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再宇

拍照的時候,他有點拘謹,肩膀略繃著,表情也不大自然。攝影師開玩笑說:“清場!清場!”
就這樣,我們這一幫圍觀的人被“趕出”場地,但是仍不死心地扒著玻璃門繼續“偷窺”——可以看到,這時的李剛從容了很多,恢復了那個愛說愛笑大男孩的樣子,抱著搜狗的兩個吉祥物“汪仔”笑得蠻開心。
你很難想象:這個才三十出頭的小伙子,就是搜狗商業廣告產品部總經理兼搜狗大數據中心總經理,負責著搜狗整個商業產品業務。
采訪當天,他穿了一身筆挺的西裝。高個子穿西裝還是很有范兒的,但他還是有點不好意思,“我平時不穿這樣的……”。
“是,平時就是T恤大短褲。”旁邊的同事笑。
李剛是遼寧沈陽人,擁有東北人特有的熱情和幽默,談起產品和技術來更是滔滔不絕。他是不折不扣的搜狗元老,在互聯網行業人員流動率居高不下的今天,你很難找到在一家公司“窩”上十幾年的人,李剛就是其中一個。
當年,王小川清華求賢,從零到一拉起第一支搜狗種子軍,其中就包括當時大四的李剛和另外11名清華在校生。
讓廣告也智能起來!
如今擁有2000多名員工的搜狗,在2003年僅有一名正式員工,那就是王小川本人。李剛和十幾個清華種子軍還是在校實習生。“當時也不在這么好的樓里,”李剛說,當時大家工作的地方就有床,“干活累了就在那兒睡。”而現在,搜狗發展壯大到接管了整個搜狐網絡大廈。
“整個過程還是挺感慨的,搜索引擎是我們從零開始一點點去建造起來的,本身對這事也很熱愛,又有感情的因素;第二點就是搜狗的工程師文化讓人覺得很舒服,所有人都是比較務實、低調的,是清華理科生的文化。我也很信任王小川,是他帶著我們把搜狗做到現在的樣子。”
剛開始到搜狗工作時,學計算機的李剛自然負責的是技術。他回憶說:“2003年我開始做搜索引擎,到2008年,搜索引擎已經做得很不錯了。但由于搜狗沒有太多收入來支撐它的發展,于是開始轉型,將搜索引擎商業化,接入廣告業務。”今天搜狗的整個商業體系,就是從那時開始一點一點搭建起來的。
對于技術型員工來講,從技術轉向商業廣告本應該是件摸不著頭腦的事情。但李剛卻沒有犯怵,他對商業有著濃厚的興趣,在讀書時就輔修了北大的經濟學雙學位,是傳說中的學霸式人物。
在他看來,技術與商業在本質上具有連續性。搜狗后臺運用技術分析用戶愛好、行為,然后為其進行廣告展示。他認為,這就是一個連續的體系,無論商業還是技術,都是在探索人的想法,使廣告推送達到智能化的效果。
廣告智能化的目的在于: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以合適的方式、向合適的人、傳播合適的信息。而廣告一向備受反感的原因就在于:像蒙頭蒼蠅一樣亂打亂撞給用戶帶來的騷擾。如果解決了這個問題,廣告才能發揮其原本的橋梁作用:幫助廣告主找到目標消費者,幫助消費者獲得想要的信息——而這背后的支撐就是基于大數據的技術體系。
這正是李剛所負責的業務范疇,也是他所擅長的領域。
“產品設計的最終目的是要取悅消費者,了解消費需求,為消費者服務,而不是騷擾消費者。”李剛介紹說,搜狗將其未來的發展方向定義為智能化,而廣告智能化就是在技術支持的前提下,運用精準的大數據分析,給每一個用戶打上專屬標簽,系統根據分析來判斷用戶需求,智能推送廣告內容,提供用戶切實需要的產品廣告。智能化推送的最終效果是使廣告不僅不會遭人厭煩,反而讓人覺得貼心實用。
這種智慧型服務已經成為當今營銷的一大趨勢。
鏈接用戶體驗與客戶需求
搜狗的商業模式是金字塔結構:用戶體驗是塔尖,中間是廣告主投放效果,底層基礎則是智能化系統。李剛介紹說,在搜狗的搜索引擎中,客戶投放的所有廣告都不能隨意跳出,每一次廣告展示都要最大程度地與用戶需求契合,“要讓用戶不斷對你的廣告認可,實現廣告投放的有效性。”
