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妮

不想做汽車的手機廠商不是好的空調企業。董明珠已不滿足于只和雷軍打賭,這位曾專注空調的電器公司董事長最近向媒體描繪了一幅美好的畫面:你們以后可能用格力手機遙控家里的電器,享受格力帶來的溫度,吃著格力電飯煲煮的米飯,坐上格力的電動汽車。
“格力這是要做中國的西門子嗎?”董明珠聽罷反問《環球時報》記者:“為什么西門子是我的標桿?消費者滿意就是我的標桿。其實沒有目標,才顯示出我們更偉大,因為你需要具有強大的創新力。”
是自信還是過度自信?這正是人們看不懂董明珠的地方。
企業是否有問題要自己來判斷。有的人外面很漂亮,但已經得了癌癥。雖然我穿得破一點,但體格強壯
董明珠干練挺拔。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年輕。齊肩的暗棕紅色頭發發尾上翹,青花圖案連衣裙配灰白色長外搭,珍珠項鏈,金色的格力手機不離手。
7月23日,在這場嘉賓90%為男性的第二屆中國制造高峰論壇上,董明珠顯然是全場焦點。在臺下和嘉賓、觀眾打招呼時很親切,不像想象中的高冷。看大家舉著各式手機和她合影,她半開玩笑說,“下回大家都用格力手機啊!”
不過,一上了演講臺,董明珠立刻被激情點燃,不容置疑的氣勢就像人民大會堂會場上那幅黃河奔流圖,儼然女版馬云。她對女性的矜持含蓄不以為然,頻頻在公開場合點名炮轟她不認同的企業。這次也不例外。“大家說手機是紅海,董明珠為什么要做?紅海是因為你沒有核心技術,沒有創新文化。”隨后她話鋒一轉,“今天拿小米做例子也許不恰當。沒人會因為小米價格貴不買它。不用它是因為小米質量不行。”
董明珠甚至使出殺手锏,在演講途中,她突然把手機摔在地上。“我這個不怕摔,不會壞,是良心產品,你敢摔嗎?這就是品質。”
看來,這場始于3年前的“小米5年內營業額能否擊敗格力”的辯論并未結束。這個賭約準備繼續打嗎?“如果說一定要打,首先要有一個合約,誰輸誰賠錢。但這個賭約的目的不是說我從對方掙到10個億,而是希望通過它激勵人們的創造力。”董明珠對記者說,她當時認為雷軍輸,因為他的產品是找人代工,不能掌握整個產業鏈對品質的控制,“如果質量不行,消費者不會因為代工而原諒你。我想提醒他,做營銷一定不是靠吹。把誠信兩字拿掉,營銷是空的。”
“有人認為互聯網是一切,這是錯誤的,互聯網永遠是個工具。企業最根本的就是創造,要舍得投入人力財力,創造出消費者想要的東西。”“很多產品在中國能賣,出了國馬上就被告侵權。一個有創新力的企業,更多的是帶著自己的技術走向世界”。董明珠認為,做手機沒有自己的專利和創新是不行的。她對《環球時報》記者透露,“格力手機的銷售目標是每天10萬部,當然,不是今天就能實現。”
被問到這場賭局的結果,董明珠很篤定:“我一定會贏!”
有人把這場賭局看成雙贏。“這是財經界帶有營銷色彩的娛樂事件。”品牌聯盟商學院院長、香港理工大學管理學博士王永說,不管誰輸誰贏,結果是雙方的關注度都得到大幅提升,這本身就是贏。“小成功靠朋友,大成功靠對手”——董明珠和雷軍在較量的過程中,也發現并正在補足各自的短板。
也有人認為這場賭局沒有贏家。小米沒有實現2015年銷售1億部手機的目標,實際售出7100萬部。今年第一季度,小米被擠出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前五名。格力電器2015年營業總收入1005.64億元,同比下滑28.17%。
董明珠將業績下滑歸結為物料價格上漲等,同時告訴記者,公司利潤率由2011年的6%增長到13%,出口增長更多。“企業是否有問題要自己來判斷。有的人外面很漂亮,但已經得了癌癥。
雖然我穿得破一點,但體格強壯。”
你用心做這件事,不是為了財富,為了利益,而是一種擔當和責任,就沒有做不成的,一定能做好繼手機后,董明珠的跨界越玩越high:和大松合作電飯煲,與銀隆汽車聯合開發電動車,自主研發智能裝備。董明珠在演講中用一個例子來解釋什么是智能裝備,她對其壓縮機供應商說:“我們用了你的壓縮機,我希望未來你壓縮機的生產線是由格力生產的。”
