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錦明+李昌雪
【摘 要】轉變高職模具人才培養理念,針對高職模具專業的職業特點,以國家職業標準要求構建實踐教學體系,推動模具專業實訓教學與職業技能鑒定相融合,探索職業教育技術與職業技能鑒定銜接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國家職業標準 模具專業 實踐教學體系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6C-0064-03
隨著技術改造力度的加大,技術創新能力的增強,廣西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2萬億元,成為廣西的支柱產業。未來幾年是廣西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時期,人才的培養在發展過程中將起決定性的作用,高等職業院校屬于技能教學型教育,承擔著為中高端產業培養技能人才的任務,高等職業教育實踐教學體系決定了能否實現職業教育技術培養目標。因此各類高職院校都十分重視實踐教學的研究和實施,通過多年的實踐摸索,都在各自的領域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構建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主要依據有兩個方面:根據“必需、夠用”的原則,結合院校實際的實訓實踐條件,經過多年摸索所積累的經驗而形成;與院校長期合作的企業的具體要求;但是,很少有高職院校明確提出基于國家職業標準來構建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明確規定職業教育“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要求職業學院全面推進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對職業技術學院學生進行職業資格鑒定是堅持雙證就業、提高勞動者素質、為企業輸送合格人才的重要措施,是社會對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綜合評估,也是對職業學院畢業生能否成為合格人才的一次考核標準。
國家職業標準是在職業分類的基礎上,根據職業(工種)的工作活動內容,對從業人員工作能力水平的規范性要求。它通過工作分析方法描述了勝任各種職業所需的能力,反映了企業和用人單位的需求,同時也是各職業從業人員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水平鑒定的依據。而實踐教學體系是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目標體系、內容體系、管理體系和條件支撐體系四個部分。事實上,國家職業標準本身就是高職院校實施實踐教學最好的依據之一。依據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根據國家職業標準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出來的學生更容易通過職業技能等級鑒定,取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更能適應企業“崗位群”的需求,也有利于企業規范生產技術行為。國家職業標準的基本結構和內容如圖 1 所示。
一、高職院校模具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現狀分析
(一)教學內容與國家職業標準對接不夠
目前在許多高職院校實訓教學領域中對國家的職業標準認識不夠,教學計劃、課程標準、教材沿襲了普通高校的一般做法,脫離了職業活動的過程,沒有反映出以技能為中心的職業教學特點,實訓教學內容與生產過程嚴重脫離,也沒有參照國家職業標準,脫離現代制造的發展。近年來,一部分職業院校對教學內容進行了一些改革,增大了技能方面訓練的力度和強度,但這些改革基本是“換湯不換藥”,并沒有把職業技能鑒定的標準與規范滲透到教學體系中去,沒有把職業技能鑒定的內容當作實訓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必要環節來要求,而且每個階段的實訓教學各成體系,造成了教育資源浪費。主要表現在實施實踐教學時,教學內容沒有銜接性,沒有統一的標準,不能涵蓋職業技能鑒定內容。因此,當學生需要進行技能鑒定時,不得不對相關知識重新進行系統培訓,加劇了學生的經濟負擔,同時也造成了教育資源的重復和浪費。
(二)“雙師型”教師嚴重缺乏,考評員素質有待于提高
職業技能鑒定工作的實際操作者就是考評員,鑒定工作質量的好壞取決于考評員隊伍素質高低。以職業技能資格為要求的實踐教學在操作的過程中由于對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要求較高,如果教師本身的技能水平不夠,無法將職業標準融入教學內容,教學質量就要打折扣,難以承擔考評任務,嚴重影響學生職業技能水平的提高,也嚴重阻礙了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 “雙證書”制度的建設。
(三)不求鑒定質量,只求鑒定數量
部分職業院校把開展學生職業技能鑒定作為創收的途徑之一,過于強調鑒定數量,把學生申報環節當作工作的重點,對其他監管環節如考核內容、標準、師資等疏于管理和建設,鑒定質量大為縮水,使學生毫不費力就拿到了職業資格證書,證書的含金量大打折扣,畢業生所掌握的生產技能水平根本達不到技能等級,導致企業不認同學校鑒定的職業資格證書。
