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剛 劉 竟 張新興
(1.江蘇大學科技信息研究所 江蘇鎮江 212013;2.廣州大學圖書館 廣州 510006)
?
歐美圖書館學博士學位論文時間分布、授予機構與學位類型分析*
楊志剛1劉竟1張新興2
(1.江蘇大學科技信息研究所江蘇鎮江212013;2.廣州大學圖書館廣州510006)
〔摘要〕以PQDD數據庫中1925-2013年3973篇文獻為數據來源,從論文數量、時間序列、學位授予機構、學位授予類型方面對歐美圖書館學博士學位論文的分布特征進行解讀。研究結果表明:歐美圖書館學博士學位論文早期發展遲緩,產出低,中期迅速增長并逐漸至高峰,近期出現些許滑落,但保持相對穩定;歐美圖書館學博士學位論文的年代分布與社會政治、經濟以及信息技術的變革基本一致;學位授予機構數量總體上與論文數量隨時間變化的曲線走向相一致,89年間圖書館學博士研究發展處于非常平穩的狀態,雖然以美國各機構為首的培養機構增多,但機構培養人數與研究成果均值增長并不明顯;常用的學位授予類型是哲學、教育學、管理學博士學位,圖書館學情報學博士學位應用并不廣泛,認可度不高。
〔關鍵詞〕圖書館學博士學位論文圖書館學教育
〔引用本文格式〕楊志剛,劉竟,張新興.歐美圖書館學博士學位論文時間分布、授予機構與學位類型分析[J].圖書館,2016(7):73-78
博士學位是教育領域的最高學歷,博士學位論文的選題,可以反映某時期相應學科的新思想、新方法、研究熱點及其未來發展趨勢。歐美是圖書館學領域研究最為活躍和領先的地區,其博士學位論文對于研究和跟蹤國外圖書館學的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利用PQDD (ProQuest Digital Dissertations)數據庫和有關專家整理的博士學位論文題錄等檢索工具,全面搜集相關數據。研究按主題方法檢索與圖書館實踐和理論相關的歐美博士學位論文,檢索出的數據不僅包括來自圖書館學本學科的博士學位論文,還包括來自如通信、教育、歷史、計算機、藝術和信息科學等其他學科的博士學位論文。所以本研究使用“歐美圖書館學博士學位論文”這一名稱,表述與圖書館學相關的所有博士學位論文,不再加以區分。經過上述檢索,本研究最終共統計出1925—2013年間歐美地區圖書館學博士論文3973篇,時間跨度達89年。本研究將在這些數據的基礎上具體分析歐美圖書館學博士學位論文的數量年代分布、授予學位的國家分布、授予學位的機構分布和學位類型分布。
結合范并思等[1]西方圖書館學發展歷程斷代理論,本研究將歐美圖書館學博士學位論文的發展過程劃分為5個時間段,即:1925-1944、1945-1964、1965-1989、1990-2000、2001-2013。這樣既方便分析和處理龐雜的調查數據,又能更好的將這些數據放到圖書館學學科發展的大環境下進行解讀,深入挖掘數據所隱藏的信息。本研究按主題方法檢索出第一篇圖書館學博士學位論文的出版時間是1925年,早于芝加哥大學圖書館研究生院(University of Chicago Graduate Library School,GLS)授予第一個圖書館學博士學位的時間——1930年,1925年成為本研究的研究起點。
如圖1所示,1925-2013年,歐美圖書館學博士學位論文的數量隨時間序列的變化而產生不同程度的波動,總體上是呈增長并過渡到一個比較平穩的發展狀態。

圖1 1925-2013年歐美圖書館學博士學位論文數量的年代變化曲線
2.11925-1944:理性萌發,初露曙光
1928年,GLS正式成立,“芝加哥學派”興起,20世紀圖書館學最重要的一次理論變革萌發[1]。在這樣的背景下,圖書館學博士學位論文和專門的圖書館學博士培養機構陸續出現。1930年,芝加哥大學授出第一個圖書館學博士學位。為此,1930年成為圖書館學研究的一個分水嶺。這之前5年內的8篇博士論文,屬于與圖書館學相關的博士研究,授予單位是其他學科的學院。1930年后的50篇論文,其中46篇均出自芝加哥大學。所以,GLS的成立對于圖書館學研究的意義是非常巨大的,它猶如一個新的支點,推動著圖書館學的高層次理論研究,使學科朝著科學規范化方向發展,慢慢露出理性的光芒,逐漸探索本學科的研究范式,悄然提升著學科地位。
2.21945-1964:擴大發展,情報爭鋒