言語中看得出,她對這些產品是真愛。“過去的米飯是燜熟的。現在我們讓每一粒米在飯鍋里跳舞。我相信,有一半人用上格力飯煲后,再也不會選擇國外品牌。”“我們的新能源車6分鐘就能充好電,十年內不用換電池”。在一個名為“黑燈工廠”的短片中,眾多機械手臂在邁克·杰克遜的動感歌曲中,有節奏地完成搬運、組裝、焊接等看似枯燥的動作,變身行為藝術。“無人工廠的設備是我們自主研發的,僅用了不到4年。”
上述宣言預示著,這家成立于1991年的電器公司,徹底轉向多元化戰略。跨度如此之大,無疑遭到業界質疑。有業內人士認為,格力延伸到電飯煲、智能裝備領域是有希望的,因為該領域沒有強勢品牌,消費者容易接受格力。但如果向上延伸到手機、新能源汽車等需要更高技術積累、眾多強勢品牌競爭激烈的領域,格力就算是產品再好,也未必有品牌號召力。格力手機的不叫座就說明了這個問題。
董明珠對這些質疑早有預料,她在演講中進行了反擊。“無論是多元化還是專業化,離開專注兩個字是不可能成功的。”在她看來,過去很多企業選擇多元化,不是因為其在這些領域有技術延伸,有品質保證,更多是因為那個行業有錢賺。而格力的多元化邏輯是,家用電器中的電機、壓縮機等技術與汽車等智能設備是相通的,這些領域與主業協調發展,是技術的自然延伸。
“不管你進入哪個領域,技術要領先,管理模式要跟上。還有一個因素是,你用心做這件事,不是為了財富,為了利益,而是一種擔當和責任,就沒有做不成的,一定能做好。”
她以2013年進軍智能裝備為例對《環球時報》記者說,2012年格力決定把簡單重復的工作(如打螺釘)智能化。但國內的生產設備不能滿足精度要求,她發現,中國缺少智能生產線裝備,“我們有責任要做這件事”。
不過,這一多元化邏輯并不能說服所有人。王永認為,企業在一個領域的成功未必能復制到另一個領域。一個企業精力有限,應該像西門子那樣,先布局與自己接近的領域,有更多成功經驗后,再進入高精尖行業。而格力同時發力這么多領域,“有些操之過急。”
我抓住他不放,不是因為做大做小的問題。如果每一個企業家看到不良行為都敢于喊打的話,中國的制造業一定會崛起從普通銷售員到董事長,這位南京女子的22年草根奮斗史,無疑非常勵志。這使董明珠很有底氣為公司代言。在她的形象赫然出現在格力手機的開機畫面后,她成了超級網紅。年過花甲,卻被稱為“董小姐”。
“當時我做這個廣告是因為,一些廣告用明星代言,但如果產品品質跟明星形象不對等,消費者會覺得受騙了,而且投訴無門。我有這個責任告訴消費者,這個企業是我在負責,你的問題就是我的問題。不管誰代言,不能離開最根本的東西,就是誠信兩個字。”
說到這,她當著眾多記者的面,又一次將矛頭對準之前屢次提及的一家中國電器企業“一晚一度電”的宣傳。“沒有哪個消費者買回家去一晚用一度電,都是10度電、8度電,這樣的宣傳是對中國制造的傷害,欺騙了消費者。導致國人對中國品牌沒有信心的原因,可以說是企業家造成的。”
董明珠接著說,有人勸她不要較勁,人家也沒做過你,何必呢。“我抓住他不放,不是因為做大做小的問題。如果每一個企業家看到不良行為都敢于喊打的話,中國的制造業一定會崛起。”
在中國市值過千億的企業中,董明珠是唯一的女性領導者。“您靠什么和男性企業家平起平坐,您跟其他女性領導者有什么區別?”《環球時報》記者問。“沒什么區別啊。”董明珠把手機換到另一只手上,手機后蓋上的簽名很顯眼。她認為格力有今天是因為有一個好團隊。當下很多年輕人更多想的是我能得到什么,而在格力,年輕人想的是,我能做什么。這是企業文化使然,“男性和女性的思維是沒有差別的。”說完,她對記者笑了一下,挺燦爛。
在《風云際會——G20楊瀾訪談錄》的錄制現場,董明珠透露,自己測算的心理年齡是25歲,并回避了是否退休的話題。“不要用年齡約束自己,活在世界上一天就要去奮斗、去挑戰。”
董小姐沒有停止挑戰。3月,“董明珠自媒體”上線。此舉是希望和更多企業家交流,目的是“讓世界愛上中國造。”其最新的微博粉絲量3.8萬多。
她的一條微博寫道:“有人說我走過的路寸草不生,有人說我霸道強悍六親不認。我堅守,因為有膽量、敢拼搏、敢顛覆的人,才有可能獲得成功。從南京到珠海,我從不放棄,從不妥協。”▲
環球時報2016-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