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照洲,范藝繽,鄧文斌,趙俊豐(四川省南充市中醫醫院肛腸科,四川 南充 637000)
消痔散坐浴配合TDP照射治療環狀混合痔術后肛緣水腫療效觀察
魏照洲,范藝繽,鄧文斌,趙俊豐
(四川省南充市中醫醫院肛腸科,四川 南充 637000)
[摘 要]目的:觀察消痔散坐浴配合TDP照射治療環狀混合痔術后肛緣水腫的臨床療效。方法:10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50例。治療組給予消痔散坐浴配合TDP照射,對照組給予地奧司明口服,治療7天后觀察水腫情況。結果:兩組治療后水腫積分及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結論:消痔散坐浴配合TDP照射治療環狀混合痔術后肛緣水腫療效較好。
[關鍵詞]混合痔;術后水腫;消痔散;TDP照射
肛緣水腫是指肛管及肛緣皮膚出現水腫、充血、隆起或腫脹疼痛,是環狀混合痔術后的常見并發癥,發生率高達30%[1]。水腫導致患者焦慮、肛門疼痛、墜脹等,直接影響手術質量和生活質量。我科采用消痔散坐浴配合TDP照射治療環狀混合痔術后肛緣水腫取得滿意療效,報道如下。
共100例,均為 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環狀混合痔手術后肛緣水腫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 50例。治療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平均(38.83±11.89)歲,水腫積分(2.11±0.57)分。對照組男23例、女27例,年齡平均(42.49±10.23)歲,水腫積分(2.20±0.74)分。兩組性別、年齡、水腫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具有可比性。
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癥狀有間歇性便血,脫垂,肛門不適感。體征有肛檢見齒線上下同一方位黏膜皮膚隆起,連成整體,質柔軟,多位于3、7、11點處。
西醫診斷標準:參照《痔臨床診治指南(2006版)》[2], 擬定混合痔診斷依據將痔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內痔是肛墊(肛管血管墊)的支持結構、血管叢及動靜脈吻合發生的病理性改變和移位;外痔是齒狀線遠側皮下血管叢擴張、血流瘀滯、血栓形成或組織增生,根據組織的病理特點,外痔可分為結締組織性、血栓性、靜脈曲張性和炎性外痔4類;混合痔是內痔和相應部位的外痔血管叢的相互融合。混合痔圍繞直腸肛管一周,即稱為環狀混合痔。
納入標準:①符合環狀混合痔診斷標準; ②既往無肛門畸形及肛腸疾病手術史;③年齡20~65歲;④麻醉方式均為腰俞麻醉;⑤手術方式均為經典的外剝內扎術加內痔消痔靈4步注射術;⑥胸片、心電圖、血常規、尿常規、糞常規、出凝血時間、肝腎功能、血糖均在正常范圍之內; ⑦同意接受治療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不愿意參加或者不同意配合治療;②年齡小于20歲或大于65歲或非環狀混合痔; ②合并有其它肛腸疾病者如肛裂、肛瘺、肛周膿腫;③有慢性便秘或腹瀉等胃腸道疾病;④有惡性腫瘤;⑤有嚴重的心 、腦 、肝 、肺、腎等重要臟器疾病及精神疾病;⑥有傳染性疾病;⑦有糖尿病等代謝系統病;⑧孕婦及哺乳期婦女;⑨正在接受其他類似治療。
剔除標準:①研究期間因不良反應等原因未按照規定用藥或改為其他方法治療;②研究中途失訪;③納入后不符合環狀混合痔診斷標準。
治療組給予消痔散坐浴配合TDP照射治療。消痔散用苦參30g,五倍子30g,黃柏15g,連翹20g,槐花15g,蘇木15g,紅花20g,白及15g,荊芥15g,防風15g,枳殼15g,冰片15g,芒硝50g,地榆20g,蒼術15g,白芷15g,乳香20g,沒藥20g等研成細粉,過100目篩,用中藥煎藥過濾袋分裝,每袋60g。將1袋消痔散放入1500mL沸水中加蓋浸泡10min,待水溫適宜時坐浴15min,邊坐浴邊輕揉局部。之后將 TDP 神燈對準患處照射30min,溫度以患者耐受為主,常規1日2次,排便后加用1次。
對照組給予地奧司明片(馬應龍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1.0g,每天2次口服,于午餐和晚餐時服用,治療7天。
0分:肛緣無水腫。 1分:水腫范圍直徑小于1cm,水腫僅限1處。2分:1處水腫,水腫范圍直徑1~2cm。3分:1處水腫,水腫范圍直徑大于2cm或多處水腫。
參照2002年《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 (試行)[3]。顯效:療效指數大于等于70%。有效:療效指數30%~70%。無效: 療效指數小于30%或無變化。療效指數(%)=[(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
