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建(重慶市梁平縣人民醫院 梁平 405200)
氯吡格雷與阿司匹林預防缺血性腦梗死再發的對比
呂建(重慶市梁平縣人民醫院梁平405200)
摘要:目的:探討氯吡格雷與阿司匹林預防缺血性腦梗死再發的價值。方法:收集近幾年我院診斷為缺血性腦梗死的患者臨床資料,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接受氯吡格雷治療,對照組接受阿司匹林治療。對比:①兩組治療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及NIHSS評分。②兩組治療前后頸動脈厚度及血低切粘度。結果:①兩組治療前血小板聚集率及NIHSS評分比較無差異(P>0.05);兩組治療后血小板聚集率及NIHSS評分比較有差異(P<0.05)。②兩組治療前頸動脈厚度及血低切粘度比較無差異(P>0.05);兩組治療后頸動脈厚度及血低切粘度比較有差異(P<0.05)。結論:氯吡格雷預防缺血性腦梗死療效優于阿司匹林,改善頸動脈厚度及血低切粘度療效肯定。
關鍵詞: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缺血性腦梗死 再發
缺血性腦梗死是由于腦內血液供應受阻而導致腦細胞缺血缺氧引起的一組疾病,據統計,腦梗死是我國致殘率和死亡率較高的疾病之一。阿司匹林為解熱鎮痛藥,也是臨床中經典的抗血小板聚集藥,但是在使用中副作用非常明顯:胃腸道不適、出血風險,而且存在阿司匹林抵抗現象[1]。氯吡格雷用于預防和治療因血小板聚集引起的心、腦及其他動脈循環障礙疾病。在治療缺血性腦梗死中,氯毗格雷效果是否優于阿司匹林尚無定論[2]。本次研究收集2013年2月~2015年6月我院診斷為缺血性腦梗死的患者臨床資料,探討氯吡格雷與阿司匹林的治療差異。
1.1病例選擇:收集近幾年我院診斷為缺血性腦梗死的患者,基礎疾病為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接受氯吡格雷治療,對照組接受阿司匹林治療。研究組和對照組平均年齡、性別分別為(58.6±12.7歲、男性29例,女性21例)、(57.6±11.8歲、男性25例、女性25例),兩組性別、年齡、基礎疾病無差異(P>0.05)。
1.2入選標準:①通過影像確診為腦梗死者。②性別不限。③知情同意。
1.3排除標準:①單純性小腦梗死者。②對氯吡格雷與阿司匹林過敏者。③嚴重出血風險者。
1.4治療方法:基礎治療為降壓、控制血糖等,腦梗死急性期予甘露醇脫水、營養神經細胞、活血化瘀等治療。研究組早餐后口服氯吡格雷(規格:75mg×20片,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00542,生產廠家:深圳信立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服用方法:1次/d,150mg/次;對照組早餐后口服阿司匹林(規格:0.1g× 30片,生產廠家: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J20130078),服用方法:1次/d,100mg/次。
1.5觀察指標:對比①兩組治療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及NIHSS評分。②兩組治療前后頸動脈厚度及血低切粘度。
頸動脈檢測:美國飛利浦公司生產的EPIQ5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為L12-3,探頭頻率為10MHz,患者取仰臥位,頭部偏向檢查側,依次檢查頸總動脈、頸總動脈分叉部、頸內動脈和頸外動脈。觀察頸動脈內中層厚度及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態。
1.6統計學方法:數據錄入EXECEL,經過核對無誤后導入SPSS 19軟件,計量資料以t檢驗。兩樣本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治療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及NIHSS評分對比:兩組治療前血小板聚集率及NIHSS評分比較無差異(P>0.05);兩組治療后血小板聚集率及NIHSS評分比較有差異(P<0.05),見表1。

表1兩組治療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及NIHSS評分對比
2.2兩組治療前后頸動脈厚度及血低切粘度對比:兩組治療前頸動脈厚度及血低切粘度比較無差異(P>0.05);兩組治療后頸動脈厚度及血低切粘度比較有差異(P<0.05),見表2。

表2兩組治療前后頸動脈厚度及血低切粘度對比
腦梗死繼心臟病、腫瘤之后成為人類第三大死因,腦梗死病因為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血管狹窄,抗血小板治療成為腦梗死的治療基石。目前防治粥樣硬化性腦梗死的藥物主要有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但是兩者的治療方案存在爭議。
本次研究發現研究組和對照組治療后血小板聚集率、NIHSS評分、頸動脈厚度及血低切粘度比較有差異,氯吡格雷改善斑塊性質及血液流變學明顯優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通過選擇性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與它的血小板受體的結合起到抗血小板的作用,氯吡格雷還能通過阻斷由釋放的ADP引起的血小板活化的擴增,抑制其他激動劑誘導的血小板聚集,抗血小板效果明顯優于阿司匹林[1]。此外阿司匹林在使用中存在一定胃腸道副作用,氯吡格雷的不良反應優于阿司匹林[2]。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氯吡格雷預防缺血性腦梗死療效優于阿司匹林,改善頸動脈厚度及血低切粘度療效肯定。
參考文獻
[1]王新國.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及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4,6(2):374-381.
[2]Guilmot JL,Diot E,Gruel Y.Contribution of platelet aggregation inhibitors in the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of atherothrombosis[J]. Press Med,2013,20(13):709-713.
中圖分類號:R74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8351(2016)07-00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