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濤 于海軍 郭鵬
不知從何時起,“看牙難,看牙煩,看牙貴,不到萬不得已千萬別見牙醫”,已經成為公眾在茶余飯后討論的話題,而討論的最終結果是,“真的不如假的值錢。”
為何貴?貴在哪兒?一個來自東北的、有過近10年醫牙經驗的私人牙科診所負責人自抖行業內幕:因為牙科診療稱得上是一個“暴利行業”,公立醫院向市場看齊,而他們則向公立醫院學習。
在權威人士看來,公立醫院并非攪局者,問題的關鍵在于頂層設計不完善,導致民眾看牙需要自掏腰包,而公立醫院逐利機制尚未破除、專業人才短缺、生產研發口腔醫療器械的民族企業缺少政策扶持等,也是造成民眾醫牙成本過高的間接因素。
等待,對于執業者而言,就是要給這個行業回歸理性的時間;理解,對于民眾而言,就是要給這個行業信任與支持;完善,對于政府而言,就是要給這個行業完善的制度設計。
令人擔憂的是政府并沒有針對牙科治療的指導定價,使得該行業存在著亂定價、亂收費的行業亂象。
質量差、價格高、無監管……關于牙科市場各種亂象之說由來已久。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不管在公立醫院、連鎖機構還是私人診所,不論潔牙、補牙、拔牙、鑲牙還是種植牙,百姓抱怨的話語中總伴隨著一個“貴”字。
簡單的潔牙,在裝修豪華的連鎖機構收費可達500元,僅是補牙一項則要800元。而鑲牙和種植牙如果選用較好材料,每顆也都在10000元以上,特殊材料可達到每顆25000元。有患者稱,對于自己佩戴的義齒,從選擇、制作到裝配,產品的基本信息大多來自牙科醫生的介紹,自己并不知情。
令人擔憂的是政府并沒有針對牙科治療的指導定價,使得該行業存在著亂定價、亂收費的行業亂象。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專家稱,讓藥品和醫療器械在研發、銷售、流通的所有環節公開、透明,才能真正“矯正”畸形的牙科市場。而同時政府也要鼓勵發展優質醫療資源,讓老百姓不僅能看得起病,也能看得起牙。
價格偏高
2015年,李新利在北京大學口腔醫院拔掉一顆壞了多年的牙。選擇北大口腔,李新利是經過網站查詢后做出的決定。他認為看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不能太過隨意。
他之前曾去過佳美口腔洗牙,他知道佳美的服務非常好,洗牙過程也有很好的體驗。但是涉及到拔牙和鑲牙,他打心眼里沒考慮佳美口腔,他認為佳美口腔或許在基本處理上沒有問題,但公立專科醫院在治療手法上應該比較靠譜。
李新利回憶,在北大口腔拔牙花費了400余元。當他從醫生那里得知一顆烤瓷牙要3000多元,鑲一顆就要買三顆時,他有些猶豫。“沒想到會那么貴,但是聽醫生說便宜的質量不會有保證,而且涉及到將來做核磁共振等因素,還是咬咬牙選擇了進口的材料。”
盡管費用昂貴,李新利當時仍然沒有去佳美口腔比較價錢的想法。他告訴記者,即便經過比較,佳美口腔確實便宜的話,他也不會選擇佳美。李新利坦言:“還是公立醫院放心,畢竟不是經常修牙。”
由于工作的關系,李新利拔牙后需要去上海工作。于是,他在上海選擇了一家和北大口腔同等名氣的公立醫院,鑲牙花費了近2萬元,李新利認為牙科是個暴利行業,醫院至少賺了一半。
覺得牙科暴利的還有67歲的孔先生,“剛開始時牙齒松動,到后來吃飯也受到影響。醫生建議我將牙拔掉,再裝上種植牙,價格大概需要2萬多塊錢,我當時有些吃驚,沒想到這么貴,三顆牙相當于我半年的工資。”孔先生有些猶豫不決,開始詢問其他診所,因為覺得貴得離譜,他又在網上查找相關資料,他發現這種植牙確實不便宜,從一萬到幾萬的都有。
“不種也不行,因為這關系到生活,這是沒辦法的事情。”孔先生認為假牙的價格有些虛高,“一般老百姓是無法判斷這個價格的,因為我們不是專業的,不知道這里面的成本到底是多少,換的時候才知道原來這么貴!他們的利潤至少有幾倍吧!”
