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米
周老漢中年喪偶,為幾個子女計一直未再續弦,以一人之力將孩子都拉扯大了。后來,孩子們的孩子都已長大成人,老頭終于松了口氣,于是每日里游山玩水,倒也逍遙自得。別看老頭70好幾的人了,每個月里要爬好幾回香山,北京西北部的山區也基本玩兒遍了。老人身板兒硬朗,腿腳利落,從不服用任何補品,訣竅就是天天吃西紅柿。年輕的時候冬天吃不到西紅柿,就在夏天西紅柿大量上市的時候買一大堆回來做成醬,用瓶子裝起來,寒冬時節每天挖幾勺吃。幾十年的西紅柿吃下來,年逾古稀了臉色還是白里透著紅。
老漢情動
后來,子女們回家看老人,發現老爺子情緒不高,大家也是不明就里——既不缺吃少穿,又沒病沒災,郁悶所為何來?
兒女們跟老人的關系說不上好,也不能說不好,一般般。壯年喪偶,老周也沒給孩子們找后媽,一點工資,自己不講吃不講穿,都用在孩子們身上了,除了管理上粗暴一點,父子、父女關系總還算是過得去的。子女成家、生孩子,一直到孫輩們成家生孩子,老人都拿錢出來貼補他們。所以,幾個子女還算是念他的好的。但也就是念一念而已,除了逢年過節回去聚一下,子女平日里去得也不怎么勤。因此,老人所思所想,幾個做兒女的也懶得去猜想。
直到有一天,老人領了個60多歲的小老太太進家門,并鄭重其事地告知幾個子女:這是我的新老伴兒。
這會兒輪到子女們郁悶了:眼看著自己都快做爺爺和姥姥了,還得給孩子認一個后姥姥、后奶奶??辞闆r生米已經做成了熟飯,小老太太拎包入住是既成事實了,大家郁悶歸郁悶,老爺子的事情他們也不好說三道四的。畢竟,老頭吃著自己的、用著自己的,沒跟他們張嘴要過一分錢。相反,各家有點事情,老爺子還會拿出點來接濟一下。因此,子女們也沒什么借口去干預他的生活。
謝老太
周老爺子領進家門的小老太太姓謝,據謝老太自己說,退休前她是一家醫院的護士長。是不是真做過護士長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太太對所有人都是笑瞇瞇的,說話也是柔聲細氣的,行為舉止頗為得體,一下就贏得了大家的好感。
這點很重要。老爺子是個嚴父,跟子女們溝通起來稍顯生硬。謝老太善解人意,跟人交往會察言觀色,屬于那種會聊天的。同樣的話,謝老太說起來,叫人聽著都那么熨帖。所以,人多的場合基本是老太太說話,老爺子聽著,臉上也是喜滋滋的。
自謝老太進家門后,周老爺子的日子就越發的滋潤起來。清早,老爺子牽著小老太太的手出門,到早點攤喝豆漿吃油條,外加每人一個茶葉蛋。早餐后,兩人到紫竹院走上兩個小時,然后去市場買菜,當然,西紅柿是必買的一個菜。原來老頭一個人的時候吃飯基本是糊弄的,大多數時候是煮點掛面,做個西紅柿雞蛋面。謝老太會做飯,菜肴搞得精致,時常弄個清蒸鱸魚,炒個木樨肉,做個宮保雞丁,老爺子也是食指大動,飯量大增。晚飯后,二老依偎著在院子里散步,謝老太一副小鳥依人的模樣,一點也不輸于年輕人。一時間,周老爺子的幸福指數直線上升。
沒多久,兩人去民政局登記,正式結為夫妻。
都是房子惹的禍
好日子總是過得很快,兩人待一起一晃便是10年。
這天,謝老太跟老爺子商量個事。
老太太只有一個兒子,住在她名下的房子里。如今,老太太的孫子也要成家,萬事俱備,只欠房子了。兒子就一普通工人,手頭不寬裕,更沒有富余房產,只好找老娘幫著想辦法。
老太太更是著急,悠悠萬事,唯孫子的婚姻為大。想破了頭也想不出辦法。有一個法子,就是買房,可首付就得100多萬,老太太決計拿不出那么多錢來,只好跟周老爺子商量這個事。
老爺子也為難。以往的積蓄基本都用在孫輩兒們的婚事上了,手里握著的不過20萬,都湊上也不夠。再說了,兩個人過日子,不能手里一點錢也沒有吧。
老太太蹦出一句:你不是還有房子嘛,還值個兩三百萬吧。
老爺子一愣:合著你跟我住一起,是想算計我的房子啊!當初可是商量好的,沒有財產分割這一說。
老太太生氣了:當初若為了這點財產,我們也走不到一塊兒。這不在跟你商量事的嗎?你這話也太傷人了!
