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美國俄勒岡州一名法官判定,52歲的波特蘭人舒朋的性別為“非二元”,也就是“非男非女”。
這是該州乃至美國的首例相關判決。此前,俄勒岡州法律只認可兩性性別變化。
事實上,舒朋希望外界稱呼他時,能使用代詞“they”,而不是“他”(he)或者“她”(she)。
舒朋稱,法官的判決讓“他”變得完整,糾正了醫療、政府此前強加給自己的、非常錯誤的分類方式。
“我認為對于那些不適應兩性區分體系的人,這是一個合理的類別。”
“他”說,希望自己的努力能讓所有同類人獲得自由,并真實而合法地生活下去。
加利福尼亞州跨性別法律中心駐奧克蘭執行主任克里斯認為,這次的判決是歷史性進步,而且指出,“承認‘非男非女性別的國家正在增長。”
舒朋出生時是男性,年輕時被認定為女性,在軍隊服役的18年中,由于美軍奉行“不許問,不許說”政策,他一直掙扎于性別的認同。
據了解,所謂“不許問,不許說”,是指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在1993年頒布的一項政策,為了回避美國軍隊中同性戀的敏感話題,干脆禁止在軍中談論,更不許相關人員主動公開自己的身份。
后來,舒朋爭取到了能反映女性身份的退伍令。
但很快,退伍后的舒朋“感覺幾近崩潰。”當時,他已經結婚超過20年,還與配偶育有一女。
舒朋發現,自己與身為女性的配偶依然存在區別,那時,“他”還沒有像現在這樣對性別有錯綜復雜的認識。
隨后,“他”開始考慮第三個選項,并很快找到了法律上的“盟友”。
2013年,舒朋決定為自己的性別認同做個了斷,隨后提出請愿。直到近日,隨著法院的判決,他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舒朋說,下一步他打算爭取修改駕照上的性別。
對于這個史無前例的判決,美國法界專家表示,在民權與性別認同等爭議登上全美焦點之際,裁決對美國的跨性別者而言是個重大的進展。
眾所周知,與大多數亞洲國家把同性戀視為社會問題不同,在西方社會,同性戀特別是同性婚姻,是個嚴肅的政治問題。
近幾十年來,同性戀運動成為了關于美國人爭取平等權利、確立公眾必須認可的政治身份的社會運動,并逐漸上升為一些西方國家的“政治正確”。
通常來說,人們口語中的同性戀,是一個包含多種性取向的LGBT群體,包括女同性戀者(Lesbians)、男同性戀者(Gays)、雙性戀者(Bisexuals)與跨性別者(Transgender)。另外,還有一部分雙性人(Intersexuality)也認為自己屬于LGBT。
而這次新聞的主人公所強調的性別“非二元”,似乎又給美國人民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