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日娜
(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院 廣州 510006)
?
“赤腳圖書館員”形象解構
——東南亞圖書館服務精神探析
蘇日娜
(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院廣州510006)
〔摘要〕“Barefoot Librarian”概念首次出現在1973年12月馬尼拉舉辦的第二屆東南亞圖書館員會議的開幕式上,進而在整個東南亞地區開始了“赤腳圖書館員”的圖書館服務運動。東南亞在全球的圖書館事業發展中并非發達地區,但是依靠一群默默貢獻并立志于圖書館事業的人們,用特殊的方式支撐和推動東南亞文化事業的發展。文章在簡要梳理東南亞圖書館事業發展史的基礎上,對近些年來東南亞圖書館事業取得的進步以及圖書館人所作的努力進行歸納和分析,探論“赤腳圖書館員”如何一步步將“鞋”穿在腳上,腳踏實地,服務讀者。
〔關鍵詞〕東南亞圖書館事業赤腳圖書館員圖書館社區運動圖書館服務
〔引用本文格式〕蘇日娜.“赤腳圖書館員”形象解構——東南亞圖書館服務精神探析[J].圖書館,2016(7):38-42
明代唐寅在《燒藥圖》中寫道:“人來種杏不虛尋,仿佛廬山小徑深”,同一時期的李時勉又云:“遺跡尚存仙路杏,只應懷古獨含情”。古人對杏林良醫留下贊頌,現今看來杏林依舊可循,但其中幽遠情誼在時間更替中不再清晰。杏林,是古代對醫界的頌稱[1],風雅而端正。其中對“赤腳醫生”的感懷和延續也止于上個世紀末。“赤腳醫生”形象在中國不難理解,“赤腳圖書館員”這樣的稱呼卻從未耳聞。諸如“赤腳醫生”的職業稱呼還有“赤腳律師”,三者職業指向相差甚遠,但其指代涵義幾乎相近。
“赤腳圖書館員”譯自英文詞匯“Barefoot Librarian”,“Barefoot”釋意為“赤腳的”[2]。中國古代對其也有相應解釋,宋代對婢女的稱呼即為“赤腳”,見于宋陳元靚《事林廣記續集·綺談市語·親屬門》:“婢:赤腳。”[3]市井對賭徒輸光賭資,也謂“赤腳”,見于《切口·小癟三》:“赤腳:賭博輸完賭本也。”[4]西方宗教歷史對其含義有兩種截然相異的解釋,一為“虔誠”,二為“屈辱”。《圣經》中一是指古猶太教的宗教行為,表示對上帝的虔誠和敬畏,當聆聽上帝指令時,必須脫掉鞋子,赤腳站立,登上帝的山或壇也要赤腳,以示虔誠;二是指古猶太民族習俗,表示屈辱,上帝讓以賽亞赤足行走三年,以此作為埃及必蒙受屈辱的預兆[5]。引申意賦予了詞匯更深邃的內涵,本文通過文獻調研法對“Barefoot Librarian”所代表的形象探析,分析其背后所描述的東南亞地區圖書館事業發展過程中所體現的圖書館服務精神。據The Barefoot Librarian:Library developments in Southeast Asia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Malaysia 一書的作者Wijasuriya,DEK ,LHT 和RN在書中寫到:之所以將“赤腳圖書館員”作為該書題目,是為了說明東南亞地區整體的一個貧困狀態[6]。一方面,客觀記錄闡述當時東南亞地區的圖書館事業狀況;另一方面,希望可以督促圖書館理論與實踐領域的圖書館人可以共同提升對圖書館事業的重視。赤腳的,字面理解為不穿鞋的、光著腳的,引申為貧困、赤貧之意,該書作者在對“Barefoot Librarian”的理解基礎之上,形象生動地將此概念具體化、公共化、完善化。該書完成于1975年,當時東南亞地區圖書館事業發展基本處在百廢待興的環境下,較于今日,已過去四十年,這期間,經濟水平的逐步提升,公眾意識和權利的覺醒,使得這一廣大區域的圖書館事業得到了有力發展。
從某種程度上說,東南亞整個地區的人口比例構成發展變化與中國大陸地區有相似之處,在60-80年代,農村人口占據總人口的大部分,而在城鎮化加速發展的今天,據2014年中國人口普查統計,中國城市人口比例已經達到總人口的54.7%[7];整個東南亞地區人口比例分配分屬三個層次[7],平均來看,新加坡為代表的層級國家城市化率基本均高于70%,印尼為代表的層級國家城市化率基本在40-60%之間,以老撾為代表的層級國家的城市化率在20%-40%之間[8],綜合整個東南亞地區,與中國的城鎮化人口比例基本持平。東南亞地區基本一半是海洋國家,一半是海島國家,各個國家的發展水平參差不齊,經濟懸殊,國家內的城市間極端不平衡發展,與中國這樣的多民族、多人口、多省市經濟發展水平不一的情況有可類比之處。國家的總體經濟收入比例中,除新加坡個別情況之外,其余大部分國家均以農業為主。地勢、環境、殖民歷史的特殊性,造成了東南亞地區的文化發展較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發展水平處于滯后地位。近些年,經濟水平的好轉帶動了文化發展水平的穩步提升,大部分的東南亞地區國家對圖書館事業的重視程度逐年增加,在以新加坡、馬來西亞為首的圖書館事業的帶動下,東南亞地區國家間的地域合作性、幫扶性、創新性均得到顯著增長。