(四)實操技能考核環節時間長
實踐教學考核分為理論考核和實踐考核,而實踐考核是學生進行模具裝配及調試,考生需操作多種加工設備進行模具零件的加工,實施過程中實踐考核時間較長,一個工種需要較長工時,給考核工作帶來了較大的壓力,加上實訓設備的不足,在一定情況下也影響到模具國家職業標準的實施。
二、構建基于國家職業標準的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主要切入點
(一)實踐性的教學必須以職業技能鑒定為導向
《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職業教育要以就業為導向,努力提高職業院校辦學水平和質量。職業教育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培養目標、專業設置、課程教材、學制安排等,都要適應企業和社會需求,職業技能鑒定是對勞動者的技能水平或職業資格進行客觀公正、科學規范的評價和鑒定,職業學校的實踐性教學必須以就業為導向,即以相應職業資格考核的職業技能鑒定為導向。
(二)實踐性的教學不能以職業技能鑒定為唯一依據
職業院校的實踐性教學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就業需求和終身學習的需求,在“理論夠用,技能扎實”的基礎上,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為學生畢業后的發展和就業創造條件。根據市場需求調整實訓項目,加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的培養,以培養專業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方案。因此,專業課的教學不能以職業技能鑒定為唯一依據,必須充分考慮行業的發展和現狀。
(三)實踐教學的評價可以以鑒定結果衡量,但不是唯一依據
職業技能鑒定是對勞動者的技能水平或職業資格進行客觀公正、科學規范的評價和鑒定。對于即將參加工作的學生來說,是否符合相關崗位的要求,通過職業技能鑒定的考核是客觀公正的,但不是唯一的教學效果的評定。教師在實訓教學中要加強學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包括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等,以求對學生實踐教學效果評價的客觀、公正和科學規范。
三、構建基于國家職業標準的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框架及策略
(一)基于國家職業標準的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框架
基于國家職業標準的高職模具專業創新實踐教學體系如圖2所示。以模具國家職業資格標準構建的實踐教學體系,就是根據行業或企業的標準對實踐教學內容設置的功能和作用進行重新評估,確定教學對象及內容、技能要求、實訓作用和實踐場所,按知識積累與技能要求銜接,形成階段實踐教學序列。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國家和行業職業的技能鑒定站,從2008級學生開始在實踐教學中慢慢融入國家職業資格標準和職業規范,使模具專業實踐教學內容涵蓋國家職業標準所要求的知識、技術與技能,學生在“教、學、做”中達到了模具行業相應的職業標準。實踐證明,在實踐教學中融入國家職業標準,有利于凸顯高職院校專業特色,為學生今后的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基于國家職業標準的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策略
1.突出職業標準,適應職業技能鑒定考核要求
首先,開展企業調研,將職業崗位的工作任務進行比較分析與論證后,結合國家職業標準,明確專業崗位需要的核心職業能力。典型冷沖模的制作與裝配項目所覆蓋的生產工藝流程較為完整,具備了模具生產的崗位能力和素質,包含了模具鉗工、機加工、特種加工、模具裝配等技能,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因此確定以典型冷沖模的生產項目作為載體,以典型冷沖模的生產過程為導向進行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從模具設計、模具零件加工、模具裝配與調試生產全過程三個階段技術應用出發,參照模具工的職業資格標準,重構“項目載體、任務驅動”的職業化培養實踐教學體系,設置實踐教學項目,構建以基礎技能實訓、模具專項技能實訓、冷沖模(塑料模)制造與裝配實訓、模具綜合技能實訓為主干的教學體系,把模具工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和考試大綱分解貫徹到各實訓的教學項目中,在質量考核上,以職業技能等級鑒定作為實踐教學考核,以取得職業資格等級證書作為考核目標。
在每個實訓階段,根據國家職業標準的要求,我們分別設立不同的實訓內容和實訓項目,由淺到深、由單一到綜合,每個項目都有對應的知識點和相應的能力培養目標,最終達到職業技能等級鑒定要求。基礎技能實訓:將零件機加工技術,測繪技術與模具鉗工技能通過教與練的形式傳授給學生;模具專項技能實訓:模具結構,數控技術,特種加工,主要學會各種模具零件的加工方法和工藝;模具核心技能實訓:主要訓練裝模、試模和調模;崗位綜合技能實訓:包括成型設備的操作、產品質量的分析等,職業技能鑒定考核實操部分以考核裝模、調模、修模技能為主。通過以上系列、階段性實訓鍛煉,學生成為符合企業需求的成熟的“職業人”。