1945年二戰結束,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相對穩定,圖書館事業發展迅速。另外,情報學誕生,沖擊著當時以芝加哥學派為主的忽視圖書館技術與應用的研究取向,“情報學VS圖書館學”的爭論上演[1]。在此背景下,歐美各地圖書館院校應運而生,圖書館學教育迎來一個大發展時期。1948-1964年美國相繼有9所學校設立了圖書館學博士教育計劃,圖書館學博士教育終于擺脫了一枝獨秀的局面,獲得了一次大發展機遇。因此,這一時期的博士論文數量在繼續前一斷代的低迷徘徊狀態后,于50年代中期后有了小幅增長。1960年達到26篇,出現一次小高峰。這一時期是圖書館學博士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期,規模與研究成果都提高到新的階段。而在情報學的影響下,圖書館學校悄然變革。1962年匹茲堡大學將其卡內基圖書館學校更名為圖書館學情報學研究生院(the Graduate Schoo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1],拉開圖書館學與情報學沖突、整合,以及圖書館學院改名風潮的序幕。可以說,情報學的出現,是19世紀以來圖書館學面臨的最大挑戰,但也是圖書館學再一次嬗變的巨大契機。
2.31965-1989:技術主導,低潮思變
這一期間,第一次信息革命,1973-1975年世界經濟危機,以及圖書館學與情報學的合流,讓整個圖書館領域的發展面臨嚴重挑戰。1965-1973年,即經濟危機發生之前,圖書館學博士學位論文的數量迅速攀升。這是上一斷代圖書館學教育大發展良好形勢的延續,另外也是因為這一期間相繼又有多所機構開設了博士教育計劃,圖書館學博士教育計劃由美國擴展至其他國家。但在這種繁榮的背后,圖書館學院系通過圖情一體化的方式進行的改革并未能從根本上改變圖書館學教育走向衰退的趨勢。1973年經濟危機雪上加霜,許多圖書館院系被整合到其他相關院系之中,有的甚至直接關閉。1978年,俄勒岡大學圖書館學研究生院關閉,以此為轉折點,美國的圖書館學情報學教育發生劇烈動蕩,并波及世界其他國家[1]。70年代中期后,圖書館學博士教育亦開始下滑,博士生數量下降,1976-1986十年間,再沒有新的博士教育計劃出現[2]。博士論文的數量雖然出現了波動,但變化的幅度并不大,甚至到了1989年,還破百達到了歷史峰值。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前一時期增長的博士教育機構培養的學生在這一時期相繼畢業,使得論文數量保持了平穩;提供圖書館學博士教育計劃的院系改變培養方式,與其他學科,如教育、歷史、計算機、通信、管理等合作培養,因而可能會涌現大量圖書館學相關的博士論文等。
2.41990-2000:全面沖擊,深度變革
20世紀90年代,數字圖書館出現,信息技術對圖書館領域的影響不斷加深和擴大。在信息技術持續地全面沖擊下,90年代中期前圖書館學教育繼續著上個斷代的低沉。特別是1990年和1992年,GLS與資格最老的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學院的關閉,更是對圖書館學教育造成致命的打擊。因此,90年代的課程內容改革力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90年代中期,這場在圖書館學教育領域發生的大震動漸漸趨于平息[1]。90年代前期,博士論文總量在1992年達到歷史最高峰,這可能是圖書館學博士教育多年累積發展“紅利”的集中暴發的體現。隨后,論文數量開始明顯下降,雖中途有所回升,但90年代中期之后,下降的趨勢已然無法阻擋。側面說明圖書館學教育全范圍的震蕩對于博士層次教育的負面影響在這一時期終于全面表征出來。前幾十年發展的“紅利”用盡,圖書館學院的關閉和學生數量的減少也在某種程度上打擊著博士層次的研究和人才培養。
2.52001-2013:多元環境,緩慢復蘇
進入21世紀,信息革命浪潮又一次來臨。Web2.0、復合圖書館、泛在圖書館、移動圖書館、開放獲取、嵌入式服務、數字出版等概念相繼提出。這一時期的圖書館學教育經過上一時期的全面改革,逐漸摸索出清晰的道路,并向縱深方向發展。這種改革的方向主要是跨學科的聯合,使教育面向更寬的信息職業需要。具體的教育模式是iSchool模式。在技術影響持續和教育改革縱深并逐漸成熟的背景下,21世紀初,博士論文數量分布呈下降趨勢,2006年后,隨著教育改革成果的慢慢顯現,論文數量開始緩慢上升,略高于90年代末,回升到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水平。2012年再次破百,似乎迎來了復蘇的跡象。
