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芳
(山東省臨沂衛生學校,山東 臨沂 276002)
中職生心理健康探索性調查分析研究
劉文芳
(山東省臨沂衛生學校,山東 臨沂 276002)
對臨沂衛生學校學生進行癥狀自評量表(SCL-90)測試,并以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作為測試材料,對學生心理健康現狀進行科學分析,發現中職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通過探尋適合中職生實際的心理品質研究新途徑、新方法,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使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顯著提高。
中等職業學校;心理健康;調查分析
1.1研究對象
臨沂衛生學校2011—2014級全體在校生,年齡14~19歲。
1.2研究內容
對學生進行癥狀自評量表(SCL-90)測試,以華東師范大學周步成教授1991年修訂的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ental health text,MHT)作為測試材料。
1.3研究方法
為了解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課題研究人員向臨沂衛生學校2011—2014級全體在校生發放調查問卷5 972份,收回有效問卷5 127份。包括男生1 231人,女生3 896人。其中,2011級1 445人(男生302人,女生1 143人);2012 級1 220人(男生331人,女生889人);2013級1 469人(男生344人,女生1 125人);2014級993人(男生254人,女生739人);雙親家庭學生4 291人,單親家庭學生836人(男生378人,女生458人)。父母雙亡者的問卷視為無效問卷。
2.1調查結果
2.1.1 SCL-90常模與2014級學生得分比較(見表1)
2.1.2 2014級雙親家庭與單親家庭學生SCL-90各因子得分比較(見表2)
2.1.3雙親家庭與單親家庭學生總量表及各分量表得分差異(見表3)
為進一步對比雙親家庭與單親家庭學生的心理問題分布差異,對各分量表進行整理后得到表3。
MHT測驗中,總焦慮傾向標準分1~55分為正常;56~64分為有心理問題;>64分表示在日常生活中有較嚴重的不適應行為,可認為心理問題較嚴重,已構成心理障礙,需要進行心理輔導。
2.1.4不同性別學生總量表及各分量表得分差異(見表4)
2.2調查結果分析
(1)我校2014級學生在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和精神病性方面均存在一定問題,并與常模有顯著性差異(P<0.05)。
(2)比較2014級雙親家庭與單親家庭學生的SCL-90得分,發現二者在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方面均存在明顯差異。說明盡管中職生尤其是單親家庭學生普遍存在心理問題,但嚴重者不多,學生之間存在很大差異,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3)由表3得知,雙親家庭與單親家庭學生在總量表得分方面有顯著性差異(P<0.05),單親家庭學生在學習焦慮、過敏傾向、身體癥狀、恐怖傾向、自責傾向和沖動傾向方面較雙親家庭學生嚴重,但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在對人焦慮、孤獨傾向方面,單親家庭學生明顯比雙親家庭學生嚴重,且有顯著性差異(P<0.05)。
(4)由表4得知,男生和女生在總量表得分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男女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學習焦慮現象。男生更容易沖動,而女生更易感到孤獨,但無顯著性差異(P>0.05)。
表1 2014級學生SCL-90得分與常模比較(,分)

表1 2014級學生SCL-90得分與常模比較(,分)
焦慮 敵對 恐怖 偏執 精神病性 其他常模2014級學生-1.66±0.63 t值P 1.37±0.48 1.41±0.46 2.74 <0.05軀體化 強迫癥狀1.62±0.58 1.92±0.72 13.13 <0.05人際關系敏感 抑郁1.50±0.59 1.72±0.57 12.16 <0.05 1.65±0.61 1.89±0.68 11.12 <0.05 1.39±0.43 1.65±0.67 12.23 <0.05 1.46±0.55 1.56±0.63 5.00 <0.05 1.23±0.41 1.69±0.56 25.89 <0.05 1.43±0.57 1.74±0.68 14.37 <0.05 1.29±0.42 1.54±0.52 15.15 <0.05
表2 雙親家庭與單親家庭學生SCL-90各因子得分比較(,分)