觀察過程中治療組脫落4例(提前出院失訪2例,未按照規定用藥2例),對照組脫落1例(提前出院失訪)。
兩組水腫積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水腫積分比較 (分,±s)

表1 兩組水腫積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療效比較 例(%)
環狀混合痔術后肛緣水腫臨床表現為肛緣皮膚充血水腫,肛門墜脹疼痛,結締組織增生,局部高突,偶可伴有血栓,疼痛劇烈,影響愈合[6]。中醫認為,肛腸病術后局部水腫是經絡阻滯,氣血凝滯,濕熱未盡所致,屬“皮水”范疇。術后創口局部濕熱未盡,濕熱之邪凝滯氣血,侵及組織經絡;氣血凝滯、不達肌膚,不通表里,不通則痛,故術后切口疼痛;濕熱蘊結,熱毒熾盛,加之氣血凝滯,易肌腐膿生,故切口遷延不愈或水腫滲液。宜清熱除濕,活血化瘀,生肌止痛。
TDP照射治療能增加患者體內腦啡呔的分泌,有持久鎮痛的作用;有效地促進微循環系統的加速修復,改善患處血液循環;提高機體內各種酶的活性,促進機體對缺乏元素的吸收;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8]。中藥制劑外用能使藥性直達病所, 比內服更具有優勢[7]。消痔散方中苦參具有清熱燥濕,祛風殺蟲之功,《新修本草》載:“苦參、味苦、寒……除癰腫。”藥理研究證明,苦參對多種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五倍子清熱殺蟲,收濕斂瘡,《本草綱目》稱其:“消腫痛、收脫肛,子腸墜下,外以治膚熏洗,則祛風除濕殺蟲。”連翹清熱解毒,消癰散結;《本草正義》稱其:“能散結而泄化經脈之熱”;槐花中的蕓香甙及其甙元槲皮素能保持毛細血管正常抵抗力,減少血管通透性,可使因脆性增加而出血的毛細血管恢復正常彈性;黃柏清熱燥濕,與連翹、冰片、五倍子共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等多種細菌有明顯的抑菌殺菌作用;冰片宣散郁熱火毒,消結散腫,且辛香走竅,能通經透肉,具有止痛,去潰瘍腐臭之功;《醫林篡要》云:“冰片主散郁火,……性走而不守,亦能生肌止痛。”;芒硝清火消腫,取其滲透之功而消腫痛,藥理研究顯示其主要成分為硫酸鈉,外用可加快淋巴循環,增強網狀內皮細胞的吞噬功能,具有抗炎作用;紅花、蘇木、乳香、沒藥活血祛瘀,消腫止痛;白芷消腫止痛;蒼術清熱除濕;枳殼行氣;防風解痙;荊芥祛風活血;白及清熱消腫,止血,生肌收口[8]。諸藥合用,共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生肌止痛、活血化瘀之功,從而縮短創口水腫消退時間,促進傷口愈合,減輕疼痛[9]。
綜上所述,消痔散坐浴配合TDP照射治療環狀混合痔術后肛緣水腫效果顯著,且安全可靠,經濟方便。
[參考文獻]
[1] 王躍振,劉屹,劉異.混合痔術后肛緣水腫的防治[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24(1):85-86.
[2] 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結直腸肝門外科學組,中華中醫藥學會肛腸病專業委員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結直腸肛門病專業委員會.痔臨床治療指南(2006版),中華胃腸外科雜志[J].2006,9 (5):461.
[3]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285-289.
[4] 張振勇,張霓.挑斷部分內括約肌對改善環狀混合痔剝扎術后肛緣水腫疼痛的觀察[J].安徽中醫學院學報,1996,18(6):43-44.
[5] 楊向東,楊玉剛.肛腸病術后肛緣水腫的原因及防治研究進展[J].結直腸肛門外科,2008,14(6)436.
[6] 陸金根.中西醫結合肛腸病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9.
[7] 周青, 張丹, 陳玉根. 中藥軟膏在痔瘡術后的應用研究進展[J].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35 (5):466-469.
[8] 徐胥, 胡祝紅, 羅艷.中藥涂擦聯合TDP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療效觀察[J].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5,39(4):325-329.
[9] 高學敏.中藥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
[中圖分類號]R266.571.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2814(2016)06-0601-02
[收稿日期]2016-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