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寶懷
淺談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幾點措施
文/汪寶懷
數學練習課中有效的練習設計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措施,是實施素質教育中一個值得認真深入研究的課題。下面就如何上好數學練習課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1)要深入鉆研課標,準確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識結構中的重點和難點。
(2)要深入研究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必須符合學生思維特點和認知發展的客觀規律。
(3)練習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設計練習課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要求,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確定練習內容,并對練習進行科學的設計。首先要安排鞏固性練習,然后是發展性練習,擴展知識的應用范圍,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最后是綜合練習,溝通新知與其他知識的縱橫聯系,促進知識網絡的形成,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1)練習課必須突出重點、抓住關鍵。要根據知識的結構特征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及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精心設計練習,做到由淺入深,有層次有坡度,環環相扣,教學節奏明快。
(2)練習課的課堂設計要合理地選擇范例和練習題。一要典型,有助于鞏固和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有助于提高解題的能力。二是難度要適當,選題難度太大,超出大部分學生的思維承受能力,將影響課堂教學的進行,過多不利于激發學生思維動力。三是要通過多層次的練習,使學生在簡單運用、綜合運用、問題解決、擴展創新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識,能力得到發展。同時也要照顧到全班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水平,使他們都獲得成功的喜悅,情感得到滿足,有收益。如果練習設計只是簡單地重復同類型的題目而沒有層次性,不但得不到知識的鞏固,更達不到理想的效果。練習設計不但要考慮教學內容,也要考慮小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認知能力,每一步都要做到“讓學生跳一跳剛好摘到”的效果,使優生或后進生都能獲得練習的最佳效果。
練習課的設計不能只以學生做了多少道習題為標準,更重要的是學生學會了多少知識,是否學會了自我學習、練習的方法,機械重復性的練習,枯燥乏味,不僅影響教學效果,而且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練習課的習題應該注意“少而精”。要想精練,練習的設計就要以一當十,以少勝多,抓住有代表性,有典型性的習題來練。練一題,管一類,重在讓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力求以數量相對較少的練習獲得知識的全面到位,方法全面掌握,智力能力有效提高,從而達到練習的優化,以少勝多的目的。如果沒有精心的設計練習,而只是出大量的與教學內容針對性不大的習題,使用雜亂的“題海戰術”,即使花費的時間很多,做的習題不少,也不會得到很好的效果。如果題目沒有層次性,學生不感興趣,也沒什么價值。而太偏或太難的題目也不適合學生,小學生本身的知識不多,更會使一些學習困難的學生對學習產生畏懼,厭倦數學,這也是一節數學練習課最失敗的地方。
小學生特別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的有意注意自控性較差,許多時候還是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因為練習課沒有新授課有吸引力,學生容易無所謂,容易心不在焉,容易紀律松散。怎么辦?可以從形式入手,有意的設置一些非數學信息的內容,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再巧妙地把學生引入數學學習的情境。如題目書寫,重點難點處顏色可鮮艷一點,呈現方式也可豐富一點,可以化靜為動,可以分步出示,可以打破題型結構設置懸念,可以加入必要的故事情節,如幫小鴨找媽媽,請你給下面的花配上葉子,啄木鳥治病,搶占高地勇奪紅旗等。如果少了這些形式,學生的學習容易平淡無味,尤其是低年級學生,講話者多,做小動作多,……老師上課心情不好,聽課者心情也沉重。聽完課,總感覺上這節課的意義不太大,似乎優秀生依舊那么優秀,學困生依舊那么學困,他們的認知水平濤聲依舊,“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新課標理念得不到落實。練習方式多種多樣才能使學生保持比較持久的注意力,習題要富有思考性,操作性、靈活性、迷惑性,真正做到讓每一個學生動起來,讓學生“思維”飛起來,只有讓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才能產生學習欲望和學習興趣,從而產生強大的學習動機,這時學生即便遇到困難,也會去克服困難,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使練習產生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上低年級的練習課,可以把所有的習題貫穿在一個童話故事中,老師在上課之前要做個有心人,根據練習課的內容性質編寫相應的故事和游戲。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在練習課中,讓數學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以學生的生活經歷為主線,營造豐富的、生動的、真實的數學學習氛圍,賦予數學學習活動鮮活的現實意義。這樣學生不但會感覺到數學的親切,更會對此產生興趣。練習的內容設計要從學生的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尋找富有生活情趣的數學習題,讓他們體驗到數學的內在價值,做到學以致用,從而激發學生探索欲望。促進學生和諧地發展。解決問題與常規練習的主要區別之一是:練習著重尋求答案,而問題解決著重解決問題的過程,著重如何尋找創造性的方法。那就必須要在練習課中,邊鞏固知識,邊有機地滲透學習方法,掌握學習策略。有位名家說得好:如果知識背后沒有方法,知識只能是一種沉重的負擔;如果方法背后沒有思想,方法只不過是一種笨拙的工具。那種“機械性”的重復練習的確是枯燥無“味”,也枯燥無“為”,不能達到提高學生數學素質的效果。數學的價值在于它的實際應用方面,只有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才是數學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因而應該讓實踐“占據”課堂一席之地。
在數學練習課中,每一個小小的練習都要考慮它的作用、目的、是否必須要練習、是否有效……只有設計出真實有效的練習,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要上一節高質、高效的練習課,需要教師精心地研究教材,備學生,做到“情趣”并茂,又要拿捏分寸,其難度不亞于備一節新授課。我們應該充分理解練習課的思想和原則,讓練習課成為進一步成長的又一個平臺。
(作者單位:江西省彭澤縣浪溪中心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