林女士前不久做了種植牙,兩顆牙花了2萬多元。“聽說是連鎖機構應該很正規,就進去做了這個種植牙。因為種植牙本身比較麻煩,成本會高一些,但是最終的價格還是讓我感到意外。剛開始想一想會覺得有些心疼,我老伴就勸我牙好了身體才能好。”林女士覺得種植牙的成本沒有那么高,和相應的手術費用加在一起也不至于那么昂貴。
在北京市多家牙科診所,記者看到假牙的種類繁多,烤瓷、純鈦、二氧化鋯等十余種材質應有盡有,報價普遍較高。67歲的姜先生準備在診所鑲牙:“里面的幾顆大牙沒了,吃東西沒法咀嚼。醫生建議我用純鈦材料的,說這個屬于中高檔的,大概要一萬塊左右。這個價格我覺得太貴了。”
在北京市西城區福長街的亮美口腔診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里義齒材質中價格較低的是樹脂,高級一點有純鈦和維他靈。可供選擇的材質較多,價位從3000元到15000元不等。需要選用哪種牙,要根據患者個體情況決定,價格高的材質肯定會好一些。
據了解,有正規資質的加工中心,生產出的每顆假牙上都有一張相應的質保卡,上面附有患者名字、牙位和材質等信息。這個假牙的“身份證”在不太正規的診所就無法提供。業內專家表示,沒有產品“身份證”,口頭承諾是無效的,安全隱患大,患者在醫治過程中要仔細甄別。
記者發現,同等材質在公立醫院、連鎖機構和私人診所,因品牌和進貨渠道不同而略有差別,但總體上都不便宜,高檔進口材料的價格都超過萬元。
缺乏監管
在昆明某公立醫院做了5年牙醫的馬醫生辭職開了一家牙科診所,她告訴記者這幾年看牙越來越貴,身邊好幾個同學在公立醫院做幾年就自己開起了診所,談及其中原委,馬醫生毫不避諱:“有錢賺!”
馬醫生坦言,假牙類別五花八門,材質、廠家以及進貨渠道每家都不盡相同,所以收費也千差萬別。而針對不同患者因治療的區域不同,收費的標準也不一樣,所以很難制定統一收費標準。
“前牙和后牙收費不一樣,補牙根據不同的患者收費也不一樣。同種材質的義齒因來源于不同廠家收費也大不一樣……”馬醫生說,每家牙科診所都有自己的收費標準,診所之間很難相互比較。
馬醫生解釋說,如果和假牙廠家有合作關系,時間長了價格會有所優惠,最終到患者這里就會有些折扣。而部分高端材料提供商不會讓利給私人診所,所以最終到患者手中的價格就會偏高。馬醫生透露,種植牙的利潤較高,價格從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國內口腔醫療市場使用的多是進口的材質,而這種進口材質的價格較高。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投資齒科利潤相當可觀,一顆種植牙成本一般不會超過售價的10%,即便是牙醫推薦的“高端材質”成本也不會超過2000元,而最終到患者這里的價格會超過萬元。
一位業內牙科專家表示,有些私人診所采用的設備很一般,有的甚至存在一定的問題,他坦言:“你自己開診所,肯定希望投入少利潤高,所以在購買設備上就會精打細算,在收費標準上則五花八門,有的甚至高得離譜。”相關部門對牙科診所的價格沒有監管嗎?牙科專家表示,民營醫院和牙科診所的價格相關部門并未進行監管,多是自主定價。
資料顯示,我國中老年人的口腔疾病患病率在80%以上,很多老年人及農村居民對于口腔健康并不重視,對于口腔知識更是知之甚少,很多人都存在牙不疼不看牙醫的錯誤觀念,而更讓他們擔憂的是政府并沒有針對口腔治療的指導定價,使口腔治療行業存在著亂定價、亂收費的行業亂象。北京某牙科診所陳醫師說:“這方面相關部門好像沒有指導價格,我們附近這幾家診所收費都差不多,也沒有誰比誰高很多的樣子。”
在北京市西城區天橋北里小區外的一條巷子里,如果不是一塊“鑲牙”的招牌,人們根本不知道居民樓里有一家牙科門診。記者按照招牌上的電話撥了過去,工作人員稱這里的價格要比公立醫院便宜得多,如果方便可以帶著病人去看看,具體的價格不方便透露。當記者問及有無相關的執照時,工作人員表示該診所的執照一應俱全。
陳醫師表示,一些居民樓里的小診所價格便宜,如公立醫院或連鎖機構一顆烤瓷牙從600元到3000多不等,一些小診所的價格可能是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這些開在居民樓的小診所也是不缺生意的,不過他們的設備都很簡陋,牙齒的質量也無法保證。我們這邊義齒都有基本信息,而小診所的材料則來源不明。其中所含的金屬物質或許對人體有害。如果用的是不好的金屬對牙齦有刺激,還有可能引起炎癥。”陳醫師說。陳醫師希望相關部門加強行業監管,讓口腔行業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
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有資質的醫生不足,市場需求龐大,供需嚴重脫節,這是牙科市場亂象原因之一,此外由于服務和技術無法從價格上體現,牙科機構就轉而通過醫療耗材、藥品價格反映出來,最終落到患者身上的價格就越來越貴。
一位不愿具名的公立醫院醫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建議,相關部門應該對牙科市場加強監管,讓藥品和醫療器械在研發、銷售、流通的所有環節都能公開、透明,這樣才能真正“矯正”畸形的市場。同時政府也要大力發展優質醫療資源,將牙科診治納入醫保,讓老百姓不僅能看得起病,也能看得起牙。
(摘自《民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