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東亞,何 寧,王兆波*
(1.青島科技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山東 青島 266042;2.青島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山東 青島 266101)
熱塑性硫化膠(TPV)是熱塑性彈性體(TPE)的一種,具有常溫下高彈性和高溫下熱塑性的特征[1-2]。上世紀80年代美國埃克森美孚公司率先實現TPV的商業化生產,并在汽車、建筑、家用設備、電纜、醫療器械等領域得以應用。
Mullins效應指彈性體在首次形變后發生的軟化現象,通常伴隨殘留形變和誘導產生的各向異性[3]。文獻對Mullins效應的研究通常以填充橡膠和填充TPE為主,另涉及少數結晶性純膠體系[4]。Mullins效應的恢復研究表明,填充橡膠的強度在室溫下僅能部分恢復,在高溫、真空或與溶劑接觸條件下可顯著加速Mullins效應的恢復[5]。目前,文獻中僅報道過TPV拉伸模式下的Mullins效應,而TPV在壓縮和剪切模式下也會產生應力軟化。對TPV壓縮Mullins效應的研究,無論在理論還是在應用方面均有重要意義,但國內尚未見對TPV壓縮Mullins效應及其可逆恢復研究的報道。
本工作研究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丁腈橡膠(NBR) TPV[6]的壓縮Mullins效應及其可逆恢復。
ABS,牌號EX18T,日本UMG ABS株式會社產品;NBR,牌號3305,丙烯腈質量分數為0.35,蘭州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產品;氯化聚乙烯橡膠(CM),牌號CM-135,青島海晶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產品。
NBR膠料配方:NBR 100,氧化鋅 5,硬脂酸 1.5,防老劑RD 1,硫黃 1,促進劑TMTM 1.5,促進劑CZ 1.2。
X(S)K-160型兩輥開煉機和50 t平板硫化機,上海群翼橡塑機械有限公司產品;TCS-2000型伺服控制拉力試驗機,中國臺灣高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產品;CH-10型厚度計,揚州市俊平試驗機械有限公司產品;DZF-6020型真空干燥箱,上海和呈儀器制造有限公司產品;JSM-6700F型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FE-SEM),日本電子公司產品。
在開煉機上將NBR與各種配合劑混煉均勻,下片,制得母煉膠。將ABS和增容劑CM混合物置于165 ℃開煉機上充分熔融塑化,加入母煉膠,動態硫化5 min,下片。將動態硫化膠料置于模具中,在180 ℃平板硫化機上預熱6 min,排氣3~5次,保壓5 min,冷壓8 min后取出,制得TPV。
1.5.1 FE-SEM分析
將試樣置于40 ℃丙酮溶劑中刻蝕4 h,在30 ℃真空干燥箱中干燥24 h,然后在真空下于刻蝕表面上噴涂一薄層鉑,采用FE-SEM觀察其形貌。
1.5.2 壓縮Mullins效應
采用伺服控制拉力試驗機進行循環單軸壓縮測試,應變速率為0.008 3 s-1,一個試樣進行單軸壓縮試驗,另一個進行循環單軸壓縮試驗,根據程序設定依次增大壓縮應變。
特定壓縮應變下每個循環中的應力峰值為最大壓縮應力,每個循環結束時應力為零所對應的形變為瞬時殘余形變。采用Origin 8.0軟件計算內耗,即積分加載-卸載曲線所包圍的面積。軟化因子(Ds)根據公式(1)計算[3]。

式中,W1(ε)為第1次壓縮至給定壓縮應變所需的應變能,即第1次加載曲線以下的面積;Wi(ε)為第i次壓縮至給定壓縮應變所需的應變能,即第i次加載曲線以下的面積。損耗因子(tanδ)用每個循環中的內耗與應變能的比值表示,即滯后圈面積/壓縮曲線下的面積。
1.5.3 可逆恢復
試驗前,將試樣放入100 ℃烘箱中退火30 min,取出后冷卻至室溫,測定試樣厚度,記為h0。在應變速率為0.008 3 s-1的條件下對試樣進行第1次循環單軸壓縮試驗,壓縮應變依次增加,然后將試樣分別在室溫(23 ℃),40,60,80,100,110,120和130 ℃下熱處理30 min,冷卻至室溫,測定試樣厚度,記為h2。按相同應變速率和壓縮應變進行第2次循環單軸壓縮,采用公式(2)計算壓縮永久變形K。

式中,h1為壓縮至最大應變時試樣的厚度。
TPV刻蝕表面的FE-SEM照片如圖1所示。從圖1可以看出,NBR粒子均勻分散在TPV刻蝕表面,其粒徑為10~15 μm。這是由于TPV表層中的ABS被選擇性刻蝕去除。