2000年前后,東南亞地區為了解決經濟貧困與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并付諸實踐。其中,泰國推行的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為重點的鄉村綜合開發政策、推動小城鎮的開發建設政策,印尼政府開展的以社區為內驅動力的發展國家社區建設項目(National Program for Community Empowerment)[6]等,這些項目帶動圖書館社區運動、城市圖書館事業、鄉村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又得到了一次扎實有力的邁進。這也為“赤腳圖書館員”的內涵賦予了新的解釋,圖書館服務不僅僅是70年代前后的貧困狀態下財力、人力、物力緊缺的情形,而是在民眾的信息素養逐步有效改善后的基礎之上,呈現了欣欣向榮的圖書館服務面貌。
3.1“赤腳圖書館員”概念緣起
1973年12月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舉行的第二屆東亞圖書館員會議的開幕式上,會議大使Leticia R Shahani(萊蒂西亞·瑞·沙哈尼)在開幕講話中第一次闡述了“赤腳圖書館員”(Barefoot Librarian)的概念[6]。
隨后,書籍The Barefoot Librarian:Library developments in Southeast Asia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Malaysia(以下簡稱The Barefoot Librarian)的出版,將此概念進行引申解釋。作者認為“赤腳圖書館員”的命名不僅僅反映了整個東南亞地區的貧困現狀,更多的反映了公眾和政府對圖書事業的態度和意識。“當下的圖書館政策和規定仍然主要面向社會精英階層,受過教育的少數人才會有資格訪問圖書館”,“而這本書旨在希望逐步改變東南亞地區的這種狀況:無知、 偏見和貧窮已經成為了長期叛亂、沖突和政治動亂的溫床。”[6]
本書的出版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Henry Scholberg 在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1975年36期發表評論:“這本書以形象動人的標題命名,‘開墾’了一片曾經沒有被‘耕種’過的領域。”[9]Book Review Index 1970-1972年將本書列入,并附有簡要介紹:“本書考察了東南亞地區的圖書館服務和需求,特別是在馬來西亞,書中涉及九個章節關于東南亞環境、 圖書館發展、高校圖書館、專業圖書館、圖書館專業協會、圖書館教育和圖書館合作等。”[10]之后數十年中,“赤腳圖書館員”的形象定位就逐步固化在東南亞圖書館事業當中。
3.2東南亞行政區域
東南亞,習稱“南洋”,是亞洲東南部一些半島和島嶼的總稱。由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組成,位于亞、澳兩大陸之間的過渡帶,陸地面積450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750萬平方公里。現包括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文萊、東帝汶等11個國家和地區。氣候屬熱帶季風類型,水熱資源豐富,干、濕季明顯,宗教以佛教為主。不少國家的居民中,華人占比大。東南亞各國經濟增長較快,但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等國經濟水平仍較低[11]。16-20世紀,除泰國外均成為歐洲強國的殖民地。1983年后全部獨立[12]。本研究所指東南亞地區范圍包括一般意義上的東南亞行政區域,即上述的11個國家。
從最初的東南亞發展歷程來看,東南亞圖書館事業發展伴隨著殖民統治時期變化起伏。The Barefoot Librarian一書的作者從東南亞各個國家歷史背景的維度進行審視,大致分為形成時期、 殖民時期、 破壞時期、重建時期。

表1 16至19 世紀東南亞地區被殖民國家列表[13]