自尊一傷,老太太也不想再過下去了,拎了箱子走人。
走失
子女們再來,沒見著老太太,一問,都恍然大悟。于是都感嘆:人心險惡??!
幾個子女相互會心一笑:老爺子每遇大事不糊涂,關鍵時刻維護了大家的利益。在兒女們眼里,老爺子的這套房子已經是他們的私產了,豈容得外人置喙。
謝老太走后沒多久,周老爺子又恢復了單身時的蕭索,西紅柿雞蛋面又成了主要的食譜。他也作過嘗試,找過兩個老太太,但人家上來就惦記著他的房產,嚇得老爺子輕易不敢再找了。
就這樣過了約有一年。
一天,女兒接到一個電話,是六里橋派出所打來的。民警說,你們家老爺子現在在我們所里,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趕緊過來接他回家。
女兒連忙趕到派出所,民警告訴她,老爺子圍著六里橋地鐵站轉半天了。后來有好心人領他到了我們所里,問他有什么事情,他也說不清楚。
回到家后,老爺子告訴女兒:想老謝了,真的很想。人走了,才想到了她的好。聽老謝說起過,她的房子在角門,離地鐵站不遠,在六里橋坐地鐵,又快又方便。等到了六里橋,他傻了,下去后要來來回回轉好幾層扶梯,都把他轉暈了。
送養老院
女兒把這事跟幾個弟弟一說,大家都嚇一跳,老爺子真要有個閃失,誰都擔不起這個責任。于是一商量,說有工夫多回回家,輪流照看老爺子。
話雖是這么說,但一放到誰頭上都覺得自己家里的事情很多,脫不開身——
女兒是老大,自己家的事情不多,卻也是街道里的文藝積極分子,之前每周回來一趟,搞搞衛生,做做飯,論起來也沒少照顧老人。
老二自己家里事情不多,但夫妻倆每周都要爬爬山,成習慣了,照顧老人是少了些,但10天半個月回趟家還是有的。
老三算起來是最忙的,孫子剛半歲大,兒子、兒媳都要上班,看孩子的任務自然就落在了他頭上。饒是如此,他也沒少照顧老爺子。
老四情況有點特殊,剛退休,剛離婚,在四川找了個女朋友,想到那里發展一下,這點,他覺得哥哥姐姐們是會原諒自己的。
后來姐弟幾個抽時間多回家看看了,但問題似乎沒有解決:老爺子走失的次數更多了。每次都是到了六里橋就不知道該怎么走了。六里橋派出所的人都認識老爺子了。
后來老三提了個建議:他搬過來跟老爺子住,給老人送終。老人走后房子歸他,他給大家一人20萬。
其他人聽后都不說話。但意思很明確:二環邊上一套60多平米的房子,你就給我們那么點錢?老爺子都90了,你能照看他幾年?
最終,商量的結果是送老人進養老院。為照顧老人生活,還在養老院里雇了個護工,每月給800塊錢。
尋尋覓覓
養老院在朝陽區,規模很大,老人很多,還建有醫院,費用倒不是很高,但也不便宜,要進去還得有關系才行。
這天,周老爺子的外孫女驅車幾十里去了養老院。進了姥爺那間房,嚇了她一跳——只見姥爺被綁在了輪椅上,而輪椅跟床腿捆在了一起。老人似乎心有不甘,眼巴巴地望著門外。
外孫女一下淚水奔涌而出。她找來護工:這是什么情況?
