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玉
摘 要: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新時期的教育、工作學習和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學階段實施信息技術教育是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關鍵時期,教師應從實踐中不斷反思,以認清教育方向,明確培養目標,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能和素養。
關鍵詞:信息技術;中學;信息素養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6-03-04
一、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的興趣
興趣為一切探索活動的動力,它是人們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而表現出來的認識傾向,它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課堂學習更有效。信息技術課是一種應用性課程,學生往往在剛開始學習時充滿了好奇、興奮與興趣,但由于其枯燥、邏輯性強的特點,并且有些知識還要機械重復訓練才能掌握,致使學生的熱情會逐漸喪失。這就要求教師要及時更新教學觀念,轉換自己的角色,由課堂主導者、知識傳播者轉換為幫助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的促進者、組織者,應有效激發學生的潛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能夠更深入地參與到學習中去。 如教學中可以采用有趣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習興趣和激發自主學習的潛力。比如在練習電腦操作技能時,從學生都喜愛電腦游戲這一認知出發,教師可以借助操作系統中自帶的掃雷、接龍等小游戲,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讓學生在快樂的游戲中逐漸熟悉和掌握基本的電腦操作技能,實現課堂教學目標,既實現了樂學樂教,又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強化創新精神的培養
在知識經濟時代的今天,國家的發展、民族的發展,離不開知識的創新,它是引導經濟發展和技術革命的航標。所以,現在的學校教育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多少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具備創新的意識和精神,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在信息技術課教學中,教師同樣需要重視對學生潛能的激發和對創造力的培養,應積極鼓勵學生學會思考,培養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成長為一個創新型的優秀人才。如教學關于Word的一課時,當學習圖文混排時,需要用到軟件自帶的繪圖工具。此時,教師只需將工具欄中的重點工具向學生展示,然后將后續操作全部讓學生獨立完成。結果顯示,學生憑借其觀察力和想象力,不但完成了課堂目標任務,還沖破了課堂教學的束縛,發揮了自己的創造力,呈現出一篇篇不錯的佳作。
三、強化信息技術與各學科的聯系與整合
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目的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而相應的信息應是與中小學生各科的學習內容相關的知識,這就產生了信息技術課程如何與其他學科課程整合的問題。課程整合是指將不同課程的素材和能力整合在一起,使學習的目標處于一個具體的、現實的環境下,要求用到多種知識和能力。現代教育引入了以計算機為主的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提出了以超媒體方式組織教學信息的思想,這就為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學科課程的整合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技術手段。將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課程整合,即在學習其他學科時,發揮信息技術的工具性特點,將其靈活地滲透到教學中,使其成為解決其他學科問題的好幫手、好工具。如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相結合,即在進行語文識字教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識字軟件,讓學生先觀察軟件中每個字的筆畫、結構、筆順、讀音的動畫演示,然后跟隨軟件及時進行朗讀、記憶、書寫等訓練,加以漢字的強化與認讀,學生在學習漢字時,也掌握了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四、注重培養學生的信息道德
青少年正處于信息化社會中,在其學習、生活中有大量的信息資源參與其中,既有有益的資源,也有不良信息,不良信息對學生的成長都會產生的干擾和影響,而正確信息給人以鼓舞。因此在學習網絡這一章時,我不僅向學生講解互聯網的優秀之處,而且不斷向學生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的信息意識和信息倫理道德。教師除了課程教學,還要以身作則來教育學生,使他們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總之,教育信息化的實現,對教育既是機遇又是挑戰。為使學生具有較強的信息應用能力和創造力,教師應及時學習先進的教學理論,創新教學模式和手段,以培養出更優秀的信息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王 云.農村初中學生信息素養教育實踐設計[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0.
[2]譚少文.新課改下的信息技術教學實踐與反思[J].實驗教學與儀器,2009,(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