綜上,從整個時間軸和具體斷代來看,歐美圖書館學博士學位論文數量整體上大致體現出的分布態勢就是:早期發展遲緩,產出低,中期迅速增長并逐漸至高峰,近期出現些許滑落,但保持相對穩定。

表1 1925-2013年歐美圖書館學博士學位論文來源國家和機構數量分布
由表1可知,本研究的數據共來自歐美8個國家的289個機構。其中占絕對數量優勢的仍然是美國。289個機構出產論文的平均值是13.75篇,美國機構的平均值(15.21)高于整體平均值,而其他國家則低于整體平均值。以上數據不難看出,美國在圖書館學博士教育方面的領先地位,是其他國家難以企及的。其培養機構在規模上的優勢保證了博士教育的可持續發展與研究成果的累積。在具體類型上,除3家是研究中心和學術管理機構外,其他的博士學位授予機構都是大學和學院這類高等教育學校。所以說高等教育機構是培養圖書館學相關博士人才的主要力量。
3.1歐美圖書館學博士學位授予機構數量與論文數量分布

表2 1925-2013歐美圖書館學博士學位授予機構數量與論文數量分布
由表2可看出,圖書館學教育機構產出論文情況與“二八定律”基本吻合:50所機構產出了3186篇論文,即17.30%的機構出版了80%以上的論文。這50個機構正對應出產13篇論文以上的全部機構。這50個機構可以說是圖書館學博士培養機構中的核心機構。其中的24所機構正是在1926-1976年間設立博士教育計劃的高校。由此可見,早期的博士教育計劃對于圖書館學博士人才培養的重要性。他們成立早,歷史久遠,培養的博士數量大,出產的博士論文數量自然也最多。
3.2歐美圖書館學博士學位授予機構的年度分布
由圖2可看出, 1925-2013年,歐美圖書館學博士學位授予機構數量頻次在時間軸上的波動,總體上與論文數量隨時間變化的曲線走向相一致。尤其是1959年之后的時間段上,二者的曲線起伏吻合程度非常高。說明二者關系密切,學位授予機構(或論文出版機構)的多少直接關系到論文的產量。

圖2 1925-2013年歐美圖書館學博士學位授予機構數量頻次與論文數量變化曲線比較
如表3所示,各斷代內機構數量頻次與頻次均值整體上的分布呈現類似的趨勢:前四個斷代之間呈階梯式增長,增長趨勢迅速;后兩個斷代之間增長放緩,趨于平穩,而在均值方面,還略有下滑。各斷代內的機構論文數量均值的變化,說明89年間,圖書館學博士研究發展處于非常平穩的狀態,雖然培養機構增多,但培養人數與研究成果增長并不明顯。1965-1976年確實是圖書館學博士教育的大發展時期,機構論文均值達到最高。隨后一直是下滑趨勢。這說明,圖書館學發展變化與受挫時期,圖書館學博士教育受到的沖擊也很大,無論是招生規模,還是成果產出都在萎縮。這要比觀察論文絕對數量在時間上的變化趨勢更加直觀和明顯。

表3 1925-2013年歐美圖書館學博士學位授予機構頻次與論文數量的年代分布統計
歐美的博士學位大致可以劃分為:①研究性博士學位(Research Doctorate)。這是一種學術性學位,被廣泛應用于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等眾多領域。該學位的獲得者不管專攻何種學科,均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Ph.D.)。該學位強調學術研究的能力。②專業性博士學位(Professional Doctorate)。這是一種應用型學位,主要側重于通過高水平的專業訓練,使學生掌握系統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具有從事某種專門職業業務工作的能力。該學位反映的是高層次的職業水準而非學術水準[3]。
根據上述劃分標準,并對照美英兩國學位類型的全稱與縮寫,本研究將歐美圖書館學博士學位劃分為11種學位類型。其中哲學博士學位(Ph.D.)是使用最為普遍的學位類型,數量達到3277個,占全部學位類型的82.48%。教育學博士學位(Ed.D.)的數量也達到了455個,位居第二,占11.45%。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博士學位(D.L.S.,D.L.I.S.)共計173個,處于第三位,占4.35%。其余的8種學位類型分別是:文科博士(D.A.)、管理學博士(D.M.)、音樂藝術博士(D.M.A.)、理科博士(D.Sc.)、法學博士(J.S.D.)、心理學博士(Psy. D.)、神學博士(D.Min.)、計算機科學博士(D.C.S.),合計68個,占總數的1.71%。