表2 雙親家庭與單親家庭學生SCL-90各因子得分比較(,分)
焦慮 敵對 恐怖 偏執 精神病性 其他雙親家庭學生單親家庭學生t值P 1.38±0.47 1.46±0.46 2.43 <0.05軀體化 強迫癥狀1.82±0.62 2.12±0.82 5.47 <0.05人際關系敏感 抑郁1.51±0.60 1.82±0.67 6.69 <0.05 1.75±0.61 2.19±0.86 7.74 <0.05 1.48±0.45 1.85±0.72 7.91 <0.05 1.54±0.58 1.87±0.72 6.78 <0.05 1.43±0.47 1.98±0.66 12.59 <0.05 1.56±0.61 1.87±0.76 6.03 <0.05 1.51±0.46 1.75±0.67 5.44 <0.05 1.32±0.53 1.76±0.73 9.08 <0.05

表3 雙親家庭與單親家庭學生總量表及各分量表得分差異(分)

表4 不同性別學生總量表及各分量表得分差異(分)
表5 心理健康教育前后學生SCL-90各因子得分比較(,分)

表5 心理健康教育前后學生SCL-90各因子得分比較(,分)
焦慮 敵對 恐怖 偏執 精神病性 其他心理健康教育前心理健康教育后t值P 1.41±0.46 1.36±0.42 1.52 >0.05軀體化 強迫癥狀1.92±0.72 1.67±0.56 8.64 <0.05人際關系敏感 抑郁1.72±0.57 1.36±0.43 15.89 <0.05 1.89±0.68 1.42±0.54 17.06 <0.05 1.65±0.67 1.45±0.57 7.16 <0.05 1.56±0.63 1.24±0.45 13.02 <0.05 1.69±0.56 1.17±0.43 23.21 <0.05 1.74±0.68 1.43±0.54 11.25 <0.05 1.54±0.52 1.23±0.48 13.80 <0.05 1.66±0.63 1.14±0.43 21.48 <0.05
中職生身心發展正處于由動蕩逐步趨向成熟、穩定的關鍵時期,隨著其生理、心理的不斷成熟與發展,社會閱歷的增長以及過早面臨擇業、就業的巨大壓力,不同程度地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當這些問題不能被正確及時疏導時,他們就容易采取極端的方式對待學習和生活,這也是犯罪率日趨低齡化的一個原因[1]。因此,加強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其心理素質,培養其良好的精神狀態,增強其社會適應能力,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當務之急。
我校于學生一入學就開展心理健康調查并建立心理檔案,

總量表 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癥狀恐怖傾向自責傾向沖動傾向心理健康教育前心理健康教育后M SD M SD U值P 45.59 11.31 42.36 9.46 6.33 <0.05 1.79 1.81 1.81 1.75 0.23 >0.05 5.06 2.37 3.21 2.01 17.21 <0.05 4.11 2.31 3.23 1.89 8.52 <0.05 3.74 1.76 3.21 1.83 6.04 <0.05 4.48 1.54 4.01 1.57 6.18 <0.05 4.32 1.51 3.92 1.24 5.92 <0.05 3.89 2.21 3.51 1.57 4.05 <0.05 5.11 1.89 4.17 1.38 11.61 <0.05
表6心理健康教育前后單親家庭學生總量表及各分量表得分比較(分)完善心理咨詢室值班制度,開設心理咨詢信箱,做到心理問題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大力宣傳心理健康知識,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定期舉辦心理知識講座,提高心理健康保健意識[2]。同時對學生進行心理訓練,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構筑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網,建立學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溝通渠道,優化家庭教育環境。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提供有利于學生健康心理形成的外界條件,營造心理健康教育環境[3]。
經過一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被調查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了明顯提高(見表5、6)。
由表5得知,除軀體化無明顯差異外,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后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均得到顯著改善(P<0.05)。由表6得知,心理健康教育前后單親家庭學生總量表得分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除學習焦慮外,其余各項均有明顯改善(P<0.05)。說明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中職生包括單親家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均有明顯好轉[4]。
[1]尹琦玲.初中寄宿制學校單親家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現狀調查[J].都市家教,2013(4):180-181.
[2]溫閱春.淺談職校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現代教育科學,2005(80):73-74.
[3]王斌.中職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縱向比較研究[J].中國電力研究,2010(3):185-186.
[4]羅增海.SCL-90和EPQ對282例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測評分析[J].青海大學學報,2000(4):58-61.
G448
B
1671-1246(2016)13-0156-03
山東省教學研究課題“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2015YB0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