圖1 TPV刻蝕表面的FE-SEM照片
TPV單軸壓縮及循環單軸壓縮應力-應變曲線如圖2所示。從圖2可看出:壓縮應變一定,隨著壓縮次數增加,TPV所需最大應力下降,出現明顯應力軟化,即Mullins效應,且在卸載時存在瞬時殘余形變;當壓縮應變超過之前壓縮應變后,壓縮應力-應變曲線又返回到與單軸壓縮相同的路徑,說明之前的壓縮對后續更大壓縮應變的壓縮應力-應變行為影響很小。

圖2 TPV單軸壓縮及循環單軸壓縮應力-應變曲線
不同壓縮應變下壓縮次數對TPV最大壓縮應力的影響如圖3所示。從圖3可看出,在相同壓縮應變下,TPV的壓縮應力在第1次加載-卸載循環中達到最大,在第2次加載-卸載循環后顯著下降,在此后的壓縮過程中,壓縮應力下降趨勢減小;壓縮應變越大,PTV的應力軟化越明顯。

圖3 不同壓縮應變下壓縮次數對TPV最大壓縮應力的影響
為解釋填充橡膠單軸拉伸時的應力軟化現象,Mullins與Tobin提出一種物理模型[7],對于發生應力軟化的材料,其微觀結構可視為硬相與軟相的復合體系,材料的破壞程度取決于材料拉伸過程中的最大應變。應力軟化的程度與材料的異質性有關,異質性越大,應力軟化效應越顯著,即異質性是Mullins效應的“放大器”[8]。TPV壓縮Mullins效應的形成機制及恢復模型如圖4所示。TPV中樹脂相ABS為硬相,橡膠相NBR為軟相,結合圖1所示刻蝕表面,可將其微觀結構簡化成如圖4中a所示模型,內部球形粒子為NBR,外殼為ABS樹脂層。TPV的強度主要由樹脂相ABS決定[9],在初次被壓縮時,赤道附近(如圖4中b陰影部分所示)的樹脂層由于受力最大而產生明顯塑性形變并消耗較多能量[10];去除外力時,樹脂相在壓縮過程中產生的塑性形變僅部分恢復(如圖4中c所示),并產生較大殘余形變;在固定壓縮應變下的后續循環壓縮中,樹脂相對形變時所需應力的貢獻較小,大部分應力由軟相形變產生,所需應力降低,因此最大壓縮應力在第2次壓縮后下降緩慢;當壓縮應變超過先前施加在試樣上的最大應變后,樹脂層發生較大程度的塑性形變(如圖4中d所示),且由此產生的壓縮應力顯著提高。

圖4 TPV壓縮Mullins效應的形成機制及恢復模型示意
不同壓縮應變下壓縮次數對TPV瞬時殘余形變的影響如圖5所示。從圖5可看出:壓縮應變一定,隨著壓縮次數增加,TPV的瞬時殘余形變僅輕微增大;隨著壓縮應變增大,TPV的瞬時殘余形變顯著增大。這是由于在第1次壓縮時,外力作用使樹脂相發生塑性形變,卸載時,橡膠相的恢復應力通過界面傳遞給樹脂相,在常溫下樹脂相的塑性形變只能恢復一部分,并由此產生殘余形變,如圖4中c所示;壓縮應變增大時,樹脂相發生更大且在室溫下難以恢復的塑性形變,并由此產生更大殘余形變,如圖4中e所示。

圖5 不同壓縮應變下壓縮次數對TPV瞬時殘余形變的影響
不同壓縮應變下壓縮次數對TPV加載-卸載循環過程內耗的影響如圖6所示。從圖6中可看出,壓縮應變一定,在第1次壓縮時TPV的內耗達到最大,在第2次壓縮時內耗大幅下降,在之后循環壓縮中,內耗略有減小。這是因為在第1次壓縮時樹脂相發生塑性形變,大分子之間發生滑移,需要消耗較多能量克服內摩擦力,同時橡膠相在變形過程中由于粘彈行為而產生內耗。第2次壓縮時,由于樹脂相已經發生塑性形變且難以徹底恢復,此時的內耗主要由橡膠相的粘彈行為產生,因此只需相對較小外力即可達到同等壓縮應變,所需能耗較小;當壓縮應變增大,樹脂相發生較大塑性形變,所需能耗顯著增大。

圖6 不同壓縮應變下壓縮次數對TPV內耗的影響
不同壓縮應變下壓縮次數對TPVDs的影響如圖7所示。從圖7中可看出,壓縮應變一定,隨著壓縮次數增加,TPV的Ds增大,應力軟化現象增強;隨著壓縮應變增大,Ds減小,這是因為之前壓縮應變時TPV已經發生部分軟化,導致之后壓縮應變時的應力軟化效應減弱。

圖7 不同壓縮應變下壓縮次數對TPV Ds的影響
不同壓縮應變下壓縮次數對TPV損耗因子(tanδ)的影響如圖8所示。從圖8中可看出:壓縮應變一定,第1次壓縮時TPV的tanδ最大,第2次壓縮時tanδ顯著減小,后續循環壓縮中tanδ逐漸減小,這是因為第1次壓縮時樹脂層發生塑性形變需要消耗較多能量,tanδ較大,后續壓縮時樹脂層已發生過塑性形變,tanδ主要由橡膠相決定;壓縮次數一定,隨著壓縮應變增大,tanδ增大,這是由于壓縮應變增大,樹脂相的塑性形變增大。