表4 1925-2013歐美圖書館學博士學位類型及數量統計
4.1歐美圖書館學博士學位類型的機構分布

表5 1925-2013歐美圖書館學博士學位各類型使用頻次統計
如表5所示,289所圖書館學博士學位授予機構授予的學位類型個數在1-4個之間,其中68.17%的機構只設立一種學位類型,24.91%的機構設立兩種學位類型,即絕大多數(93.08%)的機構設立1-2種學位類型,少數機構的學位類型會出現3-4種。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設立3-4種學位類型的機構中,使用頻次最多的前兩種學位類型總和比例都在一半以上,這說明即使在學位類型比較多樣化的機構中,最常見的學位類型也是以兩種為主。一種是研究型學位,一種是專業型學位。只是由于專業具體研究領域的不同,授予學位類型的名稱有所變化,所以才演變出其他類型的學位。
各機構最常采用的學位類型就是Ph.D.。在只設立一種學位類型的情況下,其使用頻次為60.91%,居第一位;在設立2-4個學位類型的情下,其使用頻次分別為47.22%、33.33%、25.00%,依然是居于首位;總的使用頻次亦以51.36%高居榜首。Ph.D.被廣泛使用的原因在于這一名稱內涵的寬泛化,適用性強,而且發展歷史悠久,聲望高,社會認可度高。
其次是D.Ed.。其總的使用頻次比例(38.02%)和設立一種學位類型情況下的使用頻次比例(35.03%)均排在第二位,且與Ph.D.的使用頻次差距明顯。而在設立2-4種學位類型的情況下,其使用頻次比例就與Ph.D.的使用頻次比例接近或相同。這說明除Ph.D.之外,與其他學位類型相比,更多機構愿意選擇使用D.Ed.。D.Ed.是由哈佛大學于1920年首創[4]。在本研究中,這一學位最早是由紐約大學于1938年授予研究圖書館學相關內容的博士生。教育學博士學位是由教育學院而非研究生院管理的學位,目的是采用與Ph.D.相似但要求略低的標準,側重于培養學生教學能力。
第三種被機構使用的較多學位類型是D.M.。Ph.D.和D.Ed.的使用數量與其對應的論文數量關系呈正比。但D.M.對應的論文數量并不是排在第三位,但其使用頻次卻超越了論文數量排名在前的D.L.S.和D.L.I.S.。這說明D.M.較之D.L.S.和D.L.I.S.,更能得到廣泛的認同。D.M.具體名稱涉及到公共管理、公共服務和工商管理。管理學是圖書館學的相鄰學科,在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等方面都有交叉和滲透,且學科聲望高,所以更多的機構愿意使用管理學方面的學位名稱。
至于D.L.S.和D.L.I.S.,只是集中在哥倫比亞、加州伯克利、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和南加里福尼亞大學四所機構中使用,哥倫比亞大學是使用這一學位類型的主要機構,全部171個D.L.S.中,哥倫比亞大學授出了152個。但哥倫比亞大學授出的D.L.S.,其性質與其他的機構的Ph.D.類似,更多的是傾向于研究性。加州伯克利分校授出的兩個D.L.I.S.是與Ph.D.相對應的一種專業學位[2]。D.L.S.和D.L.I.S.授予機構的數量稀少,說明這一學位類型的接受程度比較低,不如法學和醫學這類傳統專業學位在行業內部享有非常高的聲譽。再者,D.L.S.本意上是培養高水平的圖書館員的實踐型學位,但實際上二者的區別模糊不清,都是為培養研究者而設[5]。另外,歐美的圖書館學專業教育是以碩士為主,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碩士學位是學生進入圖書館等領域的認可資格證,而博士的培養主要是為教學和科研儲備人才。在這種情況下,與其采用接受和認可程度不高、且界線模糊不清的D.L.S.這種專業學位類型,不如使用具有良好普適性的Ph.D.,或其他認可程度高的相關學科的專業學位,這樣更有利于就業。除此之外,D.A.和D.Sc.的授予,與Ph.D類似,都是概括性強、適用范圍較大的學位類型,只是學校的背景或傳統學術專業側重于文理不同方面,所以會選用D.A.或D.Sc.。而唯一的一個圖書館學相關的D.Min.是由美國跨教派神學中心(Interdenominational Theological Center)授出的,這與其機構背景息息相關。而與圖書館學貌似沒有聯系的D.M.A.,是因為研究涉及到具體的音樂圖書館或音樂方面的文獻整理等內容,屬于音樂藝術相關的圖書館學研究,所以授予了D.M.A.。