2.以國家職業標準規范實訓基地建設
在不增加大的投入的情況下進一步開發實訓基地功能,按照國家職業標準建設實訓基地,根據職業的需要,完善實訓基地設備的配套設施,如加工設備、檢測設備、工量具和機床部件,使實驗基地的建設和運行圍繞規范的職業技能標準進行,保證職鑒所需設備條件成為實訓基地建設的基本項目,同時擴大職業資格鑒定站(點)在行業中的知名度。
3.建立促進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和職業素養養成的考核體系
職業資格鑒定是對職業技術院校畢業生實際操作能力的有效評價,是職業教育與企業溝通的必然渠道。在實踐教學中,必須加強對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突出國家職業標準,以職業規范要求學生,因而必須樹立以能力為本位的教育思想,把實訓教學與職業技能鑒定相融合。如果只是純粹的實訓,學生沒有壓力和動力,得過且過,學生發揮不出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教學目的難以達到。正因如此,我國職業院校全面實行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制”,使學生一畢業就有能力上崗,畢業證只代表學生學業課程合格,而職業資格證書則代表學生職業技能合格。學生在校通過系列的、階段性實操強化訓練,全面地掌握各種加工技能,實訓結束后即可開展職業資格技能鑒定,學生可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這樣,學生畢業后就多了一份就業保險,而且一上崗就能很快勝任工作。
4.建立校企深度合作模具人才培養方案
職業技能的培養應以企業需求為目標,以市場準入為基礎,所以職業技術院校應當滿足人才市場、企業或行業對人才的需求,人才培養方案必須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構建與行業職業技能相匹配的實踐教學實訓體系。職業技術院校在與行業或企業共同制定技能鑒定標準的同時還可獲得大量的來自生產、管理等第一線的行業標準、技術要求和職業規范,加快了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改革,極大地提升了高職院校服務社會的能力,實現教學過程與就業崗位之間“零對接”。
5.建設符合職業技能鑒定考評員標準的師資隊伍
職業技能資格鑒定的具體操作者是考評員,考評員的水平是否能達到鑒定要求直接影響鑒定結果。根據國家職業標準構建的實訓教學體系對學生的技能要求較高,同時也對實訓指導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而目前許多高職院校的考評員多為任課教師擔任,有的教師沒有企業生產的經歷,實踐經驗較少,操作技能不高,對行業規范領悟不深。將專業教學實訓與職業資格鑒定相結合,不僅使高校教師能掌握職業標準、職業規范,更能極大地豐富教師的教學內容,擴大知識面,有助于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操技能,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
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團隊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學生勝任職業崗位工作和提高學生自身素質為出發點,結合職業技能鑒定標準,構建符合國家職業標準的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并予以實施,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就業能力,教學質量取得了顯著的提高,一次性就業率達到98%以上。
【參考文獻】
[1]鄭琴.高職院校教育教學與職業技能鑒定有效銜接的途徑探析[J].企業家天地:理論版,2010(5)
[2]陳志勇.高職院校的職業技能鑒定[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26)
[3]龔雯.基于國家職業標準的高職教學體系模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26)
[4]陳炳和.高職實踐教學體系與基地建設的目標與原則[J].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2)
[5]李開舜.基于職業技能鑒定質量的創新工作模式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3(5)
[6]李冬,呂惠芳.職業技能鑒定融于課程教學中的實踐與創新[J].職業教育研究,2012(9)
[7]畢大森,趙淑枝.適合專業認證要求的課程體系建設——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建設[J].模具工業,2015(7)
(責編 丁 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