護工說,老爺子進來沒幾天,就吵著要出去。無奈院里管理嚴格,大門緊鎖,根本出不去。老爺子只好在院子里轉悠。
沒多久,有人向院方反映:家屬來看老人,這個周老爺子就跟在人家女眷后面,一跟跟出去好一段路,女眷給嚇得不輕。如是數次,院方也感覺要采取點措施。后來,老頭闖進隔壁一間屋子,撫摸著躺在床上的一個老太太:“老謝啊,你原來住在這里啊。你讓我這一通好找!趕緊收拾一下,跟我回家吧。”老太太嚇壞了,又哭又叫的,直到保安進來把老頭弄走才算平靜下來。
院方于是采取果斷措施,白天把老頭綁在了輪椅上,晚上睡覺,就將他綁在床上。好幾次,老爺子內急,等護工給他松了綁,屎尿都已經拉在褲襠里了。
面對外孫女的問詢,護工說,每月付800元雇她看護的老人有6個,基本就是給打打飯、洗洗衣服,過一定時間來看看有什么需要。如果要24小時照看,每月得付4000元?!岸?,你姥爺這樣的,晚上睡覺還得綁在床上,要不,趁我睡著,老爺子半夜起來跑隔壁找老太太,出了事情誰也負不起這個責任?!?/p>
條條道路通角門
外孫女聽了頓時語塞。交養老院的錢,加上雇24小時的看護,得小1萬塊錢了。刨去老爺子的退休金,子女們每人每月至少要貼1千塊錢。這點錢,想讓她老媽和幾個舅舅們拿出來,那就很難了。老人原來還有20多萬塊的儲蓄,但謝老太走后的3年里,這點錢基本叫那些養生機構給折騰沒了。為了保護大家的利益,子女們把老人的儲蓄存折收走了。
外孫女一時也沒什么辦法好想,于是給老人松了綁,扶他站起來:“姥爺,我陪您出去走走?!?/p>
老爺子原來腿腳很利索,每天一早都要去紫竹院走一大圈的。這樣綁了將近一個月,走起道來竟是晃晃悠悠,得扶著墻才能走動。外孫女看了一陣心酸。
養老院占地很大,過道很長,且峰回路轉,出口也多。
到了一個出口,老爺子站定后,用神秘的口氣對外孫女說:“看見了嗎?這里每個出口都通著角門?!?/p>
外孫女終于忍不住了,她靠著墻,哭了起來。
她知道,角門如果算是一道門,已經對自己的姥爺永遠地關上了。
姥爺就這樣每天被綁著,暗自想著一個叫角門的地方,度過余生。
單身老人心中的門
少時夫妻老來伴。
這句話很多人都懂,但其中的道理,若不是自己親身經歷,未必會有很深的體會。
這是說那些夫妻相伴到老的。那些由于各種原因人生半道上失去伴侶,為孩子、為生計考慮一直沒有續弦的人,當他們步入老年,兒孫們都有自己的生活,除了鄰居,連個說說話的人都沒有,形單影只,靠電視打發時間。有人,尤其是他們的孩子,考慮過他們的情感生活嗎?
齊白石80多娶了個20多的女孩,還生了孩子,一時傳為佳話:老爺子行,雄風猶在!名畫家的生活端的是大開大合。
楊振寧82歲娶了28歲的女子,很多人也是羨慕:不愧是獲諾貝爾獎的,情感生活如此豐富多彩。
可這事情到了普通人家,似乎就變味兒了。一個單身老人,就算找了個年齡相仿的異性,孩子們的反應也是各種各樣。有好點的,對老人的選擇不置可否,只是回老人家里相聚的次數更少了。有反應過度的,從此就不再上老人的門了。反應最極端的,就是干脆又罵又轟,拆散了算。
像周老漢子女們的反應,還屬于是比較好的那種。
但是,真心替單身老人想的,真的很少見。大多數人認為:已經是這把年紀了,能吃能睡,沒病沒災,子孫滿堂,那就是幸福的晚年了。臨了還鬧出個黃昏戀,多數做子女的就認為老人越老越沒個樣,老不正經,為老不尊。周老爺子的外孫女說,如果母親和幾個舅舅真把謝老太當自家人,就會反過來勸老爺子:她是真的沒轍了,大家坐下來好好想想辦法,事情也就不至于會走到這一步。
人年紀越大,就越像個小孩,身心益發脆弱,越想有人陪伴。這就是所謂的“老小孩”。一般情況下,最好的伴侶當然是歲數相仿的異性。他們都有過婚姻生活,有過與異性相伴的美好回憶,都明白相濡以沫這件事情。待到生命中的最后一程,遇上一個合適的人,情感之門重新開啟,生活又煥發出光彩。
可惜,不少子女的所作所為,把老人的這扇情感之門關上了。
(編輯·宋國強)
feimi2002@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