苦耐勞精神是制造業技術工人應該具備的素質之一。利用本校的往屆數控技術應用和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畢業學生在職業生涯中的成功案例鼓舞他們,如一些從一些生產崗位做起,經過自己的刻苦鉆研、勤奮工作而成為工廠的技術骨干,甚至成長為工程師、管理者等事例。教育學生明白吃苦耐勞的敬業精神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是自己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必備的一種職業精神。要求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提高他們對普通車床操作技能實訓的熱情。
隨著計算機的普及,數控技術在制造業得到廣泛應用,普通車床的主導地位被數控車床取代是不可改變的客觀事實。因此,在教學中要適當地把普通車床操作技能作為數控車床操作技能的基礎和過度來引導學生,靈活安排普通車床操作實訓項目的內容,做到既保證滿足國家車工操作中級工水平的需要又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為他們以后學習數控車床操作技能打好基礎。通過銜接式教學來提高學生對普通車床操作技能實訓的熱情。
(二)改進普通車床技能實訓方法,提高實訓效果
1.精心備好實訓課
結合校情安排實訓教學。在國家普通車床工操作中級工水平技能要求下,選擇或編寫適合本校的普通車床實訓教材,這是實訓指導教師應該具備的能力。教師要根據國家普通車床操作中級工水平技能和實訓計劃的要求,確定實訓內容。在保證普通車床操作工中級工的技能要求下,結合本校學生和實訓機床設備特點,精選出符合校情的實訓項目,然后根據實訓項目安排實訓教學。
選擇適合校情的實訓教學方法。根據實訓項目內容,選擇適合校情的實訓教學方法,一般主要有:(1)實訓指導教師示范訓練教學方法。根據普通車床實訓項目,實訓指導教師針對加工工件操作步驟、操作要領、操作技巧進行示范加工,有針對性地講解。根據往屆實訓教學經驗,在學生容易犯錯誤的地方適當地進行提前提示和警告。(2)分組安排學生實訓操作教學方法。分組安排學生實訓操作車床加工工件,教師來回指導、檢查,發現加工工藝步驟不合理、違反車床操作安全規定等要及時制止和指正。(3)訓后集中講評實訓教學方法。為達到實訓效果,在實訓結束前,教師要針對本次實訓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集中講評,分析原因,指正錯誤,同時對加工方法、精度高的工件進行打分,對出色完成實訓任務的學生進行表揚和鼓勵。
2.規劃安排好實訓教學內容
普通車床操作實訓項目內容安排要遵循從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原則。比如先加工單軸工件,再加工臺階軸工件;在加工臺階軸工件熟悉之后再加工帶槽的臺階軸工件;然后再加工有錐度的帶槽的臺階軸工件;這樣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和鞏固練習之后,再布置加工有螺紋有錐度的帶槽的臺階軸工件;最后加工比較復雜的有配合要求的套類工件。這樣由易到難地訓練,到了這時候學生的操作技能就能達到較高水平。中級工培訓要通過由簡單到復雜的實訓,才能讓學生在加工中不斷獲得成就感,使其更有信心加工更加復雜的工件。這樣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普通車床操作實訓效果。
3.建立合理的評價標準
學校的普通機床比較多,可夠2人共用一臺機床,使得在實訓中能給學生充足的實訓時間。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沒有一套合理的評價標準來對學生實訓作品進行評價,那么就會嚴重地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對此,我們在每個項目工件都要有合理的評分標準,按照工件加工難易程度給予不同的分值比例,然后用扣分制進行評分。如工件總長100 mm、誤差±0.03 mm的占10分,誤差每超0.01 mm扣1分。外徑30 mm、誤差±0.04 mm的占10分,誤差每超0.01 mm扣1分。槽10×4 mm、誤差±0.1 mm的占5分,誤差每超0.1 mm扣2分。安全操作占10分,清理機床占5分。利用這個評分標準評價每一個學生加工的工件,對完成得好的學生及時給予表揚。對相對比較差的學生指出錯誤的地方,讓他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以便下次改正。通過合理的評價讓學生真實地看到自己加工的成績,并形成良性的合理競爭,從而提高實訓效果。
4.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企業,適當地安排學生進行生產加工
經過一段時間實訓以后,學生掌握了普通車床操作基本技能,已經能加工中等復雜的工件。當學生對自己掌握的普通車床操作基本技能是否適應工廠的車床操作工的崗位要求產生疑惑時,適當安排學生進行生產加工,讓學生加工一些中等復雜的機器零件。安排學生進行生產加工時,要根據學校的機床數量、學生人數、學生素質、實訓時間等做具體安排,適當接企業訂單,讓學生在其能力范圍內有時間完成任務。要安排得當,如果超出他們能力范圍那么就會取得相反作用。通過實戰讓他們明白他們的實訓不是“紙上談兵”,從而提高實訓積極性、提高實訓效果。
普通車床實訓教學是機械制造專業的基礎教學,對培養應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需要我們不斷地進行探索,不斷提高普通車床實訓教學效果。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