從表1中可以明顯看到,除泰國之外,其他國家均經歷過被統治時期。殖民活動常常伴隨著侵略、欺凌和對歷史文化的破壞,但是伴隨殖民活動帶來的優勢不言而喻,西方經過了文藝復興等一系列文化運動后,才真正催生出了文化繁榮的景象,民眾由此也經過了數十年甚至數百年的文化熏染,在意識和理念上得到了進步,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人文情懷。這些伴隨著殖民活動,理念和技術也在向被殖民地點滴滲透。東南亞地區的大部分國家,在殖民時期前就已經有圖書館的存在,多為宗教和私人圖書館,例如緬甸在英國殖民之前,保存有大量的佛教文獻、珍貴手稿和皇宮藏書,但不幸的是在殖民時期大部分文獻均被摧毀,未能留存[6]。但是在菲律賓,因為1959年耶魯大學神學院圖書館館長Raymond P.Morris 的到來,菲律賓的宗教圖書館得以有了更好的發展,Morris館長對菲律賓進行了為期三周的考察和指導,并走訪調研東南亞大部分國家的圖書館事業,完成諸多相關報告。報告再現當時東南亞圖書館事業的整體面貌,之后,Morris館長依此申請多項資金,用以支持東南亞神學圖書館事業的發展[14]。這些貢獻無法抹去也不可抹去,雖是伴隨殖民活動而來,卻也帶來了積極的力量。
20世紀60年代前后,東南亞地區國家全部結束殖民統治時代,進入百廢待興的階段。圖書館事業由此進入新的篇章,圖書館法律的實施、公共圖書館體系的完善、圖書館專業組織的建立、圖書館教育的發展都開展有序,穩步進行。21世紀初,東南亞地區各個國家已經呈現出發展水平極端化的情形,新加坡、文萊等已經屬于經濟水平發達的國家,菲律賓、印尼屬于中等發展水平的國家,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屬于經濟落后的國家,圖書館事業發展也因此有別。
5.1赤腳圖書館員形象具體化
整個東南亞地區,除新加坡之外,其余國家在獨立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圖書館事業領域并沒有專業的指導圖書館服務的權威機構和團體,圖書館服務領域一直處于被忽略的地位。就馬來西亞而言,這樣的情況止于馬來西亞大學圖書館館長Wilfred J Plumbe 應對措施的開展,他在推動馬來西亞圖書館事業發展的歷程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當時他選擇了一批來自馬來西亞大學的圖書館員專門從事圖書館服務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其中一些人當時所做的貢獻至今還在影響著馬來西亞圖書館服務事業的發展[6]。馬來西亞公共圖書館協會Malayan Public Library Association(簡稱MPLA)屬于一個非盈利股份制的機構,其主要目的是通過在馬來西亞的城市和村莊建立公共圖書館來促進教育和文化。到 1957 年,依靠該機構共有231個圖書館得以建立。雖然這些工作逐漸不被重視,導致發展滯緩,但是MPLA為當時的公眾提供了大量的圖書館基本服務。這樣具有首創精神和慈善性質的機構和事業在過去成為了圖書館服務中的主流,值得推廣的是,這些機構和組織不歸屬于政府主管的性質異于任何國家,其中的經驗對當地以及其他地區都長期有益[6]。在馬來西亞的一些地區,諸如雪蘭莪州、馬六甲海峽、沙撈越和沙巴州(Selangor, Malacca, Sarawak and Sabah)地區的移動圖書館服務,也是在60年代就已存在,雖然當時的條件有限,缺乏財政、文獻、專業人員的支持,但是憑借著圖書館人勵志于此的信念和毅力,移動圖書館服務遍及多個地區。這些“赤腳的”機構和組織的存在轉化為“赤腳圖書館員”的另一種形式,并得以延續。
近些年,依托全球扶貧框架的實施背景,印度尼西亞開展的“社區圖書館”運動由此展開,2001-2010年的十年間,印尼共建成并運作5400個“獨立社區圖書館”,這些圖書館叫做“閱讀花園”(Reading Gardens,from Taman Bacaan)。閱讀花園為所在社區提供書籍、雜志,并且經常舉辦各種閱讀推廣活動[15]。之所以稱獨立,是因為這些閱讀花園的資金全部來源于外部機構,并不依靠任何政府財政支持。閱讀花園的前身是由華人和荷蘭殖民政府下的“文學圖書館”(Balai Pustaka Libraries)所設立的租用圖書館。2001年前后,印尼城市萬隆的“創意文化運動”激發了“圖書館英雄”(Library Heroes)的出現,當時,在年輕人、青年學生中,個人意識、開放、自由、交流的表達激發了大家對個人權利的追求和呼吁。在荷蘭殖民期間,當地印尼人是不被允許進入圖書館,甚至在解放之后的一段時間內,很多印尼人也認為進入圖書館的人需要有一定的學歷。長時間對個人權利的壓制導致了一場權利與自由運動的爆發,同時在網絡、伊斯蘭教和愛國主義的影響下,這場真正“獨立社區圖書館運動”拉開了帷幕[15]。以其中的“讀書花園”為中心,產生了一系列的相關閱讀推廣活動,例如建立相關閱讀推廣網站“1001本書”(1001Buku),組建閱讀小組,宣傳“愛讀書”活動(Love of Reading)等。