而只有利用產品和技術手段提升用戶體驗,才能提升廣告投放效果,整個商業金字塔也才能搭建起來,也就是說:用戶體驗是一切商業產品達到效果的前提。
“搜狗擁有上億廣告庫,當你搜索內容時,根據你的查詢詞及歷史搜索行為,系統會自動判斷應該給你推送哪些廣告。在傳統的廣告推廣中,每個人觀看著相同的廣告。而搜狗的廣告個性化特點十分突出:在同一個搜索引擎上,每個人看到的廣告都不一樣。如果你經常不點開推送的廣告,那么展現在你面前的廣告就會越來越少。”李剛說。
把用戶對廣告的反饋作為改進商業產品的考量因素之一,無疑將極大地提高用戶體驗。“歸根結底,利用大數據進行廣告推送,不僅可以為客戶提供價值,也能為用戶提供服務。搜狗通過大數據分析用戶所處的階段,然后推送相應的產品廣告。如果這套分析系統足夠優質的話,廣告便不會讓人覺得生硬,反而讓人覺得貼心。搜狗的智能化體系中還包括智能硬件,比如糖貓手表。未來智能硬件會幫助整個大數據能力變得更強大。”
2016年5月,搜狗推出主題為“與2億手機同行”的搜狗2016無線新紀元全國巡展,并與小米、華為、OPPO、VIVO等15大手機品牌達成深度合作。在TOP20手機廠商中,品牌覆蓋率達75%,每天有2億手機默認使用搜狗搜索,這對搜狗來說,意味著擁有了很多帶來優質流量的超級入口,覆蓋和影響更多優質用戶群體,為企業帶來了更多的推廣商機。同時,海量用戶數據和分析,也將幫助搜狗在鏈接用戶和客戶需求上做到更為精準的效果。
大數據概念的庸俗化風險
在參與行業論壇時,李剛曾一再強調大數據概念在中國有被“庸俗化”的風險。他就像指出“皇帝的新裝”的那個孩子一樣,在鼓吹大數據的“大合唱”中,多多少少顯得有些“不和諧”。但是他仍堅持聲明:所謂大數據,其實有著很高的門檻。
“第一,你的數據規模要足夠大。你必須覆蓋多少人群,為什么能覆蓋這么多人群,同時還要做出相應的產品。但事實上,很多公司無法覆蓋龐大的用戶群,所謂的大數據也只是概念而已。搜狗擁有搜索引擎帶來的大數據,同時具有完整的產品線,這是其發展智能化的核心。”
“第二,要有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這要依托計算機技術。有一種大數據公司,技術人員實際在做銷售,沒有專門對數據進行處理,數據的效用便發揮不出來。搜狗的技術人員,在公司的比例超過80%,2000多名員工中里面有80%以上是工程師和產品技術人員,他們每天都在處理數據。即便是這樣,搜狗依然致力于數據處理能力的不斷優化升級。”李剛說。
那么,如何避免大數據的庸俗化呢?李剛認為,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建立一套完整的評估體系。“未來廣告領域的大數據,一定要有標準:你的數據規模有多大?覆蓋中國百分之幾十的用戶量才能說足夠大?投放的廣告效果如何?你的數據的標簽體系是否足夠準確?準確率能達到多少?法律規范如何保護用戶隱私?什么叫侵犯用戶隱私?這些行業標準以后都會出現。”
“而且,隨著技術越來越強大,廣告的智能化程度也將越來越高。現在機器在圍棋上已經可以戰勝人類了。未來數據會有更強的采集能力,逐漸建立完整的數據體系,大數據的洞察能力變得更強,提供的服務會更加個性化和智能化。”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在技術的席卷之下創意不再重要。李剛認為,創意是大數據技術的畫龍點睛之筆,“做廣告和營銷離不開傳統大數據,但是在推廣過程中如何吸引用戶點擊?還是要更多地融入創意。”
李剛說,他曾經看過一本書:《從優秀到卓越》。“它說:你喜歡做的事情是一個圈,能掙到錢又是一個圈,你擅長又是一個圈——這三個圈的交集就是你的職業選擇。在搜狗做商業產品,就是我這三個圈的交集。所以我現在幸福度真的蠻高的。”