4.2歐美圖書館學博士學位類型的年代分布

表6 1925-2013歐美圖書館學博士學位類型的年代分布統計
如表6所示,在斷代分布上,Ph.D.于五個斷代內均有分布,且其數量的漲落趨勢與論文數量在整體上的發展走向類似。說明Ph.D.是應用普遍并且一直以來都為人所接受的一種學位類型,不僅數量上占有優勢,而且時間上也有很好的持續性。D.Ed.除最早的斷代無分布,其余四個斷代也均有分布。D.Ed.的創設與采用都要晚于Ph.D.,但其一經采用就在數量和時間上保持了較穩定的持續性,說明D.Ed.在圖書館學相關領域中是一種常見且被廣泛接受的專業學位類型。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博士學位最早是由哥倫比亞大學在1956年授出。與D.Ed.相比,D.L.S.和D.L.I.S.集中分布于中間三個斷代內,1965-1989這一斷代數量最為集中,之后迅速下滑,在21世紀已經鮮有使用。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可能與上述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學位使用范圍不廣泛的原因相關。這一學位類型本身使用的機構就不多,而作為使用這一學位類型的主要機構,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學院的關閉無疑是雪上加霜,讓這種學位類型基本上失去了通行于世的中堅力量。因而,進入21世紀,D.L.S.和D.L.I.S.已經很少見,更多是其他相關學科的專業學位類型,這從管理學、音樂藝術學、文科、理科等專業學位數量主要零星分布于后兩個斷代內就可以觀察出來。雖然數量不多,但這類型的認可程度要比D.L.S.和D.L.I.S.更高,容易被社會接受,有利于學生的就業。
1928-1930年,GLS的成立、芝加哥學派的興起和第一個圖書館學博士學位的授出,標志著圖書館學進入科學研究的時代,圖書館學作為一門學科,開始具有了科學屬性。此后經過80多年的累積,圖書館學博士學位論文的數量已達到一定規模。而博士教育是國際上公認的正規高等教育的最高層次,博士教育的質量和數量反映出一個學科的發展水平。因而我們可以從圖書館學博士學位論文的數量分布看出近百年來圖書館學學科的發展態勢:縱觀整個時間軸,近一半的時間(前40年)內,圖書館學研究發展是非常緩慢的,經歷了很長時間的探索期。隨后經歷了劇烈變化,一度達到繁榮,并趨向于穩定。可是這種穩定是相對的,大大小小的起伏漲落不斷涌現,這說明影響圖書館學研究的新的不確定因素也在不斷出現,所以由此導致圖書館學研究發展的變化,并且這種變化可能還會一直持續下去。在歐美圖書館學博士教育發展過程中,美國的博士教育機構與博士論文數量占據絕對領先地位。而高校則是培養圖書館學博士和出產博士論文的中堅力量。雖然經歷近百年的發展,但圖書館學博士教育的發展速度比較緩慢,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甚至授予的博士學位類型中,都難以再尋找到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博士學位(D.L.S.和D.L.I.S.)。博士培養機構更愿意使用Ph.D.、D.M.這類社會接受程度高的學位類型,這樣更利于學位申請者就業。這說明在學科社會公認度方面,圖書館學的學科地位并不高。圖書館學影響力究竟如何,還需要我們對其相關學科、研究主題、研究方法和引用情況進行深度分析。這些內容本研究已經另有論文予以說明。
(來稿時間:2016年2月)
參考文獻:
1.范并思等.20世紀西方與中國的圖書館學——基于德爾斐測評的理論史綱[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
2. Bobinski G S. Doctoral Programs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J]. LIBRARY TRENDS,1986(1):697-714
3.鄒海燕.美國專業博士及其培養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05(2):41-44