“閱讀花園”與上述的馬來西亞公共圖書館協會創辦的基層圖書館以及移動圖書館性質一樣,均是獨立運作,屬于公益性質的機構,這也是“赤腳”的本質內涵,沒有固定資金來源,沒有政府的投入,卻可以在這樣一片熱土上開展得有聲有色,惠及民眾。“赤腳圖書館員”已不再單單是一個鮮明的形象符合,而是流轉其中成為了一個變化的概念,從移動圖書館到圖書館英雄,再到閱讀花園,今天東南亞社區和鄉村的民眾在享受美好的閱讀體驗之時,最應該感謝的是這一群可愛的圖書館人,他們通過了百年的辛苦與智慧成就了現代的“閱讀花園”,其中充滿智慧的轉化,逐漸形成了東南亞特有的“赤腳”圖書館服務精神。
5.2圖書館員形象的世俗化
圖書館員形象歷來是圖書館實踐工作和理論領域探討的從未降溫的主題,也是很多形容詞的集合概念:死板的、僵硬的、呆滯的、死氣沉沉的、老氣的、嚴肅的等等,這些評價印象來自公眾、來自館內讀者、甚至來自圖書館員自身。The Barefoot Librarian 一書的評論者這樣描述他對“赤腳圖書館員”形象的理解:微薄的工資和預算,每天完成循環且枯燥的工作,缺乏一定的技術資格認可[16]。2001年國內學者李春玲對全國81種職業社會聲望分層調查,結果顯示:圖書館管理員排名第64位,被定位為無需技術專長、勞作性的職業[17]。這與工人、商業服務業員工、小個體戶等職業歸屬為一類,不需技術含量,工資水平較低的社會職業類型。相關的研究也都指向共同的問題,經過了數百年,圖書館員的形象認可度在歐美國家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但在當下的中國,改觀差強人意。
《圖書館服務宣言》中并未規定怎樣的服務方式就是百分百正確,也并未要求圖書館一定要開展某項服務,“以讀者需求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18]是《宣言》的核心主旨。東南亞圖書館人懷著對讀者工作的理解,在不斷的嘗試和適應中尋求著最合適的平衡點,沒有保證性的財政支持,沒有政府的干預和主導,圖書館人在開動智慧的同時,腳步幾乎遍布整個東南亞。
6.1圖書館服務意識的困境
“圖書館的讀者服務要遠比相關的服務技術設施更重要”[19],在數字閱讀、碎片化閱讀、快速閱讀盛行的當下,圖書館員的職能定位并不單單是傳統的圖書館工作人員,在與讀者接觸的基礎上,更多扮演著文化教育者的角色。“他們能否在新式的思想方法指導下有所創新和變革,有無更合理的知識結構和新的角色定位,是事關讀者服務能否創新的關鍵。”[19]圖書館員身上所應該賦予的文化教育內涵,要建立在有真摯、熱忱的服務精神基礎之上,只有圖書館員對自身貢獻認可,只有圖書館員對圖書館的重要性認可,圖書館員的服務精神才可能真正體現在日常工作中。
對整個東南亞圖書館事業歷史背景的梳理,有助于理解政策的出臺和實施意義,“意識覺醒化”是近數十年發展的主題詞,具體表現為圖書館服務意識和民眾的圖書館權利[20]意識的逐步公共性、開放性;其次,沒有了戰爭的干擾,物質和經濟水平逐步上升,給文化事業的空前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氛圍。即使宏觀來看,整體的發展是積極、進步、向前,但仍然涌現出諸多問題。圖書館員形象世俗化的認定另一方面說明圖書館員形象的歷來面貌并未有太大突破和改變,難道樸素嚴肅刻板的形象一定與熱忱、智慧、奉獻的圖書館服務精神相吻合嗎?圖書館員作為連接圖書館、圖書與讀者的橋梁時,也一樣可以青春、活力、熱情、真摯并同樣擔當圖書館服務精神。徐建華的研究表明:專業性在圖書館事業發展中的話語權缺失,是造成當今諸多圖書館員刻板印象的根本原因。并且建議:如果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狀況,不僅需要一定的矯正方案的實施,更需要圖書館界樹立起對專業化的信仰[17]。而信仰體現出對學科、對職業價值的理性信服,并內化成一種生活和工作信念。這樣的精神和信念如何樹立?如何強化?這是圖書館學理論和實踐領域趨待突破的問題。
6.2圖書館服務精神的追求
真正的“赤腳圖書館員”的人物存在與否,并非筆者探究主旨,透過該形象挖掘其中的文化背景,讓我們更清晰地還原當時的圖書館發展狀況。讓歷史照進現實,“赤腳圖書館員”所賦予的圖書館員形象是智慧的象征,更是對圖書館服務精神的致敬。將東南亞地區這樣“赤腳”圖書館的情形放在中國,如果沒有任何政府財政的支持,圖書館事業如何起步?而圖書館服務又如何深入到社區和鄉村?這令人難以想象,但又充滿挑戰,中國的圖書館人是否也兼備同樣的智慧,打造出一個又一個“閱讀花園”?
