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路新型合作經濟組織·之三消費合作社:讓利于民 互惠共贏
隨著新型城鎮化戰略的實施和合作社發展的需要,以消費合作社等形式為城鎮社區居民提供生活消費、家政養老等服務已逐步成為必然要求。發揮供銷合作社的優勢,創辦城市社區消費合作社正在成為供銷合作社的一項重要任務。云南省社充分利用供銷合作社連接城鄉、溝通產銷的紐帶和網絡優勢,大膽探索,積極引導城市社區居民創辦生活消費、家政服務等消費合作社,使之成為供銷合作社為城鎮居民提供服務的重要組織載體。

云南永的大樹營消費合作社,是云南省供銷合作社在昆明市成立的第一個省級城市社區消費合作社,也是第一個由省級供銷合作社成立的城市社區消費合作社。
2013年10月25日,由云南省供銷合作社牽頭,聯合云南玉溪市百信商貿集團有限公司,合資注冊成立云南永的商貿有限公司。云南省社以永的商貿有限公司為龍頭,著手在昆明各大社區發展云南歷史上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消費合作社。消費合作社定位在社區,開設介于大型超市和小便利店之間的“生活館”來為社區居民提供方便優惠的服務。
永的商貿以“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采用鏈接式產銷一體化的管理模式構建消費合作社網絡流通體系,并以解決家庭日常需求為出發點,將各種農副產品、日用百貨、副食品、煙酒等定為公司旗下小型超市的主要產品。大樹營消費合作社是云南永的消費合作社的中心社,占地900平方米,經營面積700平方米,有日用品品種6000多個、蔬菜品種60多個、水果品種30多個。
主要做法如下:
第一,建章立制,規范運作。消費合作社按“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民主管理、利益共享”的原則發動消費者入社入股,并制定了消費合作社章程、工作制度、理事會和監事會工作職責等規章。此外,消費合作社的所有店都統一掛云南省供銷合作社城市消費合作社的標識。
第二,“農超對接”,互利共贏。隨著城市居民消費水平和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城市居民渴望買到新鮮環保的蔬菜、果品。為滿足城市居民這種消費需求,消費合作社積極與周邊水果專業合作社、蔬菜專業合作社聯系,把專業合作社的產品組織到消費合作社的超市供應給城鎮居民、入社成員,實現了“農超對接”,打開了一條供需的“綠色通道”。
通過與專業合作社合作,使合作社農產品增加了一條新的銷售渠道。超市的產品由專業合作社送貨,超市可減少采購成本,而城鎮居民及入社成員可以買到新鮮環保的蔬菜、水果,實現了多贏。合作社里的菜每天下午從農民專業合作社里購入,一般凌晨兩點左右到店,省去各種中間環節后,超市也最大限度讓利消費者。消費合作社的菜價比農貿市場都要便宜30%—40%,有時甚至1元進1元出。
第三,讓利社員,優質服務。對入社成員,消費合作社會發給統一制作的“社員卡”,社員在購買商品時可享受低于零售價3%—5%的價格優惠。在服務上,入社成員可享受送貨上門、電話訂購的優質服務,真正達到“足不出戶,商品進門”。此外,社員還可享受積分返利優惠,年終還將參與分紅,分紅之后還可享受二次返利。
城市社區消費合作社最大限度地服務了城鄉居民,讓更多的社區居民能購買到質優價廉的商品和優質的服務。此外,在市場物價波動的時候,可以通過對分布于各社區的消費合作社進行適當補貼,進而實施物價調控。這對供銷合作社和社區居民來說是一件互惠雙贏的事。
按照云南永的消費合作社的發展規劃,消費合作社數量到2020年將達到500個。
當下超市經營商品的數量和種類快速發展、規模擴大,老百姓最關注的則是食品是否安全、價格是否合理。此外,我國農產品市場出現的結構性、季節性、區域性過剩或短缺、農產品買賣難等問題相互交織以及農產品小生產與供求大市場之間的矛盾不斷加劇,產品價格波動大,農業生產和農民增收受到制約,“菜賤傷農”與“菜貴傷民”現象反復交替出現的問題。消費合作社創建了從生產到流通、由鄉村到城市、從農戶到居民的鏈接式產加銷一體化發展體系,跳出農村進城市,構建城市消費合作社流通網絡體系、搭建農產品流通平臺,較好地解決了優質農產品產銷之間存在的信息不對稱、流通受阻、產銷脫節等問題。
另外,永的商貿公司充分利用供銷合作社連接城鄉、溝通產銷的優勢,提升了農產品的信息交換、分揀配送功能,依托農副產品基地,構建起了從基地、加工到終端賣場的農副產品市場購銷網絡。此外,還帶動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副產品購銷(加工)企業實施“農超對接”,推動了昆明市農副產品連鎖經營網絡體系建設,加速了農業產業化進程,促進了千家萬戶小生產與千變萬化大市場的對接,是拓展農產品市場、提高農業效益、增強農業綜合競爭力的有效途徑。對于推動各類農副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優化產業鏈結構,促進相關產業發展都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消費合作社以豐富的品種、安全的商品、周到的服務、舒適的環境,將管理有規范、經營有規模、誠信放心的超市便利店開到廣大消費者家門口,真正做到產品對接,價格鏈接,豐富了社區居民的“菜籃子”“果盤子”“米袋子”和“餐桌子”。
經驗1+1日本消費合作社:全面覆蓋生活的消費合作社
日本消費合作社成立于1951年。1960年以后在經濟高速發展下,日本食品安全問題、物價上漲問題、環境污染問題凸顯。1970年到1980年代,社員參加日本消費合作社最初是“想取得安全、安心的商品”。合作社為此特別開發了合作社品牌和產直品,這是日本消費合作社商品政策的出發點和根本。
目前,日本消費合作社的銷售額和市場占有率在日本排名第二,市場占有率達3%,食品市場占有率達6%。隨著銷售額的不斷增加,合作社品牌商品和服務項目也變得更為豐富,擴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宅配。加入合作社后,每周一次固定時間把新鮮的肉、魚、蔬菜、日用雜貨、生協自有產品,甚至家具、衣物都送到消費者家門口,這對于照顧很多孩子的家庭主婦、上了年紀的老人們等都是很需要的。
店鋪。合作社自有商品會在合作社的店鋪里販賣,比如蔬菜、牛奶等都是產地直銷,價格上會便宜,對會員還實行積分制。
自有商品。合作社一直都在開發自己的商品,并在工廠里生產。它們往往是和牧場直接掛鉤,在自己店鋪販賣,在商品上會有很明顯的商標。
互相幫助。加入合作社后,會員在受難之際會得到一定支援,比如最高3千萬日元的生命保險,當日最高1萬日元的住院支援以及火災互助等。
子女教育。日本很注重孩子的教育和成長,日本消費合作社的自有商品、宅配服務等針對嬰幼兒等都有優惠折扣,而且還會定期召開一些專家講座、媽媽座談會等進行各方面幫助。
社會福利及看護。日本是個老齡社會,對于家里有需要照顧的老人,合作社會派出專業的看護人員,幫助解決洗浴、進食、看護癱瘓、清洗打掃等各種生活問題。有需要的話還可以把老人接到設施齊全的、專門的看護地。
大學或者職場消費合作社。加入大學消費合作社后,在合作社的店鋪里買書會有打折,在食堂吃飯獲得的積分可以接著再消費。目前,大學幾乎全部的學生都參加了大學合作社。大學合作社培養了許多的合作社專業人才,其中一部分畢業后在各種合作社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