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竹

周末兒子從寄宿學校回來,短短兩天都是生著悶氣過的。
周五下午他剛回家時,我正在看電視。他一進門就興高采烈的,“媽媽,告訴你一個特大的異常令人興奮的好消息。”“你說話也太夸張了,什么好消息?快說。”我問。
“我的作文肯定又獲獎了。”“真的?”看來是遺傳了我的一點點文藝細胞。上學期已經獲得一個征文大獎了。于是我說,“那我去采購好吃的,好好獎勵你。”兒子說:“別急嘛,若要獲獎還需要你幫忙。”
我有些疑惑,需要我做技術指導?他搖搖頭,比技術指導更輕松呢。只需要幫我將作文發微信朋友圈,讓叔叔阿姨們幫忙拉票,誰的贊最多,誰就可以獲得一等獎。
說完,他將鏈接發給了我。原來是一個教育培訓機構舉辦的《童年趣事》征文活動。
我認真看他寫的作文,全是一派胡話:我的童年趣事有很多,多到什么程度呢?如星星一樣多。我的童年趣事如海灘上的沙子一樣柔軟舒服……一想起就備感溫暖……
全是泛泛而淡,我問他,小時候的趣事全忘了吧?為什么不寫細致一些?他有些不耐煩,“同學們都說用微信拉得票多就行了,不用那么辛苦啦。”我有些生氣。我直接告訴他:“作文不是點幾個贊就可獲獎的,需要真材實料不能弄虛作假。”
他也很生氣:“你不是也經常用微信攢人氣,換獎品嗎?”
我的腦袋“嗡”的一下大了,所謂言行身教,榜樣的力量種下虛榮的種子。的確是這樣,我最初覺得微信圈拉票就是顯示人際關系,鍛煉交際的圈子,讓兒子早點認識到人脈關系的重要性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他要我為他用微信拉票時,我特別積極,想方設法為他爭取更多的紅心贊。
第一次用微信拉票是我單位舉辦一個征文活動,人氣最高的,可獲得獎金一千,太誘惑了。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自我表現的機會,我向來人緣好,交際也不錯,為了讓兒子見識我的“威風”,這個活動我是與兒子一起進行的。
微信開始拉票時,我將自己踩到腳下:辛苦各位加網頁關注,跪求為我十號點贊;再過一會再發信息鏈接:萬能的朋友圈啊,請投我一票吧;再過一會,還差二十個,還差二十個,就第一,遠遠沖在前了……為了保證點贊票數,我甚至在幾個微信群里發了紅包:謝謝各路大神大俠們的幫助,小小紅包代表謝意……
功夫不負有心人,我收獲一千元。我還記得那時候我洋洋自得向他說:“你媽媽我厲害吧,一出手就是冠軍!”
但是從他的談話中可以知道,我為孩子用微信拉票的行為產生了嚴重的副作用,讓兒子以為,主要是能用微信拉票的事情就不用再努力了,只需要父母幫忙就可以成功。
我跟兒子解釋,我這個征文是玩票性質的,跟你的不大一樣。他好像聽不進去,說了句,“同學的爹媽都是很努力幫忙拉票,我是不是你親生的啊。”然后進了自己的房間,“砰”的一聲大力將門關上。
事隔一夜,我還未想到如何說服他放棄微信拉票,他的情緒波動好像更大了。他早餐也不吃就要出門,我問他要去哪兒,他粗聲粗氣地說:“去小姨家,讓她幫我。你以為人人都像你那樣無情嗎?”
看到他摔門而出,我也急起來,沖他背影吼叫:“有本事別回來。”
先生批評我說:“萬物皆有源頭,凡事都要對癥下藥。”
我說:“兒子向來聽你話,那你來做他思想工作,這個微信拉贊不是隨便拉的。你要好好跟他說明白我為什么不愿意再幫助拉票,我是親媽不會害他的。”
先生接著給兒子打了電話。沒過多久,兒子回來了。父子倆在房間里密談了一個多小時。再出來的時候,兒子說:“媽媽,我將那作文重寫。”
晚飯后,我們夫妻二人一起將兒子送到公交車站,看著公交車漸漸絕塵而去,我有些擔心。先生卻笑起來,讓我看兒子發在朋友圈的帖子。只有一句話:感謝爸爸讓我如何做一個真實的人。
原來先生給兒子這樣說:“現在這種所謂獲獎,都是機構為了宣傳效果而設。要依靠拼爹娘,拼朋友,拼人脈,拼人緣才能脫穎而出。而我們是無產階級,你是窮二代,什么都沒有。前兩次你獲獎更多的是僥幸。這次的征文盡管也是教育機構在做廣告,不過既然參加了,就要認真寫好。你若認真寫好了,你要的獎品由爸爸給你如何?微信朋友圈其實就是一個虛擬的世界,所得的亦不過是虛名……你現在正是求學階段,學到的東西能跟著自己一輩子。憑真才實學才能得到更多的人脈關系……所以活著還是真實一些好……”
萬丈高樓平地起,一磚一瓦皆基礎,人生亦是如此,從小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才能建造人生的高樓。不切實際地在虛擬的世界為小孩建造一座成功的空中樓閣,人生之樓會隨時隨地坍塌,傷己傷人。但要讓孩子明白這個道理,還得靈活一點,光是發脾氣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幸好中毒還不是太深,一切還來得及,當然最要感謝的是孩子他爸,說的話讓孩子聽進去,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