圖8 不同壓縮應變下壓縮次數對TPV tan δ的影響
熱處理條件下填充橡膠Mullins效應具有一定的可逆性。通常情況下,Mullins效應的“治愈”程度可用熱處理前后兩條應力-應變曲線的靠近程度進行直觀考察,也可通過固定應變下的應力或永久變形的恢復程度進行考核[5]。不同熱處理溫度對TPV單軸循環壓縮中Mullins效應可逆恢復的影響如圖9所示。從圖9可看出:第2次循環壓縮時TPV的壓縮應力明顯小于第1次循環壓縮;隨著熱處理溫度升高,TPV第2次壓縮時的壓縮應力增大,且熱處理溫度為110 ℃時,兩次循環壓縮的應力-應變曲線最接近,這表明110 ℃熱處理后TPV壓縮Mullins效應的恢復效果最佳;熱處理溫度超過110℃后,TPV的壓縮應力減小且兩次循環壓縮的應力-應變曲線距離變遠。

圖9 熱處理溫度對TPV循環單軸壓縮中Mullins效應可逆恢復的影響
第1次循環單軸壓縮后,TPV分別在23,40,60,80,100,110,120和130 ℃下熱處理30 min,測得其壓縮永久變形分別為22.5%,16.1%,11.3%,6.3%,2.3%,-2.8%,-11.8%和-12.9%。由此可知,23 ℃下放置30 min,TPV的壓縮永久變形較大,表明TPV的形變可逆恢復能力較低;隨著熱處理溫度升高,TPV的壓縮永久變形減小,表明升溫后,發生塑性形變的樹脂層可逆恢復驅動力增強,橡膠相的恢復力也增強,TPV形變的恢復能力增強;當熱處理溫度為110 ℃時,TPV的壓縮永久變形小于零,之后隨著溫度升高,壓縮永久變形負增大,此時試樣的尺寸恢復至略大于初始厚度,這是因為較高溫度下TPV中樹脂相在橡膠相作用下發生大分子鏈的粘性流動,試樣變形。
結合圖3和4可知,TPV在第1次壓縮過程中樹脂相產生明顯的塑性形變,分子鏈之間發生滑移,所需應力較大,意味需要消耗較多能量來克服分子之間的內摩擦力,從而導致TPV的最大壓縮應力較大。當熱處理溫度低于110 ℃時,第2次循環單軸壓縮后,樹脂相的塑性形變不能徹底恢復,Mullins效應仍存在,TPV的壓縮應力相應減少;圖9(a)和(b)中壓縮應變為50%時,TPV第2次循環壓縮后的最大壓縮應力反而大于第1次循環壓縮,這與試樣的壓縮永久變形有關,第2次壓縮時,同樣壓縮應變下,TPV被壓縮至該應變時試樣的殘留厚度比第1次壓縮時的試樣小,因此TPV中樹脂相的塑性形變也大于第1次壓縮,導致壓縮應力增大;當熱處理溫度高于110 ℃,這時溫度已超過ABS的玻璃化溫度,試樣的殘留取向逐漸減少直至完全恢復,導致高溫熱處理試樣厚度超過初始試樣,在第2次壓縮時,同樣壓縮應變下,試樣壓縮后的殘留厚度反而小于第1次壓縮后的試樣,因此TPV中樹脂相的塑性形變小于第1次壓縮,導致了壓縮應力減小。熱處理溫度為110 ℃時,試樣的厚度雖已基本恢復(如圖4中f所示),但在相同壓縮應變下,其壓縮應力并沒完全恢復,這是由于23 ℃下壓縮應變達到50%后,試樣的形變過大,其內部發生不可逆化學松弛。
(1)NBR粒子均勻分散在TPV表面,其粒徑為10~15 μm。
(2)在循環單軸壓縮過程中TPV出現明顯Mullins效應,且同一壓縮應變下,TPV的最大壓縮應力、內耗和tanδ均在第1次加載-卸載循環時達到最大,在第2次加載-卸載循環時顯著下降,此后呈緩慢下降趨勢;隨著壓縮次數增加,TPV的瞬時殘余形變和Ds增大;隨著壓縮應變增大,TPV的最大壓縮應力、瞬時殘余形變、內耗和tanδ均顯著增大,Ds減小。
(3)隨著熱處理溫度升高,TPV在第2次循環壓縮時最大壓縮應力的恢復程度增大,熱處理溫度為110 ℃時,TPV壓縮Mullins效應的恢復效果最佳。
(4)TPV中樹脂相的塑性形變及其恢復程度是影響循環單軸壓縮中TPV各項性能的重要因素,熱處理可促進樹脂相塑性形變的恢復,表現為壓縮Mullins效應的可逆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