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吳江區松陵一中 江蘇蘇州 215200)
樂趣體育教學法對初中生體育課堂發展的有效研究
張鵬
(吳江區松陵一中 江蘇蘇州 215200)
摘 要:該研究對松陵一中3個年級,12個班級,共532名學生進行比較實驗,各個年級各有4個班級,期中實驗組和對照組各有266名學生,整個研究為期4個月時間。該研究通過學校體育樂趣教學法和傳統體育教學方法比較,通過對學生的問卷調查發現,教師教學的態度、課堂情景的導入、教學內容、學生體育課參與的情況、學生學習動機和教學效果來看,樂趣性教學比傳統教學方法更受到學生的歡迎,該研究能夠為蘇南小城鎮的初中學生體育教學改革提供一些借鑒幫助。
關鍵詞:樂趣體育 教學法 學生體質 促進研究
伴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提升以及新課改的實施,初中體育教學也正在經歷著改革,作為城鎮化建設的排頭兵,蘇南小城鎮的經濟建設正取得一個又一個令人贊嘆的成果,但是作為蘇南小城鎮的教育,特別是體育教育,正在尋找自身特色的發展道路。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體育趣味教學在很多發達國家已經取得了成功經驗,對于正處于轉型過程中的蘇南小城鎮的教育,研究適合我們學生的體育教學方法具有現實性和必要性,同時對于蘇南小城鎮初中體育改革也具有借鑒意義。
孔子曾在《論語》中提及:“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樂學對于一個人學習動力的推動作用和價值所在。張萬龍認為,要想真正讓體育課堂實現人文精神的滲透,必須要積極引入“樂學”模式,讓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獲。百度對樂學的定義是:初指有關音樂的學問,后帶有學科的意味,是樂在其中的一種學習境界。該研究的樂學是基于“快樂體育”的基礎上,強調學生學習主體性、社會性,強調與“終身體育”接軌,強調“運動中的教育”,和以片面強調提高“運動技能” 、或片面強調“增強體質”為特征的中心主義論相反,改善了學生喜歡運動,但不喜歡體育課的現象。
學習動機是指激發并維持學習活動的強大推動力,激勵和指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驅動力。精神分析心理學家弗羅伊德則強調內部驅力的作用,認為學習動機的激發主要是指導或控制內部驅力。行為主義心里學家斯金納則強調外部刺激和強化的作用。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和羅杰斯則認為,學習動機是自我實現的需要。
3.1學生對老師教學態度評價的統計
通過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對老師教學態度的評價發現,認為實驗組的老師的工作熱情、關心和愛護學生表現的學生人數占68%,而對照組只有34%。對教師工作認真但關心學生不夠的情況,實驗組只有6%,而對照組有36%。由于實驗組老師開展的樂趣性教學主要從學生主體出發,按照學生的特點來安排課程內容,在課程中更多的是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而實行傳統教學方法的對照組,體育老師主要是按照教學大綱的內容來安排授課,為了完成教學內容,在安排課的難易程度時,主要考慮大部分學生的接受程度,忽略了少部分學生的接受能力(見表1)。

表1 學生對老師教學態度評價的統計

表2 學生對課堂參與情況的統計
3.2通過學生對老師課堂情景導入的統計
從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對老師課堂導入的反饋來看,認為實驗組的課堂融洽、活躍有序的學生占77%,而對照組的學生人數只有21%,實驗組中認為“課堂秩序好,但是比較死板的學生”占12%,而對照組占68%。實驗組中認為“秩序差、活躍性不夠的”人數占1%,對照組占6%。由于在實驗組教學中,以樂趣性為主的教學方法,改變傳統的一板一眼的教學形式,主要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合作性和創造性,發展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3學生對課堂參與情況的統計
從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反饋來看,采用樂趣性教學方法的學生上課時的積極主動性要大于傳統教學方法的人數,實驗組的人數是79%,而對照組只有34%,差異非常顯著。實驗組較少主動參與練習和不參與練習的人數分別是12%和9%,而對照組較少參與練習和不參與練習的人數分別達到45%和21%,遠遠高于實驗組(見表2)。
(1)通過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對老師教學態度的評價發現,樂趣性教學對比傳統教學方法更容易被學生接受。
(2)實驗組中認為“課堂秩序好,但是比較死板的學生”占12%,而對照組占68%。實驗組中認為“秩序差、活躍性不夠的”人數占1%,對照組占6%。所以樂趣性體育教學要比傳統體育教學更能受到學生的歡迎。
(3)85%的學生認為傳統教學太死板,12%的學生認為教學內容能結合學生特點開展,3%的學生認為教學內容能夠體現校本內容。而實驗組有11%的學生認為內容死板,學習難度大,44%的學生認為教學內容能夠結合學生特點進行,45%的學生認為教學內容能夠體現校本內容。所以樂趣性教學內容對比傳統教學內容更能受到學生的歡迎。
(4)采用樂趣性教學方法的學生上課時的積極主動性要大于傳統教學方法的人數,實驗組的人數是79%,而對照組只有34%,差異非常顯著。實驗組較少主動參與練習和不參與練習的人數分別是12%和9%,所以樂趣性教學方法對比傳統體育的教學方法更能提高學生上課時的積極主動性。
(5)實驗組學生學習動機程度從強、一般和不強分別達到71%、23%和6%,而對照組是13%、34%和53%。兩組差異非常顯著。所以樂趣性教學法對于強化學生體育學習的動機比傳統體育教學要強。
參考文獻
[1]張萬龍.讓“樂學”走進初中體育[J].學周刊c版,2014(6):208. [2]劉毅瑋.中小學生學習問題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第二屆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學觀摩展示活動評審委員會.第二屆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學觀摩展示活動學術綜述[J].體育教學,2007(1):33-35.
[4]司云.中國學校體育研究2006年度理事學術年會在江南大學召開[J].中國學校體育,2007(2):5-7.
[5]呂衛東.真水無香、漸修頓悟——參加第二屆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學觀摩展示活動有感[J].中國學校體育,2006(12):6-7.
[6]毛振明,賴天德.解讀中國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瞰[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
中圖分類號:G80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7(a)-0057-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9.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