4.徐曉云.美國的哲學博士及其他博士(下) [J].外國教育資料,1993(3):46-51
5.尚月.中美圖書館學情報學教育比較研究[D].成都:四川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分類號〕G649
〔作者簡介〕楊志剛(1982-),男,博士,江蘇大學科技信息研究所講師,發表論文20余篇,研究方向:電子信息資源建設與網絡化信息服務;劉竟(1980-),女,博士,江蘇大學科技信息研究所副教授,發表論文10余篇,研究方向:信息組織及管理;張新興(1982-),男,博士,廣州大學圖書館館員,發表論文20余篇,研究方向:信息資源建設。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歐美圖書館學博士學位研究課題分析”(項目編號:09CTQ006)的研究成果之一。
Analysis of the Time Distribution, Conferred Institutions and the Degree Types on Library Science Doctor's Dissertations from Europe and America
Yang Zhigang1Liu Jing1Zhang Xinxing2
( 1. Scientifc Information Institute ; 2. Guangzhou University Library )
〔Abstract〕3973 doctor's dissertations data from 1925 to 2013 in PQDD database were used as data sour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se dissertations distribution in quantity, time, institutions and degree types. The result show that doctor's dissertations of library science from Europe and America published fewer dissertations in the early period, rapidly grow in the middle period, and develop slower than middle period in recent period. Furthermore, the development and status of library science has also infuenced the graduate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production of dissertation which time layout consistent with the tendency of economic and information scientifc revolution. Meanwhile, the sum changes between degree-awarding institutions and dissertations are synchronous, and doctor research of library science stably developed in 89 years. Besides,although training institutions sum is generally increasing, the average sum growth of doctor graduates and outputs isn't obvious. The general degree granting types are Ph.D., D.Ed and D.M.. D.L.S. and D.L.I.S. are not adopted widespread .
〔Keywords〕Library scienceDoctor's dissertationsLibrary science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