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近幾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關于完善審計制度若干重大問題的框架意見》及相關配套文件,對更好地發揮審計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以及在推動黨和政府重大決策落實中的作用作出了專門部署。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北京市審計機關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堅持依法審計,客觀求實,努力在推動重大政策貫徹落實、推進改革創新、促進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
聚焦黨委政府要求,把握審計工作著力點
為了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對審計工作的新要求,有效發揮審計的作用,2015年12月,北京市委、市政府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新形勢下審計工作的意見》,圍繞完善審計制度、保障依法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這個核心,提出了新形勢下加強北京審計工作的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2016年5月,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入推進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工作的意見》,結合北京實際,突出區域資源環境特點,以首善標準率先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的定位基調,并且制定了各項任務和措施。兩年內,市委、市政府連續印發了關于審計工作的政策性文件,對審計在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強化首都城市戰略定位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寄予了更高的期望與關切。
為了落實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北京市審計機關把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戰略貫徹落實,推動重大政策貫徹落實,推動重大改革措施深化,促進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和國有資源安全高效使用,促進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依法行政,推動履職盡責和推進廉政建設九個方面作為審計工作的著力點,以創新為抓手,積極調整審計工作思路和審計重點,促使審計工作實現新突破。
統籌謀劃,探索北京審計監督全覆蓋模式
對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和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實現審計全覆蓋,是新形勢下黨和政府對審計機關的新要求。面對這一新要求,北京市審計機關從解決審計任務重與審計力量相對不足的矛盾入手,統籌審計工作,提升審計技術手段,探索了具有北京特點的審計全覆蓋工作模式。
一是統籌審計工作。從實際出發,在項目安排和任務推進上,緊貼北京疏功能、轉方式、治環境、補短板、促協同的要求,重點關注宏觀政策落實、財政資金運行及績效、民生問題、資源環境保護、城市管理等方面;在覆蓋方式上,講求審計作用的全覆蓋,堅持重點突破,實現以點促面,確保審深審透,做到“有重點、有步驟、有深度、有成效”;在覆蓋對象上,涵蓋資金、資產、資源和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
二是整合審計資源。大力推進審計項目組織方式改革,對全市統一組織的大型審計項目和專項審計,統籌市、區兩級審計機關資源,統一方案、統一實施、統一處理、統一報告,進行上下聯合審計。對涉及被同一審計單位審計的多個項目,打破機關內部專業處室界限,進行多專業聯合審計。同時,組織未列入審計計劃的預算單位開展自查自糾,適當聘請社會審計力量和專家參與專項審計,有效提高了審計覆蓋面。
三是強化以大數據為核心的審計信息化建設。采取審計一線作業與后臺數據分析一體化、現場審計與非現場審計相結合的方式,率先在部門預算執行審計領域實行“總體分析、發現疑點、分散核實、系統研究”的數字化審計模式,對項目進行統一指揮調度,對大數據進行集中處理分析,對審計現場實行統一管理監控。通過審計方式和技術創新,2016年,北京市審計機關對60個市級部門開展預算執行審計,與上年相比,審計數量提高了50%,審計人員節省了50人,實現了對預算公開的市重點部門、派出機構、司法機構、議事協調機構和辦事機構審計全覆蓋。
積極作為,鼓勵創新,推動改革和發展
近年來,全市審計機關圍繞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依法履行審計職責,在推動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服務改革發展和民生保障、推進依法行政、預防和懲治腐敗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在當前形勢下,北京市審計機關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堅持依法審計、實事求是,積極有效作為。
一是堅持依法審計、客觀求實。依法審計是審計機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在經濟發展新常態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北京市經濟、社會等各領域也處于深度變革之中。相對于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的變化和要求,法律法規的健全完善需要一個過程。因此,要有效發揮審計的保障與監督作用,著力推動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貫徹落實,必須在遵循憲法和基本法律法規的基礎上,以是否符合黨和政府決定精神和重大改革方向作為定性判斷標準,做到依法審計與客觀求實相統一,既要對法律負責,又要對現實負責,更要對歷史負責。
二是堅持鼓勵創新。一方面加強審計自身建設,在思想觀念、技術方法、組織方式等方面不斷創新;另一方面通過履行審計監督職責,大力支持、促進和推動改革發展中的創新舉措。以維護國家根本制度和人民根本利益為主線,在審計評價時做到三個區分,即:把先行先試與明知故犯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把探索性試驗中的失誤同我行我素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把推動發展的無意過失同牟取私利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推動形成容錯機制,促使探索和創新舉措得到改進完善。
三是堅持推動改革。在審計的過程中發現,一些問題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制度機制跟不上形勢發展變化的需要,特別是一些部門和領域的具體制度規定沒有及時修改完善,有的甚至成為改革的阻礙。為此,北京市審計機關提出了“研究型審計”的工作理念,采取“解剖麻雀”、“以點促面”的方式,把深入分析研究嵌入審計過程,把促進體制機制制度健全完善作為各項審計的重要內容和目標。同時,利用審計工作涉及面廣、專業性強的特點,加強對審計成果的綜合利用和分析,以促進解決問題為核心,積極提出可行、有用的意見和建議,促進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
(作者:吳素芳,北京市審計局黨組書記、局長)
責任編輯:申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