在效率和時間面前,“赤腳”職業已經不屬于這個時代。不論每個個體是否情愿,工作和生活總是推動我們邁步向前。從個體生命的遷徙到文化的交融和碰撞,從文字的出現到印刷方法的改變,到現代一座座舒適寬敞的圖書館拔地而起,文化的腳步從未停歇,相信如此“赤腳”圖書館服務精神的火種永不熄滅。
(來稿時間:2016年2月)
參考文獻:
1.趙法新,胡永信,雷新強, 等.中醫文獻學辭典[M].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 2000:177
2.何恩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 2007:116
3.虞云國.宋代文化史大辭典(上冊)[M].上海:漢語大辭典出版社, 2006:78
4.曲彥斌.中國隱語行話大辭典[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5:88
5.代彭康,陳邦俊.圣經詞典[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9:117
6. Siggins, Jack A .The Barefoot Librarian: Library developments in Southeast Asia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Malaysia[M],London: Clive Bingley, 1975
7. 2014年中國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為54.77%[DB/OL]. [2015-06-12]. http://www.qqjjsj.com/fdcsjzl/46971.html
8. 劉倩倩.東南亞國家城市化發展與城市貧困問題.東南亞國家城市化發展與城市貧困問題.研究報告[J]. 2013(4):16
9. Henry Scholberg. Book Review.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J].1975(36):7
10.Reference Book Review Index,1970-1972.[DB/OL]. [2015-05-09].http://www.emeraldinsight.com/doi/pdfplus/10.1108/ eb048555
11.蔣寶德,李鑫生.對外交流大百科[M].北京:華藝出版社, 1991:926
12.孫文范.世界歷史地名辭典[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96
13. Southeast Asia.[DB/OL]. [2015-04-03] https:// en.wikipedia.org/wiki/Southeast_Asia
14. Paul F. Stuebrenberg.Theological Libraries and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in Southeast Asia[J].An onlin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Theological Library Association,2011,4(1):32-40
15. Haaklev,S.Factors that Contributed to the Community Library Movement in Indonesia[J].Libr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braries & Information Services,2010, 60(1):15-26
16. The barefoot librarian book revies. [DB/OL]. [2015-07-20]http://crl.acrl.org/content/36/6/516.full.pdf
17.徐建華,王翩然.圖書館員刻板印象的形成與矯正研究[J].圖書情報知識, 2015(4):49
18.中國圖書館學會.圖書館服務宣言[J].中國圖書館學報, 2008(6):5
19.李芬林,王小林, 尹瓊, 等.公共圖書館讀者工作[M].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10:244
20.程煥文,潘燕桃, 張靖.圖書館權利研究[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1
〔分類號〕G252
〔作者簡介〕蘇日娜(1989-),女,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院在讀博士研究生,已發文6篇, 研究方向:圖書館史、圖書館學科史。
Deconstruction of Barefoot Librarians' Image ——On the Service Spirit in South-East Asia Libraries
Su Rina
(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 Sun Yat-sen University )
〔Abstract〕The concept of “barefoot librarian” first appeared in the opening ceremony at the Second Conference of South-East Asian Librarians in Manila in December 1973. Then carry out the “barefoot” librarians of library service movement in the entire Southeast Asia area. The librarianship in Southeast Asia is undeveloped. Luckily, it grows up gradually with the special effort of people who contribute silently and aspire for librarianship. This paper inducts and analyzes the efforts of librarian in recent years in Southeast Asia, basing on a brief review of the local library development history. Also, how “barefoot librarians” wear “shoes” step by step elegantly and confdently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Library development in South-East AsiaBarefoot librarianCommunity library movementLibrary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