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新加坡、德國特派特約記者 張朋輝 辛斌 青木 ●本報記者 倪浩 ●盧昊 柳玉鵬
中國公布9月在南海與俄羅斯舉行聯合軍演的消息后,太平洋彼岸的美國立即一陣喧囂。“這無疑是中俄針鋒相對地在南海向美國顯示武力”,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說。“俄羅斯的加入顯然是展現俄羅斯與中國的團結,但將繼續惡化南海緊張局勢”,美國CDA新聞網的評論向中俄扣大帽子。“普京自己跳進爭議之中”“俄羅斯再次對奧巴馬不敬”,還有媒體把矛頭對準俄羅斯。美國CNS新聞網則報道了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的“先見之明”,他警告過美國把中俄逼得“從未這么親密”才一天,中俄就宣布在南海聯合軍演。相對于媒體的猜疑,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的表態相對溫和,只是表示軍演并不必然升高緊張局勢。原本高調介入南海爭端的美國最近被認為“態度軟化”,因為“山姆大叔”張羅了半天,卻發現只有6個國家支持它,連最緊的“小跟班”都有挫折感。日本時事通信社稱,“中國包圍網不見效,日本外務省焦慮不安”。
反擊美國?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道,俄海軍官員表示,太平洋艦隊將參加俄中“海上聯合-2016”演習,俄方將有至少4艘艦艇參加演習,中國海軍的艦艇會更多。“太平洋俄羅斯”網站報道稱,有俄方專家認為,這一演習將是兩國前所未有的軍事合作的象征。
軍演的消息在美日引發高度關注,很多媒體的報道流露出深深的猜忌。《日本經濟新聞》稱,此次演習旨在加強對南海的實際控制。日本NHK電視臺29日稱,這次聯合軍演的目的在于牽制在南海實施“航行自由作戰”的美國。中俄此前軍事合作不斷強化,在日本海、東海乃至地中海等海域都進行了聯合軍事演習,但在南海進行軍演還是第一次。雖然中方稱演習為定期安排且不針對第三方,但外界認為這是針對美國的反擊。
法新社28日稱,中俄南海聯合軍演的背景是外交緊張關系不斷升級。美國軍艦經常出現在這個具有戰略意義的海域,華盛頓認為北京威脅到這個海域的“航行自由”。為了對抗西方,特別是美國,中國與俄羅斯展示出非常緊密的軍事和外交關系。
中俄為何要結隊到南海?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評論說,這次演習無疑是中俄針鋒相對地在南海向美國顯示武力。這是俄羅斯深度介入南海爭端的舉動,以支持中國的立場,質疑美國在這一區域的干涉活動。文章說,俄羅斯有在南海領土問題上支持中國的歷史,同時批評域外勢力介入該地區,批評美國愛管閑事。
美國CDA新聞網29日的評論則渲染說,南海已經成為國際局勢緊張源頭,此次中俄聯合軍演的衍生意義不小。在南海仲裁結果出臺前,俄羅斯在釣魚島問題上也支持過中國,和中方進行了類似的軍事演習。此外,俄羅斯對中國的支持也超出象征意義。中國不理會南海仲裁,俄羅斯可能借軍演以實際行動支持中國的立場。此外此次聯合軍演也是兩國聯合遏制美國的機會。
保守的《華盛頓時報》29日更是聲稱,中俄軍演據稱是要增強互信,但實際問題是,在奧巴馬離任前,中俄還將對美國的力量產生多少危害。世界不能接受南海這片國際海域被“封鎖”。南海航道太重要了,中俄對此心知肚明,只是他們覺得他們足夠強大,可以隨心所欲。
其實,俄羅斯一再表示,在南海問題上持中立立場。俄羅斯《生意人報》29日報道稱,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專家杰尼索夫認為,中國是今年俄中海軍聯合演習的組織方。一些國家對這一演習的反應將取決于演習的區域,但中方并沒有明確演習地點,這表明中國不希望引起東盟國家的負面反應。一直在南海問題上保持中立立場的俄羅斯也不希望出現這種情況。杰尼索夫稱,中國國防部代表并沒有說這一演習表明俄羅斯支持中國的立場,可見這是莫斯科和北京達成共識的一部分。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許利平29日告訴《環球時報》,中俄關系跟美日澳菲同盟關系不一樣,因此中俄聯合軍演意在共同面對來自海上的威懾,強化共同海上防御能力,這實際上是一種戰略協作伙伴關系,這也是中俄關系的內涵。“他們強調的是集體安全,中俄則是尋求共同安全,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不針對第三方。”
許利平認為,美國媒體聲稱中俄聯合軍演針對的是美國,這是一種心虛的表現,“實際上在南海頻頻動作的是美國自己,中俄是第一次在南海聯合軍演,美日說三道四根本站不住腳,該反思的是他們自己。”
美國服軟?
美國官方對中俄軍演的消息做出回應。據“美國之音”28日報道,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約翰·柯比27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說:“演習本身不會,也沒有必要為此而令緊張升級。演習和行動的目的是磨練能力,并不必然提升緊張局勢。這要視其如何進行軍演而定。”柯比還說,國防部門的部分責任就是演習和提高能力,
環球時報2016-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